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山河無恙你無恙
作者:伍恩群
2020年是個神奇的年,有兩個立春節氣,農村俗稱雙春年。第一個立春日是正月十一(2 月4日),另外一個立春出現在臘月二十二(2月3日)。
四季更替,是自然規律,“一年之計在于春”,立春,是一年的第一個節氣,“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從立春交節當日一直到立夏前這段期間,都被稱為春天。
今年雖然因為疫情大家都宅在家里,但春天還是如期到了。
1
春天來的時候,柳樹是最驕傲的吧?因為它總是第一個響應春的號召。一點點的芽從枝里迸出來,成綠絲絳就二三天的事,綻芽時會把原本垂順的枝微微上翹著。直到綠意滿身,春風和煦,才開始低頭隨風梳妝。
昨天戴著口罩外出辦事,小雨微蒙,路上行人寥寥,柳樹下,有戴著厚厚口罩釣魚的人,用魚竿打探著赤水河的春情。
有個人站在河邊,不時望向對面,對岸隱約有人在揮手。一河之隔,因為疫情的封路限行,以前走路三分鐘就能跨省而過的距離,現在變得遙不可及。看到這情景心里突然涌出這幾句:
“我站在這里
折柳思成行
你在對岸
吹過我吹過的風
這算不算相擁?”
2
桑椹也開花,
毛毛蟲一把。
感覺很好耍,
娃娃愛摘它。”
有些桑樹在隆冬時便已綻葉,和剛出生的鵝毛一樣的嫩黃。也有不綻葉的桑樹,在立春前后,率先在光禿禿的枝干上一節節排列有序的長出毛毛蟲一樣的花朵來,那便是桑椹花。
幾年前,一個云南朋友發的朋友圈,上面有一道菜很奇怪,我問是什么做成的,他說是涼拌桑椹花。把剛綻出來的桑椹花摘下,用開水焯一下,拌上自己愛吃的調味就可以了,清熱解毒降血壓。可能因為他說的功能太好,記在了心上。在那之前,根本沒注意過桑椹花。
前兩天看到娘家路旁的桑椹開花了,有人提著袋子在摘,問他們摘來干嘛。說是曬干了日常泡茶喝,吃了對身體好!人對健康和生命的追求總是喜歡用道聽途說的方式去傳播與踐行,卻忽略了生命真正的質量,是建立在積極樂觀健康的生活方式上。
3
川南的冬天,秋天一直沒走。很多樹木,都耍賴不交出身體里的綠。熬到初春,像變魔術一樣蕭瑟。你還來不及回神,春紅柳綠便滿了山野。
可能川黔的冬天比較溫暖。原本是候鳥的白鶴也如那些樹木一樣,玩起了耍賴。它們常常混在鴨子群里,找魚覓蝦過日子。
我見過無數次白鶴,但沒有一次能清晰的拍到它,主要是它們的警覺性太高,不待人靠近,就已振翅而去。
喜歡遠遠的,望著它們。在蘆葦深處,在茂林之間,在田野上……它們自由自在生活的樣子,真的很美。
4
蜜蜂應該是從沒有休息的時候吧
因為來不及休息
菜花就已經開了
從一點點嗡嗡聲開始
有了一個季節的狂歡
5
前兩天,陽光很好,木頭閑著沒事,便到門外別人家的枯水塘里釣魚玩。鄉下人少,一山一山都是沉寂的。
我散步拍著花花草草,兩只狗跟著我跑,累了我們便一起坐在木頭旁邊,看他釣魚。
若是沒有這場疫情,天天都可以這樣釣釣魚,曬曬太陽,多好!
6
鄉下,陽光明媚。
一個人,伏在田埂上,看貼近地面星星點點的紫色野花。
這種花是一種叫“犁頭草”開的花,有清熱解毒,化瘀排膿,涼血清肝等功效。
我極喜歡這種草,小時割豬草常找它,現在也愛一次次的為它拍照。
我努力的傾聽著它念給春天的情詩。然后看它羞達達的低頭,扭著腰,在陽光里等著回復。
我,靜靜伏在泥土之間,生怕一不小心打擾了這場戀情。
7
若不是太喧鬧
我不會注意到
電線上有這么多小鳥。
在那里嘰嘰喳喳
像要把沉睡的田野吵醒。
一只狗跳進田里
游向躲在水里的屋子
無人問津的野花
側著身子
把自己曬得暖洋洋的
向我問好
8
鄉間的路旁,有一個屬于我的秘密花園。
春節前后去過好幾次,那里人跡罕至,開滿了水仙花和板藍花。
水仙花也許是別人隨手丟棄的,活下來后把周圍都變成了它的殖民地。因為在林蔭處,葉細長且歪斜的貼近地面,花開得太猛,纖弱的身子受不了重量,和葉子一起葡伏在地上,只有剛長出的花苞,挺直著。
那樣的花苞,摘回去養著,可以開十天半月,香氣氳氤,身姿秀美,甚喜。
板藍是水仙的鄰居,野生的,紫色的花朵清雅可人。一個過路人說“非典”的時候,她家里種了很多板藍,結果被鄉鄰一搶而光,連根都拔去了,大家說熬湯喝了可預防“非典”。
還好這次,沒人想起它,可以安然開花。
這讓我想起了前幾天的”雙黃蓮“事件,瘋搶的背后除了不謹慎和無知,更多是恐慌。畢竟,疫情的發展程度遠遠超乎大眾的預期。
對于無能為力的事,很多人都是無法冷靜和思考的。
9
這張相片是年前娘家趕集時拍的,臨近春節,新型肺炎還沒被新聞提起,趕集的人歡天喜地的,購買著年貨。沒料到,短短數十天,疫情會嚴重到封路限行,人人宅在家里,取消趕集聚會等活動。
今天早上,一位山西的朋友微信留言說他上班了。他原本身體不好在外地養病 ,正在休假期間,傳播途徑新增了糞口傳播,他主要監管生活垃圾處理廠的環境污染問題。疫情嚴峻,他不顧家人和親朋好友的極力反對,從外地趕回單位,去到了第一線。
他讓我保護好自己,卻不知道,最應該保護好自己的,是他,是所有和他一樣,為了守護更多人而奮戰在第一線的人。
很多人覺得宅到厭倦的家,是他們現在想回而回不了的地方,甚至是有些人,永遠回不去的地方。
生死無常,唯有且行且惜。
網上有人問:如果疫情過去,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我想,我還是愿意去趕集,在最世俗的人群里,看那些劫后重生的笑臉,感受人間煙火。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愿春到平安來,山河無恙人無恙!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