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的記憶
作者:贠靖
過年那幾日,西安最熱鬧的地方,除大雁塔北廣場和大唐不夜城外,恐怕就是南門城墻燈展和鐘鼓樓廣場、回坊街了。
回坊街我去的次數比較多,其與西羊市、廣濟街相連,呈H形,是這座城市最具煙火氣的所在,里邊幾乎囊括了西安市所有的小吃。而南北大街與曲江、未央相接,一座城的氣脈也就貫通了。
要說文化底蘊至為厚重之處,還得是城南的曲江。那里有芙蓉園,是隋唐皇家禁苑。在這座昔日的皇家御苑里,自水邊至南岸高地依次建有紫云樓、彩霞亭等宏偉宮殿群。有唐市、曲江流飲等眾多景點。
唐代詩人蘇颋的《春日芙蓉園侍宴應制》里有這樣一段描寫:“御道紅旗出,芳園翠輦游。繞花開水殿,架竹起山樓。荷芰輕薰幄,魚龍出負舟。寧知穆天子,空賦白云秋。” 彼時的皇家禁苑景致可覷一斑。如今遺風猶存。
而不夜城則再現了大唐盛世“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萬國笙歌醉太平,倚天樓殿月分明。”的盛況。
一條東西寬500米的唐文化步行街,北起大雁塔北廣場,南至開元廣場,東起慈恩東路,西至慈恩西路,南北長2100米,建有“大雁塔北廣場”、“玄奘廣場”、“貞觀廣場”、“時代廣場”四大廣場。其間有“開元盛世”等五大文化雕塑群,兩邊的仿唐建筑群氣勢恢宏,有“西安音樂廳”、“陜西大劇院”、“西安美術館”、“曲江太平洋電影城”等文化場館和德發長等中華老字號酒樓茶肆。
都說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街區是一座城市的眼睛。能拿出這么大一塊寸土寸金的土地來建一條文化街區,也屬大手筆了。可見這座城市的管理者們對文化傳承有多么重視。
每到晚上,華燈初上,這里就笙歌曼舞,人流如織。一年四季,幾乎沒有淡季。尤其是今年春節來的人更多。過年那幾日,每天客流量達到60多萬人,夜間最高客流達20多萬人。
我本來想要去那里感受一下過年的氣氛,但從網上看到一眼望不到頭的擁擠的人流,攢動的人頭,就放棄了那一閃即逝念頭。
這些年西安的變化真是太大了。記得三十年前,我還在底下的縣城工作,有一年單位組織去翠華山春游,返回時司機師傅說時間尚早,不如帶大家去大雁塔看看。
到了那里,下得車來,一座孤零零的塔矗立在面前。前邊是幾間售票的瓦房,兩邊有幾個報刊亭大小,火柴盒一樣的綠皮亭子,在售賣旅游紀念品。周圍全是莊稼地,長滿了一人高的苞谷桿。
現在變得都不敢認了。
要說西安值得一去的地方,除了芙蓉園、不夜城。東邊還有永興坊,那里的摔碗酒很是有名。
北邊又有氣象不凡的大明宮、漢城湖。
初五那天,我去漢城湖看了看。那是一條從大漢宮城流過的湖,一條流淌了千年的湖。面積大約是杭州西湖的1.6倍。站在大風閣朝西北方向眺望,煙波浩渺,拱橋飛架。腳下碧波蕩漾,畫舫穿梭,兩岸人聲鼎沸。
廣場上有集市,也有戲曲大舞臺。一曲高亢婉轉的秦腔,就將游人帶入了千年前的大漢盛世。耳邊仿佛有陣陣雄風刮過。心底不由生出劉邦“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那般躊躇滿志,豪放不羈的感慨來。
春節期間,感覺到處都是人。晚上似乎比白天更熱鬧。我不甘宅在家里,有幾次想去南門城墻看看燈展,但乘坐地鐵到了鐘鼓樓廣場,那里圍得水泄不通,根本就過不去。
南門是絲綢之路的起點,長安對外開放的大門。晚上不等白天的喧鬧聲沉寂下去,城墻上的燈火就亮了起來。抬頭看時,城墻上、城墻下到處擠滿了人,人在造型各異的彩燈拱門中穿梭,水一樣流光溢彩,恍若隔世。
我想,西安能帶給你的遠不止這些。五千年的積淀,著實是太深厚了些。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