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散文 > 正文

潤我無聲

潤我無聲

——懷念老支書鄧應林

 

作者:楊遠新

 圖片1

老支書鄧應林94歲留影

 

一  “駝書記”的由來

 

他總是右手握一把釘鈀,左手提一只糞箕,一年四季在隸屬于熊家鋪大隊的老渡口、山上灣等12個生產隊的田間地頭轉悠,遇到豬糞、牛糞、雞糞,隨手拾進糞箕里,西洞庭湖一帶管這叫做收糞。

那時,少不更事的我,上學途中,放牛路上,看到他總是在收糞,每當糞箕里裝滿了,就隨手倒進田邊的糞氹里,也不問糞氹的主人是誰。他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我根本不明白他為什么要這樣做。

有一天,他走進我家的綠籬小院,把手里混雜的一糞箕豬屎牛屎雞屎,直接匡進了我家菜園邊的熱水氹里。我覺得很奇怪,想問他一個為什么,但不知怎么稱呼他才好。

母親第一個迎出屋,對他說:“舅舅,你進屋里坐呀!”

他回答:“清鳳姐姐,不要坐得。我跟先德講幾句話就走?!?/p>

母親把我拉到他面前,對我說:“快喊舅爺爺!”

那時,我9歲。我對他喊:“舅爺爺!”

他摸了摸我的頭,說:“這個外孫兒,看到出生,看到長大,只要有飯吃,真的容易長。”

他轉身對我父親說:“先德,大隊黨支部研究決定噠,你擔任老渡口生產隊的隊長?!?/p>

自那以后,我見到他,就稱他舅爺爺。他呼我外孫兒

我漸漸長大的過程中,才慢慢明白,熊家鋪大隊12個生產隊的1200多畝田土的春種秋收,和1200多口人的穿衣吃飯,都由他當家。他檢查生產的同時,又兼顧了收糞,一舉兩得,不跑空路。此外,公社黨委召集全社16個大隊的黨支部書記開會,會場在公社也好,在其他大隊也好,他同樣釘耙、糞箕不離手,路上看到糞,就收進糞箕里,無論倒進哪塊田地里,都屬于集體的。他一人做了兩人的事,可只拿了一個勞動力的工分。他一生都是這樣做的,從無改變。

他年輕時給地主家做長工,每天肩挑一百五六十斤的擔子爬坡上坎,日復一日,久而久之,雙肩壓成了一道駝峰。他走上革命道路,當上脫產干部,擔任鄉長、黨總支書記后,依然保持勞動者的本色不變,春插、雙搶,秋修,冬修,總是一百多斤的擔子不離肩,哪怕累得像駱駝,也不休息,始終堅持用自己的行動引領群眾的生產積極性。因而得到群眾的尊重,送了他一個親切的雅號:“駝書記!”這成了熊家鋪大隊全體男女老幼對他統一的尊稱。而且漸漸地擴展到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領導和群眾,都這樣稱呼他。

哪怕在那個特殊年代,他被奪了權,被靠邊站,甚至還有人指責他糞箕不離手,是裝模作樣,騙取領導的信任,騙得群眾的擁護。但他依然不改,一方面真心傾聽群眾對自己的善意批評,一方面對全大隊的生產提出建設性意見。結果,造他反的人,保皇他的人,都團結在了他的周圍,全大隊的生產沒有受到半點影響,成為全公社的樣板。

圖片2

2018年春節老支書鄧應林全家福


1967年的夏天,雙搶前夕,從上至下,各級都在積極貫徹落實毛主席“抓革命,促生產”的偉大指示,“農業學大寨”掀起了新的高潮。在這樣大的背景下,鄧應林從靠邊站,回到了原來的位置,重新主持全大隊的工作。

他自己轉換角色的第二天,便來到大隊副業隊油榨坊,還沒進門,就大聲招呼:“先德!你把撞桿停下來,我有話對你說。”

當時,我父親正雙手摟緊撞桿頭,另外兩個人分立撞桿正中部位的左右兩側,各自一手抓緊從屋梁上懸下的一根牛皮繩,一手托著撞桿,三個人配合默契的撞榨。我父親嘴里一聲喊:“喲呵!”那兩個人立即回應:“喲呵嘿!”三個人步調一致,退三步,進三步,包了鐵皮的撞桿頭,重重地撞擊在扎進菜餅縫中的木尖上,如此反復,隨著一聲聲震天動地的撞擊,木尖被越扎越深,榨腹里排列整齊的菜餅擠壓得越來越緊,懸在屋梁上的牛皮環發出吱吱的聲響,油榨底部的木槽里便有了絲絲的回應,菜餅里榨出金黃金黃的菜油,像蠶吐出的絲,不斷線地流進油槽里,匯成一股小溪,落入油缸里。此時的父親沒有聽到招呼聲,依然埋頭專注榨油。鄧應林支書便走上前,在他肩頭用力拍了一掌。父親這才穩住手中的撞桿,慢慢減速,將撞桿擱置于木馬上。

鄧支書把他拉到一旁,兩人膝蓋挨膝蓋地坐在木制輾槽上。父親解下緊系腰間的銅頭旱煙袋,裝滿一鍋煙絲,揑緊,劃了一根火柴,點燃,遞給鄧支書??伤麤]有接,一把推回到我父親面前。父親知道鄧支書吸煙是沒有煙癮的,平時自己不帶煙,別人給他吸,他興趣來了吸兩口,一般情況下,他連看都不看一眼。

我父親咬住煙嘴,深深地吸了一口,屏住氣,幾秒之后,鼻孔里緩緩噴出兩道白煙,如同兩條長龍,舒展身子,游向藍空。他那兩只明亮的眼睛透過煙霧,觀察鄧支書臉上的反映,判斷此時找他肯定有重要的事,但究竟是什么事,他摸不著頭腦。他邊抽煙,邊等待鄧支書對他發話。

鄧支書說:“你今天就把副業隊的工作作個交代?!?/p>

父親問:“為什么?”

鄧支書回答:“不為什么,什么都不為?”

父親不明白:“為什么不要我在副業隊干了?”

鄧支書反問:“我官復原職,你未必不曉得?”

父親如實回答:“曉得。昨天聽到講噠。這關我什么事?”

鄧支書一笑:“關你什么事?別個都說你是我手下的趙子龍,我要上陣,你莫非要在旁邊看熱鬧不成?”

父親不會?;^,老老實實地說:“我不是那個意思?!?/p>

鄧支書說:“不是那個意思就好。從明天開始,你依然給我把老渡口生產隊隊長的擔子挑起來。如今農業學大寨,工業學大慶,全國學人民解放軍。熊家鋪大隊不能落在后頭。你老渡口生產隊要在熊家鋪大隊起示范作用。”

不等父親表態,鄧支書站起身,走出了油榨房。

父親追上去,喊道:“舅舅你聽我講……”

鄧支書連頭都沒有回,扔下一句話:“沒得什么講的。你干,也得干。你不干,也得干?!?/p>

晚上回到家,父親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母親追問:“看你搭起腦殼的樣子,是什么事不快活?”

父親說了鄧應林支書找他談話的情形。母親聽了一會沒有做聲。她的心情很復雜,有高興,有苦惱,有酸,有甜,五味雜陣。

父親說:“我當隊長,吃虧吃苦,挨罵受怨,那都算噠,你也跟著沒好日子過,工夫要撿重的,還要慪氣?!?/p>

母親問:“你回絕了?”

父親說:“我不想再當隊長?!?/p>

母親說:“你是狗子坐轎,不受抬舉。舅舅看得你起,你還要扳俏不成?”

父親無論外頭的事,還是家里的事,一貫都是依了母親的主張,母親說能做的,他就做,母親說不能做的,他就不做,這回也不例外。

第二天,父親靠邊站了大半年時間之后,又重新披掛上陣,繼續指揮調遣老渡口生產隊的山山水水。

鄧應林很高興,問我父親有什么困難和要求,有的話,只管提出來。

我父親抓住機會,向他提出了一個要求,把我家的兩間木板瓦房,從副業隊那“丁”字形的木板瓦房中剝離出來,搬遷到南側十米之外的我家菜地里,獨立門戶,東西兩頭各增添一間蘆葦作壁,稻草蓋頂的偏屋,緩解全家8口的住房緊張。鄧應林支書一口答應了我父親的要求,并且關心地問:“還有什么困難沒有?都可以提出來?!蔽腋赣H再沒有提別的任何要求。

鄧應林對我父親的信任和使用,始于1951年春。當時,我父親正和他的好友陸裁縫一起做牛生意。這里買牛,那里賣牛,從中賺幾個手續費。

全國實行土改那年,鄧應林當鄉長,他要我父親當村民組長。負責對分土田、分房屋、分財產進行造冊登記。那時候的東西沒得數,碼了一屋子又一屋子。我父親用幾個賬本,把所有的東西,分門別類,登記得清清楚楚。鄧應林沒有文化,但他記性好,眼力好,什么都瞞不過他。而且他特別謙虛好學,我父親只讀過兩年私塾,僅比他多認得幾個字。他就拜我父親為師,教他識字、算數。我父親稱贊他腦殼格外靈活,無論什么生字,只教他一遍,他就記住了。所以他的文化水平長進很快。跟他同時期的農民干部,沒有一個比得上他。

1955年7月調整縣界,上級將原來隸屬常德縣的聶家橋鄉,劃歸漢壽縣。聶家橋鄉下屬的雷家坡、皇城港、熊家鋪、太子庵、金鵝嘴幾個村的學生,原來都是在碧蓮河對岸,常德縣的洞陽觀小學就讀。面臨新的形勢,必須建立起自己的學校。于是決定,熊家鋪的位置處于這幾個村的中間。學校就建在熊家鋪,取名熊家鋪小學。

當時修建熊家鋪小學,需要一個放得心的領頭人,鄧應林看中了我父親,要他帶起一幫人,修建熊家鋪小學。父親按照鄧應林的要求,如期完成了學校的建設任務,得到了表揚和獎勵。自那以后,父親就徹底放棄了做牛生意,一心一意聽從鄧應林的調遣。從楊家灣,到汪家灣,再到老渡口,再到大隊副業隊,鄧應林把他放在這幾個地方當隊長,他都毫無怨言地服從。

 

二  他對我扶了一程又一程

 

令我沒想到的是,鄧應林支書對我父親的信任和關心,延續到了我身上。

也是在那個特殊年代,學校停課鬧革命,我從漢壽二中,回到生產隊務農。他恢復職務后,學校還沒有恢復上課。當時,各級都要組織文藝匯演,層層選拔優秀節目。熊家鋪大隊下屬12個生產隊,每個隊排演兩個節目,參加大隊的匯演。老渡口生產隊的兩個節目,獲得全大隊社員的喜愛。鄧應林了解到這兩個節目是由我編寫、也是由我導演。于是,他把組建大隊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的重任交給了我。

1968年,學?;謴蜕险n。所不同的是,學制小學6年,縮短到5年,初中3年,縮短到2年,高中3年,縮短到2年。每個公社都辦初中,辦高中,升學不用考試,而是由生產隊向大隊推薦,大隊向公社推薦。

大隊黨支部討論對我的推薦時,大多數支委推薦我讀農機班,因為他們完全是站在減輕我父母的經濟負擔這一角度考慮的。我從農機班畢業,就可以駕駛拖拉機,掙一個正勞動力的工分。全家8口人的生活水平將得到改善。

可是鄧應林則不同意,他說讓我開拖拉機還不夠,應該讓我讀更多的書,干更大的事。他推薦我讀普通高中班。他征求我父親的意見。我父親回答:“俺兩個想到一起去噠!遠新喜歡看書,我也是想讓他讀高中,那樣就有機會看更多的書?!?/p>

這樣,我被推薦到聶家橋中學高一班就讀。大隊文藝宣傳隊隊長依然由我擔任。

兩年后,我高中畢業,回老渡口生產隊當農民。沒幾天,鄧應林上門通知我:“外孫,經支委會研究決定,安排你和鄧德佳擔任熊家鋪小學民辦教師?!?/p>

我聽了心里感到驚訝,這是我沒有想到的事情。因為與我同班畢業的,還有一個學姐鄧連珍,初中高我兩屆,畢業于漢壽一中,論知識、論見識,都遠高于我。而且她為人處事非常穩重。這點我有自知之明。更何況她與鄧應林有沾親帶故的關系。我稱他舅爺爺,只不過是我的舅爺爺與他同姓同族、同宗同派而已。我心里想的是,如果民辦教師差員補額,除了鄧德佳,應該就是鄧連珍,肯定輪不到我的頭上。

這時,老支書又對我問道:“安排你擔任五年級班主任老師。外孫你愿意不愿意?”

我聽了心里有點膽怯,五年級可是畢業班,沒有真才實學,是帶 不好的。而我缺乏的就是真才實學。

一旁的母親見我不答話,她連忙替我回答:“愿意,愿意!舅爺爺像關心自己家里的人一樣,遠新如果不愿意,那就是不曉得好歹?!?/p>

送走了老支書,家里人都很高興。但我心里依然不安,想了一夜,我擔心自己不稱職,那會誤了人家子弟。第二天天蒙蒙亮,我就一口氣小跑了兩里多路,搶在老支書岀門之前,見到他,匯報自己一夜的想法。他家位于老渡口生產隊與汪家灣生產隊的交界處,東面、北面是大片農田,田野鋪滿一層晨霜。一座木板瓦屋,坐落在綠樹翠竹之中,西面方方正正一汪碧水,南面長方形一汪碧水,東南面形似胡蘆狀的一汪碧水,盡管是冬天,仍然充滿勃勃生機。我推開東面竹編院門,看見高大魁梧的老支書穿一身青布衣服,腰里系一條灰布圍單,左手握釘耙,右手提糞箕,正朝院門走來。我迎上去招呼:“舅爺爺!”他親切地回應:“外孫,你來這么早,有急事?”他繼續往外走,我跟隨他一側,邊走邊講了我的擔心。他說:“外孫,你有沒有能力教書,我是事先經過考察的?!蔽荫R上明白了,就在我高中畢業前的個把月,熊家鋪小學一位老師被派到冬修工地辦宣傳板報去了,他安排我替代站了三天講臺。正好是五年級班。原來是他暗中對我的考察。我再沒有說什么了,回頭往家走。

我剛走出兩步,老支書又招呼:“外孫你回來?!?/p>

我轉身回到他面前,他對我說:“根據大隊黨支部委員、團支部書記張承?同志的提議,你給他當助手,擔任大隊團支部副書記,負責日常工作。你愿意啵?”

我熱愛共青團工作,我也熱愛張承?這個人。我喜滋滋地表態:“愿意,舅爺爺,我愿意!”

他笑著補充:“大隊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仍然由你擔任隊長,過年前排練幾個新節目,過年時到全大隊12個生產隊巡回演出?!?/p>

自從我把這三項任務接受下來以后,我與老支書接觸的機會更多了。耳濡目染,我越發覺得他人品高尚,能力出眾。例如他對上級精神的傳達貫徹,除了不走樣,還巧妙結合本地實際,講得生動活潑,打動人心。很多時候,基層干部和社員群眾都聽得哈哈大笑。我為了讓他的報告內容方便群眾學習,得到更好地落實,便主動向他索取報告稿,用鋼版刻寫,油印,發到各個生產隊。他開始不肯,聽我講了理由后,他憨厚地笑了笑說:“我寫的字你恐怕不認得。”我說:“真有不認得的,我再問您?!蔽以诳虒懰麍蟾娴倪^程中,加深了對他的尊重和理解。

他無論記錄上級的報告,還是自己起草的報告,不會寫的字,他就用自己創造的特有符號代替,剛開始,我有點摸不著頭腦,一番潛心琢磨,聯系前后句子,反復閱讀,也就能完全看懂并領會。

我在五年級班主任的崗位上工作僅三個月,老支書又給我換了新的工作,用他的話說要想年輕人成才,就要不斷地往肩上加擔子。他安排我擔任初中一年級班主任。這回,我沒像上次那樣膽怯,自然也就沒有推托。我心里很高興,一則初中部學生的年齡與我比較接近,與五年級的學生比較起來,更加容易溝通,還可以與他們一起打籃球。二則工資增加了一倍,五年級班主任每月工資5元,初中班主任每月工資10元。我的工作積極性更高了,除了教書、排練文藝節目,開展共青團活動,還寫詩、寫散文、寫評論、寫通訊和消息。1971年7月1日,漢壽《工農兵文藝》紀念建黨50周年??柊l表了我寫的詩《紅旗贊》,1971年8月7日,《湖南日報》發表了我寫的評論《決定的因素是人》。公社廣播站和縣廣播站幾乎每天都會播出我寫的新聞稿。對此,他表揚了我,而且向我傳達了聶家橋公社黨委書記郭志才的指示,凡是他上公社開會,每次都要把我帶去聽會,以便我了解全公社的情況,作好新聞報道。

圖片3

老支書鄧應林(前排中)與長子鄧德廣(右二)、次子鄧德勝(右一)及家人合影


時間到了1971年10月下旬,他對我的工作又一次作出了調整,要我把初中班主任的工作移交給抗美援越的復員軍人高德貴叔叔,讓我擔任大隊出納一職。我感到不解的是,他沒有要我接管賬目,而是每天都帶著我到各個生產隊檢查工作。這期間,他督促我遞交入黨申請書,真是扶了一程又一程。

開始,我對每月減少了10元收入有些放不下,但漸漸地我轉變了認識,跟他形影不離的日子里,我從他身上學到的東西比以往更多了。我感到很充實。

時光不知不覺進入到12月,有一天,老支書帶我上公社開會,他走前,我隨后,頭頂小雪紛飛,腳下泥路溜滑。從熊家鋪大隊部到聶家橋公社,大約有六華里,我倆走了一大半,經過頂崗鋪大隊部,要下一個幾十米長的斜坡,他突然站住了,解開棉衣,扶了扶頭上的帽子,兩眼注視前面的清泥湖水,他緩緩地對我說:“外孫,有件事我考慮了好幾天,事關你的前途,有兩條路,看你怎么選擇。”

我暗吃一驚,不知道是哪兩條路,我沒有立即回應。

只聽他繼續說:“公社里的馬文福主任你曉得的啦,他很看重你,他對我說,他分管的公社供銷社,缺少一支筆桿子,他要調你做公社供銷社辦公室主任,工資24塊錢一個月?!?/p>

說到這里,他繼續往前走,邊走邊說:“這是一條路,另一條路,就是接我的班?!?/p>

我們走到了花崗石鋪成的聶家橋橋面上。他望著橋下的流水,說:“我這輩子就吃了沒有文化的虧。你是有文化的人,接了我的班,熊家鋪大隊會發展得更好?!?/p>

他站在橋面上,目光投向遠處寬闊的湖心,說:“馬主任是上級,我是下級。按照組織原則,他要調我的人,我必須無條件服從。同時我也想了,供銷社的那份工作,是別人想都想不到的,起碼兩腿不沾泥,每月有固定的工資收入。何況你也不會在辦公室干一輩子,還會有新的發展。不論從下級服從上級的角度,還是從你個人發展前途的角度,我哪怕再舍不得你,還是支持你聽從馬主任的安排。”

聽他一席話,我眼里溢出了淚水,灑落石板橋上。

這天開完會返回的路上,老支書對我說:“剛才公社里的曾秘書對我說,他接縣委政工組的電話通知,要你上縣參加寫作會議。他經請示郭志才書記,同意你上縣開會。曾秘書問我同意,還是不同意。我說上級作出的決定,我沒得不同意的理由??!你把手頭的工作安排一下,后天按時到縣里報到?!?/p>

他又對我說:“參加寫作會議的,都是文化水平很高的人,你要珍惜這個機會,虛心向他們學習,進一步提高自己。開會回來,再向青年、團員作好傳幫帶?!?/p>

可見,他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他非常愛惜有文化的人。他不僅對我如此,凡是下放知青、回鄉知青、部隊復員轉退軍人,他都關懷備至,除了安排熊家鋪小學、中學的民辦教師崗位和大隊副業隊的各種需要知識的崗位,他還想盡千方百計向工廠、學校、機關推薦,無論何種家庭出身,他一視同仁,不搞另眼相待。那個年代他能做到這一點,是十分不易的。他當年培養推薦出去的年輕人,如今有的成了詩人,有的成了畫家,有的成了教授,有的成了高級工程師,有的成了領導干部,有的成了企業家。我前面說到的學姐鄧連珍,也是在熊家鋪學校民辦教師崗位起步,后轉為公辦教師。

鄧應林年紀大了,不再擔任大隊黨支部書記,但是,只要大隊(后來改為村)里搞建設,如翻修學校、全村路面硬化、安裝路燈、安裝自來水,等等,需要在外地工作的人員支援,他一個號令,沒有人不響應的。

 

三  滄浪水傳遞老支書感人的故事

 

2018年5月19日,老支書鄧應林靜靜地離世,壽高94歲。此刻,我因漂泊在異鄉,未能與他見上最后一面,深感悲痛與遺憾。他是熊家鋪村有史以來長壽第一人。村里無人不說,他心地善良,一心一意為全村人謀幸福,操勞一輩子,長壽是他應該得到的回報。

這也給后來者留下了啟迪,若想人長壽,就得為全村人謀幸福。

我最后一次看望他,是2015年5月,那時我回老渡口整修曾祖父楊業進、曾祖母羅艷梅傳下來,后經父母親主持搬遷、擴建,由兩間變為4間的老屋。我和妻子陳雙娥上門看望他,卻遇到鐵將軍把門。

圖片4

2016年紀念建黨95周年前夕,時任聶家橋鄉黨委書記解哲(右)看望慰問92歲的老支書鄧應林

 

他的家已不在那座碧水環抱,翠竹綠樹相擁的美麗院落,因為1974年縣里修筑一條防洪大堤,他的那棟精致的木板瓦房和壯觀的熊家鋪學校及大隊部,都被整體拆遷到距原址幾百米的西側。他的新家門前是一條南北向的公路,西側與公路相連的是一座進入莊屋村民小組的大牌坊,東面是村里榨油、碾米的加工廠房,屋后是那條防洪大堤,大堤與公路相交的十字口,東北角是兩家小賣部,西北角兩家茶館,西南角村部衛生室,東南角就是大隊加工廠。

此時的兩家茶館里坐滿了人,圍著幾張桌子,多數人打跑符字牌,少數人搓麻將。我走進里面打聽老支書的去向。原任大隊黨支部副書記鄧應發放下手中的跑符字牌,熱情地起身走到門口,手指西邊的大堤,告訴我:“駝書記在荒廢的防洪大堤上開出了一塊地,種了黃豆、芝麻,他正在那里除草施肥?!?/p>

我和妻子陳雙娥走攏去,他正手握一把鋤頭,頭戴一頂斗笠,累得滿頭大汗。我們送給他一個微不足道的紅包,他樂呵可地收下了,但是第二天他就委派小兒子鄧德勝到我家還禮,送了西瓜、茶油。他就是這樣一個人,別人敬他三尺,他敬別人一丈。

這年6月7日,我在聶家橋鄉的金隆山莊為仙峰村的農民詩人楊國新組織一個創作座談聯誼會。會上,討論最熱烈的話題,是作品必須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蒞臨會議的漢壽縣文旅局局長邱鵬飛先生向大家強調,要善于發現身邊的先進典型,并大力宣揚,為弘揚正能量,盡到文學應盡的責任。

我聽了很受觸動,便借此機會,向邱鵬飛局長和在座的原縣文聯主席郭慧明、時任縣文聯主席龔建平、時任縣作協主席曾憲紅,聶家鄉時任鄉文化站長王澤敏、時任鄉詩詞學會主席張維永等人介紹了鄧應林的事跡。我還介紹他是1960年主動辭去國家干部、鄉總支書記職務,為改變家鄉落后面貌,回到熊家鋪大隊擔任黨支部書記的。他沒想到回鄉的第二年,老伴因病去世,他既要撫養5個兒女,又要管理全大隊的工作。鄉親們體恤他的日子實在過得艱難,紛紛給他介紹女人,他一概婉拒,其理由是孩子小,不懂事,誰進這個家門,誰都會受苦。他獨自把兒女拉扯大了,已經是1969年,他才從常德那邊接來了一個老伴,比他的年紀大兩歲,像他一樣個子高大,但一雙小腳,勤勞、節儉、善良,把一個家調理得風生水起,深得兒女們的敬重。不料兩人恩愛生活了十幾年,也因病去世。此后,村里人又要給鄧應林介紹老伴,他拒絕了。大兒子是高級教師,小兒子是企事業家,都要接他進常德城里養老。他不肯,獨自生活在熊家鋪村第十一組,又叫莊屋組,別人打牌,他從不沾邊,也不圍觀,他插了幾畝田,后來實在不能下田勞作了,他就開荒種芝麻、種綠豆、種黃豆,種各種各樣的小菜,隨時供鄉親們所需。他熱心公益事業,近年來,他四處籌集資金,為建設美麗新村,發熱發光。

大家聽了都深受感動。第二天,邱鵬飛局長派出了漢劇團團長高建華、文化館館長肖芳、二級作家郭宇波、編劇金志炳,還有幾位演員,一同深入到熊家鋪村,采訪老支書鄧應林的先進事跡,并與他家人和他本人座談。編劇金志炳根據收集到的許多感人故事,編創了一個順口溜。7月1日夜,在漢壽縣人民廣場舉行的慶祝建黨94周年晚會上公演。邱鵬飛局長派人派車將他接到演出現場,并請他上臺介紹自己始終保持共產黨人本色的做法和體會。至此,他的感人事跡傳遍了西洞庭之濱、滄浪水兩岸。

紀念大會那天,縣委常委、縣委組織部長李紹南,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長何朝暉接見了他,并陪同他用晚餐。席間,他向兩位領導樂觀地表示,要爭取活到一百歲,再為村里作點貢獻。他還建議:利用廢掉的防洪大堤,改造成柏油公路,以方便沿線數萬百姓的出行,以及提升西洞庭湖區物產的輸出,充實農家的錢袋子。

如今,他的這一愿望已經變為現實。我想象他在天宮欣賞到這一幕的情景,那張歷經風霜的古銅色臉膛已然笑得像芙蓉花一般燦爛。


2024年2月12日23:23時草于蒙特利爾18195號

2024年2月17日22:08時改于蒙特利爾18195號


圖片5

本文作者楊遠新2024年2月4日留影

 

【作者簡介】

楊遠新,湖南漢壽縣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一級作家,湖南省公安廳高級一級警長、三級警監。出版有18卷本880萬字《楊遠新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春柳湖》(全四部)《愛海恨涯》《紅顏貪官》《百變神探》,兒童長篇小說《歡笑的碧蓮河》《險走洞庭湖》《霧過洞庭湖》《孤膽邱克》,兒童中短篇小說集《落空的晚宴》,長篇報告文學《內地刑警與香港警方聯合大行動》《創造奇跡的人們》《奇人帥孟奇》《縣委書記的15個日日夜夜》《天有巧云》,作品曾獲國家圖書獎、公安部金盾文學獎、湖南首屆文藝創作獎、湖南首屆兒童文學獎等。散文《我的祖母》被編入大學教材?!洞毫罚ㄈ牟浚┤雵谑粚妹┒芪膶W獎。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作家網新圖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看| 思思久久99热只有精品| 狠狠色丁香久久综合五月|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中文| 成年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乱了真实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a级毛片在线免费看| 阿v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国产电影| 天堂资源bt种子在线| 啦啦啦在线免费视频| 九月婷婷人人澡人人添人人爽| 伊人一伊人色综合网| 欧美zozozo人禽交免费大片| 国美女福利视频午夜精品| 午夜天堂一区人妻|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五月天婷| 亚洲丝袜第一页| 四虎免费久久影院|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综合| 一级毛片在线免费视频| 天天操天天干天天操| 日韩美女一级毛片| 小嫩妇又紧又嫩好紧视频| 国产午夜福利100集发布|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电影| 69精品久久久久| 男人扒开女人下面狂躁动漫版| 成全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看 | 999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欧美最猛性xxxxx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亚洲精品不卡视频| xxxxx做受大片视频| 精品不卡一区二区| 在人间免费观看未删减| 你懂的电影在线|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www| 青娱乐在线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