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情
作者:管懋晴
近日,聽老同學說,我們的老師田宗愛去世了。我在痛惜之余,不禁想起田老師與我的交往。
食物匱乏的年代,忍饑挨餓是常有的事。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我在建湖縣城鎮(zhèn)南小學讀6年級,給我們上算術課的是田宗愛老師。他是一位和藹可親的人,臉上整天掛著笑容,講起課來總是那么循循善誘的樣子。
那時,我每天的早餐是一暖瓶粥。先一天,母親煮晚飯時,等粥鍋一開,就灌起一暖瓶粥來,這便是我第二天的早餐。我早上起床洗漱后,將暖瓶中的粥倒在大碗里。開頭兩碗半全是粥湯,我舍不得倒掉,全都喝下肚子,最后倒出的一碗才是沉淀的稠米粥。三大碗半喝完,肚子撐得鼓鼓的。
說真的,到上午第一節(jié)課下,跑了一趟廁所,就覺得肚子空了。暖瓶中的粥,在沸水中泡了一夜,米全都花了,根本不煎饑。二節(jié)課后是一段最難熬的時候,肚子餓得咕咕叫,渾身一點力氣也沒有。老師課堂提問時,我沒精打彩,根本不想舉手搶答。有一天下課后,田老師將我叫到他辦公室,問我:“你平時作業(yè)完成得很好,測驗成績也不錯,為什么課堂發(fā)言不積極?”經(jīng)不住老師的再三盤問,我只好實話實說:“肚子餓,沒力氣。”田老師聽后,摸摸我的頭,又拍拍我的肩膀,說:“課堂上,要積極回答老師的提問,這樣學習成績才能提高,以后注意。”
從那以后,每天上午,輪到上算術課時,田老師總會走近我的身旁,從口袋里掏出一根胡蘿卜,悄悄塞到我手里。誰知他這一掏就是兩個學期,每天如是,從未間斷,直到我從鎮(zhèn)南小學畢業(yè)。
一根胡蘿卜雖也填不飽肚皮,但在那個年代,卻體現(xiàn)了彌足珍貴的師生情誼,令我深受感動,極大地調(diào)動了我的學習積極性。我遵從田老師的教導,上課踴躍發(fā)言,學習成績真的提高很快。那年的畢業(yè)季,我們?nèi)?3名學生,一個不落,全部考上了建湖縣中學,升學率達到100%,列為全縣第一。
光陰荏苒,斗轉(zhuǎn)星移,一晃50多年過去了。2018年,正是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我在馬路邊散步,忽然看到了田老師和他的老伴迎面走來。兩位老人滿頭銀發(fā),雖然年事已高,但紅光滿面,精神矍鑠。我大喜過望,疾步迎上前去,說:“田老師,您還認識我嗎?”田老師瞇起雙眼,細細打量著我,搖了搖頭說:“不認識。”我趕緊報出了自己的姓名,田老師想了一會,笑著說:“哦,知道。你是鎮(zhèn)南小學首屆畢業(yè)生。” 我繼續(xù)問:“那時候,您每天帶給我一根胡蘿卜,還記得嗎?”田老師笑著回答:“不記得了。”我好一番感慨,田老師教了一輩子的書,桃李滿天下,最后在建湖縣實驗小學退休。歲月可以改變?nèi)说娜蓊仯瑤资旰螅蠋熣J不出學生,記不得曾經(jīng)給予學生的關愛,卻在心里記得住學生的姓名,甚至還記得我是那一屆畢業(yè)生。
這么多年了,我始終忘不了田老師的那份情意,每當想起那時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倍感親切。一根胡蘿卜,值得我銘記一生!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quán)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