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散文 > 正文

說古道今話嫩江

說古道今話嫩江

 

作者:柳邦坤

 

 

嫩江這一稱謂屬于一條北方的河,同時又屬于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市。其實,無論是作為河名還是縣名抑或市名,都是后來的事,原來它們都分別有各自的稱謂。

我對嫩江最初的記憶是童年從愛輝縣回山東老家時,要到嫩江去坐火車。1960年代末期,母親帶我們兄妹四人乘長途客車由黑河去嫩江。在嫩江站前的一家飯館吃了一頓飯,然后登上南下的列車。3個月后從老家返回嫩江,記得母親帶我去縣公安局辦理邊境通行證的延期,那時大嶺有邊防檢查站,路經那里要嚴格檢查。嫩江給我留下的印象是,當時的站前大街是條沙土路,路兩邊多是低矮的平房,還以草房居多。

1979年考入師范時,班上有嫩江的同學,印象深的是他們大多分不清平舌音和翹舌音,就是Z、C、S和zh、ch、sh不分,如把“三”讀成“山”音,把“四”讀成“是”音,最讓我們班級同學回憶起來就忍俊不禁的是,一位同學把“職工”讀成“子工”,怎么他也改不過來。

真正對嫩江有了較具體和深入了解是我調到嫩江工作后,那是1980年代中期,嫩江縣北部發現了黑寶山煤田,然后從幾個地方抽調人員去建礦,我有幸成為其中的一員到那里工作,并且一待就是7年。我去之前,有許多親屬和朋友反對:“到嫩江去干啥,那地方盡吃粗糧!”

煤礦籌建之初,我們是住在縣城里的,于是我經常有機會徜徉在嫩江之畔,近距離認識嫩江,感受嫩江。不過,對嫩江有比較全面了解則是20多年前在市委辦公室工作時,隨辦公室副主任李國治去嫩江調研,由時任嫩江縣委辦公室主任張明華安排,去了嫩江白酒廠、啤酒廠等企業。調研尼爾基水利樞紐水庫庫區將要淹沒的村屯異地安置情況,去了搬遷的新村。還去考察了嫩江的旅游產業發展情況,如高峰森林公園、白臉山、九龍山莊、多金古墓等名勝古跡,有的古墓也因建尼爾基水庫而搬遷。明華主任還請來我的老朋友、嫩江縣文史專家張慶山先生給我們一路講解,那次我和同事走了許多地方。后來一次則是受時任縣長王偉剛之約,為該縣創作外宣片,仍然是張慶山先生陪同、介紹,又對嫩江進行了一次較為深入的了解。最近一次是在撤縣建市即將掛牌前,參加同學聚會來到美麗的嫩江城,故地重游,感受嫩江今日之景象。

 

 

嫩江這條江比不上黑龍江的雄渾、壯闊,但卻和黑龍江一樣美麗、神奇。嫩江江水的顏色不比黑龍江江水的黝黑,它是黃顏色,這也許與兩岸植被有關,黑龍江兩岸皆綠樹盈岸,而嫩江岸邊多田野和草原,大概是水土流失使河水變黃。

嫩江在嫩江市境內干流長度404公里,縱貫全市西部,占整個河流長度近三分之一。

嫩江古稱捺水、難河、那河、納水、那兀江、腦溫江、諾尼木倫,到清代中期始稱嫩江,可能是從“難”“那”“腦溫”“諾尼”等字音轉的,因為它們發音都和“嫩”字相近。嫩江發源于大興安嶺頂端的伊勒呼里山,全長1379公里,流經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吉林省,最后匯入松花江,在流域面積24.39萬平方公里范圍內,嫩江市是唯一以這條江命名的地方。

原嫩江縣人大副主任、地方文史專家張慶山說,嫩江城在歷史上曾名“滅捏該”“木里吉”,后稱“墨爾根”,墨爾根是河名,即現今的季節性河流喇嘛河。“墨爾根”是通古斯語語,“精能善射”之意,或英雄的獵手之意。

1685年,由康熙提名的第一任黑龍江將軍薩布素在取得了第一次雅克薩戰役勝利后,考慮黑龍江一帶已無隱患,遂親率軍民來到嫩江之濱,主持設計、筑城,這中間沙俄再度來犯,薩布素領兵反擊沙俄,筑城遂停。第二次雅克薩戰爭勝利后,薩布素返回嫩江畔,繼續筑城,1686年,在嫩江之濱,筑就墨爾根城。其規制為:“內城四隅,亦有樓櫓”,“余與新璦琿同”“外郭筑土為之,方十里,五門,而二居北”(西清《黑龍江外記》)。該城地理形勢為:“北負群山,南臨沃野,江河襟帶,上下要樞”。

根據薩布素將軍關于墨爾根“首尾易制”的奏請,1690年黑龍江將軍治所便由璦琿移駐墨爾根城,隨后設墨爾根副都統。再后來,黑龍江將軍治所和副都統相繼遷至齊齊哈爾,1710年重設墨爾根副都統。黑龍江最高權力機構一再南遷是何原因,統治機關的回撤,與后來丟土失地是否有關呢?如果黑龍江將軍一直設在璦琿,并對黑龍江流域有效戍防,是不是就不會產生喪權辱國的不平等的中俄《璦琿條約》呢?

薩布素除筑墨爾根城外,還浚隍、造廬舍、開屯田,開發邊疆,建設邊疆,他還善待蔡毓榮、衛既濟、郭洪、圖爾泰等著名流人,使這些流人為文化交流、邊疆鞏固做出了一定貢獻。1695年,薩布素還在“墨爾根兩翼立學,設助教”,“教習書義”,又在黑龍江城、齊齊哈爾、呼蘭三地各設學官一員,分理學務,這是清代“黑龍江建學之始”。

黑龍江將軍府駐墨爾根城共計近十年時間,墨爾根副都統衙門兩駐墨爾根,共計208年。

 

 

由于嫩江發大水,墨爾根城屢被洪水侵襲,后棄舊城,在今城址筑新城,因此,黑龍江將軍衙門早已蕩然無存。張慶山陪我到市一小,據他考證,墨爾根副都統衙門南遷齊齊哈爾前,就座落在第一小學的院中,院中早已是平整的操場,屋基等也尋覓不到,只有兩株古榆樹,見證歲月的風煙。張慶山說,這株榆樹旁就是當年都統衙門的辦公場所。他還為古榆樹賦詩:都統衙門已無存,/清榆古風歲彌新。/羅剎倭賊皆驅盡,/彈頭懸鐘警后人。

張慶山還陪我們到城東北的嫩江鎮北大營村,尋覓水師營遺跡。穿過一片綠油油的大豆地,水師營營盤遺跡清晰可辨,營盤共有4座,每個長133米,寬110米,每營間距約300米,成雙行平行交錯排列。西北營盤遺址保存完整,可見殘垣和壕溝,尚可尋覓青磚灰瓦。張慶山說,這里曾出土過鉛彈、箭簇、鐵茅頭等。墨爾根水師營有水手43人,運糧船34只,統屬黑龍江將軍。

清廷在墨爾根還設有一處衙門,即興安城。一部分鄂倫春人在嫩江流域以游獵為生,清初,曾在今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自治旗境內設布特哈總管衙門,負責管理鄂倫春事務。1882年,清政府裁布特哈總管衙門,設興安城副都統總管衙門。興安城在今塔溪鄉興安村,衙門下設左右兩翼,除總管等官員數十人外,還有兵丁1000多人,轄五路七佐鄂倫春人。12年后,撤銷該衙門。據原嫩江縣政協主席王國華考證,興安城在歷史上是有不可磨滅的貢獻的,如參加驅逐“金匪”,積極組織繳納貢賦以及積極爭取減少鄂倫春人貢賦,培養鄂倫春族上層人物,訓練鄂倫春獵民等。王國華稱,鄂倫春人參加保衛國家、平息叛亂的戰斗達400余次。

這樣,在嫩江市范圍內,曾有兩個副都統衙門,即設在墨爾根城的墨爾根副都統衙門和設在興安城的興安城副都統總管衙門,這在其他地方是少見的,足見古城嫩江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曾經發揮的重要作用。

墨爾根城是著名的驛路中樞。由墨爾根直抵雅克薩戰爭前沿的額木爾河口,是康熙下令修建的驛道,嫩江因而成為雅克薩戰役的后方基地。雅克薩戰役取得勝利,報捷的喜訊就是沿著這條驛道一直傳遞進京的,因此,這條驛道被稱為“奏捷之驛”。據說,當年清大臣索額圖就是沿著這條驛路,從京城經由墨爾根去尼布楚與俄國談判、簽約的。雅克薩戰爭勝利后,這條軍用驛路逐漸荒廢。到1885年,清政府任命吉林候補道員李金鏞為漠河金礦局督辦,他率人又重走此驛道,穿山越嶺,直抵漠河,由于此行是為了奪回被金匪霸占的漠河金礦,是為了不再讓大清的黃金資源被冒險家們搶掠,因此李金鏞開辟的這條古驛路被稱之為“黃金之路”。

墨爾根是北路驛站的管理中心,經吉林烏喇至黑龍江城的驛站,墨爾根是必經之路。拉哈崗站(今訥河市拉哈鎮)以北稱為黑龍江北路驛站(也稱上十站),崔枝蕃曾任北路驛站首任站官,其二子崔賓擔任水師營總管、墨爾根城漢軍佐領,他們在任上,在抗俄斗爭、戍邊種地、運輸糧餉以及維持地方治安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父因子榮,崔枝蕃被恩封為資政大夫,二品。崔枝蕃十子名為崔標,崔標之子亮德,擔任墨爾根城正藍旗漢軍佐領,也是父因子榮,崔標被冊封為昭武都蔚。崔氏家族在今天的高峰森林公園建造家族墓塋,嫩江人今稱“崔家墳”,當年風水先生選定的“二龍抱珠”的風水寶地,祈求家族興旺。現今有曾被破壞后經修復的崔枝蕃、崔標父子的官墓、墓碑等。在造墓的同時,栽種了2000多棵紅皮云杉,現存活1000多棵,皆為名貴的古樹木。還有一說高峰林場的云杉林為天然林,是云杉的特殊品種,被林學家命名為“嫩江云杉”。我第一次去省級高峰森林公園時,被那高大參天的紅皮云杉林震撼住了,那真叫壯觀、美麗,正可謂“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如今高峰森林公園又新建了許多景點,是森林浴和郊游的好去處。這里還是國家級鳥類環志站,一只被該站環志的白腰朱頂雀(俗稱蘇雀),于2003年2月被挪威回收,這是歐洲開展環志工作100多年第一次回收到中國的環志鳥。

古驛站上的村落尚在,在嫩江,站人的后裔有好多,比如范姓、藺姓、邵姓、金姓、崔姓等,都是站人的大姓氏。站人在居住、飲食、語言等方面有獨特的習俗,如站上人的飲食有馬肉干、漬油餅、燒烤餅、小魚疙瘩湯、刀削面等。但是現在,站上人的生活習俗也與漢族一模一樣,站人文化幾近失傳。

隨著“墨爾根至漠河古驛站驛道”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保護單位,為了弘揚驛站文化,嫩江市創辦了墨爾根古道驛站博物館;在墨爾根老街上、在驛站博物館門前廣場,立起了薩布素、李金鏞、崔枝蕃等人的塑像;由張慶山設計的大型雕塑《古驛雄風》(嫩江城標之一,另一城標為玉帶金珠)矗立在嫩江城南出口。

 

 

近年偶讀納蘭詞,讀《納蘭性德全傳》,得知滿族第一詞人納蘭性德曾到過墨爾根。做為清大臣明珠之子,博學聰穎的納蘭性德深得康熙帝的賞識,命他充當御前一等侍衛,他輔帝西征、東巡、南巡。1679年春,納蘭性德和副都統郎坦,奉圣旨帶大隊人馬以圍獵的名義來到北疆,秘密偵查沙俄犯邊的情況,曾到過墨爾根,并在墨爾根路見不平,懲惡扶危,為民除害。當然這段經歷還缺少史料,只能算傳說,納蘭性德是否真的到過墨爾根?在墨爾根居留多久?都到過今天的嫩江市的什么地方?是否有為民除害的經歷?希望有史實的支持。

1908年裁墨爾根副都統,置嫩江府,始定名嫩江,并一直沿用至今。1913年裁府設縣,2019年8月嫩江撤縣建市。

墨爾根與吉林烏喇、寧古塔、璦琿、卜奎、三姓、伯都訥等齊名,是著名的“邊外七鎮”之一。有著300多年建城史的嫩江,是有豐厚歷史遺存和深厚文化底蘊的地方。張慶山陪我還到過伊拉哈鎮的金代古城遺址考察,古城城墻和房舍的基礎還依稀可見,已被命名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我還憑吊了曾做過京口副都統的海全將軍墓和清代兩任察哈爾副都統敖拉氏墓碑,原來分別立在臨江鄉的赤衛村和多金村,由于修建尼爾基水庫,兩處將軍墓一同遷往白臉山腳下。

多年前,老干部王國華和老促會的同事一道編了一本《烽火嫩江》的書,從書中可以了解到,在抗日戰爭期間,嫩江人民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史詩,既有馬占山組建的抗日隊伍,又有綠林好漢舉起抗日的大旗,而最具影響力的則是抗日聯軍,嫩江是東北抗聯西遷的重要根據地,是抗聯精神的重要發祥地。抗聯6軍12團在王鈞指揮下,奇襲日軍一號機場,燒毀敵機8架,燒毀了準備運往中蒙邊境諾門罕前線進攻蘇聯的戰略物資;抗聯三支隊在王明貴率領下,奇襲霍龍門,取得霍龍門大捷。這兩次戰斗都是抗聯的典型成功戰例之一。

“車過門魯憶從前,/倥傯戎馬戰敵酣。/五十年來吾已老,/苦斗終生不知閑。”這首題為《嫩江——黑寶山》的詩,抒寫了陳雷路過抗戰遺跡時的感受。1938年他曾在抗聯6軍負責政治工作,遠征至嫩江一帶,開辟抗日游擊區。1941年,陳雷曾隨王明貴同志率領的抗聯三支隊在嫩江市霍龍門一帶,開展抗日游擊活動。重游故地,陳雷同志感慨萬端。陳雷同志還寫過《科洛河上遇戰友》等與嫩江相關的抗戰詩篇。陳雷同志曾任黑龍江省省長、省顧問委員會主任。他生前曾長期擔任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黑龍江省詩詞學會主席、中國書協名譽理事、黑龍江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等職。

抗戰勝利后,經過剿匪勝利,嫩江才終于回到人民的懷抱。嫩江和共和國的其他縣城一樣,開始了新的歷史篇章。

 

 

嫩江,走過了如歌歲月,伴隨著共和國的成長而成長。

嫩江成為中國大豆之鄉,更讓嫩江名揚四海。

嫩江市幅員廣大,幅員面積1.52萬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三位,嫩江是全國耕地面積最大的農業(市)。全市有50萬人口,占全市總人口近三分之一,有漢、滿、達斡爾、鄂倫春、鄂溫克等26個民族。

嫩江能成為大豆之鄉,與嫩江兩岸有大片的肥田沃土有關。新中國成立初期,就有大批轉業官兵開赴嫩江,喚醒沉睡的荒原,建立起一座座現代化國營農場:山河、榮軍、鶴山、嫩江、嫩北、建邊、紅五月、七星泡、大西江……嫩江是大農場群最集中的縣(市)份,是北大荒精神的重要發祥地,是全國知青最多的縣(市)之一,著名知青作家梁曉聲說,嫩江是知青的人生驛站。

說到農場,就離不開九三。嫩江境內的農場隸屬于九三,九三農墾經歷了黑龍江省農墾廳九三農墾局、中國人民解放軍沈陽軍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第五師、黑龍江省九三國營農場管理局、黑龍江省農墾總局九三分局、北大荒集團九三分公司等變革。嫩江的知青文化資源豐富,嫩江九三農墾這片土地,培育了一大批知青名人,如圍棋國手、知青作家、藝術家等,名人文化也是重要資源。當年的流行歌曲《兵團戰士之歌》,也產生在九三。

人們耳熟能詳的聶衛平,是在山河農場下鄉6年的北京知青。后來成為圍棋國手,中國著名圍棋大師,被授予了“棋圣”稱號(國家體委和中國圍棋協會授予),現任中國圍棋協會副主席,中國棋院技術顧問。聶衛平多次獲國內職業大賽冠軍和世界職業大賽亞軍,在前四屆中日圍棋擂臺賽中11連勝,為圍棋在中國的普及產生了深遠影響,著有《我的圍棋之路》《聶衛平自戰百局》等作品。

著名演說家、學者曲嘯曾在嫩江農場牧馬的經歷,曲嘯因此被稱為“當代牧馬人”。曲嘯后來在營口教育學院任教授、副院長,后任中宣部局級調研員,一生共演講2500余場。主要從事心理學研究,著有《理想·信念·追求》《理想與情操》《罪犯心理學》等。

鄭加真,曾任北大荒文聯副主席,黑龍江省作協第三屆副主席、第四屆名譽副主席,北大荒作協名譽主席,隨十萬官兵開發北大荒,曾在九三農墾管理局尖山農場下放,在九三期間他的長篇小說《江畔朝陽》創作完成并出版,曾發行100多萬冊,還出版了日文版。

著名著名軍旅作家李占恒,曾在嫩江農場一帶當兵,看押勞改犯。后來歷任營副教導員,沈陽軍區機關文學創作員,1980年入讀中國作協文學講習所。中國作家協會,文學創作一級。著有長篇小說《中尉們的婚事》,中篇小說集《曠野的陽光》《李占恒小說選》,長篇紀實文學《凍土禁地》《特赦回臺北……》《萬名罪犯大轉移》《18歲,永遠的卓婭》,長篇傳記文學《一個軍統上校的自述》(整理關夢齡遺稿),主編《共和國改造戰犯紀實》叢書等。作品曾獲解放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征文獎,河南省《莽原》文學獎,解放軍文藝獎及遼寧文學獎,擔任編劇的電視劇《戴布魯斯1988》獲中央電視臺優秀電視劇展播獎。

來自上海的金宇澄,于1969年至1977年,在嫩江農場四分場上山下鄉,他以長篇小說《繁花》一炮而紅。《繁花》用上海方言寫作,表現上海市民生活。2012年《繁花》發表于《收獲》雜志,被中國小說學會評為2012年中國小說排行榜長篇小說第一名,2013年《繁花》被中國圖書評論學會評為2013年中國好書第一名,獲得第十一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獎,以及第一屆魯迅文化獎年度小說獎,2018年9月,入選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其中最高榮譽就是2015年獲得第九屆茅盾文學獎。根據其小說改編的電視劇《繁花》熱播,成為《繁花》現象。此外,他還有中短篇小說集、隨筆集等出版,其中反映農場生活的作品占有較大比重。曾任《上海文學》編輯、編輯部副主任、副主編。同時還是畫家,他為自己的小說繪插圖,還舉辦過畫展。

韓乃寅在山河農場下鄉,1970年代中期,我在《黑河日報》看到過他寫的新聞作品,記得一篇是寫一位在山河農場的前中央警衛團警衛員回憶周恩來總理生前故事的長篇專訪。他考入牡丹江師范學院中文系后,以兒童小說走上文壇。我曾在省農場總局拜訪過他,他時任省農場總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他把剛剛出版的長篇小說《城府》贈送給我,小說榮獲第五屆丁玲文學獎一等獎,韓乃寅將其改編為電影文學劇本《高天厚土》,并拍攝發行。他還出版有長篇小說《遠離太陽的地方》《燃燒》《歲月》,《遠離太陽的地方》被改編成20集電視連續劇,名為《愛在冰雪紛飛時》,電視劇在他下鄉的山河農場拍攝,播出后好評如潮。《歲月》出版后,韓乃寅又把它改編成電視劇《破天荒》。他編劇的、表現農業題材的十八集電視連續劇《龍抬頭》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播出后,更是好評如潮。先后榮獲東北地區首屆文學大獎一等獎、黑龍江省文藝作品精品工程獎、中國圖書獎、中宣部“五個一”優秀作品獎等,曾任黑龍江省作協副主席。韓乃寅得到了黑龍江這片黑土地的滋養,如果沒有山河農場10年的知青生活經歷,他就不能寫出《遠離太陽的地方》知青三部曲,以及《燃燒》等北大荒文學的精品。聽聞他逝世的消息,我曾寫一篇小文悼念他。

美籍華人作家周勵是上海知青,1969年到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種田、上大學、當醫生,后返滬、出國。上海知青、新華社高級記者張持堅老師告訴我:周勵下鄉在克山縣的一個兵團連隊,選送到醫學院上大學,畢業分配到五師師部即后來的農墾九三局所在地雙山做醫院內科醫生。1992年發表自傳體小說《曼哈頓的中國女人》,該書被評為1990年代最具影響力的文學作品和中國百年暢銷書之一。2006年出版長篇小說《曼哈頓情商》,此后進行“非虛構”寫作,主要是探險紀實,另外她還進行文化散文的創作。待出版的第三本書《曼哈頓時光映夢》,以隨筆與散文形式漫談行旅、文學、藝術與一些歷史人物給她的啟發與激勵。

黎晶在山河農場下鄉,北京知青,曾任黑河地區經合委主任、五大連池市委書記。調回北京后,從區委副書記轉任北京市文聯黨組副書記、副秘書長、北京市文聯第七屆駐會副主席,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2004年開始小說創作,先后出版過詩集《荒原勁草》、小說集《只會種兒子》《信訪局長》、長篇小說《殉獵》以及《黎晶書法集》等。

王曉廉,1968年赴山河農場務農的雞西知青,1972年末應征入伍,在駐京鐵道兵部隊、基建工程兵部隊服役,1976年至1977年借調到人民文學出版社任詩歌編輯。1977年轉業回到家鄉雞西市工作,曾任市文聯副副主席、《雪花》雜志主編、《人民文摘》雜志副社長、尚8文化集團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院長。1974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199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文學創作一級。已出版專著有詩集《美的風情畫》,散文集《天涯月》《情山戀水》《牧馬人的晨昏》《無緣雪季》《碧夢千回興凱湖》《大美興凱湖》《美哉興凱湖》《水闊天高——黑龍江散文游記》《花島》《從源頭奔向大海——黑龍江旅行記》等13部。

趙國春,九三本地知青,當過農工、《九三報》主編等,后調入黑龍江省農墾總局,曾任北大荒博物館館長,現擔任北大荒文聯副主席、北大荒作家協會主席等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理事。著有散文集、傳記文學《珍藏的記憶》《散逸集》《荒原隨筆》《心靈的傾訴》《生正逢時》《永遠的記憶》《一個女作家的遭遇——丁玲在北大荒的日子》等21部。曾獲得丁玲文學獎、冰心散文獎等。

重陽,來自齊齊哈爾的知青,在五師51團(即榮軍農場)下鄉,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文學創作一級,著有長篇小說《裁縫的女兒》、散文集《婆婆丁的故事》等,并進行蕭紅研究。

北京知青馬佳,也在五師51團下鄉。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有長篇小說《晚風》等多部。

畫家劉宇廉是上海知青,我聽上海知青、新華社高級記者張持堅說,他和劉宇廉是好朋友,同在生產建設兵團5師50團(查哈陽農場)下鄉,后來劉宇廉調入師部(現北大荒集團九三分公司所在地雙山)搞美術創作,與從上海來九三體驗生活的著名連環畫家、線描大師賀友直同住一室7個月。賀友直到九三,是收集素材,帶領兵團五師美術創作組的侯國良、呂敬人、劉宇廉等人,共同創作完成了以鄭加真同名長篇小說《江畔朝陽》改編的連環畫。幾年以后劉宇廉考入中央美院連環畫系,賀友直成為劉宇廉的導師。劉宇廉擅長油畫、連環畫創作,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他的油畫作品有《九色鹿》《洪水》《紫禁城》《飛天》《黃河祭》《莫高窟》《黃河的故事》(30米長卷)等,出版有《劉宇廉畫集》《劉宇廉文存》《黃河夢》《兩地書——寄往天國之門》等。他與陳宜明、李斌三位知青畫家合作的連環畫《傷痕》獲全國連環畫展一等獎、《楓》獲全國美展一等獎,作品以超前的畫風和大膽表現人性,成為“傷痕美術”的發軔之作,在1970至1980年代產生巨大反響。他與陳宜明、李斌還合作了連環畫《張志新》,也是連環畫力作,沒有公開出版,后來中國美術館收藏了這套連環畫。劉宇廉,中國傷痕美術的代表人物,可惜英年早逝。

在嫩江市境內七星泡農場下鄉的上海知青潘衡生,在連環畫創作、油畫創作上取得不俗成績,他父親潘德明是著名旅行家,曾徒步、騎自行車環游世界,他用連環畫《周游世界》的形式表現了其父壯舉。黑龍江省京劇團舞美設計、《劇作家》雜志美編,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一級美術師,曾任黑龍江省美協副主席。他的知青題材油畫如《出工》《夏鋤》《午餐》《笑比哭好》《黃段子》《歲月難忘》《引嫩工地》等都是力作,他是頗具影響的“知青畫家”之一。

上海知青呂敬人,1968年到兵團5師45團(今鶴山農場)下鄉,1979年離開北大荒后,成為著名的書籍設計大師、插圖設計大師、視覺藝術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侯國良,齊齊哈爾知青,也是在兵團5師,1979年調入哈爾濱畫院,是著名連環畫家,曾任副院長、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連環畫藝術委員會委員,曾任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哈爾濱市美術家協會主席。他的連環畫作品《呼蘭河傳》,獲全國第四屆連環畫評獎繪畫一等獎,全國第七屆美術作品展覽銀獎,中國美術館收藏。

于承佑,雞西知青,在兵團5師47團,即后來的九三局大西江農場下鄉,是著名版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一級美術師,曾任黑龍江省版畫院院長、黑龍江省版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

 

 

陸海空三軍,在這里都曾辦有農場,嫩江曾是各軍兵種的農副業生產基地。其中嫩江人稱為“541”的總后嫩江基地,是全軍最大的農場。1962年,鐵道兵5個師近2萬名官兵修建嫩林鐵路時,開進嫩江,創辦了鐵道兵東北農場,在嫩江縣和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境內開荒生產,1984年劃歸總后。經過30載寒暑,嫩江基地累計生產糧食23億公斤。1997年,被中央軍委、中宣部、農業部、總政治部、總后勤部樹為全國典型。當時,我做為市領導秘書,曾隨領導到嫩江基地,適逢國內一批知名作家正在那里采訪、體驗生活,之后不久,我就陸續在一些全國有影響的報刊上,看到一篇篇宣傳嫩江基地的文章。2001年,經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總后嫩江基地整體移交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2002年掛牌成立中儲糧北方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脫下軍裝的軍墾人繼續發揚“黑土地精神”,為多打糧食再創新的輝煌。中儲糧北方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還生產過綠芳馬肉干,綠芳度假村在嫩江、黑河名聲很響。

嫩江市本身所管轄的鄉鎮,多是米糧川。嫩江市的耕地占整個黑河市耕地面積的三分之一,地力條件、積溫條件,極適應大豆、小麥、玉米、甜菜、馬鈴薯等作物生長。1991年,當時的嫩江縣被評為全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排名第67位;全國產糧百強縣,排名第53位。全國 “大豆之鄉”的封號是1997年授予的,現正積極把嫩江打造成“中國大豆城”,九三豆油已火遍廣大城鄉。嫩江市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全國產糧大縣。市域內耕地面積1026.39萬畝,其中市屬耕地面積648.52萬畝,糧食產量年均30億斤,是全國著名的麥豆主產區、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農業產業化基地,素有“北國糧倉”之美譽。

嫩江市礦產資源豐富,有“地質搖籃、礦產之鄉”之美譽。已發現63種礦藏,優勢礦產有銅、金、鉬、煤、鐵、白銀等,銅礦儲量居全省首位,除建有多寶山銅礦外,銅山銅礦已開始興建;在黑寶山煤田,相聚建設了黑寶山、151等煤礦。我曾在黑寶山煤礦工作近7年,見證了該礦在荒野上創業、開發、建設的全過程,雖然如今它已因資源狀況而停產,但當時它的建成,對減少東煤西運,意義不同尋常,難怪當時的老省長陳雷三上黑寶山,他決策上馬建礦,并傾注了極大的感情。我在礦里工作時,約他寫了的一首詩:“我愛黑寶山,/英雄譜新篇,/高巒鐵嶺拓煤礦,/心上白云間。/我愛黑寶山,/又一好煤田,/高樓新城云端豎,/光彩照人寰。/我愛黑寶山,/浩氣沖云天,/艱苦創業情無限,/興安建桃園。”詩人對煤礦的建設成就大加贊賞,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嫩江市大理巖儲量也很驚人,建有關鳥河水泥廠。另外非金屬礦產還有沸石、珍珠巖、石英砂、瓷土、膨潤土、石灰石等,都有可觀的儲量。礦藏潛在經濟價值3000多億元,礦產資源的開發,為嫩江經濟騰飛插上了金翅膀。交通便捷,有鐵路、公路、民航、水運,商貿物流繁榮活躍,已發展成為黑龍江省西北部區域中心城市。

嫩江市森林覆蓋率34.4%,林地面積1108.78萬畝。是農牧業生產的黃金地帶。密布的森林是一道防風固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天然屏障,林上、林下經濟資源豐富。星羅棋布的江河湖沼,蘊藏著巨大的水能和漁業資源,嫩江干流、支流可建水電站8處,裝機容量可達27.04萬千瓦;水面面積16.5萬畝,有野生魚類45種,其中哲羅、細鱗、黑龍江茴魚(愛輝和遜克人俗稱花翅膀子、花翅子、花翅膀兒、花翅、金線兒、紅線兒,嫩江人俗稱紅娘子)等冷水魚最為名貴。1980年代中期,我當時在黑寶山煤礦籌建處工作,住嫩江賓館,巧遇一日本釣魚團,他們前往臥都河釣支流冷水魚,次日晚返回到嫩江賓館,得知釣魚團成員、日本釣魚高手小西和仁釣到一條大哲羅,他們把魚拓下來,并興奮地往國內發電報。日本人奉哲羅魚為中國神話中的麒麟、鳳凰一般,為祥瑞動物,尊為“神魚”,以能釣到哲羅為榮耀的事兒,幸運的事兒。但在日本國內很難釣到,于是一些專業“釣師”“釣人”紛紛跑到中國來釣哲羅魚,誰釣到哲羅就能登報、上電視。當時哲羅鮭、細鱗鮭、黑龍江茴魚等名貴冷水魚還沒有列入國家級保護動物名錄,如今這些冷水魚都已禁捕。

嫩江市歷史上是少數民族的游牧之地,現有草原面積229.49萬畝,主要飼養奶牛、黃牛、羊等。有一首歌兒《這就是我們的嫩水邊》,單贊人畜興旺的景象:一條嫩水寬又長,嫩水兩岸放牛羊,水草豐美百花香,風吹草動起波浪。這就是我們的嫩水邊喲,祖國的北疆可愛的家鄉!歌曲由嫩江人恩和白衣熱創作于1950年代,被收入《上海廣播歌選》,并在省職工匯演中獲獎,在嫩江影響較大,老嫩江人幾乎都會唱。1960年代,還有一首著名的笛子獨奏曲《歡樂的嫩江草原》在電臺播放,在全國有較大影響,是由黑龍江省歌舞劇院一級演員、著名笛子演奏家尚存寶改編并演奏的。笛子曲《歡樂的嫩江草原》還流傳到國外,被選入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的教材,并灌制了唱片。這也說明嫩江草原的美麗和富饒,這也把富有魅力嫩江草原傳播到更多的地方,讓更多人知曉。

嫩江市可游、可賞的景點很多,其中高峰森林公園是一處自然與文化相融合的旅游勝地。江畔公園獨具魅力,縣標廣場讓人駐足留連,在江畔可憑欄眺望江北一望無際的內蒙古大草原風光。嫩江畔的白臉山天生險峻,登上崖頂,可俯瞰嫩江和嫩江縣城,而在江面上仰望白臉山,則更覺其雄奇。白臉山有“九龍抱一川,輩輩出高官”的傳說,山下建有九龍山莊,山莊附近有多處泉眼。張慶山有詩詠白臉山:“霜染水天過雁喧,魚破紅綾動繡山。泉流白臉鳴琴樂,撐船老叟勝神仙”。嫩江還有中央站黑嘴松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國家天然林生態保護基地、霍龍門抗聯跡地、科洛火山省級森林公園、嫩江西湖、嫩江農場國家4A級景區一一源明湖水上公園以及濕地風光、達斡爾和鄂溫克少數民族風情等,都對游人有極大的吸引力。

魅力嫩江,先后獲得“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最佳發展環境縣”“中國最佳投資價值(環境)縣”“中國最具投資潛力百強縣”“全國實施婦女兒童發展規劃示范縣”“國家衛生縣城”“全省十強縣”“全省農業產業化先進縣”“全省縣域經濟發展速度優秀縣”“全省雙擁模范縣”“全省文明村鎮建設先進縣”等多張靚麗名片。2O17年贏得了全國“最美地名故事”活動第一名,2019年又在深圳被評為“全國最美縣域”之一。嫩江早已甩掉貧窮的帽子,正邁向經濟強縣(市)。

嫩江市,魅力無限,潛力無窮!

 

 

嫩江可謂地靈人杰,名人薈萃,明星閃耀。有許多嫩江籍名人,或在政界、自然科學界、社會科學界、藝術、文化、文學等領域與行業取得突出業績,或在嫩江這片土地出生、生活,或在這片土地戰斗、工作。

李景田,曾在嫩江縣委、團縣委工作,任團縣委書記、團地委書記,中央組織部組織局干事、副處級調研員、副處長、處長、副局長、局長,山西省委副書記、組織部部長,中央組織部副部長,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正部長級),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現任全國黨建研究會會長。

著名科學家孫玉發,反應堆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出生于黑龍江省嫩江市,1963年7月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反應堆工程專業。曾任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項目副總設計師、副院長、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撰寫科研論文和報告上百篇。他領導和參加完成了多項核電和核動力工程的設計科研項目,對控制棒驅動線、堆芯水力模擬、組件熱工水力特性等關鍵技術進行了試驗,為工程設計提供了數據和驗證。他和他的同事們一起完成了多座大型核動力實驗裝置的設計建造,為核動力技術研究和工程驗證提供了平臺,為我國核動力發展創造了條件,奠定了基礎。

我國著名的鑄造專家任善之,1932年嫩江生人,清華大學鑄造專業研究生畢業,中國工程院院士,是哈理工的創始人之一,鑄造學科的創始人,曾任哈爾濱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全國鑄造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長期從事鑄造專業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研究成果曾獲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二等獎,機械工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多項獎項。2018年被推選為第八屆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中國鑄造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全國僅2人獲此殊榮。哈爾濱理工大學“終身榮譽教授”獲得者。在教學科研第一線辛勤耕耘50余載,培養了大批優秀的鑄造專業人才,為我國鑄造事業的發展和培養鑄造學科人才做出巨大貢獻。任善之教授傾力研發的創新產品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為我國鑄鐵理論研究注入了新的動力,如成功研制出我國第一臺BQH-20型乏燃料儲運球鐵容器,該球鐵容器鑄件的研制填補了國內空白;上世紀八十年代研制成功國內當時最厚大的球墨鑄鐵件——大型球磨機球鐵端蓋,經檢驗各種指標均達到和超過了美國AC公司規定的技術條件;開創了抗磨合金白口鑄鐵新系列—鎢鉻系白口鑄鐵并開發了多項新產品;成功研制了直九型直升機旋翼配重構件,實現了國產化。

原濟南軍區前衛歌舞團著名作曲家臧東升是嫩江市生人,曾任前衛文工團副團長、藝術指導兼創作室主任,系一級作曲,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山東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代表作是歌曲《情深意長》,選入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由歌唱家鄧玉華演唱,成為膾炙人口的經典,傳唱至今。

中央廣播事業局于1968年底在嫩江縣座虎灘設立“五·七”干校,我第一次聽說這個干校,是有一年去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辦事,臺長張振華聽說我來自黑河,他跟我說:到過嫩江縣座虎灘的干校。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著名播音員雅坤回憶,由于嫩江太冷,座虎灘干校于1970年撤銷,合并到位于河南淮陽縣的“五·七”干校。當時中央廣播事業局下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央廣播文工團(含說唱團、民樂團、合唱團)、北京廣播學院等許多單位。下放到嫩江座虎灘的文化藝術名人有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馬季,著名主持人、朗誦藝術家陳鐸,著名播音員雅坤等。

從上海到愛輝縣二站公社三站大隊插隊落戶的老干部姚力,后到嫩江縣籌建星火農場。姚力是1938年參加革命并于同年入黨的老革命,相繼在新四軍、華中野戰軍、解放軍里擔任多種職務。新中國成立后,先后擔任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副局長、局長,杭州市副市長,國務院警衛處處長,周恩來總理辦公室秘書、綜合組組長,華東政法學院黨委書記,上海市高教局局長,上海市委教育衛生工作部副部長兼華東師范大學黨委書記,上海文教辦負責人,愛輝縣二站公社三站大隊插隊,嫩江縣星火農場黨委書記,國務院科教組、教育部負責人。1982年8月至1985年11月,先后擔任浙江農業大學黨委書記、浙江農業大學顧問。姚力到嫩江后,主抓籌建一座大型糖廠星火糖廠,糖廠位于嫩漠公路153公里處,帶自備電廠,可惜后來姚力離開嫩江,工廠沒有投產。1983年省政府決定開發黑寶山煤田,煤礦接收了已廢棄工廠,我1984年初到新礦山工作,見到了這座荒野里崛起的雄偉建筑,工廠的設備都是從上海調運的,就連紅磚都是從上海運過來。經過改造,變成了黑寶山煤礦的自備電廠,發電供應煤礦生產生活用電。姚力的主要著作有《回憶日內瓦會議》《萬隆華僑保衛周總理》和紀實小說《周恩來在萬隆(紀念周恩來誕辰110周年)》(合著)。

刁乃俠,曾在嫩江縣二中任教師,在嫩江縣委黨校、嫩江縣委宣傳部學習室從事理論教育、理論宣傳和理論研究工作。后調入中共黑龍江省委《奮斗》雜志社,從事編輯工作,歷任編輯、編輯室主任。1992年任副總編輯兼中共《奮斗》雜志社機關黨委書記。編審,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研究方向是:黑龍江區域經濟、宏觀經濟、農村經濟、部門經濟和體制改革理論,長期跟蹤研究黑龍江區域發展戰略。曾先后在《人民日報》《求是》雜志等幾十家報刊上發表200多篇專論、調查報告、人物通訊、雜文和評論。主要著作有《中國改革開放大詞庫》(改革開放理論部分主編)、《做新時期的合格共產黨員》等。被評為黑龍江省委省政府科技經濟顧問委員會有突出貢獻專家,黑龍江省政府有突出貢獻專家,省社會科學聯合會優秀專家。

常好禮,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曾在嫩江縣第二中學任教師,后來任黑龍江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抗聯文化研究專家,中國中共黨史學會第五屆理事,中國近代史是科學學會常務理事,黑龍江省中共黨史學會常務副理事。出版的主要著作《東北抗聯路軍發展史略》,與陳雷合作的回憶錄《征途歲月》,《張聞天在東北的革命實踐與理論貢獻》等。

朱維堅的公安題材小說、電視劇創作產生全國影響,他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他曾一年左右時間就出版一部長篇,而且部部暢銷,幾乎都被影視公司買斷影視改編權,已出版長篇小說《使命》《黑白道》《暗算》《黑白道2沉默》《黑白道3滲透》《深黑――一個公安局長的自述》《絕境》《奉人民之命》《刑警的心》《終極罪惡》《生死使命》等13部。他創作并被拍攝播出電視劇六部150余集,任編劇的電視劇《水落石出》(二)(三)(四),以及《黑白人生》《沉默》《第一目標》,改編自他小說的電視劇《使命》《沖出絕境》等在央視和衛視臺熱播,他曾5次獲得金盾文學獎。

楚宏志與朱維堅同在市公安局工作,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已出版長篇小說《潛在殺機》《致命陰謀》《證據》等,《致命陰謀》獲2007年全國偵探推理小說大賽提名獎第一名,并由遼寧人民廣播電臺制作成廣播小說,在全國60多家電臺播出。長篇小說《白大褂》,由《今古傳奇》選載,并獲2017年度今古傳奇全國優秀小說獎一等獎。創作的中篇小說《1940霍龍門的火》獲省委宣傳部等單位主辦的建黨100周年征文一等獎。

天津知青孫鳳和,筆名寒北星,在北安農墾引龍河農場12分場下鄉,曾任嫩江縣哈什太初中語文教師,后調入河北,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文學創作一級,著有長篇小說、報告文學、紀實文學《珊瑚之戀》《黑血脈》等十多部,同時他還是書法家,曾任中國書協理事。

王偉剛,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哈爾濱師范大學傳媒學院客座教授,出版攝影集《靈性大自然》《夢·水鄉》《開江時節》《嫩江山水》。他的作品講求光感調度,注重畫面語言,善于創新,其作品既有恢宏大氣的氣勢,又有細膩柔美的格調。有40幅攝影作品被俄羅斯阿穆爾州文化部永久收藏,先后有30幅作品在美國、韓國展出,攝影作品曾獲莫斯科藝術院藝術貢獻銀質獎等多個國際、國內攝影大賽獎項。他曾任嫩江縣縣長、嫩江縣縣委書記等職,也曾擔任黑河市攝影家協會主席,俄羅斯阿穆爾州攝影協會特聘跨國名譽主席。曾在俄羅斯、北京、哈爾濱、威海等地舉辦過攝影展,在黑龍江、山東等地舉辦多場攝影講座。他同時還是詩人、散文家,出版《雪浪花》《夜雨江灣》《行云集》等詩歌和散文作品集。

從嫩江走出去的漫畫家、環境藝術家文集(許文吉),在全國漫畫界、雕塑界以及策展行業都有一定影響,他的雕塑作品曾獲全國工藝美術獎,他已在遼美、龍美出版兩部裝飾畫著作,他的裝飾畫經常被《讀者》等有影響的報刊采用,他現在還是知名國際策展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世界美術同盟》發起人,國際藝術大學聯盟秘書長。在漫畫、連環畫、壁畫、陶藝、黑白畫、國畫創作上各有建樹,壁畫和陶藝作品四次入選全國美展并獲九屆美展優秀獎,同時,入選第七屆北京國際雙年展。作品多次入選國際大展并獲獎,國畫作品被韓國前總統及韓國外交通商部收藏。目前連續6屆擔任西安《今日絲綢之路》國際美術展總策展人(文化和旅游部、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聯合舉辦),是第八屆北京國際雙年展六位國際策展人之一。

嫩江市畫家袁平與嫩江市出生的畫家袁月,父女皆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袁平主要創作國畫、漫畫,其作品《一瀑花開又春來》《班子》《蒼林沐雪月圓時》等入選全國家級畫展。袁月還是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中國女畫家協會會員,作品《海風花語》《寧謐時光》《報喜圖》入選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原嫩江縣人大副主任張慶山的詩、書、畫、雕塑設計、園林景觀設計等,皆有較高水準,他寫的《嫩江賦》《玉帶金珠序》等賦體文可與魏明倫的賦體文相媲美。他創作的《神馳嫩江驛站》出版,著名知青作家梁曉聲為之作序,該書是對嫩江驛站文化的一次系統整理與挖掘。他為嫩江市策劃了多處雕塑作品成為城市新景觀,包括嫩江城標之一的大型雕塑《古驛雄風》等多處雕塑作品,還直接參與策劃建成全國唯一一座驛站歷史文化博物館。為高峰森林公園、源明湖公園等設計了景觀。

王連弟,出生于嫩江市,曾任黑河師范學校中文專業教師,齊齊哈爾大學黑河分校(黑河師專)教授、中文系主任,后調入福建,莆田學院中文系教授,學科帶頭人,曾任莆田學院中文系主任,媽祖研究所副所長。中國教師教育研究會會員,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會員,福建省文學學會理事,福建省海峽文化研究會理事。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的教學與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先秦兩漢文學,此外還研究媽祖文化、毛澤東詩詞、教師口語等。出版學術專著《中國古代文學縱橫談》《中華語言寶典》《中國古代詩歌賞析》等6部,主編《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當代學子評說毛澤東詩詞》《歷代媽祖詩詠輯注》《普通話培訓測試實用手冊》等多部,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50余篇。

費春霖曾任《黑河日報》副總編、《黑龍江稅務報》副總編、《中國稅務報》黑龍江記者站站長,高級記者,采寫了大量新聞作品。他還是攝影家,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俗攝影協會理事。

何村曾在《黑河日報》、黑河市文化局戲工室、渤海大學、黃山學院工作,擔任過記者、部主任、系主任、院長等,一級編劇、教授,在教學、科研、文學創作、新聞報道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安徽省著名影視教育專家,中國媒介素養教育的開拓者之一,偽滿洲國新聞傳播史研究也是他最早提出來的。

吳雅芝,出生于嫩江市,鄂倫春族,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藏品部主任、副研究館員,從事民族文物及民俗研究工作,出版著作有《最后的傳說:鄂倫春族文化研究》等。

出生于嫩江的陳會學對璦琿歷史陳列館、中俄藝術館館、馬占山將軍歷史陳列館等館的建設與展陳設計,對地方文物征集和俄羅斯藝術品收藏,頗有建樹,取得顯著成就。他還是地方史研究專家,曾任《黑河學刊》編輯、璦琿歷史陳列館館長。

出生于嫩江的劉城點校了邊瑾的孤本詩集《龍沙吟》,并致力于地方文獻的整理、本土文化的挖掘,寫出許多富有新意和灼見的論文、文史隨筆等。他搜集整理了與璦琿有關的古典詩歌等文學作品,并以詩話形式進行解讀,結集為《璦琿詩話》出版,受到閻崇年等專家的好評。

劉錫順、王國華、李冰儒、采蓉梅、賢哲、嫩江洪波、嫩江魚樵、安文生等人的小說、散文,祁丙連、嫩江洪波、石茵等人的詩歌,代宏、楊明新、鞠志照等人的古體詩詞和楊明新的劇本創作等,都取得不俗成績,其中王國華、李冰儒、采蓉梅、賢哲等人,都出版了小說或散文集;祁丙連出版詩集兩部。

孫國禮的版畫,李剛、吳樹仁、張頤鈞、韓立勛、劉慶祝等人的國畫,各具風格和特色,其中孫國禮、李剛的作品,地域風情濃郁。嫩江畫壇現在已經形成全國最大的冰雪畫群體,代表性畫家有張慶山、袁平、馬震鐸、閆宏玲、呂延冬、任曉英、高明云、曾祥風、王玉清等。

夏作舟、湯學仁、孟慶生、何學軍、張德軍、張憲邦、鄒宏、王志和等人的攝影,也都有一定影響。

說到文藝人才,不能不說王小利,這個從嫩江走出去的二人轉演員,如今早已是名滿天下的喜劇表演藝術家,他在系列電視劇《鄉村愛情故事》塑造的劉能,可以說家喻戶曉,他登上央視春晚的舞臺演小品。

 

嫩江人文景觀眾多,自然風光獨特,但最為稱道的是嫩江城近幾年的變化,馬路升級,高樓崛起。墨爾根老街城門古色古香,街頭栩栩如生的雕塑再現了驛站文化,表現了達斡爾族、鄂溫克族等少數民族風情。建設者們高水平規劃了中心城區建設發展的新藍圖,一個現代化中心城市矗立在嫩江畔。“亮化工程”的實施,使嫩江夜晚流光溢彩,火樹銀花;美如夢幻,美如畫卷。

今日嫩江,在新時代改革發展的偉大進程中沐浴春風、鏗鏘前行,一座資源富集、生態秀美、底蘊飽滿的魅力之城,一座商機無限、潛力巨大、活力迸發的希望之城,在東北振興的時代熱潮中愈加煥發蓬勃生機。

江河是滋潤萬物生長的源泉,江河是人類生息繁衍的血脈。

嫩江市,這個以江命名的市,一定會像嫩江一樣活力四射、生生不息。

嫩江市,一個富于生機活力的古城,一定會奔向更加美好、燦爛的明天!

 

(本文原載作者的《帶你游黑河》修訂版,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20年9月版,有增刪)

 

作者簡介:柳邦坤,籍貫山東諸城,出生于黑龍江黑河林區,曾在黑河林區、礦山、高校、市委部門、廣電媒體工作,后到江蘇某高校任教,現供職于上海某高校,教授、高級記者。業余文學創作,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黑龍江和江蘇省作協會員,有詩歌、散文、評論、歌詞等發表、獲獎和演唱,出版《帶你游黑河》《從大森林里來》《大地上行走》《分界》等。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作家網新圖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午夜视频网站| 免费h成人黄漫画嘿咻破解版| 日韩污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码|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 久青草视频在线播放| 91天仙tv嫩模福利| 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差很痛的视频| 日本尹人综合香蕉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在线电影| xxxx日本性| 精品国产免费人成网站| 日韩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欧美黄色一级在线| 天天摸天天舔天天操| 大学生被内谢粉嫩无套| 动漫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两个人日本免费完整版在线观看1| 色妞视频资源在线观看|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内射999视频一区| 久久午夜福利无码1000合集| www.seyu.av| 抽搐一进一出gif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中文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h|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2021国产成人精品国产| 欧美大香线蕉线伊人久久| 国产精品一区电影| 亚洲AV福利天堂一区二区三| 日韩毛片基地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 99在线视频免费| 激情综合亚洲欧美日韩| 国内露脸中年夫妇交换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福利片在线观看| 国产东北老头老太露脸| 澳门a毛片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