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散文 > 正文

凝視深淵:藍色的掙扎與糾結

 1


凝視深淵:藍色的掙扎與糾結

——《茶道》雜感

 

作者:何正權

 

這個夏季,我躲到與茶鄉萬里之遙的太平洋小島。這里正是深冬。幸運的是,因為是熱帶海洋性氣候,這里正是一年中最涼爽最舒適的時候。每天刷手機,看到國內親友們揮汗如雨、奮戰酷暑的圖片、視頻,我都要自我安慰一下:來的是時候!

這里的時間,比北京時間早了3個鐘頭。住在海邊,空氣潔凈、清新。早上被窗外歡快的鳥鳴叫醒,拉開窗簾,明媚的陽光已經灑滿院里沖天的大樹一身。陽臺外面,一片片陽光在海波上跳躍,海面泛出粼粼波光,從遠到近,依次映出黑、深藍、淺藍和綠四種顏色。這感覺,就像一出門,和俊美清新的美人撞了面,陽光的燦爛和大海的嫵媚,一下子灌進自己的胸膛。

但是,再美的風景,看久了,都會審美疲勞。在初逢乍識的興奮勁過去后,眼睛和大腦相互勾結,形成思維定勢。再看海,如昨,如舊,就算有變化,也細微,都是似曾見過的、抄襲往日的,想再興奮,就十分不易了。這樣日復一日地站在酒店四層樓房陽臺上,俯視近海,眺望遠海,抬頭仰望或高遠或低垂的云霧,覺得海是美人的眸子,眼神里的內容,變幻莫測。大海的腦子,在想什么?如果什么都沒想,那大海有腦子嗎?有自己的意識和思想嗎?如果沒有,這一雙美眸,魅力何在?

實在無事可做,我只好靜下心來,打磨我寫了十多年的長篇《茶道》。在文字里,抒寫我的鄉愁,我內心的掙扎和糾結。

 

故鄉和故事

 

我自知自己不是編故事的高手。一部40萬字的長篇,比起《追憶逝水年華》、《戰爭與和平》等煌煌巨著,實在不過“小兒科”。就這,按出版社編輯要求,每回顧一次,我就發現一些漏洞。最初是涉及歷史、宗教問題;之后,是結構和細節乃至情節的豐富。一遍遍下來,如果再嚴格要求,仍有不少毛病。我不得不感慨:文章千古事,不改不成器!

我本來想要寫的,是老家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時期(公元474年),傳承了一千五百多年的靈山寺。這個寺廟深居大別山腹地,不僅遠離京都,甚至到縣城都要七八十里地。自從大秦帝國滅了楚國以后,這片隸屬于信陽的江淮大地,除了戰時,再無驚人之處,也往往不受廟堂文閣的重視。那么,靈山寺要想得到白馬、少林、大相國等寺廟那樣的聲名威勢,幾類于做夢。不過,當地縣志記載,唐明皇時,玄宗李隆基之女建寧公主贈款擴修,到了元末,大明帝國創始人朱元璋的興起,給這個歷史上一直寂寂無名的寺廟,帶來了鴻運。史傳,朱元璋餓的要死不活,當了和尚,云游中,到了靈山寺,寄住有日;此后,起義造反,被元軍追殺,逃到靈山寺,被和尚們藏到寺里功德井下,逃過一劫。朱和尚做了皇帝后,于洪武三年(1370年)第三次進寺,敕封住持為金碧禪師,改寺名為“圣壽禪寺”,并親自題寫了匾額。

這樣的恩寵和因緣,也算足夠榮光了吧。小時候起,父母和鄉親灌輸到我耳朵和心里的,就是這類有的有據可查、有的可能荒誕無稽的說法。歷史來看,故鄉是大多數作家心靈的沃土、創造的精神源泉。我在大別(山)長(江)淮(河)和黃河圍攏的豫楚文化交匯地生活了50多年,見證、聽聞了無數人間悲歡離合,認識了形形色色沾染了時代特色,散發著人性本色的人物,但其實,觸動我最深的,可能還是尼姑和尚的故事,對了,就是靈山寺紛紛擾擾的男女故事。

我得再補充一下我們家鄉那個超有料、超有味道的寺廟。千百年來,這個寺廟有三個奇特之處:僧尼同寺,廟門東開,帶發修行。廟門東開其實不怪,傳說是因為創建人夢中受佛祖指點,要異于一般寺廟坐北朝南、大門南開,但我認為主要是受寺廟選址地的地勢影響,朝東更方便建設;帶發修行,主要對尼姑,應該和唐玄宗那個公主女兒有關。公主捐款修廟,修好了進廟修行,不過是為自己積積福德,臨時插班。這么尊崇的身份,哪能讓她剃度,所以就帶發修行。跟著她的一眾隨從和粉絲,自然也有樣學樣,進廟吃齋念佛,三千煩惱絲照樣頂在頭上。以后,這個規矩就留下來了。僧尼同寺,是不是也就這樣自然而然順理成章了?

全中國寺廟取名“靈山”的太多了,佛家經典中,佛祖的道場,也是這個名字。男女同在一個寺廟或道觀修行,現在已經常見。但是,中國改革開放以前,除了我們家鄉的靈山寺,很難見到。即便是條件更為優越的洛陽靈山寺,也頂多是寺院和尼姑庵相連,但僧尼還是分開修行。

所以,故事就來了。我小的時候,經常有從靈山寺來的尼姑化緣。村民們熱情接待。但尼姑一走,村民們就開始講述尼姑們各式各樣的故事。比如,尼姑們因為啥原因看破紅塵,遭際了哪些悲歡離合,哪個尼姑懷孕了不得不離開寺廟,諸如此類,都是成人們覺得最有趣的傳聞。那還是沒有電視手機的時代,家家戶戶堂屋門邊,掛著生產大隊免費安裝的小廣播。播放的,不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新聞,就是大隊書記唔哩哇啦的喊話。大人們對廣播內容毫無興趣。小孩子更沒興趣——我聽了那么多年小廣播,沒記住任何一句內容——就是迷惑那個小碟子一樣的薄片片,咋就能說人話。倒是尼姑們一離開,村頭村尾輿論都活了。婆娘們東一嘴西一嘴,你一言我一語,不惴于以最大的善意或惡意、最豐富的想象力,揣測靈山寺高大神秘的山門里,和尚尼姑們精彩的、與自己凡塵俗世不同的生活。說著說著,男人們眼里就冒出與平時不一樣的光,女人們則用滿臉器官擠出來的鄙夷和不屑,顯示她們比尼姑和尚不知高出多少倍的道德優越和自豪——n多年后,我略懂了男女之事,懂了人性里的促狹和陰暗,一下明白了鄉親們那副嘴臉里的含義,也一下子懂了他們嘴里隱晦不明的寺廟傳說——傳言。

我原本是想寫這么一群人在這樣一個背景里的故事。

 

白天(現實)和黑夜(夢境)

 

在白天,在喧囂的塵世,我忙忙碌碌,追逐熱點,記錄現實,結交各界精英,也傾心盡力地以微薄之力,幫助弱勢群體。這是我的工作職責,也符合我的個性。我在幫助他人中獲得尊重和尊嚴,用自己的辛勤,努力擺脫貧窮,爭取自己小小的幸福目標。我曾一個人從信陽奔赴北京,凌晨5點出西客站,8點前趕到南五環外的大興區,與從河南趕往首都慰問農民工子弟學校師生們的省市領導會合,調查采訪農民工子弟學校艱難生存的狀況。省市領導完成行程,去見更重要的人、辦更重要的事了。我則繼續奔波,跑遍石景山、豐臺、通州等各區,一個人繼續走訪沒有合法辦學身份、即將被主管部門取締的農民工子弟學校。第二天零點多一點,全文兩萬字的長篇通訊寫完最后一個字,稿子發給鄭州,我關上電腦,拉著陪在身邊的北京好兄弟,補上了一天沒吃的飯,喝了個一塌糊涂。

但我的心不完全在新聞。平常日子,寫完了普通的稿子,喝了酒,打完牌,回到家里,往往是午夜一兩點。夜深人靜,黑暗隔絕了俗世的名利紛擾、權術喧囂。另一個精神世界拉開帷幕,展露出鮮活靈動豐富精彩的內容。我迫不及待地攤開日記本,把腦子里映現的這個世界記錄下來。人所看到的世界,必然是以人為本的世界。盡管這個世界只是我腦子的虛構,但一旦以文字為載體凝固成文本,那就是一個新世界了。

這樣的世界,應該是一個我熟悉卻又嶄新的世界。教科書說“文學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曾經相信,但到我構筑我的新世界時,我卻赧然愧疚:就我所了解的現實世界,我根本不可能讓我筆下的文字境界,高于活生生甚至血淋淋的現實。其原因,除了我文學修養實在有限,還有一系列包括我在內的寫作者(作家)們無法突破的現實桎梏。

如果我個人的經驗還不足以證明上述的困難,那么,拉上我上一代吧,比如說,比我早出生一輪(12歲)的兄姐叔伯們。不論是誰,攤這一年,被命運之神催生在我的老家,那他一斷奶,就趕上了饑餓這個難關。如果他能僥幸活下來,那么,他已經比同齡人幸運了一輩子;如果他不幸夭折了,那很正常,那三年,據說上千萬人餓死了。2011年出版的《中共黨史》第二卷說:“據正式統計,1960年全國總人口比上年減少1000萬?!保ㄔ摃?63頁)這還僅僅是一年的數據。我的老家信陽,更是重災區。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我這里不展開說。我要說的是,這個1957年出生的人,如果僥幸過了這一關,活了下來,長大成人,讀書工作。那么,到1987年,正當壯年的時候,發軔于石家莊的“砸破鐵飯碗”改革開始了3年,并將在以后的10年達到高潮。到2017年,這個年滿60的人,一生中,要經過波瀾壯闊的40年改革全過程、大的小的風波、多次水災、大地震、多次多種疫情(包括更光怪陸離的3年大疫情)。

我可以假設一下,有這么一個信陽市光山縣人,比如,小明吧。1957年1月,小明呱呱墜地,出生在光山縣城郊公社高店大隊吳圍子小隊(生產隊),1960年1月,他三歲。剛剛斷奶或者已經斷奶1年。在饑餓中掙扎一年后,這個小隊全部120人餓死72人,小明成為僥幸活下來的一員。1964年,他進入村小,在饑餓中成長、學習;1969年,他初中畢業;1971年,他在“上山下鄉”大潮中還在自己家鄉摸爬滾打。1978年,踏著時代脈搏,他有幸考入全國最好的大學。4年后,他畢業分配到老家信陽市,娶妻生子,開啟生活。面對時代大潮中打開的精神文化魔盒在和巨量增長的社會財富,既瘋狂惡補過去的所有饑餓,又心存良知、固守底線。摸爬滾打中,升官或發財,平安退休。有一天,他回首自己一生,回顧自己成長的過程。他是不是覺得自己這一生實在驚心,足夠幸運?!

我身邊太多小明這樣經歷的人。但構筑一個我自己的精神世界,我要的小明,就要更荒誕、怪異。他看待世界的視角,剖析人性的眼光,要更銳利獨特。甚至,對女性,對宗教、傳統、文化等所有影響他生存和心靈的東西,他都要有自己既屈從于俗世又迥異于世俗的看法。尼采說:與惡龍纏斗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善與惡的超越》)。

這個小明,就是《茶道》中的“我”——竹喧。竹喧與他凝視的世界(人、物、文化、精神),就是我要表現的一個獨特的世界。

 

我凝視的深淵

 

在維拉港港灣西北海岸,有一條海溝。南太平洋蔚藍色的大海,展現出的遼闊,讓我的眼睛找不到盡頭。海岸二十米外色彩繽紛的海面,有一條黑色的“綢帶”——海溝,就是深淵。我趟著海水,臨近海溝,想看清深淵里的世界。本地居民不用設備,一個猛子扎下去,幾分鐘后,兩手抓著四五十公分長的海參和體格更大的魚蝦,竄出水面,興奮地嘯叫。我不敢貿然下去,就在溝邊幾米遠的地方,靜靜地凝視。我知道深淵會回我以凝視。我可以想象深淵豐富博大的內心。除了渺小和試圖遮掩的恐懼,深淵還能從我身上看到什么?

某種意義上,作家塑造的人物,不也是作家凝視的深淵嗎?比如賢山書院老院長蘇桐,我最初的架構,是靈山寺的住持。而書院,根本就是靈山寺。比如慧明、柳玉和鐘山本來的身份,都是寺院里的尼僧。每個人依據的環境,也是每個人的深淵。深淵不同,生存和掙扎的意義,也會截然不同。成型的作品里,寺院我沒涉及。小說里一群人的“深淵”,變幻成了歷史滄桑的書院;瑯瑯書聲,替換了抑揚頓挫、超塵拔俗的誦經聲。正式出版的小說,必須規范。但讀者讀書,總可以用自己的想象力,予作品以新生。如果讀者有興趣,不妨自我在心里做一場替換,品味一下不同“深淵”里不同的意味、境界。當然,替換只能在心里,最后也還要回歸正確——這或者像春夢,正常人都會做。但誰要毫不掩飾地說出來,誰就傻帽了。

再如白靈靈。和柳玉一樣,倆人都是自幼伺弄茶葉,一生與茶結緣。不同的是,兩個人走了不同的路。茶鄉里像她們這樣美麗的女子,比比皆是。我寫了她們的共性與個性。我心里,對她們溢滿愛:對柳玉,是憐愛;對靈靈,是疼愛、敬愛。男性作家塑造女性形象,會不會將自己人生理想伴侶的理想,自覺不自覺地投射進去?我不知道別人。就我而言,可能會。但顯然,傻子都不會把自己現實世界老婆的形象,寫進小說。

再說幾句慧明和鐘山。這個被漫天彩蝶簇擁的女子,和竹喧一樣,有超乎常人的天賦。她純潔美麗,天性善良,對人生和愛情有著美好的向往。但拘于命運和認知,她沒能做出像樣的事業,反而被城府極深的鐘山誘惑拉攏,成為后者愛情和犯罪的同謀。生活中,這樣的女子屢見不鮮。幸運的是,慧明擁有鐘山的真愛。鐘山之惡,死有余辜。這樣的惡人,居然滿腹詩書,生于書香世家。這樣的惡人,卻也讓人恨不起來,他的惡,終究是“不自由”的環境造成的。他悲苦的內心,也源于他極致地追求“自由”。只是,靠個人以一己之力和小聰明,不可能營造一個“美的”自由。人性到底是善、是惡?學界現在也無定論。但人性天生有善有惡。抑惡揚善還是縱惡抑善,人的選擇不同,命運自然不同。也許有一千個扭曲的理由,但扭曲的人性,最終必然釀成悲劇。《茶道》文字版之前,番茄小說推出了網絡小說版《我的愛人化蝶了》。能以“化蝶”做名字,足可見我對這條愛情主線的用心之苦。

至于“我”——竹喧,肯定凝聚了浪漫主義的幻想和現實主義的空想。喜新厭舊是人類作為動物的本性;追逐美和財富、名聲是人類天性?!恫璧馈分械闹裥诂F實和夢幻中切換,似乎通靈,其實是人性復雜和人格缺陷的呈現。他不完美,現實中卻絕對存在。我有無數個竹喧形象的原型。我只能寫出這個竹喧——與我相互凝視的竹喧。

感謝大海!感謝生活!感謝它們給了我一個蔚藍色夢幻包裹的美麗深淵。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作家網新圖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久久久久久| 精品久久人妻av中文字幕| 无码专区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 国产A√精品区二区三区四区| 两个人看的www免费高清| 男女无遮挡高清性视频直播| 在线播放无码高潮的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www|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一区| 日本三级做a全过程在线观看| 六月婷婷中文字幕| 91蝌蚪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a大片毛片| 99蜜桃在线观看免费视频网站| 欧美日韩亚洲电影| 国产在线视频99| 一区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国产va另类| 国产在线拍揄自揄视精品不卡| 两个小孩一起差差| 欧美老熟妇牲交| 国产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两个人看的www免费高清| 欧美黑人乱大交| 国产免费插插插| xxxx69中国|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国产一区中文字幕| 97精品人人妻人人| 日韩午夜在线视频不卡片| 北条麻妃在线一区二区| 2021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 亚洲区在线播放|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 夜夜未满18勿进的爽影院|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真精华布衣3d1234正版图2020/015|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综合|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产乱码| 欧美色成人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