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集錦(七)
作者:徐業君
一、家鄉的煙火
家鄉,那個深深烙印在心靈深處的地方,承載著無數人的思念與回憶。每當我遠離故土,漂泊在外,心中總會涌起一股難以言表的情感,那是對家鄉深深的眷戀和懷念。家鄉的煙火,是我心中永恒的風景,總有一處為我而留,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家鄉的煙火,是溫暖的象征。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整個村莊都被柔和的燈光籠罩。那萬家燈火中,總有一盞是為我而亮。每當疲憊不堪時,想到家鄉那盞為我而亮的燈火,心中便涌起一股暖流,仿佛有了無窮的力量。那燈火,是母親的期盼,是父親的鼓勵,是親情的溫暖,是家的呼喚。
家鄉的煙火,是記憶的載體。那些炊煙裊裊、人聲鼎沸的場景,仿佛一幅幅生動的畫卷,在我腦海中徐徐展開。兒時的我,常常站在屋檐下,仰望著那縷縷炊煙,聽著母親呼喚我回家的聲音。那些熟悉的畫面,如今已成為我心中最珍貴的記憶。每當我想起家鄉,那些畫面便浮現在眼前,讓我仿佛又回到了那個純真的年代。
家鄉的煙火,是夢想的源泉。每當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迷茫、徘徊,家鄉那明亮的燈火總會為我指明方向。那是我的根,我的源泉,我的動力。它告訴我,無論走到哪里,無論遭遇什么困難,都不應忘記自己的初心和夢想。家鄉的煙火,是我前行的動力,是我追夢的勇氣。
然而,家鄉并非只是回憶和溫暖的港灣,它同樣承載著責任和擔當。當我們離開家鄉,走向更廣闊的天地時,我們不僅要追求自己的夢想,更要為家鄉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的成功和成就,也是對家鄉最好的回報和驕傲。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家鄉也在不斷地變化和發展。它可能不再是那個我們曾經熟悉的模樣,但它依然是我們心中永恒的牽掛和依托。無論我們走到哪里,無論我們變得多么強大和成功,我們都不應忘記自己的根和起點。
愿你有前方的夢想,也有回家的方向。這是我對每一個漂泊在外的人最美好的祝愿。無論你在何處,無論你遭遇什么困難和挑戰,都不要忘記家鄉那盞為你而亮的燈火。它是你前行的動力,是你追夢的勇氣,也是你永遠的依靠和歸宿。
家鄉的煙火,總有一處為你而留。無論你走得多遠,無論你變得多么強大和成功,都請記得那個為你而亮的燈火,那個永遠溫暖你心靈的家鄉。愿你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始終保持對家鄉的熱愛和感恩之心,讓家鄉的煙火永遠照亮你前行的道路。
二、屋檐滴雨與夢中的你
屋檐灑雨滴,清脆的聲音打破了清晨的寧靜。每一滴雨水都像是從天邊飄來的詩行,落在青石板上,匯成一個個小小的水洼。微風拂過,帶來了遠處田野的清新和近處花朵的芬芳。此刻,世界仿佛被雨水洗凈,一切都顯得那么清新、那么明亮。
炊煙裊裊起,那是家的方向。那縷輕煙,在晨風中搖曳生姿,仿佛訴說著家的溫暖和安寧。它穿越時空,將家的味道送到遠方游子的心間。每當看到這樣的炊煙,心中總會涌起一股莫名的親切感,那是對家的思念,對親人的眷戀。
在這樣的清晨,我想起了你。那個蹉跎輾轉宛然的你,在我的夢里輕輕走來。你的笑容依舊燦爛,你的眼神依舊深邃。我們仿佛又回到了那個純真的年代,一起嬉戲、一起追夢、一起暢談理想。那些日子,雖然簡單,卻充滿了快樂和幸福。
然而,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間,我們都已經長大成人,各自奔波在生活的道路上。那些曾經的夢想和理想,或許已經被現實的殘酷所消磨。但是,每當我看到屋檐灑雨滴,炊煙裊裊起,我就會想起你,想起那個曾經與我一起追夢的少年。
在夢里,我們仿佛又回到了那個熟悉的場景。我們一起走在鄉間的小路上,聽著鳥兒的歌唱,聞著花草的芬芳。我們一起坐在屋檐下,看著雨滴落下,聊著未來的夢想。那些畫面,那么真實、那么美好,仿佛就在昨天。
然而,夢終究會醒。當我睜開眼睛,看到的只有空曠的房間和窗外的陽光。那一刻,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失落感。但我知道,那些美好的記憶和夢想,將永遠留在我的心中,成為我前進的動力和勇氣。
所以,我要感謝你。感謝你曾經陪我走過那段美好的時光,感謝你給我留下的那些寶貴的回憶。雖然我們現在已經各奔東西,但我知道,我們的心始終緊緊相連。每當我想起你,想起那個蹉跎輾轉宛然的你,我就會感到一種莫名的溫暖和力量。
屋檐灑雨滴,炊煙裊裊起。這是一個美好的清晨,也是一個充滿回憶和夢想的清晨。在這個清晨里,我想起了你,想起了我們一起走過的那段時光。愿你在遠方的天空下,也能感受到這份美好和溫暖。愿我們的友情像這雨滴一樣,永遠清澈、永遠綿長。
三、媽媽的味道
有一年,那是一個普通卻溫馨的學年結束之際,我急急忙忙地從學校趕回家。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品嘗媽媽親手煮的飯菜。那種味道,獨特而難忘,是我在任何地方都無法找到的。于是,我特意在學校沒有吃飯,留著肚子,期待著回家的那一刻。
那天,我沿著熟悉的小路,匆匆走了十幾里地。腳步雖然匆忙,但內心卻充滿了期待和喜悅。沿途的風景,那些熟悉的田野、河流和樹木,都似乎在向我訴說著家的溫馨和美好。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仿佛已經聞到了家的味道,那是媽媽的味道。
終于,我回到了家。媽媽看到我回來,臉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她第一句話就是:“吃了沒?沒吃我先給你煮碗面條先墊下肚子。”聽到這句話,我仿佛已經聞到了那碗面條的香氣,那是媽媽特有的味道。
我坐在餐桌前,看著媽媽忙碌的身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那碗熱氣騰騰的面條端到我的面前,散發出誘人的香氣。我細細地品嘗著,那面條的口感,那湯的味道,都是那么的熟悉和親切。那是媽媽的味道,是我心中最溫暖的味道。
多年過去,時光荏苒,我已經長大成人,離家在外。然而,每當我回想起那一年急急忙忙從學校趕回家,回想起那碗熱氣騰騰的面條,回想起媽媽關切的問候,我的心中總會涌起一股深深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媽媽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是溫暖的味道,是愛的味道。它不僅僅是一種食物的味道,更是一種情感的寄托和回憶的載體。那種味道,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成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今,我已經很少有機會再吃到媽媽親手煮的飯菜了。但是,每當我獨自在外,品嘗著各式各樣的美食時,我總會想起媽媽的味道。那種味道,如同一種魔力,能夠瞬間點燃我心中的思念和回憶。
媽媽的味道,是我永遠的牽掛和依戀。它讓我無論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家的溫暖和愛的力量。它讓我明白,無論生活如何變遷,媽媽的愛和關懷永遠是我生命中最珍貴的財富。
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希望能夠更多地陪伴在媽媽的身邊,品嘗她親手煮的飯菜。那不僅僅是一種味覺的享受,更是一種心靈的慰藉和情感的交流。我相信,只要心中有愛,有媽媽的味道,無論走到哪里,我都能找到家的方向。
四、鄉土情深
一段歷史,如長河般流淌,承載著無數的故事與記憶。在這漫長的歲月里,一段鄉情,如同那河中的清泉,始終涌動在每個人的心間。它沉淀著多少的歡聲笑語,又見證了多少的悲歡離合。
對于背井離鄉的人來說,那份對故土的眷戀與思念,是如此的深沉而濃烈。他鄉的高樓大廈,雖金碧輝煌,但終究只是暫時的居所,無法替代那心中永遠的家鄉。那破舊的屋舍,那黃色的土地,才是他們內心深處真正的家,是他們靈魂的歸宿。
在外的日子,無論多么忙碌與疲憊,每當夜深人靜之時,那份對家鄉的思念便如潮水般涌來,讓人無法抗拒。他們會回想起那熟悉的田野,那清澈的小溪,還有那些曾經與他們共度時光的親人與朋友。那些畫面,仿佛就在眼前,卻又遙不可及。
歲月如梭,轉眼間已是多年。再次踏上那片熟悉的土地,一切仿佛都未曾改變,又似乎早已物是人非。那些曾經的歡聲笑語,那些曾經的悲歡離合,都已成為過去,但它們所留下的痕跡,卻深深地刻在了每個人的心中。
走進那破舊的屋舍,看著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物件,心中的情感如同決堤的洪水,無法抑制。那些曾經的回憶,一幕幕地在眼前浮現,仿佛就在昨天。那些曾經的歡樂與痛苦,都已成為他們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
站在那片黃色的土地上,感受著那來自大地的溫暖與親切,心中的思鄉情更是如潮水般洶涌。這里,才是他們真正的家,才是他們靈魂的歸宿。無論外面的世界如何變化,這里的一切都始終如初,等待著他們的歸來。
鄉土情深,無法用言語來表達。那份對家鄉的眷戀與思念,是如此的深沉而濃烈,它如同那河中的清泉,始終涌動在每個人的心間。背井離鄉的人,無論走到哪里,都無法割舍對家鄉的那份深情厚意。因為,那里才是他們真正的家,才是他們永遠的歸宿。
五、歸途的呼喚
人生路上,我們總是匆匆忙忙,為了學業、事業、夢想而奔波。但在這漫長的旅途中,有一個聲音,一個呼喚,總能觸動我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那就是“媽”。
每當歸家的時候,能夠走進那扇熟悉的門,大聲地喊一聲“媽”,然后聽到屋里面傳來那熟悉而親切的應答,是一種怎樣的幸福啊!這種幸福,不是用金錢、地位、名譽可以衡量的,它源自內心深處,源自對家的依戀和對母親的思念。
有人說,世界上最美的聲音是母親的呼喚。這呼喚,包含著無盡的關愛和牽掛,也給予我們無盡的溫暖和力量。在母親的眼中,我們永遠是那個需要呵護的孩子,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飛得多高,她都會在那里,靜靜地等待我們的歸來。
回家,是一種情感的歸宿。在外面經歷了風風雨雨,嘗盡了酸甜苦辣,我們最渴望的,就是能夠回到那個最原始、最溫暖的港灣。那里有母親的關懷,有家的味道,有我們最純真的回憶。
能夠喊一聲“媽”,是一種幸福。這幸福,簡單而純粹,它不需要華麗的言辭來修飾,也不需要繁復的儀式來彰顯。只需要那一聲呼喚,那一聲應答,就足以讓我們感受到無盡的溫暖和滿足。
然而,這種幸福并不是理所當然的。它需要我們珍惜、感恩和回報。當我們長大成人,離家在外,更應該時常想起那個在家中等候我們的母親,想起那一聲聲呼喚和應答中蘊含的深情厚意。
所以,讓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要忘記回家的路。讓我們在追求夢想的同時,也時刻記得那個給予我們生命和愛的人。讓我們在每一次回家的時候,都能夠大聲地喊一聲“媽”,然后聽到那熟悉而親切的應答,感受那份最美好的幸福。
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比能夠回家、能夠喊一聲“媽”更讓人感到溫暖和幸福的了。這是一種永恒的情感寄托,也是一種不變的人生真諦。
六、故鄉記憶
鳧鳧炊煙飯菜香,盼兒歸來母親忙。這句詩,仿佛一幅生動的畫卷,在我心中徐徐展開。那炊煙裊裊,帶著家的溫馨與飯菜的香氣,讓人心馳神往。那忙碌的身影,是母親對兒女歸來的期盼與喜悅。
青瓦人家心敞亮,躍入眼簾憶故鄉。故鄉,是一個讓人永遠無法忘懷的地方。那些青瓦白墻的房屋,仿佛是歲月留下的印記,見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與變遷。每當回到故鄉,看到那些熟悉的景象,心中總會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動。
記憶中的故鄉,是那樣的寧靜與美好。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在大地上,故鄉便開始了新的一天。田野間,綠油油的稻苗隨風搖曳,仿佛在向人們展示著生命的力量。村頭的小河,清澈見底,魚兒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而那些熟悉的面孔,總是帶著淳樸的微笑,讓人感到無比的親切與溫暖。
故鄉的味道,總是讓人難以忘懷。那是媽媽親手做的飯菜,香濃可口,每一口都充滿了家的味道。那是爸爸親手種的蔬菜,新鮮健康,讓人吃得安心。而那些鄰里之間的互相饋贈,更是讓人感受到了人間的真情與溫暖。
隨著時間的流逝,故鄉也在不斷地變化著。那些曾經的青瓦白墻,如今已經被高樓大廈所替代。那些曾經的田野小河,如今也已經被城市的喧囂所淹沒。但是,故鄉的記憶,卻永遠刻在我們的心中,無法抹去。
每當回到故鄉,看到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景象,心中總會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慨。那些曾經的記憶,仿佛就在昨天,卻又已經遠去。但是,故鄉的情懷,卻永遠不會改變。那是一種對家的眷戀與思念,是一種對過去的懷念與留戀。
鳧鳧炊煙飯菜香,盼兒歸來母親忙。故鄉的記憶,就像那炊煙與飯菜的香氣,永遠縈繞在我們的心間。無論我們走到哪里,無論我們經歷了多少風雨,故鄉的記憶,始終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它會陪伴我們走過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成為我們永遠的依靠與支撐。
青瓦人家心敞亮,躍入眼簾憶故鄉。讓我們珍惜這份故鄉的記憶吧!讓它永遠閃耀在我們的心中,成為我們前行的動力與信仰。無論未來有多少風雨與挑戰,只要我們心中有故鄉的記憶與情懷,就永遠不會迷失方向。
七、炊煙與呼喚
瓦片間,炊煙裊裊升起,與天邊的晚霞交織,形成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這炊煙,不僅僅是煙火的氣息,更承載了家的溫暖與記憶。每當這炊煙與從屋里飄來的飯香交織在一起,我的心中總會涌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感動。
那炊煙,是家的方向,是媽媽的呼喚。每當傍晚時分,太陽漸漸西下,媽媽的聲音便會穿過靜謐的鄉村,回蕩在空曠的田野上:“孩子,回家吃飯啦!”這呼聲,簡單而深情,充滿了媽媽對兒女的牽掛與期盼。
兒時的我,總是迫不及待地回應媽媽的呼喚,奔跑在回家的路上。那時的我,心中充滿了對家的向往和對媽媽的依戀。我知道,家里有媽媽親手做的飯菜,有媽媽溫暖的笑容,有媽媽無盡的關愛。
走進家門,飯桌上早已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菜肴。那飯香,是媽媽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每一口飯菜,都蘊含著媽媽的辛勤付出和深深的愛意。那時的我,總是狼吞虎咽地吃著,仿佛要將這份溫暖與幸福一口氣吞下。
如今,我已長大成人,離開了家鄉,開始了自己的生活。每當我在外漂泊,每當我在異鄉奮斗,每當我在夜晚寂靜無聲時,我總會想起那瓦片間冒出的炊煙,想起那從屋里飄來的飯香,想起媽媽那深情的呼喚。
這些記憶,如同一個個溫暖的燈塔,照亮我前行的路。它們讓我明白,無論我走到哪里,無論我經歷多少風雨,我都有一個永遠的家,有一個永遠等待我歸來的媽媽。
每當我想起這些,我的心中總會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家的溫暖,是媽媽的愛,是那份無法言喻的幸福。這份幸福,如同那炊煙與飯香,永遠縈繞在我的心中,成為我生命中最珍貴的財富。
讓我感恩這份幸福,感恩那份來自家的溫暖。讓我將這份幸福與溫暖,化作前行的動力與勇氣,去追尋更美好的未來。因為我知道,無論何時何地,那瓦片間冒出的炊煙、那從屋里飄來的飯香、那媽媽的呼喚聲,永遠都是我內心深處最美的風景、最動聽的樂章、最溫暖的依靠。
八、尋聲
笑看花開花落,淡看云卷云舒。在歲月的長河中,童年的記憶如同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珠子,串聯起那些簡單而純真的日子。小時候,放學回家的路上,總是迫不及待地想要見到那個熟悉的身影——母親。
那時的我,尚未理解生活的瑣碎與不易,只知道母親是家的象征,是溫暖的源泉。每次放學沒到家門口,我便開始大聲地呼喚:“媽——”那聲音,充滿了童真與期待。若是家中無人應答,我便會有些心慌,仿佛整個世界都失去了色彩。
找不到母親的身影,我便會開始哭泣。那時的哭泣,并不是因為疼痛或委屈,而是因為一種深切的恐懼與不安。我害怕母親會離開我,害怕這個家會失去她的溫暖與支撐。于是,我便會哭著出去找,直到看到母親的身影,聽到她的聲音,我的心才會安定下來。
如今,長大后的我,再回想起那些日子,不禁啞然失笑。那時的我,為何如此依賴母親?為何如此害怕失去她?也許,那正是童年最真實、最純粹的情感表達。在那個年紀,母親就是我們的全世界,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存在。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逐漸長大,開始有了自己的生活和世界。我們開始理解生活的艱辛與不易,開始學會獨立與堅強。我們不再像小時候那樣輕易地哭泣,不再像小時候那樣依賴母親。但那份對家的眷戀、對母親的思念,卻始終如一,深深地刻在我們的心底。
如今的我,雖然已經能夠獨當一面,但在心底深處,仍然保留著那份對母親的依戀與呼喚。每當我在外奔波忙碌,每當我在夜晚寂靜無聲時,我總會想起那個熟悉的身影和聲音。那是我永遠的依靠和支撐,是我生命中無法替代的存在。
所以,無論我走到哪里,無論我經歷多少風雨,我都會記得那個聲音——那個充滿愛與溫暖的聲音。它告訴我,無論何時何地,都有一個人在等待我的歸來。那就是我的母親,那就是我永遠的家。
于是,在歲月的長河中,我繼續前行。但我知道,無論何時何地,我都能聽到那個聲音——那個充滿愛與溫暖的聲音。它將永遠伴隨著我,成為我生命中最美的旋律。
九、故鄉的炊煙與青瓦
“鳧鳧炊煙飯菜香,盼兒歸來母親忙。”這詩句猶如一幅深情的畫卷,緩緩展開在我眼前,讓我沉醉在那久違的故鄉情懷中。
炊煙裊裊,是故鄉的標志,是家的呼喚。每當夕陽西下,天邊泛起橙紅的晚霞,那輕飄飄的炊煙便伴隨著飯菜的香氣,緩緩升起,彌漫在整個村莊。那香氣,是母親的味道,是家的溫暖。它穿透了歲月的塵埃,喚醒了我深藏心底的鄉愁。
母親在灶臺前忙碌的身影,是我記憶中最美的畫面。她手法熟練地翻炒著菜肴,時而加入幾滴香油,時而撒上一些蔥花,那香氣四溢的飯菜,是我們兒時的最美期待。每當放學歸來,遠遠望見那縷炊煙,心中便涌起一股歸家的沖動。那炊煙下,有母親的等待,有家的溫馨。
“青瓦人家心敞亮,躍入眼簾憶故鄉。”青瓦、白墻、人家,構成了故鄉最美的風景。那青瓦上,承載著歲月的痕跡,訴說著家的故事。每當夏季來臨,雨滴敲打在青瓦上,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如同故鄉的歌唱,讓我陶醉其中。那敞亮的心,是故鄉人的情懷,是對生活的熱愛與向往。
故鄉的每一寸土地,都彌漫著熟悉的氣息。那田間地頭的稻香,那小河旁的花香,都讓我感到無比親切。每當漫步在故鄉的小路上,那些兒時的記憶便如潮水般涌來。那些與伙伴們在田間追逐嬉戲的日子,那些與母親一起采摘野菜的時光,都仿佛就在昨天。
如今,我已離開故鄉多年,但心中的那份鄉愁卻從未消減。每當夜深人靜時,我總會想起那炊煙裊裊的村莊,想起母親忙碌的身影,想起故鄉的青瓦白墻。那些美好的記憶,如同珍珠般鑲嵌在我心底,成為我生命中最珍貴的財富。
故鄉,是我永遠的牽掛與眷戀。它承載了我太多的回憶與情感,是我生命中無法割舍的一部分。無論我走到哪里,無論我經歷多少風雨,故鄉始終是我心中最溫暖的港灣。
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希望能更多地回到故鄉,去感受那份獨特的溫暖與寧靜。我想再次漫步在那熟悉的小路上,再次品嘗那母親親手做的飯菜,再次與故鄉的親人朋友相聚。因為我知道,只有在那里,我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找到那份屬于家的幸福與安寧。
十、人間煙火
生活,仿佛一幅流動的畫卷,一半沉浸在回憶的深潭,一半則鋪展在現實的道路上。我們行走其中,時而回首,時而前瞻,那些回不去的,是金色的童年;那些忘不掉的,是歲月的痕跡。而人間煙火味,正是這凡塵俗世中最撫慰人心的存在。
童年,是一段遙遠的記憶,也是每個人心中最柔軟的角落。那時的我們,天真無邪,對世界充滿好奇。每當夕陽西下,炊煙裊裊升起,那是母親呼喚我們歸家的信號。我們奔跑在回家的路上,心中充滿了對家的眷戀與期待。那時的生活,簡單而純粹,每一天都充滿了歡笑與驚喜。
然而,時光荏苒,歲月如梭。當我們逐漸長大,童年的歡樂與純真逐漸被現實的紛繁與復雜所取代。我們開始面對生活的種種挑戰,開始承受壓力與責任。我們學會了隱藏情感,學會了獨自面對困境。但即便如此,那些童年的回憶,依然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
在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里,有一種味道,始終如一,那就是人間的煙火味。它是清晨第一縷陽光下的煮粥香氣,是午后閑暇時分的茶香四溢,是傍晚時分家人圍坐一桌的飯菜飄香。這種味道,平凡而溫馨,它代表著家的溫馨與安寧,代表著生活的真實與美好。
人間煙火味,是撫凡人心。在這個喧囂的世界里,我們時常感到疲憊與迷茫。但當我們停下腳步,靜下心來品味這煙火味時,心中的疲憊與迷茫便會悄然消散。因為這煙火味,不僅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慰藉。它提醒著我們,無論生活有多么艱辛與不易,我們都擁有那份最真摯的情感與溫暖。
生活,一半是回憶,一半是繼續。我們無法回到過去,也無法改變已經發生的事情。但我們可以選擇珍惜當下,擁抱未來。讓我們在回憶中汲取力量,在現實中勇往直前。讓我們在人間煙火味中,找到那份最真摯的情感與溫暖,撫慰我們的心靈。
最后,愿我們都能在生活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愿我們都能在回憶與現實中找到平衡,活出自己的精彩。愿我們都能在人間煙火味中,找到那份最真實、最美好的自己。
作者簡介:徐業君,男,漢族,出生于1958年,中共黨員,大學文化,曾在《奔流》、《參花》、《散文百家》、《鴨綠江》、《長江文藝》、《速讀》等省內外50多家報刊發表文學作品。作品先后被選入多種經典讀本并獲獎。湖北省仙桃市作協會員,中國作家文學聯盟會員,中國微型小說會員,中國鄉村雜志認證作家。文學欣賞雜志副主編。世界華文作家聯合會終身理事和終身副主席。代表作中篇小說《苦菜花兒香》獲得多項獎。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