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自逍遙自芬芳
作者:梁耀鮮
班同學在義圩小學舉行晚宴,美味數碟,香酒幾杯,邀請一些同事和好友,為自己的40年教齡畫句號。
穿梭的敬酒人,滾燙的祝福語,酒陪話,話入酒,交頭接耳,攬肩扶背,大家欣欣然,樂陶陶,自始至終,話香情濃,場面溫馨感人。
是的,有酒氣才有人氣,有真心才有真情。那是一場簡單而不失隆重的退休儀式。
我跟他是高中同班,當年考試入學,學校按分數排班,我們被安排到頭一個班,由此成為同學;后來同一天參加工作,在同一所學校教書,成為同事;在同一個球隊打球,為多進一個球一起沖鋒陷陣,成為球友;這么多年來同在一方天地摸爬滾打,攜手歲月,逍遙時光,他已成為我朋友圈里相處最為舒服的那幾個兄弟之一。
我們好聽的故事一串串。
班同學家境比較好,讀書時有大棉襖一件,黑色毛領,藍色衣身,很清爽很高檔的樣子。當時我們這些農村小孩能有大衣的不多,像班同學那一件,我敢說比現在的鄂爾多斯、夢特嬌品牌還要亮眼。所以一開始他就成了我們的大衣哥了。
不知什么時候我倆玩到了一起。
有個假期補課,因為在中學當老師的三哥外出,他的廚房空著,這給我們空出了開小灶打牙祭解饞的奢侈機會。我跟班同學等四個小伙伴湊上幾塊錢,到義圩街上買肉,回來自己加工。我們學著大人的樣子,在肉行里轉了幾圈,經過反復比較,發現有一個豬肉攤前雖人影稀少,但其排骨附留的肉很多很厚,價格又比其他的低。這一發現令我們心動,我們想都沒想就割了幾根回來。一路上大家想著等下的美味晚餐,步伐輕盈,笑聲不斷。誰知回來一煮,那些排骨特別的不鮮亮,而且肉上還有不少米粒狀的囊包在張揚地顯露出來。
不知誰說了一句,這是豆豬肉,不能吃。
那晚,因為出現這樣的意外,我們的心情如同坐過山車,瞬間從晴空萬里變得烏云密布。這正應了我們當地老人家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讀書十年,不如走街一天。這件事一直成為后來我們幾個見面時出現頻率最多的笑料。
后來,我們生活的軌跡不盡相同,我們大都在義圩街頭轉彎,到外邊尋找屬于自己的那一片芳草地,把他鄉當故鄉,把別人的城市過成自己的城市。只有班同學,為了敬愛的父母,為了深愛的家庭,為了可愛的山區小孩子們,他選擇了堅守,選擇了家鄉的春夏秋冬,選擇了家鄉就是詩和遠方。他輾轉多個鄉村小學校,以卑微之身,行教師之大道,啁啾的晨鳥聲是陪伴他前往學校的進行曲,透亮的月牙兒寄予了他的款款深情和希望燈塔。他成不了蠟燭,但他甘當那座小橋,有那么多的小朋友從他的身上走過,從他那里學到了a o e,背出了“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他高興,他覺得值,生活的意義和價值,不一定都是大江大河、高山峻嶺,像家鄉的這些隨處可見的溪流丘陵,也是很宜人很美的。那晚在敬酒的隊伍中,有一個鄉鎮干部,態度畢恭畢敬,言語謙恭有加。我笑著問他怎么還驚動到你了?他說,班老師是我的啟蒙老師,他到我們屯當老師時我剛剛上學,我現有知識的之乎者也和做人的“123”都是從他那里起步的,他永遠是我的老師!
有人釋放溫暖,有人感恩初陽。我這個聽眾又自豪又感動。
多少個日夜,多少個教學點,他這個孩子王就是這樣,用一根教鞭、一個籃球、一把口琴,轉換了他的勤勞和智慧,傳達了他的關愛和溫暖,點亮了學生心靈的火焰,贏得了家長和學生的尊重和感激。
是金子總是要發光的。后來,班同學被組織委以重任,調到教委辦管賬,成了服務全鎮師生的后勤部長。這是一個工作很瑣碎、要求很嚴格的崗位,做好賬目平衡那是小事,聯系上下、溫暖人心、凝聚力量才是它的靈魂。那晚退休儀式,從義圩調出縣城工作的一些老師,自發地從縣城趕回去,還專門為他買了一個大蛋糕。蛋糕上面寫滿了祝福的話語,沁透了感恩的情思。席間,我們分享了蛋糕,分享了喜悅和幸福,也感受到了班同學平常與同事之間同舟共濟的兄弟姐妹情。看得出來,他們宛如一支配合無間的樂團,在多少個平平常常的日子里,攜手奏響了工作生活和諧美妙的樂章。
班同學與退休教師的關系,與周邊群眾的關系,與我們這些同鄉同學的關系,都是無間的、融洽的、舒服的,是朋友待在一起就不想散的那種,是我最欣賞、最羨慕的一種人際交流。他的人緣那么好,其實也沒有什么訣竅,就是自由心境,真誠相待,無私付出。我家有紅白喜事,他都先頭墊后,操持大大小小,如親兄弟一般。
“茍富貴,勿相忘”我們做不到。但我們回老家,時間充裕的話,都會先給他掛個電話,他會炒幾個小菜等我們,喝上幾杯七里香,倒倒心里話,漫無邊際地聊著,不論猜馬輸贏,不管太陽上山落山。
那是我們的最美時光。
我曾在《遙遙歌圩 永遠鄉愁》一文中寫道:
班同學已經把我們心心向往的歌圩搬到他家,搬到他家二樓的飯桌上。黃瓜、豆腐、瓜苗和小西紅柿,這些陪我們長陪我們大的家鄉珍品悉數登場,白切五花肉,牛肉大雜燴,酒滿甌,醉意酬,多少“乖了哎”重來,多少“貝儂尼”又起。悠悠歲月一首歌,都是歌師,都是歌王。
這些都是實寫。那一天對我們來說,歌圩就在他家,趕歌圩就是一場同學相會。
那晚退休儀式,我到花店買一束花送給他。百合、乒乓菊、滿天星,外包粉紅歐雅紙,自然,清香。他笑意盈盈地拿著照相,一張又一張。大家都投來了羨慕的目光。
他已經把自己活成了榜樣。
2024年3月3日
作者簡介
梁耀鮮,廣西田東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著有散文集《寫給小城》及《故鄉的云》《紅色七里》(合著)等。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