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惠河泮星光曲
作者:何詩曼
我在通惠河泮長大,通惠河泮我的家。我才幾個月的時候便被爺爺奶奶抱著游覽通惠河,會走路的時候便被爺爺奶奶牽著在通惠河泮散步遛彎兒。我在通惠河泮聽爺爺講了成千上萬個故事,有的是書本上和民間流傳的,有的還是爺爺自己編起講給我聽的。爺爺還根據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通惠河泮不同顏色的景物給我輔導作文,我也根據通惠河泮的自然環境、人文景觀,以及所見所聞寫過不少課堂作文,還寫過幾篇散文掛發在幾家文學網上。天體自然景觀我寫過早上的日出,傍晚的夕陽,夜晚的月亮,打算再寫一篇天上的星星。
動筆之前先回想起一首兒歌:“天上的星星像燈籠,一閃一閃放光明,我在下面小聲數,一、二、三、四數不清……”。在爺爺的指導下,我認真觀察了天上星星每月發生的各種變化,不僅聽爺爺講了許多有關星星的各種故事增長了文學知識,還學到了不少天文知識。繁星在每月上旬整夜掛在天幕上,下旬卻出現在后半夜里,月明星稀如同白晝的中旬,天幕上只有金星、天狼星、天王星、牛郎星、織女星等幾顆最大最亮的星星,其中金星是天幕中最亮的行星,也叫啟明星,也就是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中那位與孫悟空沒有少打交道的太白金星。
每月上旬滿天密密麻麻的小星星,落在鏡子似的通惠河面上,像珍珠瑪瑙閃閃發光,又像在藍色的地毯上跳舞,又像在眨著眼睛想和我說話;淘氣的小星星在幽藍的夜空劃出一道金色的弧光,像織女拋出一道錦線;每月中旬深藍色的夜空是那樣的迷人,幾顆大而亮的星星掛在天幕上,仿佛是天神提著燈籠在巡視那浩瀚的太空;凌晨啟明星是那么大那么亮,整個廣漠的天幕上只有它一個在那里放射著令人注目的光輝,活像一盞懸掛在天空的明燈。
每年農歷七月七日的夜晚,也就是一年一度的七夕夜,爺爺奶奶必帶我到通惠河泮觀看牛郎星和織女星,也就是牛郎和織女相會的日子。傳說天下所有喜鵲都會在這天晚上不約而同從四面八方飛到銀河為年郎織女搭橋讓二人相會,也稱“鵲橋會”。這個故事流傳了千百年,令人既感動又傷感。
七夕夜天青月朗晚風陣陣,空氣里飄散著無名花兒的芳芬,不時從遠處傳來一兩聲云雀的囀鳴,我把身子靠在通惠河泮一棵大樹桿上,透過樹枝縫隙望著天上的銀河,盼望成千上萬只喜鵲出現,令我失望的是等了好半夜也不見一只喜鵲的影子,只好又聽爺爺講述牛郎和織女的故事,雖然已聽他講了無數遍,但聽起來還是津津有味。
牛郎織女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民間愛情故事,講述的是孤兒牛郎依靠哥嫂過活。受盡哥嫂虐待,他被迫分家出來,靠一頭老牛耕田養活自己。有一天夜晚,織女和諸仙女下凡嬉戲,在牛郎住家附近的一條河里洗澡,老牛忽然張口說話,吩咐牛郎前去相見織女,并且告訴牛郎如果天亮之前仙女們回不去就只能留在凡間了。于是牛郎待在河邊看七個仙女,他發現其中最小的仙女最漂亮頓生愛意,想起老牛的話,于是他悄悄拿走了小仙女的衣服。仙女們洗好澡,準備返回天庭的時候,小仙女卻發現衣服不見了只能留下來,牛郎在此時出來和織女邂逅。二人很快相愛了,小仙女便嫁給了牛郎,不再想回天上去。婚后他們男耕女織,生了一兒一女,生活十分幸福美滿。不料天帝查知此事,命令王母娘娘押解織女回天庭受審。老牛不忍他們妻離子散,于是觸斷頭上的角,變成一只小船,讓牛郎挑著兒女乘船追趕。眼看就要追上織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頭上的金釵,在天空劃出了一條波濤滾滾的銀河。牛郎無法過河,只能在河邊與織女遙望對泣。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天帝無奈,只好允許牛郎織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鵲橋上會面一次。
爺爺講完這個故事對我說:“牛郎星和織女星是最知名最浪漫的一對,它們被認為是銀河兩岸的相愛夫妻,然而天文學卻認為這兩顆行星在宇宙中的距離相當遙遠,僅光亮都需要幾十年時間才能從牛郎星傳遞到織女星。牛郎星和織女星的故事不僅僅是一個美麗的傳說,它們也反映了人類對愛情、家庭和幸福的向往。這個古老的故事已經傳承了千百年,跨越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成為了中華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半信半疑地把目光盯在天幕上,發現牛郎星和織女星幾乎在同一方向上閃耀,仿佛看到了牛郎和織女真的在相會。
啊,七夕夜星光燦爛,牛郎星和織女星最美!
作者簡介:何詩曼、女,北京市通州區貢院小學五年級學生,河北省文學藝術研究會小作家。已發表《在那非常時期的日子里》、《這是一塊神奇的土地》、《夢回香山紅葉》、《發生在昨天的故事》、《永恒的記憶》、《遙遠的紅色往事》、《話說我的奶奶》、《發生在上學路上的故事》、《通惠河泮夕陽紅》、《通惠河泮月光曲》等多篇散文,其中散文《遙遠的紅色往事》榮獲廣東第五屆紅色日記征文大獎賽一等獎,《話說我的奶奶》榮獲首屆新秀杯全國青少年文藝創作大賽優秀作品獎。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