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說
作者:羅里寧
禮貌
看到“禮貌”這個小標題,可能會有人心存疑問:禮貌誰人不懂,還用在這里說?其實不然,在對人的普通的問候上,有不少人就連最基本的常識都不懂,打個照面,也要問些與己無關的事,最令人尷尬的,是有人見了領導,好話不會說不要緊,硬是去問人家下來了沒有——見了領導不一定要講好話,也不用去拍馬屁,但問候一聲總可以吧,干嘛非問人家諸如下來了沒有這樣一些無聊的話不可呢?和人家打照面,最不好的一個事是問人家工資多少,人家不是怕你跟他借錢,而是這樣問不太禮貌,想借錢也不應是在路上偶爾打個照面的時候問吧?除此之外,問得最多的,是吃了沒、去哪兒、領工資了嗎、孩子結婚了、兒媳長得怎么樣、女婿有錢不、有幾個孫子等等,什么亂七八糟的,這些東西與你有關系嗎?只不過打個照面,有必要問這問那嗎?有時候哪一句,剛好戳到人家痛處,不是沒事找事嗎?“您好!”是現成的禮貌用語,世界通用,既省心又省事,彼此也過得去,干嘛不用,而非問那些與己無關的事不可呢?在行為上,就更可怕了。我現在在外面吃東西,總是提心吊膽的,除了怕吵,還心存一個陰影,這個陰影,已經很難從我的記憶中抹去。是有天,我們幾個人出差到首府去,中午在一家餐館吃飯,因為到的比較遲,相鄰一桌已經喝得差不多。我們剛點完菜,這一桌人不知在鬧什么,突然飛過來一張凳子,差一點就砸到我們一位同伴的身上,把我驚出一身冷汗來,從此在外面吃飯,就總是要先觀察一番周圍的環境再說。
在外吃東西,常碰到的不禮貌的行為,是你吃得正歡的時候,突然對面有人張開血盆大口,用一根牙簽對著你,卡卡卡地撬著牙縫,讓你感覺到有許多“粒子”在向你飛奔而來。更有甚者,有人還嫌牙簽不給力,硬是把一只小指頭,伸進那張張開的大嘴里,用長長的指甲,使勁地去摳大牙的牙縫,使牙齒發出刮骨般的聲音,恐怖的讓人直想逃離那個現場。不僅是吃東西,就連走路也要注意,走著走著,假如你聽到前面走的那個人咔的一聲,就得小心了,指不定會有一口痰向你飛過來,讓你防不勝防。
還有就是,有人和女士握手,緊緊抓住人家那只纖手,十分鐘都不愿放開;有人在跟人握手時,把一只手掌伸得直直的,讓人不知道要不要跟他握、怎么樣跟他握才好,你硬著頭皮把手伸過去吧,他只讓你輕輕碰一下,或者似乎還沒碰著,就把那只僵直的手掌收回去。這樣握手,和緊緊抓住女士那只纖手一樣,都是十分令人尷尬的。
自覺
自覺的本意,是指自己有所認識而覺悟,而主動去做;自己感覺到;自己有所察覺。它是人內在的,自我掌控的一種能力。這樣講有點吃力,通俗點講,自覺就是面對是非何去何從,不受外來因素的影響,憑著自己的主觀意志去做決定。
人只要精神正常,且已經成年,就都有獨立思考和掌控自己行為的能力。一個人,無論出身于什么家庭,成長在什么環境,從小到大,所受到的教育,大都是正面的,積極向上的,就是出生在不好的家庭的人,家長也不希望他去學壞。在成長的過程中,有許多學習的榜樣,也有不少反面的教材,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相信每個人從懂事起,就已經得到家長、大人和學校老師的教育,可還是有人,在經過許許多多的正面教育之后,依然走到反面去。這樣的事例,雖說受到許許多多形形色色的東西的影響,但是回歸到人的本身,仍然與自覺,即與人的自我掌控能力有直接的關系。
自覺的養成有賴于人的素質。人的素質,實際上就是人對日常生活常識的深入理解和透徹認知。簡單地說,就是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做值得做和應該做的事,還是做不值得做和不應該做的事,就使得人的素質有了高下之分。
素質的培養又有賴于各個層面的教育。但是教育,也還只是個外部因素,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而起作用。一個人能不能養成一種自覺,這種自覺又是積極正面的,說開了,內因還是第一位的因素。內因所表現的,是人的主觀意識,人的內心活動,它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內在根據。外因能不能通過內因而起作用,還得看一個人的道德涵養和心理素質,所謂“吾日三省吾身”,講的就是加強人的自身修養,古人所講的“三省”,包括兩個方面:修己和對人。具體地說就是每天要用三件事來反省自己,一輩子做到不欺人也不欺己。“吾日三省吾身”,原是孔子、曾子對自己的要求,一般人不容易做得到,不過一個人,總要適時反省一下自己,有反省才有自覺。修養的高低,決定你的素質,素質的高低,又決定你的自覺。這個問題有點大,比較抽象,總之自覺,是個內在的東西,要靠自己去把握,自己去掌控。不然,在同樣環境下面對同樣的物質誘惑,有人經得起考驗,有人卻墮落了,又該作何解釋呢?
鄰居
有句老話,百金買房,千金買鄰。買個房子,只要攢夠了錢,看中了就買,最多也就看看風水位置,只要不迷信,盡管住進去。但是,如果你碰到一位讓人不省心的鄰居,特別是住在樓上的,你可能就會永無安寧之日。故而有買房容易買鄰難之說:你就是拿出高于房價十倍的錢,也不一定能買得到一個好的鄰居。
聽一位朋友說,他住在一個機關大院的宿舍樓,本以為機關大院,住的多是機關的干部職工,應該是最安靜的,不想樓上,隔三差五就招來一批不三不四的人,在那里吃喝打鬧,而且越來越密,桌子凳子從早震到晚,不時還鉆墻打孔,弄得他連地震時都搞不清是什么在震動。不得已,朋友和樓上交涉了一下,叫他們輕一點,經過這一交涉,震動不但不減輕,反而變本加利起來,不僅如此,樓上還放言,你越講我越震,就連衛生間往下漏污水也不管,樓梯走道煙頭紙屑、糖紙果皮到處都是。朋友是個好靜之人,沒事在家讀讀書寫寫字,被樓上這么一鬧,書也讀不成了,字也寫不了了,覺也睡不好了,原本的高血壓,也發展成神經衰弱癥了。
實在耐不住,就只能出去走走,躲避一陣子,可一回來,樓上的震動聲就隨之而至,神經就又被調緊,人就又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新型冠狀病毒來了,大家都應該安靜了吧?本以為可以消停幾天,可這個病毒,好像對樓上并不起作用,照吵照鬧照吃不誤,朋友有時還不得不出門去,跟病毒繼續搏斗去。
還有句老話,遠親不如近鄰。我的體會,這話多少有點說教的成分在里面。遠親,再遠也是親,當然也有不認親的,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親戚之間,有大事總是要來往的。而近鄰,特別是住在高樓的近鄰,有的住了多年都不認識,這不如近鄰的意義又在哪里呢?更不用說像那位朋友碰到的那樣的近鄰了。
世界上最可恨的事,莫過于殺人放火,奸淫擄掠,而不講禮貌,傷害他人還蠻橫無理,還喊打喊殺的人,和那些壞人一樣,都是不可原諒的。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