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集錦(一)
作者:徐業君
一、平淡小村的詩意生活
歲月如流,不覺已走過了許多山河。當我再次踏上那條熟悉的小徑,回到那個深藏于群山之間、河流之畔的小村,我的心中涌起了無盡的感慨。這個小村,沒有都市的喧囂與繁華,卻有著最樸實無華的風景和最真摯的情感。
小時候,我曾嫌棄這里的平淡無奇,向往著遠方的城市,那里有高樓大廈、有霓虹閃爍。可當我真正長大,走過了千山萬水,才漸漸明白,這個小村,才是我心中永遠的港灣。
村中的生活節奏悠慢,仿佛時光在這里凝固。清晨,太陽還未完全升起,勤勞的村民們便開始了新一天的勞作。田野里,稻香四溢,稻穗隨風搖曳,仿佛在訴說著豐收的喜悅。而村中的小巷,則是另一番景象。石板路上,苔蘚點點,老屋的屋檐下,燕子筑巢,呢喃細語。
在這里,沒有繁華的街市,沒有車水馬龍的喧囂。卻有著最真實的人間煙火。村民們相互扶持,守望相助,共同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每當夜幕降臨,家家戶戶的窗戶都亮著溫暖的燈光,那是家的味道,是親情的溫馨。
村中的風景,雖無大都市的繁華,卻有著獨特的韻味。春天,桃花盛開,如同少女的臉龐;夏天,綠樹成蔭,蟬鳴聲聲入耳;秋天,稻浪翻滾,金黃一片;冬天,皚皚白雪,銀裝素裹。四時更替,景色各異,每一個季節都有它獨特的美麗。
而在這里,我也找到了最踏實的幸福。每當忙碌一天后,坐在家中的小院里,聽著父母講述著村中的故事,看著孩子們在院子里嬉戲玩耍,我的心中充滿了滿足和安寧。這里沒有大都市的喧囂和繁忙,卻有著最真摯的情感和最簡單的幸福。
我也漸漸明白,生活并不一定要追求奢華和繁華,有時候,平淡也是一種幸福。在這個小村里,我找到了心靈的寧靜和生活的真諦。我學會了珍惜每一個簡單而平凡的日子,學會了感恩生活中的點滴美好。
如今的我,雖然時常會離開這個小村,去追尋更廣闊的天地,但無論走到哪里,我的心中始終牽掛著這個小村。它是我生命的起點,也是我心靈的歸宿。每當我疲憊或迷茫時,我總會回到這里,尋找那份最初的寧靜和幸福。
在這個平淡無奇的小村里,我找到了最愜意的生活和最踏實的幸福。這里有我最深的根,有我最初的夢想。我會一直珍惜這里的一切,感恩這里給予我的一切。因為我知道,無論我走到哪里,這個小村都會永遠在我的心中,陪伴著我,溫暖著我。
生活或許會有許多波折和變故,但只要心中有家,有這個小村,我便有了無盡的勇氣和力量。我會繼續前行,追尋自己的夢想,但我知道,無論走到哪里,這個小村都是我永遠的依靠和港灣。在這里,我找到了生活的真諦,也找到了自己的歸宿。
二、又見炊煙升起
夕陽的余暉灑滿天際,天邊泛起淡淡的金黃。我站在鄉間的小路上,又見炊煙升起,那熟悉的景象,勾起了我深深的回憶。
炊煙,輕盈而飄渺,仿佛是鄉村生活的靈魂。它伴隨著夕陽的余暉,緩緩升騰,融入了那片遼闊的天空。每一縷炊煙,都承載著家的溫暖與期待。
想問陣陣炊煙,你要去哪里?是不是正飄向那遠方的親人的心間,帶去他們無盡的思念與牽掛?炊煙似乎有著神奇的魔力,它穿越千山萬水,連接著彼此的心靈。
夕陽有詩情,黃昏有畫意。當夕陽灑下最后一抹余暉,天邊被染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那金黃的色彩,如同詩人的筆墨,輕輕揮灑在天際,訴說著歲月的滄桑與美好。而黃昏的畫卷,則更加絢麗多彩,如同大師手中的調色板,將天空渲染得如夢如幻。
詩情畫意雖然美麗,我心中只有你。在這片美麗的鄉村景色中,我最思念的仍是你。你的笑容、你的話語、你的一舉一動,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每當炊煙升起,我都會想起你,想起我們一起度過的那些美好時光。
回憶,如同炊煙般飄渺而溫馨。它伴隨著我成長的腳步,一路陪伴著我。那些曾經的點點滴滴,都成為了我心中最珍貴的財富。而你,更是這些回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如今,我們已各奔東西,但每當炊煙升起,我都會想起你。想起我們一起追逐的歡笑,想起我們一起分享的憂傷。那些時光,仿佛就在昨天,卻又遙不可及。
想問炊煙,它是否能將我的思念帶給你?是否能讓你知道,無論我們身在何方,我的心中都只有你?
又見炊煙升起,我閉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那是家的味道,是溫暖的味道,也是你的味道。我知道,無論我們走到哪里,這份思念與牽掛,都會如同炊煙般,永遠縈繞在我們的心間。
歲月如歌,時光荏苒。但在我心中,那份對你的思念與牽掛,卻永遠不會改變。無論未來的路有多么坎坷,我都會將這份情感珍藏在心底,成為我前進的動力與勇氣。
又見炊煙升起,我知道,那是我們共同的回憶,是我們心中永遠的牽掛。而你,更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我永遠的思念與牽掛。
三、炊煙裊裊與灶下辛勤
黃昏時分,鄉村的天空被晚霞染得如詩如畫。我站在屋檐下,望著那炊煙裊裊升起,心中涌起了無數感慨。這炊煙,它輕盈地飄忽不定,仿佛是大自然為我們上演的一場視覺盛宴。然而,又有誰曾真正去關注那蹲在灶口點火添柴的辛苦?
人們總是容易被表面的美好所吸引,就像這炊煙,它隨風起舞,給人一種寧靜而和諧的感覺。于是,我們紛紛拿起手機、相機,記錄下這美好的瞬間,分享到社交媒體上,贏得了無數的點贊和評論。然而,這一切的背后,卻是那些默默無聞的辛勤付出。
蹲在灶口點火添柴,這是一項看似簡單卻又十分繁瑣的工作。它需要耐心和細心,需要時刻關注火候的大小,以確保飯菜能夠煮熟煮透。在這個過程中,人們需要忍受煙熏火燎的煎熬,汗水也會浸濕衣服,但這些都無人問津。
我們總是習慣于享受別人的勞動成果,卻忽略了他們背后的付出。我們總是追求那些虛無縹緲的美好,卻忘記了珍惜眼前的平凡與真實。我們總是想要得到更多,卻不愿意去付出更多。
其實,生活就是這樣,它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艱辛的一面。我們不能只看到表面的光鮮亮麗,而忽略了那些隱藏在背后的辛勤與付出。我們應該學會珍惜每一個為我們付出的人,感激他們的辛勤勞動,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活在當下,知足常樂。
炊煙裊裊,它雖美,但并非永恒。它終將會消散在空氣中,留下的只有那些美好的回憶和感激的心情。而那些蹲在灶口點火添柴的人,他們雖然默默無聞,但他們的付出卻是永恒的。他們用自己的辛勤勞動,為我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美好的瞬間,這些瞬間將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
所以,讓我們在欣賞炊煙裊裊的同時,也不要忘記那些為我們付出的人。讓我們學會珍惜、學會感恩、學會付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領略生活的美好與真諦。
生活就像這炊煙,有時輕盈飄忽,有時又濃重壓抑。但無論它怎樣變化,我們都應該學會去欣賞它、珍惜它。因為,生活本身就是一場盛宴,它既有美好的瞬間,也有艱辛的時刻。而我們,作為這場盛宴的參與者,更應該學會去品味它、享受它。
炊煙裊裊,它見證了鄉村的寧靜與和諧;它也見證了那些默默付出的人的辛勤與努力。讓我們一起去關注那些隱藏在背后的故事,讓我們一起去珍惜那些為我們付出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活在當下、知足常樂!
四,古村歲月
歲月悠悠,時光如梭。每當我想起那個深藏于群山之間、仿佛被時光遺忘的小村,心中總會涌起一股莫名的溫暖。那里有我的童年記憶,有我親愛的爺爺,有他身披的蓑衣,有陪伴他多年的黃牛,有裊裊升起的炊煙,還有屹立不倒的古樹和古屋。
爺爺總是穿著那件深色的蓑衣,無論春夏秋冬,風雨無阻。蓑衣下,是他那佝僂卻堅韌的背影,是他在田間勞作的身影。黃牛是爺爺的忠實伙伴,它默默地跟在爺爺身后,時而低頭吃草,時而抬頭凝望遠方。它的眼神中,似乎也藏著對這個小村的無盡眷戀。
每當黃昏時分,炊煙裊裊升起,那是家家戶戶都在準備晚餐。炊煙中,夾雜著飯菜的香氣,那是家的味道,是溫暖的味道。我站在屋檐下,看著炊煙在微風中搖曳,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安寧。
古樹是小村的守護者,它見證了小村的歷史變遷,也見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它枝繁葉茂,樹冠如傘,為村民們提供了一片陰涼。夏天,我們會在樹下嬉戲玩耍,聽爺爺講述那些古老的故事。冬天,我們會在樹下堆雪人,感受那份純真的快樂。
古屋則是小村的靈魂,它們靜靜地佇立在那里,訴說著歲月的滄桑。每一扇門后,都有著一個溫馨的家庭,有著一段段美好的回憶。我時常會走進那些古屋,感受那份歷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瑰麗。
在這個平淡無奇的小村里,我找到了最愜意的生活,也找到了最踏實的幸福。這里沒有城市的喧囂和繁忙,只有田園的寧靜和安詳。這里沒有太多的物質追求,只有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這里,我學會了珍惜每一個平凡的日子,學會了感恩生活中的點滴美好。我學會了與大自然和諧共處,學會了在忙碌中尋找那份寧靜和從容。
當我再次離開這個小村,踏上新的征程時,我會帶著這份愜意和幸福,去面對未來的挑戰和機遇。我知道,無論我走到哪里,這個小村都會永遠存在于我的心中,成為我靈魂的避風港。
古村歲月,如詩如畫。我會將這份美好珍藏在心底,讓它成為我人生旅途中最寶貴的財富。而那個小村、那件蓑衣、那頭黃牛、那炊煙、那古樹和古屋,也將永遠成為我心中最美的風景。
五、歸途
小時候,爺爺總是坐在那張吱吱作響的藤椅上,用他那雙布滿老繭的手輕輕敲打著我的頭頂,溫和而堅定地說:“孫兒啊,你要好好讀書,不然以后回來就只能放牛了。”那時,我總是天真地抬頭,看著爺爺那滿是皺紋的臉龐,不解地點點頭。
歲月如梭,轉眼間我已長大成人,書也讀完了。當我再次踏上那條熟悉的小路,眼前的景象卻已大不相同。那片曾經綠意盎然的田野,如今已被現代化的建筑所替代;那些曾經熟悉的面孔,如今已是陌生的新面孔。我不禁感嘆,時光的力量真是偉大,它能改變一切,包括我們的心境和歸途。
回到家中,那張藤椅依舊靜靜地放在角落里,仿佛還在等待著那個曾經的小男孩。我輕輕地坐下,仿佛能感受到爺爺的氣息還在這里徘徊。我閉上眼睛,仿佛能聽到爺爺那熟悉的聲音,溫和而堅定地說:“孫兒啊,你要好好讀書,不然以后回來就只能放牛了。”
可是,爺爺,我現在已經讀完了書,卻想回來了。我想回到那個曾經的鄉村,回到那片綠意盎然的田野,回到那些熟悉的面孔中。我想再次感受那種純樸和真實,那種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寧靜和安詳。
然而,當我睜開眼睛,看到的卻是一片荒蕪。那片田野已經被城市的鋼筋水泥所替代,那些熟悉的面孔也已經被陌生的新面孔所取代。我不禁感到一陣失落和惆悵,仿佛失去了什么重要的東西。
我走到牛棚前,看著那頭孤獨的老牛。它曾經是爺爺的伙伴,如今卻無人問津。我撫摸著它的背,仿佛能感受到它的孤獨和無奈。我輕輕地嘆了口氣,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悲傷。
我知道,時光不會倒流,我也不能回到那個曾經的鄉村。但是,我希望我能在這個新的世界里,找到那份曾經的純樸和真實。我希望我能在這個繁華的城市中,找到那份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寧靜和安詳。
爺爺,雖然您已經不在了,但您的教誨我會永遠銘記在心。我會努力生活,努力工作,不辜負您的期望。我相信,在這個新的世界里,我依然可以找到那份屬于我自己的歸途。
炊煙裊裊,夕陽依舊。我站在鄉間的小路上,看著那片被城市侵蝕的田野,心中卻充滿了希望和期待。因為我知道,無論時光如何改變,那份對家的思念和對生活的熱愛,將永遠伴隨著我,指引著我走向未來。
六、鄉村古道:歸途的悠揚
夕陽的余暉灑在鄉村古道上,為這古老的土地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外衣。我獨自漫步在這條充滿歲月痕跡的道路上,心中涌起了無盡的思緒。兩旁的老樹枯藤,仿佛在訴說著一段段塵封的歷史,炊煙裊裊升起,為這幅畫面增添了幾分生活的氣息。
遠處,一位老伯牽著一頭老牛緩緩走來。他們的步伐雖然緩慢,但卻透露出一種從容與淡定。老伯的臉上刻滿了歲月的滄桑,他的眼神中卻透露出對生活的熱愛與期待。老牛默默地跟在老伯身后,仿佛是這片土地上最忠誠的守護者。
我靜靜地站在一旁,目送著他們漸行漸遠。這一刻,我仿佛聽到了時間的呼吸,感受到了鄉村生活的韻律。這里沒有城市的喧囂與忙碌,只有大自然的恩賜與寧靜。
鄉村古道,承載著多少代人的記憶與情感。它見證了鄉村的變遷與發展,也見證了人們的喜怒哀樂。在這條古道上,有多少人曾滿懷希望地踏上征程,又有多少人曾滿載而歸,與親人團聚。
老樹枯藤,是歲月的見證者。它們見證了鄉村的滄桑巨變,也見證了人們的成長與變遷。它們雖已老去,卻依然屹立不倒,為這片土地守護著一份堅韌與執著。
炊煙裊裊,是家的呼喚。每當傍晚時分,家家戶戶的炊煙都會準時升起。那裊裊的煙霧中,蘊含著家的溫暖與幸福。它告訴我們,無論外面的世界如何變幻莫測,家永遠是我們最堅實的依靠。
歸家的老伯和老牛,是鄉村生活的縮影。他們代表著鄉村的勤勞與樸實,也代表著鄉村的寧靜與安詳。他們的存在,讓這片土地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站在這條鄉村古道上,我感受到了鄉村生活的美好與寧靜。這里沒有城市的喧囂與浮躁,只有大自然的恩賜與寧靜。這里的人們雖然生活簡樸,但他們的內心卻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與期待。
望著遠處漸行漸遠的老伯和老牛,我心中涌起了一股莫名的感動。他們仿佛是這個世界上最美的風景,讓我感受到了鄉村生活的真實與美好。
夕陽的余暉漸漸散去,夜幕開始降臨。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這條鄉村古道,但心中卻留下了無盡的思念與感慨。我知道,無論我走到哪里,這片充滿愛與溫暖的土地都會永遠存在于我的心中。
在未來的日子里,我會時常回到這條鄉村古道上漫步,感受那份寧靜與安詳。我會珍惜這里的每一刻時光,讓心靈得到真正的放松與滋養。我相信,在這條鄉村古道上,我會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份寧靜與幸福。
七、生活的悖論
人,這種生物,有時真的很奇怪。在時光的河流中,我們總是不斷地追求、渴望,而當終于得到所愿時,卻又發現,原來心中所戀的,不過是那條悠遠而深沉的河流本身,而非河中的某一滴水。
記得小時候,生活在那片古老而寧靜的鄉村。那時,天空總是湛藍如洗,云朵悠悠,仿佛觸手可及。我和爺爺每天清晨便會牽著黃牛,踏上那條熟悉的田間小路。爺爺身披蓑衣,手持犁鏵,我在一旁學著他的樣子,雖然動作笨拙,但心中卻充滿了快樂。每當傍晚時分,村莊里便會升起裊裊炊煙,那是家的呼喚,是溫暖的象征。而古樹下的石桌石凳,則是村民們休息、聊天的好地方。那時,我總是羨慕城里人的生活,覺得他們擁有更多的機會和可能。
終于有一天,我離開了那片鄉村,來到了繁華的都市。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一切都讓我目不暇接。我以為,這就是我一直渴望的生活。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卻漸漸發現,城里的生活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在這里,人們總是忙忙碌碌,行色匆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似乎變得更遠了,心靈之間的交流也變得更加困難。我開始懷念起鄉村的那份寧靜與安詳,懷念起爺爺和黃牛的身影,懷念起裊裊升起的炊煙和古樹下的石桌石凳。
我開始意識到,原來我所追求的,并不是城里的生活本身,而是那份簡單而純粹的快樂。在鄉村,雖然生活簡樸,但人們的心靈卻是豐盈的。在城里,雖然物質豐富,但人們的心靈卻常常感到空虛和疲憊。
這或許就是生活的悖論吧。我們總是在追求中迷失自己,總是在得到后才發現自己真正想要的。而當我們終于明白自己所需時,卻發現時光已經悄然流逝,那些曾經的美好時光已經一去不復返。
然而,生活就是這樣。它總是充滿了未知和變數,讓我們在追求中不斷成長、不斷領悟。或許,真正的幸福并不在于我們身處何地、擁有何物,而在于我們是否能夠珍惜當下、感恩生活、保持一顆簡單而純粹的心。
如今的我,依然生活在城里,但心中卻常常懷念起那片鄉村。每當夜幕降臨,我總會站在窗前,遙望遠方那片星空。那里,有我曾經的夢想和回憶;那里,也有我永遠的故鄉和根。
我想,或許有一天,我會再次回到那片鄉村,重新過上那種簡單而純粹的生活。但我知道,無論身在何處,心中那份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都將永遠伴隨著我,成為我人生旅途中最寶貴的財富。
八、鄉愁與懷念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段難以割舍的鄉愁,那是一種對故鄉深深的眷戀與思念。即便身處繁華的都市,即便身處異國他鄉,那種鄉愁之情依然如影隨形,難以揮散。
我時常眉頭緊鎖,試圖鎖住心中的鄉愁之情。但無論我如何努力,那份鄉愁總是如同頑童般,在我心頭跳躍、嬉戲,讓我無法安心。我知道,那是我對故鄉的思念,是我對那片土地、那些人、那些事的深深眷戀。
心頭懷念,那是一種無法言說的情感。每當夜深人靜,每當孤獨襲來,我總會想起外婆的懷抱。那是一個溫暖而安全的港灣,是一個無論我多大、無論我走到哪里都會深深懷念的地方。
外婆的懷抱,是我童年最珍貴的記憶。在那里,我感受到了無盡的關愛與呵護。每當我受傷、每當我失落,外婆總會用她那雙滿是皺紋的手,輕輕地拍打著我的背,告訴我:“孩子,別怕,有外婆在。”那些話語,如同陽光般溫暖,照亮了我心中的每一個角落。
然而,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如今的我,已經長大成人,離開了那片熟悉的土地,離開了外婆的懷抱。雖然身處異鄉,但我的心,卻始終難以割舍那份對故鄉、對外婆的懷念。
每當夜深人靜,我總會想起那個熟悉的場景:外婆坐在搖椅上,手中拿著針線,為我縫制著一件件新衣服。而我,則依偎在她的身旁,聽著她講述著那些古老而美好的故事。那些日子,雖然簡單,但卻充滿了幸福與滿足。
如今的外婆,已經遠去,但她的形象、她的笑容、她的懷抱,卻始終留存在我的心中。每當我想起她,我的心中總會涌起一股深深的懷念與思念。我知道,那是我對故鄉、對外婆的深深眷戀與思念。
鄉愁與懷念,是一種難以言說的情感。它們如同一首悠揚的歌曲,時刻在我心中回蕩。雖然現在的我已經長大成人,但我知道,無論我走到哪里,那份鄉愁與懷念始終會伴隨著我走過每一個春夏秋冬。
或許有一天我會回到故鄉那片熟悉的土地但無論我走到哪里外婆的懷抱始終是我心中最溫暖的港灣是我永遠無法割舍的鄉愁與懷念。
九、炊煙起時
每當黃昏降臨,鄉村的天空總會被染上淡淡的橙紅色。夕陽的余暉灑在每一片土地上,為這寧靜的村莊披上一層金輝。在這樣的時刻,我總是被那從家中升起的炊煙所吸引。它不僅是家的象征,更是媽媽溫暖的呼喚。
每當炊煙起時,媽媽總是站在門口,等待著我們的歸來。她的目光穿過裊裊的煙霧,仿佛在尋找著那熟悉的身影。每當我們的身影出現在她的視線中,她的臉上總會綻放出燦爛的笑容,仿佛那一天的勞累都在這一刻得到了釋放。
家的門口,是媽媽最溫暖的守望。她站在那里,身影在夕陽的余暉中顯得格外柔和。每當我們走近,總能聞到那從廚房里飄來的飯菜香。那是媽媽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是無論走到哪里都無法忘懷的味道。
媽媽總是說:“回來就好,回來就好。”她的聲音里充滿了滿足和幸福。那一刻,我仿佛明白了什么是家,什么是溫暖。家,就是無論外面有多大的風雨,都有一個地方永遠為你亮著燈,有一個人永遠在門口等著你。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逐漸長大,離家的日子也越來越多。但無論走到哪里,每當黃昏降臨,每當炊煙起時,我的心中總會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感。那是對家的思念,對媽媽的懷念。
如今,我已經長大成人,而媽媽也已經老去。但每當炊煙起時,她依然會站在門口,等待著我們的歸來。那一刻,我仿佛又回到了小時候,依偎在媽媽的身旁,感受著她那無盡的溫暖和關愛。
炊煙起了,媽媽在門口等我們。這是我最珍貴的記憶,也是我心中最溫暖的畫面。無論走到哪里,無論時光如何流轉,我都會記得那炊煙下的身影,記得那家的味道,記得那永恒的等待和守望。
十、炊煙與故鄉
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最為柔軟的地方,那里充滿了無盡的溫暖與安寧。對我而言,這個地方便是那裊裊炊煙升起的地方——我的故鄉。
每當黃昏降臨,夕陽的余暉灑在屋檐上,將天空染成了一片金黃。這時,家家戶戶的炊煙便開始裊裊升起,彌漫在鄉村的上空。那炊煙,仿佛是故鄉的呼喚,是家的方向,是夢中的江南。
在那炊煙下,我常常看到父母倚樹而盼的身影。他們的目光穿越裊裊的煙霧,仿佛在尋找著那熟悉的身影。每當我的身影出現在他們的視線中,他們的臉上總會綻放出燦爛的笑容,仿佛所有的勞累都在這一刻得到了釋放。母親的呼喚聲也隨之響起:“孩子,回家吃飯了!”那聲音,充滿了無盡的溫暖與期盼。
故鄉的炊煙,不僅僅是一種生活的象征,更是一種情感的寄托。它承載著父母對子女的期盼與守望,也承載著游子對故鄉的思念與眷戀。那炊煙下的身影,那熟悉的呼喚聲,都成為了我心中最為珍貴的記憶。
除了炊煙,故鄉的泥土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泥土,仿佛有著魔力一般,讓人心生敬畏與親近。每當我踏上那片熟悉的土地,總會感到一種莫名的親切與安寧。那泥土的氣息,仿佛能夠穿透我的心靈,讓我忘卻所有的煩惱與憂愁。
故鄉與炊煙,故鄉與泥土,已經融為一體,成為了我心中最為柔軟的地方。它們不僅僅是一種生活的象征,更是一種情感的寄托。每當我遠離故鄉,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那裊裊的炊煙和那片熟悉的土地。它們仿佛是一種魔力一般,讓我心生眷戀與思念。
如今的我已經長大成人,但每當我回到故鄉看到那炊煙升起的時候,我總會感到一種莫名的感動與溫暖。因為我知道那不僅僅是一種生活的象征更是一種情感的寄托一種永恒的回憶與眷戀。
炊煙與故鄉已經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成為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們是我心中最為柔軟的地方也是我永遠無法忘懷的記憶。無論我走到哪里無論時光如何流轉我都會銘記那炊煙下的身影和那片熟悉的土地因為它們已經成為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者簡介:徐業君,男,漢族,出生于1958年,中共黨員,大學文化,曾在《奔流》、《參花》、《散文百家》、《鴨綠江》、《長江文藝》、《速讀》等省內外50多家報刊發表文學作品。作品先后被選入多種經典讀本并獲獎。湖北省仙桃市作協會員,中國作家文學聯盟會員,中國微型小說會員,中國鄉村雜志認證作家。文學欣賞雜志副主編。世界華文作家聯合會終身理事和終身副主席。代表作中篇小說《苦菜花兒香》獲得多項獎。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