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鄃坊書店
神諭
——在悅鄃坊感悟先賢智慧
作者:王德興
題記:此刻打盹,你將做夢;而此刻學習,你將圓夢。——哈佛圖書館訓言
坐落于山東省德州市夏津縣的椹仙村,是一座充滿歷史和人文氣息的特色旅游小鎮(zhèn)。
這里不僅有古老的建筑——將軍府和多寶樓(均為木制結構且造型雄偉的匠心巨制),還有燦爛的燈光秀和美味小吃,更特別之處還在于,小鎮(zhèn)周圍還有數(shù)以百計、樹齡綿長的古桑樹。就在這古樸而現(xiàn)代、優(yōu)美而又雅致的環(huán)境里,還聳立著一處散發(fā)著濃郁書香的智能型書店——悅鄃坊。
只要你愿意,無論白天還是夜晚,憑二代身份證便可刷卡入內。四組五層的書架,陳列著近3000冊各類圖書,尤其在右側頂頭的特殊展柜前,有一套關于夏津歷史文化的“叢書”。
趁甲辰龍年春節(jié)回鄉(xiāng)的間隙,我多次光顧此處,著重閱讀了《千年古縣夏津》和《情系鄃城》兩本書。
流連全書,仿若耳提面命古代先賢的神諭、聆聽當今學界名流妙語連珠的誘導與啟發(fā),獲益匪淺,感慨良多。
“煙含曙影千村曉,花吐濃芳百卉妍。綠村人家雞犬接,大田禾黍阡陌連。”從明朝天順年間即主政夏津的知縣薛正所作詩句中,似可看到他率民眾加固城墻、開挖護城河、興建學校的勤業(yè)景象。
“本縣既宰夏邑,即當為民興利除害,方不愧此職守。豈肯目擊,窮民之膏血任奸胥蠹吏之吮吸乎?除現(xiàn)在差拿嚴究,并將里書代派名目各等盡行革除”,“如本名下之錢糧完納之外,倘有奸蠹仍向爾等多派分文者,許被害之人即行首告。定將私派之奸蠹立斃杖下,斷不姑寬”。從朱國祥走馬上任康熙年間夏津縣令時所鄭重頒布的《禁革私派以蘇民困》這份安民誥示中,能真切感受到朱國祥當年推行夏津新治的堅定決心和果敢意志,也正得益這個高起點的初始,才有了現(xiàn)今令世界矚目的全球重要農業(yè)文化遺產——黃河故道古桑樹群。
“桑蠶業(yè)起源于中國,是中華農耕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數(shù)千年的歷史。夏津黃河故道古桑樹群,具有1500多年的歷史,是山東地區(qū)桑蠶業(yè)悠久歷史的佐證,也是中國桑蠶業(yè)發(fā)展的歷史見證”。從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文華等農桑產業(yè)學界泰斗共同起草的、寫給時任山東省委書記姜異康和省長郭樹清的《關于加快山東夏津黃河故道古桑樹群農業(yè)文化遺產保護與發(fā)展的建議》中,我們無不領略并體會到,夏津歷屆縣委、縣政府在團結社會各界致力爭取古桑樹群保護、政策資金扶持等方面所做的長期努力。
……
悅鄃坊書店外景
以上內容,只是我在悅鄃坊所研讀諸多內容中印象較為深刻的極少一部分。但它們帶給我的啟悟是全面強烈而又極其深刻的。由此我腦海中升騰起《國際歌》中的旋律:“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chuàng)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我們要奪回勞動果實,讓思想沖破牢籠,快把那爐火燒得通紅,趁熱打鐵才能成功,這是最后的斗爭 ,團結起來到明天”。
的確,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齊魯大地自古至今,并不乏勇于創(chuàng)造、奮力開拓之人,僅古代就曾涌現(xiàn)過像晏子、東方朔、田雯這樣的先賢名流;而在被譽為“九達天衢”的魯西北地區(qū),也誕生了像崔鴻、朱國祥、劉真、管華詩、桑恒昌等一大批賢達名士。雖然由于時代變遷他們已相繼消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但他們的思想和精神,依然蘊活在眾多的史料典籍中。只要你肯用雙眼尋覓、用心靈感悟,就會觸摸到他們的脈動與心跳,而包括悅鄃坊在內的各種文化場所,無疑就是他們容身的圣地、弘法的道場。置身其中,就會感悟到先賢的智慧,獲得打開廣袤宇宙之門的神諭!
本文作者在悅鄃坊書店
作者簡介:王德興,山東人,專職研究員,空軍大校,曾出版《嫩黃色的旗語》、《以各種方式走向你》、《強軍夢》等多部文集。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