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短
作者:羅里寧
手頭有三本書,一本是鐘叔河的《左右左》,一本是蔡瀾的《今天過得比昨日快樂》,一本是是枝裕和的《有如走路的速度》,它們都是散文隨筆類的著作,三本書的作者,一位是資深的老編輯,一位是在多個領域都頗有成就的美食家,一位是著名的導演,他們也都兼是作家,他們的文章好不好,暫且不在這里說,文無第一,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我讀了,覺得好,好,是文字好之外,還有它的短。
我寫過一篇《能短些就不要太長》的短文,是專門講短的,這篇短文被收入《小品文選刊》里,同期收入的還有一些名家的文章,能和他們“同框”,我受寵若驚,也說明雜志編輯認同我的那個關于短的觀點。
文章的長與短,當然不能成為衡量文章好壞的標準,短也有不好的,長也有好的,但同樣的質量,我還是愿意讀短一點的,至于有人有理無理地故意把文章拉長,或為了多賺點稿費,或為了證明自己水平有多高,這樣的故意拉長,就很難說它的質量能高到那兒去。
手頭那三本書,都是名家所作,也都是善于為文的人寫的。鐘叔河不但是個很有成就的編輯,也是個著作頗豐的作家;蔡瀾散文寫得好,發表多,更是出過不少書;是枝裕和的《有如走路的速度》則是他的第一本隨筆集,他導演的電影很有人文氣息,名氣也大。他們三位的文字,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短小精悍,有許多篇幅都不過兩個頁面,有的甚至只有一個頁面,千字上下,事說得明白,理講得透徹,讀起來讓人受益。我喜歡這樣的文章。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