天使之愛(外二篇)
作者:胡斌
她,身材嬌小玲瓏,臉上始終掛著動人心魄的微笑,她,聲音柔美動聽,像一朵盛開吐芳的鮮花,沒有驚人的壯舉,卻在平凡中彰顯著偉大,沒有顯赫的位置,卻用甜美的服務打動著每一位患者的心!,她----就是巴東縣中醫醫院內兒科護士陳世蘭。
陳世蘭是從1991年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的,二十多年來,默默地為護理事業奉獻著自己的真情,把寶貴的青春年華融入了孜孜以求的護理事業。數年來,上班,她第一個到達工作崗位,下班,她最后一個離開科室。 同事們清晰地記得,那是99年的一個深夜,暴雨瘋狂地洗刷著巴東大地,黑漆漆的夜伸手不見五指,也就在這時,醫院接到一個危重病人的急救任務,到達目的地驅車最快要兩個多小時,陳世蘭此間正值休假,剛沉醉在美妙的夢鄉之中,當醫生需要器械的電話驚醒了她時,她沒有半點怨言,便主動請纓,堅決要求隨同前往,醫生知道她技術嫻熟批準了請求,當她愉快地完成任務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時,已是凌晨六點多了,她簡單地洗了一個澡,梳理了一下頭發,又第一個到達了工作崗位……
2005年初,是陳世蘭記憶的海洋中最難忘記的,公公病重住院,丈夫又經常出差在外,陳世蘭面臨著工作、責任、家庭、道義的四重關口,戰爭年代,對于一共產黨員,是血與火的考驗,生與死的選擇!而和平時期,擺在一個共產黨員面前的,是公與私的取舍,責與義的擔放,孰重孰輕,艱難地擺在陳世蘭面前,面對丈夫,面對病床上的公公,陳世蘭的思想激烈地斗爭著,但最后她果斷地選擇了工作。白天,她在科里忙碌著,夜晚,她靜靜地守候在老人的病床前,直到老人去世,7個多月的時間,她沒有休息過一天,處理完事情后,本來體形嬌小的陳世蘭,體重一下子下降了十斤多,看起來就像一棵隨時被風刮倒的小樹!
福不雙行,禍不單至,正當她松了一口氣時,不幸又接踵而來,剛過兩天,陳世蘭的母親又離家出走,那正是工作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科室人員特別特別地緊張,陳世蘭沒給領導出一點難題,勇敢地狂起這巨大的生活壓力,白天,她一刻也不能離開工作崗位,休息空余,她拖著疲憊的身心尋找著母親的下落,也許蒼天,被這個嬌小的女人的堅強給感動,還可能是女兒和母親,本就是一對不可分割的整體,一月以后,她終于探得了母親的下落……
時間的步伐指到2010年,一個外地小兒因肺炎在中醫院住院治療,由于方言不通,工作中溝通很不便,陳世蘭巡視病房的次數也就越發頻繁起來,除了及時了解小兒及家長的需求外,有時還親自守在小兒身邊為其降溫。看到家長生活窘迫,就把身上帶的二百元錢拿出來,囑咐家長要保證孩子的營養,以便更好更快地康復。看到小孩沒有玩具,她把自己兒子的零食和玩具送給了小患者,孩子的父母哽咽著連聲說:您就是一尊活菩薩,真不知將來如何報答您!陳世蘭笑笑說,哪個人沒有遇到過難事,哪個人一生不需要人幫助,況且這也是我應該做的啊!您千萬千萬不要記在心上……
陳世蘭在熟練掌握護理的各項操作技能的時,每年堅持訂閱護理學雜志,并經常利用工作之余學習專業理論,靠著頑強的毅力,堅持自修完成了湖北民院的護理本科,她撰寫的論文《慢性胃炎的防治與望風調護》、《臨床護理路徑三維正脊治療腰椎間盤病變的應用》等,先后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工作中,陳世蘭融會貫通,學以致用,把學到的新理論、新觀念及時運用到護理工作的實踐之中,為解決兒科病人輸液難的問題,她和大家積極開展靜脈留置針的應用,從而解決了臨床上反復穿刺的問題,這一難關的攻克,減輕了病人的痛苦,也減少了護士工作量。
在陳世蘭精神的感召下,護理這支精彩的隊伍,把愛崗敬業,勤懇工作當作了一種時尚,當做了生活的鏈條,也當做了生命的過程!那是2009年春節,一位農藥中毒女孩的危急重患者,住進了科室重癥監護室,病情危急,命懸一線,需要24小時不間斷的特殊護理。女孩的家屬在外地打工,不能及時趕回。內兒科護理部鄧忠英和身患癌癥的田從恩商量,兩人輪流排班照顧這個可憐的女孩。陳世蘭勸田從恩說,你要注意休息,還是我來吧!田從恩堅決的說,讓我還多做一點有益的事吧!
歷史的回放還讓很多人難忘,2010年的一天,科室接診了一位年過八旬的老人,老人四天未解大便,腹脹厲害,醫生便開出石蠟油50ml不保留灌腸,在灌腸時發現患者大便干結堅硬,灌腸后仍不能排除,鄧忠英和田從恩兩人毫不猶豫地就用戴著手套的手輪流給患者一點一點地往外摳,患者大便通暢了,卻濺得地上、工作服上到處都是,而她們兩人卻幸福地笑了,那笑聲像銀鈴,像春風,在中醫院休息廳間回蕩,催開了患者冷凍的心……
榜樣就是旗幟,榜樣就是力量,陳世蘭就是一面旗幟,就是一種力量!在巴東中醫院抖動著、飄揚著,鼓舞著、感召著!陳世蘭把 “優秀共產黨員”、“優秀護士”、“先進工作者”這些榮譽當做激勵自己的動力,當做增加能量的泉源,和內兒科的同事們一道,用一顆顆普通護士的真誠、真心、真情、真愛,譜寫著一曲曲白衣天使輝煌動人的樂章!
桃花時節又逢君
又是一個桃花盛開的時節,千樹點點,紅扮綠飛、粉的芍的,裝綴著萬里河山,使美麗的恩施更顯得風情萬種。
在暗香流盼的施州府,我們又見到了名震華中的華通機電集團恩施公司董事長、溫州商會會長陳建安先生。
陳建安先生似乎比前幾年更加精神了些,表情也更怡然了些。這可能是一個成熟的企業家獨有的風采和氣度吧!
他雖然已是四十五六的人了,但從外貌上來看,最多四十來歲,很少有人有人會猜想得到他已是一個有著孫子的小爺爺。在談笑風生之間,只有從他的眼神深處看得出這個像大海一樣寬闊、像泰山一樣穩重的男人,到底蘊藏了多少智慧和力量。
幾杯酒下肚后,建安先生又慢慢打開了太平洋記憶的閘門:“86年吧,在恩施經商的親戚介紹下,我來這里搞電器經營。因為恩施人比較實在嘛,開始生意還算好做,不過當時那個條件喲,真是有些苦喲。交通不發達,從浙江溫州到恩施一趟,即使路上不作什么停頓,也要三天三夜啊!那時喲還沒有柏油路、水泥路喲……在大山里,車輛都是一路顛簸著前行,人就在車里硬坐著,與其說硬坐,還不如說是硬撐吧……”
建安同我們又同飲了一大口酒,大手一揮,更加神采奕奕,記憶也快速地流淌著:“因為那時嘛交通閉塞,我沒賺到么錢,只是吃得苦能裝幾袋子,有賣的喲!89年我離開了恩施,先后在山東、陜西等地轉了一陣子,直到91年,才又重新回到恩施做燈具生意。這次是我和愛人一起,租著房住的,過著清苦的生活,為了能多賺點錢,我騎著一輛自行車,幾乎整天都在跑,風里來,雨里去,憑著一股韌勁和信念堅持著。后來我們又做過家具生意,為了節約成本,我經常要和工人們工作到深夜,第二天再和愛人一起出門搞推銷……想想不容易喲!”
陳建安先生講著講著,不知不覺,半斤酒已經在我的胃中流淌著。
酒品看人品!陳建安大笑著,下桌走過去給每個人斟酒,輪到我時,一個朋友擋住了他的大手,哪個能喝得贏你這個酒仙喲!陳建安先生堅持著,什么意思嘛,一人還喝一杯杯!朋友們終于沒能抗住他那巨大的熱情,只好又同飲了一杯……
看著陳建安先生慈祥的笑容,我想,天道酬勤,不偏不倚,正是這種百折不撓的精神,數年后,陳建安先生憑著卓越的智慧,頑強的意志,豁達的性格和厚德載物的及時雨氣度,終于,恩施這塊熱土給予了他熾熱和豐潤的胸懷,他也為恩施的發展烙上了自己的名字。
如今陳建安董事長雖然已是身價千萬,還是保留著當年艱苦奮斗的作風。每次出差,因為有車,能當天趕回家的就趕回家,因為他舍不得花幾十元在外面住宿,這與他周濟貧困捐助希望小學時一擲萬金形若兩人。
“要節約著用錢,錢要花在正經事兒上。”陳建安先生淡淡一笑。接著,陳建安先生站了起來,玩笑著問大家,人為什么頭上有了尺度就是大?
是的,為什么人頭上有了尺度就是大?
因為這把尺就是德,做事先做人,厚德才載物。
陳建安董事長的德就是對朋友舍“德”、對家庭愛“德”、對事業拼“德”、對公益奉“德”、對貧弱施“德”、對教育投“德”。
從陳建安董事長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博愛的光芒,看到了一個正直的企業家或者說一個“商”人對社會盡責,對人民盡義的金色光焰,看到了一團熊熊的火炬在燃燒著社會,燃燒著朋友,燃燒著無數個認識或者不認識的人的希望之光……
陳建安先生不但生意做得成功,其文學修養也是相當深厚的。他像對別人也像是對自己說:“怎么讓自己的努力做到無悔,怎樣做人感到無悔!是啊,工作需要激情,做人需要德行,不要尋找任何借口。人生最有意義的就是工作,給予就是幸福,把自己喜歡的并且樂在其中的事情當成使命來做,就能發掘出自己的能力,即使是辛苦枯燥,(其中包括很多無奈)、乏味的工作,因為放棄了就等于失敗,所以只要能始終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對已、對人、對社會有了益處,就能從中感受到價值,在你完成使命的同時,你就從平凡走到了優秀。只要你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前面就會看見亮麗的彩虹,堅持不用多,在人的一生中,有一次永恒地堅持到底就是成功的彼岸!呵呵、對嗎???”
酒已漸酣,人已漸醉,而陳建安先生的話像音樂一樣斷斷續續在耳邊回放,“再堅持一下,前面就會看見亮麗的彩虹……”
是的,堅持,再堅持,你一定能保留一個獨立的祭壇,在任何時空里,便可以順著星光,或者風的衣角,走進一個無比和平安寧、一個春風徐徐的世界!
老黃牛新說
認識彭建平站長不難,只要你從巴東城花上十多元錢,坐上一個多小時的車,到神農架山腳下,有一個秀水清山,人間仙境的水電站----楊家壩,就可以見到慕名已久的好大哥、老黨員彭建平站長了。
彭建平站長就像神龍架那樣,站在那里,坐在那里,忙碌在那里,悠然自然得很。
是的,他就是那樣站在那里,坐在那里,像神家架那樣,滋生著靈氣,蘊藏著大山的穩重,厚厚實實地坐在那里,沒有裝飾,沒有浮華,一任真切的寫生和自然的流露,生動活潑地坐在那里,虎氣生生的站在那里。
真真實實、有滋有味、坦坦蕩蕩地站在那里。
彭建平站長在楊家壩電站工作已經三十多年了。從一個青春年少的小伙子,一個生長著夢想,旺盛著希望的小伙子,一個十八歲的哥哥坐在河對岸的小伙子,在神農架山腳下這片土地上戀愛、娶妻、生子,從一個翩翩少年到一個成熟的父親、優秀的站長,再到一個憨厚的好大哥、老站長、老書記,奔5的軟件,已經三十多年了。
三十多年了,就像神農架一樣。快樂的說著、笑著、兢兢業業的工作著、刻刻苦苦鉆研著、勤勤懇懇的燃燒著,舒舒坦坦的休息著。
三十多年了,就像神農溪清涼甘甜的水一樣,流著,走著,向前奔跑著。
認識彭建平站長有時又有點難,因為他太忙,太累、事太多。常常滿身油污,常常夜已繼日,常常擺弄著發電的機器零部件讓家人等他到深夜,常常被妻子罵為把發電機當飯吃,把廠房當作家,半夜不歸家的臭男人。
認識彭建平站長確實有點難,因為他內涵,他收斂,他謙遜,臉上始終掛著笑,就像神農頂,始終掛著微笑,有參天大樹,有云海漂然,有綠草成茵,有繁花似錦,還有蝶飛鳥鳴。
你笑他不語,你語,他也不多語。
這就使我想起了神農古柏的那種挺拔,那種傲然,那種藏在云層中的剛直與隱忍,那種坦蕩與風姿卓約。
是的,你不語,他也不多語。
你若語多了,他也總是笑,那種笑,便有了真誠,有了輕輕流動的音樂,有了包容,有了寬大的胸懷,有了三月的陽光,曬在人身上,癢癢的,暖暖的,溫和、涌動、濕潤,心靈總串動些莫名的快意和騰騰的火苗。
這使我想起坐禪。雙目虛掩,虔誠如夢。
禪是什么,禪不就是心境么。
禪不就是知足常樂,淡泊名利,上無愧于天、下無愧于地么。
禪不就是對黨忠心耿耿,對人民全心全意么。
禪不就是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大愛施于世,無私律于已,慧略藏于胸么。
三十多年,彭建平站長伴隨著楊家壩電站的誕生、成長、發展、壯大。
三十多年,彭建平站長把青春、把愛情、把男人的熾熱和能量無怨無悔的交給了這個水電站。
三十多年,彭建平站長送走了一拔一拔的好戰友、帶出了一浪又一浪的好兄弟。
三十多年,彭建平站長就像神農架那樣堅守、堅持,工作著,生活著,學習著,感恩著,快樂著。
這使我又想起了黃牛,臉上總是長著安祥,掛著幸福,眼角總是滴著微笑,露著坦然,辛勤地耕種著。把泥土翻松,刨開,仰望著陽光,滴灑著汗水,在黃得混合著黑得流油的土壤上播下種子,期待來年的收獲。
神農山水不語,黃牛也不語,總是那樣耕作著,勞動著,忙活著,收獲著,滿足著。
看著那跳著舞著的浪花,垂著細腰的柳條,或者說賣弄著抖動著閱盡人間春色的小橋,還有路邊只是淺淺地一笑一笑的小花,嘴角掛著沉醉的甚而是有點杏花村的幸福著。
是的,認識彭建平站長其實也不難,他就是那個經常不修邊幅,滿身油污的,胡子巴碴的,
四十多歲的,胖胖的,像楊家壩的渠水那樣,彎彎曲曲,清清涼涼,平靜執著,流著,跑著,歷盡春秋冬夏,無私奉獻的好大哥。
他就是三十多年如一日,在神農腳下這塊圣潔的土地上發芽、生長、生活、成熟、收獲,成為電力人的一種驕傲、成為黨員的一種榮譽,最后成為楊家壩電站的一個品牌和象征。
他就是面對榮譽從容淡定,把“標準站”、“先進站”、 “先進黨組織”、“優秀黨員”、“先進工作者”、“先進個人”看作一種鞭策,一種鼓勵,一種認可,或者就是一個點頭那樣淡定的老站長,老書記,一個平平凡凡但又不平平常常的普通人。
其實,認識彭建平站長真得不很難,只要走進神農溪,走進神農架,就走進了楊家壩,走近了好書記站長彭建平。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