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散文 > 正文

黃維南岳吐心曲

黃維南岳吐心曲

 

作者:金振林

 1

本文作者金振林與全國政協委員黃維(右)先生合影

 

黃維(1904.2.28——1989.3.20),號悟我,蔣介石為其改號:培我。江西貴溪盛源鄉人,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淮海戰役時任十二兵團司令,1948年12月15日,44歲時在雙堆集突圍時被俘,當了二十七年囚徒。1975年3月,作為最后一批戰犯特赦時,已滿71歲。

1987年七八月間,黃維隨全國政協休假團下榻于南岳磨鏡臺賓館五號樓,筆者與他相處半月之久,他破例敞開心扉,與我暢談許多鮮為人知的心里話。一年半后,赴臺灣前夕,不幸因心臟病突發,駕鶴西去。他的談話,可視為暮年心跡的真實表露,對于廣大讀者和研究軍史黨史的朋友,頗有參考價值,故證述于此,以饗讀者。——小引

 

一  南岳怪客

 

五岳獨秀的南岳衡山,雄峙在湘中大地,而海拔六百多米的磨鏡臺,群山環抱,綠蔭如蓋,夏日有火爐之稱的長沙氣溫高達四十度以上,磨鏡臺溫暖如春,在二十度左右,是避暑消夏的勝地,蔣介石宋美齡曾五到磨鏡臺。

1987年7月末,全國政協休假團一行30余人,下榻于新建的五號樓。

眾多委員中,有一位久聞大名如雷貫耳的名角,他就是毛澤東在《敦促杜聿明等投降書》中,四次提到的國民黨十二兵團司令黃維。

每當旭日東升或夕陽西沉,在晨鐘暮鼓聲中,人們總能看到一位精神矍鑠,鶴發童顏的老者,身著淺灰色派力司上衣,腳踏圓口布鞋,手拄拐杖,在山間幽徑中漫步,走累了,就雙手扶著拐杖,昂然屹立,神態矜持。

陪他漫步的是一位六旬家庭婦女似的婦人,講一口蘇北話,應是我這個南通人的老鄉了,后來才知,她是黃維的第三任夫人史大姐。

那年夏天,我在四號樓主持一年一度的《小溪流》兒童文學筆會,去餐廳或會議室,必經黃維下榻的五號樓,經常與他擦肩而過,但沒講過一句話。

磨鏡臺來了黃維這個“大哥大”人物,省會長沙和衡陽當地的媒體,趨之若鶩,他們帶著“長槍短炮”興沖沖而來,又灰溜溜敗興而去。

其中不乏我的朋友,一打聽,他們卻搖頭:“老頭子挺頑固,無可奉告!”原來,他們提問的是黃維有切膚之痛的淮海戰役被俘之事,這不是向黃維傷口上抹鹽么?

好奇心驅使:我一定讓黃維開口,探索這位南岳怪客心靈深處的奧秘,我相信“精誠所致,金石為開”的古訓!

 

二  宋美齡與磨鏡臺

 

親不親故鄉人。我尋找機會,跟蘇北老鄉史大姐套近乎,我們攀談時,黃維手扶拐杖,作鶴立狀,不插話不打岔,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

跟史大姐熟識之后,我便常常陪伴老倆口飯后千步走,作義務導游。一天傍晚,我們走到五號樓下邊的一塊巨石旁邊,黃維用拐杖指著巨石上磨盤大的石刻涂了紅漆的“祖源”二字,打聽它的由來。

我說,南宗七祖懷讓和尚常在這兒用磚頭磨石頭,從而感悟了對面小山上(如今是賓館接待室)不同宗派的和尚馬道一,歸順南宗懷讓。

“1943年12月18日,蔣夫人宋美齡在美國國會演講時,就以磨鏡臺的傳說結束的。”

那是1943年12月,為了爭取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中國抗戰的支持和援助,受蔣介石之托,出訪北美,宣傳中國抗日的宋美齡,出席了美國國會為她舉辦的專題演講,她用流利的英語,充滿激情地發表了《戰爭與和平》的即席演說:

“中國到處都在流血,這一點沒有去過中國的人是絕對不會想到的......侵略者是多么殘暴!”

最后,宋美齡以磨鏡臺的傳說故事結束了演講:

“我們不但要有理想,而且應以實際行動實現此種理想!”

參議員們都為宋美齡的真誠所感動,全體起立,掌聲雷動,磨鏡臺的古老傳說,也隨著宋美齡的演講而蜚聲海內外。

黃維微微點頭,似有所悟。我覺得,彼此間的距離似乎縮小了蠻多。

 

三  彭德懷遭遇黃維

 

人,總是愛聽好話的,尤其是老人,黃維也不例外。

黃維從黃埔一期畢業以后,跟隨他的校長蔣介石東征北伐,討伐程炯明,屢建功勛,他20歲當團長,24歲當旅長,39歲當軍長,44歲當十二兵團司令,在他戎馬倥傯一生中,自有輝煌的一頁吧!

我首先談他1932年4月,馳援贛州時,與彭德懷遭遇的往事。對于攻打贛州,彭德懷到死也沒弄明白,讓他頭破血流的不是馬昆,他真正的克星是黃維。

彭德懷在文革中,身陷囹圄,他寫的交代材料,死后整理成《彭德懷自述》一書,他回憶說:贛州城“久攻不克,(敵)援軍即到,我又未全速撤圍,兵臨城下,相持日久,兵力疲勞,致遭敵襲。此事直到1965年看到政協出版的文史資料,登載當時守贛州的旅長馬昆寫的一篇守贛州經過,才知當時馬旅是八千人,地方團隊經過改編整訓一萬人,共一萬八千人,我三軍團兵力才一萬四千人,敵以優勢兵力,據堅防御,當然不易攻克,敵情沒有弄清楚,就貿然攻堅,這也是一次嚴重的錯誤。”

當我向黃維提起五十五年前的往事時,他首先對馬昆回憶文字不屑的說;“馬昆瞎吹,我已在文史資料給以補正。”(筆者查,為《文史資料選輯》第九十一輯,黃維《對<將軍贛州守城戰役親歷記>的補正》。)

“那么,請你談談真實情況好么!”我好奇的說。

一提起贛州之役,黃維頓時目光炯炯,精神抖擻的說:“紅軍圍攻贛州時,18軍兼程馳援贛州,我是18軍11師32旅旅長,在沙地驅逐紅軍的游擊隊后,直抵贛州北門架成浮橋,在黃昏后率部三個團入城,立即接替北門、西門、南門的城防守備。當夜,紅軍在東門爆破城墻,紅軍一部份突入城內,經馬昆旅反擊,把紅軍打出去了。經過四五天,工兵營坑道挖成后,師長羅卓英命令總攻,32旅于夜半后,由坑道潛出城外,65團將圍城紅軍一個師,從師長侯忠英以下全部俘獲,彭德懷只知馬昆......嗯,都過去五十多年了。”

“黃老當時多大年紀?”

“剛滿二十八歲!”他頗為得意地說。

“彭德懷比你大六歲,陳誠也比你大六歲。”

“對的!“黃維附和道,提起陳誠,他肅然起敬。如果說,蔣介石對他有知遇之恩,陳誠則“恩重如山。”

 

四  一將功成萬骨枯

 

陳誠一直是黃維的頂頭上司,1933年,30歲時接任陳誠(1898——1965)的11師師長,32歲獲少將軍銜;34歲時接任陳誠的18軍軍長,中將銜;陳誠時任國防部長,黃維為后勤部副總司令,人稱他是“陳誠的影子”。

不過,成亦蕭何,敗亦蕭何,命運作弄人。

在淮海戰役時,黃維任新制軍官司學校校長兼陸軍訓練處處長。而時任國防部長的何應欽,對黃維的評價是:“書生不宜典兵。”他想安排自己的親信出任十二兵團司令,從而削弱陳誠的勢力,蔣介石左右為難,遂讓林蔚去上海,征求在那兒養病的陳誠的意見,陳誠在他的兩名愛將黃維和胡璉中,選擇了黃維,而他的黃埔四期同學胡璉(1907—1977)成了他的副手。

俱有戲劇性的是,在雙堆集被困時,被毛澤東稱作“狡如狐,猛如虎”的胡璉,把最新式的坦克讓給黃維,自己坐上舊坦克,成功逃脫,而黃維坐的新坦克,走了四十里,離友軍僅剩四華里時,拋錨了,成了解放軍的“甕中之鱉”。

黃維的成名之戰,是1937年“八一三”淞滬會戰時的羅店之役。談到上海羅店之戰,黃維既興奮又沉重。

黃維的成名,應了一句古話,一將成名萬骨枯。

“我當時擔任18軍67師師長,在羅店死守一周,打到最后,手下三個團長,一個戰死,兩個重傷。師部除了一個電報員,連文書、炊事員都拿槍上去了,戰后整編,活著的人連一個團都湊不上,非常慘烈!”

1979年12月,全國政協組團赴上海,沒有安排自由活動時間,可身為政協委員的黃維堅持要去“八一三”淞滬抗日舊址憑吊,他公開說:“八一三,淞滬之戰,曾震動國內外,我在那里負傷流血,我的兄弟死了數千人,我不贊成抗戰是共產黨一家領導取得勝利的說法,特別是抗戰之初。”

在南岳磨鏡臺,他與我熟識,曾撂下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共產黨抗日,從三萬人抗到一百萬!”

 

五  為校長改名打一架

 

淞滬會戰后的1938年,黃維被蔣介石任命為18軍軍長,矢志殺身以報。在從皖南轉戰江西途中,受到蔣介石的召見,蔣介石贈他一張戎裝照,并在照片背面寫上:培我將軍 惠存  蔣中正

黃維原名“悟我”,從此改名“培我”,在戰犯管教所里,他曾跟學習小組長打過一架。在撫順和功德林戰犯所里,黃維是冥頑不化的典型。每每在學習會上,他不是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就是“大放厥詞”。并時時維護他校長的聲譽,曾說:“抗戰勝利時,共產黨也尊稱蔣是人民領袖;失敗了,就罵他是獨裁者。”

他把于謙的《石灰吟》和文天祥的《正氣歌》抄錄在本子上,隨身攜帶,立志“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并像文天祥坐牢時那樣子:“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一敵七,吾何患焉?!”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他當年的頂頭上司杜聿明,讀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寫了一萬多字的筆記,還要求寄給蔣介石看,黃維不屑一顧,拒絕寫任何悔過書,昂起脖子說:“我無罪可悔!”

杜聿明于1959年第一批獲特赦,而黃維寧吃眼前虧,拒不低頭認罪,多關了十六年。

在磨鏡臺,我和賓館副經理彭愛菊專門請他說淮海戰役,他至今仍稱“徐蚌會戰”。他穿著短褲背心,面帶微笑,顯得很隨和,錄音、拍照他都很配合。

黃維坦然地說:“勝敗乃兵家常事,徐蚌會戰,敗就敗在杜聿明指揮失誤。”聽說有一次他對采訪者吼道:“咱們各退二十里,再打一次!”可見他是不認輸的。在戰犯所,他對學習小組長邱行湘沒有好感,認為這個過去陳誠的衛士長“一點氣節都沒有”。可邱行湘不服氣,反唇相譏,在會上揭發道:“黃維本來字‘悟我’,一次蔣介石給黃維一張自己的照片,在背后題字落款時,錯寫成‘培我弟惠存’,黃維就此改稱‘培我’,嘿,連自己祖上起的名字都可以隨便改的人,有什么資格談氣節。”

黃維聽到這種不但有侮校長也詆毀自己名聲的“惡言”,頓時火冒三丈,當即失態,跟邱行湘扭打起來,這也成了戰犯所的一種“名人軼事”。

我問他:“聽說黃埔第一期畢業時,蔣介石給每個學生一柄自殺劍,上書:‘不成功則成仁’。是這樣的么?”黃維輕輕回道:“對,就是那句話。”

 

六  忠烈丹心垂宇宙

 

全國政協休假團的最后一個節目——瞻仰忠烈祠。

黃維曾跟我多次重申,說國民黨不抗日,是不符合事實的,南岳就有幾十座國民黨將士墓,他的前任,54軍軍長陳石經就葬在南岳。我向他打聽這位陌生先烈的生平。他說:“陳石經又叫陳烈(1902-1940)廣西柳城人,比我大兩歲,黃埔一期同學,‘八一三’淞滬會戰時,任14師師長,日本廣播稱‘中國軍隊戰斗力強者,14師也!’1939年9月,長沙第一次會戰,任54軍軍長,擊潰土肥原師團,連岡村寧次都講,54軍是一支不可輕戰的頑敵!后來在滇緬前線,因為拔牙,患上了敗血癥,38歲英年早逝,我接任他的54軍軍長。他的墓就在南岳。”

7月27日,磨鏡臺晨光煦微,五號樓與我下榻的四號樓之間的水泥馬路上,停著幾輛嶄新的旅游中巴車。

早飯后,磨鏡臺賓館張萬惠急匆匆來到我的房間:“金老師,南岳管理局請全國政協委員參觀忠烈祠,車子都準備好了,可是黃維老先生不想去,這怎么辦?你跟他比較熟,是不是請你勸勸黃老……”

“好,我去試試吧!”我從四號樓步下幾十級臺階,到了黃維的房間。

“今天參觀忠烈祠,黃老應該去看看!”我開門見山。

“為什么?有什么好看的?”顯然,黃維對忠烈祠不甚了了,我不由得當上了義務講解員。

南岳忠烈祠的面積235畝,建筑費187萬元,1940年9月興工,1943年7月建成。

“七七”抗戰6周年紀念日,張自忠等52位抗日陣亡將領入祀南岳忠烈祠,在落成典禮上,主祭者薛岳將軍鄭重宣布:抗戰以來,各忠烈將士,即日入祠,歲時奉祀。

整個建筑,模仿南京紫金山麓的中山陵,氣勢宏偉,“忠烈祠”三個大字,是蔣中正的親筆題詞。

黃維關切地問:“文化大革命中沒遭破壞?”

“聽說是附近一戶山民搬回去,做豬欄用,文革后被南岳管理局基建科收藏,1982年重新掛在祠堂大門上,這是眾多題刻中的唯一一件原物,真不帝魯殿靈光,碩果僅存的!就憑這塊木匾,黃老也應去看看啊,聽說54軍軍長,你的同學陳石徑的墓廬,也在附近。”

“好,我去看看他!”黃維站起身,開始換衣穿鞋,“我只是腿腳不大方便。”

幾輛嶄新的中巴旅游車,從磨鏡臺向北,經半山亭玄都觀,黃維對玄都觀那副石刻楹聯反復念叨: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頻努力

會心不遠,欲登絕頂莫辭勞

 

我向他介紹:“從山腳到這里,十五華里,從半山亭,徑鄴侯書院、鐵佛寺、南天門、上封寺,到海拔1270米的祝融峰,也是十五華里,古人有詩:‘萬城長松迎客來,登山九千丈,中道多佛屋,一峰高一峰,峰峰秀林木’,半山亭真是名符其實。”

汽車左拐右轉,突然,一座氣勢恢宏,依山矗立的巨型建筑群,出現在眼前,那別具一格的炮塔——一個花崗石雕成的大炸彈直指蒼天,周圍是4個稍小的炸彈,它象征五族共和、抗戰必勝的信心。

黃維第一個下車,他腳蹬旅游鞋,頭戴輕便巴拿馬草帽,手柱拐杖,見到“游人到此脫帽致敬”的石刻后,連忙取下草帽,深深一鞠躬,那276級臺階,他無法攀緣,便又坐進車里,繞道登上最高處的享堂——大禮堂。

在大坪里,黃維久久地仰望著蔣正中題寫的“忠烈祠”木匾,走進大殿,瀏覽各種碑刻與神牌,默默致哀,這里,有許多曾與他浴血奮戰的兄弟的靈牌,幸存者自是感慨唏噓。

一張大桌上已擺上文房四寶,瞻仰者誰也不想第一個開筆,我勸黃維說:“黃老,題幾句話,勉慰忠烈在天之靈吧!”

黃維沉思片刻,把宣紙折成11格,鄭重嚴肅地握筆蘸墨,豎寫:

 

忠烈祠烈士千古

忠烈報國碧血丹心垂宇宙

救亡圖存成仁取義照明月

幸存者黃維鞠躬

 

一九八七年時年八十有四

 

黃維開了頭,喜愛書法的原國民黨中將文強等委員當然不甘落后,委員們紛紛留下墨寶。

黃維向管理局的同志打聽他的前任54軍軍長陳石徑埋在何處,他一定要去祭奠。

我知道陳烈墓在絡絲潭邊的華嚴湖畔。因為,1939年初,國共合作的象征——南岳游擊干部訓練班就辦在附近,而陳烈任游干班的政治部主任,他酷愛南岳,這個廣西人臨終遺囑,死后不回老家柳城縣,而是把他葬在南岳洛絲潭。當時,按這位抗日虎將的遺愿舉行了隆重的葬禮。陳石經墓占地2400平方米。

張萬惠經理悄悄把我拉出門外,為難地說:“金老師,你看怎么辦?陳烈墓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紅衛兵全毀了,至今還未重建,黃老知道了一定很痛心的。”

我一時啞然。張經理對黃維說:“黃老,你腿腳不便,陳烈墓在山里,你今天就不去了吧!”黃維無奈,只是搖頭。其實,洛絲潭離忠烈祠,只有四華里,這成了黃維的終身遺憾!到南岳,是他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而今,名山長存,斯人已去!(注:圖片由作者提供)


圖片2

金振林(左)與文壇泰斗冰心先生合影

 

【作者簡介】 金振林,中國當代兒童文學家,編輯家,兒童文學活動家。出生于江蘇省南通縣劉橋鎮一戶貧民家庭,從小在苦水中泡大。1954年南通市一中畢業后,考入地質部南京地質學校,1957年畢業,獲大地測量技術員稱號。1958年4月號《少年文藝》發表處女作,同年出版《山谷紅旗飄》(被譯成朝鮮文,盲文等)。198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同年,兒童文學期刊《小溪流》創刊,金振林為創始人。近半個世紀以來,《小溪流》培養了一大批兒童文學作家。1990年5月,金振林負責承辦首屆世界華文兒童文學筆會,任主席。1994年6月,出席在臺北舉辦的“海峽兩岸兒童文學學術研討會”。20歲開始發表作品,已出版小說、散文、兒童文學、紀實文學40多部,約800萬字。代表作《毛澤東隱蹤之謎》在大陸發行數百萬冊,新加坡《新明日報》連載,臺灣出版單行本,1991年日本悠思社譯成日文出版,風靡海內外。作品曾收入大、中、小學語文課本,改編拍成電影《毛岸英》,電視劇《蛇俠》在央視一套播放。1979年《小黑子和青面猴》獲第二屆全國少兒文藝獎,《巨人之子毛岸英》獲中宣傳部“五個一工程”一等獎(1995)。《小鳥和小孩》獲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作家網新圖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老司机精品导航| 18禁无遮挡无码国产免费网站| 欧美成人免费tv在线播放| 国产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的激情视频| 一道本在线视频| 欧美又大粗又爽又黄大片视频黑人| 国产三香港三韩国三级不卡| a级毛片在线播放|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免费现黄频在线观看国产| h在线免费视频| 怡红院怡春院首页|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软件|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 中文字幕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免费 | 精品一二三区久久AAA片|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 两个人一上一下剧烈运动|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午夜免费福利在线观看| yy6080一级毛片高清| 小泽玛利亚在线观看国产| 乳揉みま痴汉电车动漫中文字幕 | 久热这里有精品| 男人女人边摸边吃奶边做| 国产太嫩了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日本久久综合久久综合|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无码18禁午夜福利P| 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美图|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的网站 | 夜色资源网站www|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婷婷| 欧美成人全部费免网站|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一进一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一级人做人爰a全过程免费视频|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