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的記憶
作者:畢文學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過年總能勾起人們對歲月的感念,對時間飛逝的感嘆。童年記憶中的年味,總是那么的濃厚,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俗話說:“進入臘月就是年。”我小時候,特別盼望過年,往往是一步入臘月,就開始掰著指頭數日子。記憶中,每逢除夕夜,全家人都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的。家里的老人買肉、炸魚、炒菜、備酒,非常熱鬧。一陣忙碌之后,一家人都盼著的這桌年夜飯就準備好了。這時,忙碌了一年的男女老少,歡聚在一起舉杯同慶,有吃有喝,有說有笑,沉浸在一片溫馨中。以前,經常聽奶奶說,那時物資還很匱乏,也就只有春節才能吃頓像樣旳大餐。而我們小孩子在春節這一天還要穿新衣、戴新帽、換新鞋,別提有多開心了。春節給了我們一個放松自己的理由。吃年夜飯的時候,還要吃新煮的餃子,預示來年“酒足飯飽”。晚上八點,央視春晚準時開播,長達四個半小時,過了午夜才結束。我年少時候的春節,多么美好、多么快樂啊!
還記得當時,鞭炮聲從傍晚開始就斷斷續續地響起了,只不過午夜的時候更劇烈了。午夜十二點一到,我便興沖沖的拿著鞭炮到院子里點燃,噼噼啪啪的鞭炮聲此起彼伏,響徹云霄。那絢麗的煙花把節日的夜晚點綴的五彩繽紛。此時,央視春晚節目里,主持人在一片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中開始倒計時:十、九、八、七……兒時的過年是多么熱鬧啊!
大年初一早上,我們小孩子會睡到日高三丈。中午時,我們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給長輩磕頭拜年,祝他們健康快樂,長命百歲。長輩們也樂在其中,對我們疼愛有加,挨個發放壓歲錢。隨后,跟著爸爸叔叔“奔波”在拜年的路上,走門串戶問候祝福去了。
時間慢慢消逝,如今我已長大成人,過年的方式也發生了很多變化。每逢過年,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如今的中國春節,除夕的前一個星期,世界仿佛按下了暫停鍵,喧鬧的城市一下子安靜下來。快遞業、餐飲業、維修業,數不清的服務行業都早早關門歇業了。許多打工族在全國各地上演“春運大戰”,各自回歸心靈的故鄉。我所在的城市每天都是人來人往,車水馬龍,而每年的舉國春運中,都會蘊含著別有韻味的春運故事。
現在,我們生活富裕起來了,年味兒卻淡了。但人情沒淡,日子沒淡。因為天天都在過年:大餐經常吃,新衣隨時買。由于越來越提倡環保,除夕夜的鞭炮聲比以往少了很多,顯得不那么猛烈了。許多城市中心都禁止燃放煙花,即使允許放煙花,期限也很短,限制也較多。各種綜藝節目在電視里輪流上演,觀眾對央視春晩期待值也越來越高。可是節目越精彩,越覺得缺乏新意,不受關注了。拜年的方式也變化了,從手機里簡單的一個表情、一聲問候、一句祝福就表達了,再也不是挨家挨戶串門了。這不能不說,我們的精神世界豐富多彩了,我們的日子越來越紅火了,過年變得冷清、明智了。
曾經的過年,團聚、歡慶;而今的過年,放假、安寧。有些日子確實再也回不去了,但是過年總能讓時光變得濃郁、芬芳、美好。此刻我的內心浸滿了思緒,是記憶,是過往,也是對未來的無限憧憬。
個人簡介:畢文學,筆名學海無涯,山東淄博桓臺人,自幼喜歡讀書看報,尤其熱愛詩詞,作品曾發表于省市各類報刊。其中詩歌《母親,航船》榮獲山東省“時代杯”文學藝術大賽優秀獎。性格開朗的我,陽光又自信,愿詩歌陪伴一生。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