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地攤的小女孩(外一篇)
作者:李澤光
初秋晚飯后的小區大院,剛送走晚霞余暉,又迎來華燈燦爛,咋涼還熱。每天的這時,大人小孩云集,大人散步、納涼、聊天,或打球、跳舞、唱歌,小孩滑車、追藏、嬉戲,十分熱鬧。大家玩得正歡時,從喧鬧的嘈雜聲中突然傳來一陣清脆的童聲:“快來看哦!快來看哦!快來買玩具啰!”
我循聲來到廣場東北角,這里已經圍滿人群,好不容易擠進去一看,原來是一位大約5歲左右的小女孩,身穿藍色小連衣群,個子窈窕,微黑的月眉下閃動著烏黑的大眼珠,與白晰秀潤的小瓜子臉透露出一股稚敏之氣。腳前鋪著小絨毯,上面擺滿了各種小玩具,小玩偶。有塑料的、有絨布的,有機械的、電動的……,大小不等,品類雜多。只見她手里拿著小玩具,一會蹲下,一會站起,不斷地給圍觀的小孩和大人介紹說:“所有這些都是我玩過的,現在不想用了,爺爺奶奶說閑著太可惜,讓我把它們賣給需要的小朋友。”“你們看,這是小汽車,是我3歲用過的,只賣兩元錢;這是洋娃娃3元錢;這是電動小狗5元錢;這是……”頭上的小馬尾辮跟隨她嫻熟的動作不停搖晃,甚是可愛。
圍觀的大人們都十分驚訝,幾乎不約而同地發聲說道,“哎呀,小女孩你真行呀,這么小就會做生意了,將來長大可了不得哦!”
小女孩頗為自信地笑著向大人說:“嘿嘿,跟我爺爺奶奶學的”。旁邊一位熟悉她的鄰居奶奶說“她叫蓉蓉,她爺爺奶奶過去在老家就是擺攤做生意的,帶著蓉蓉在攤位旁長大,去年才到爸爸媽媽這里來上幼兒園”。一位經常與小女孩玩耍的大男孩說“她爸爸媽媽還是當老板的呢,可有錢了“。鄰居奶奶接著夸獎說:“蓉蓉在家可乖了,從不向大人要錢、要零食,自己的事自己做”。“哦,真不簡單,真乖啊!”大家都以贊嘆的目光投向小女孩和她的地攤。
有個3歲左右的小男孩看上了小汽車,要讓身后的媽媽買,他媽媽猶豫地掏出手機,“小蓉蓉,我沒帶現錢,給你刷微信好嗎?”小女孩笑著說:“對不起,阿姨,我沒收款碼。”“那好,我們回去拿現錢。”男孩媽媽,包括其他沒帶錢的大人都拉著小孩回家拿錢,可小男孩抓著小汽車不放,怎么說也不愿走,非要馬上得到。這時小女孩非常爽快地說:“小弟弟,你喜歡就送給你吧,不要給錢了。”小男孩媽媽感激地說:“哎呀,真不好意思,太謝謝小蓉蓉了。我們一會兒拿來補上。”小男孩在媽媽的督促下也高興地說“謝謝小姐姐!”小女孩說“不用不用,阿姨、小弟弟你們慢走!”
一位大約4歲左右名叫豆豆的小女孩剛從別處玩完,手里抱著個毛絨小熊,拉著她爸爸跑來,當看到地攤上有一個“冰雪公主”很是漂亮,便嚷著要讓她爸爸買。蓉蓉小女孩說:“這是我原來最喜歡的,想要,5元錢賣給你。”豆豆爸爸也是沒帶現錢,只好哄著女兒說咱們回去拿錢來再買,豆豆不依,非得現在就要。他們正犯難時,豆豆突然靈機一動說:“小姐姐,用我的小熊給你換行不?”蓉蓉小女孩遲疑了一下說:“先讓我看看你的小熊吧。”于是從豆豆手中接過小熊,左摸摸,右看看,有點不太情愿地說:“你的小熊比小公主可差多了。……不過呢,你喜歡小公主,那就換給你吧。”豆豆小女孩高興地謝完蓉蓉,接過“冰雪公主”蹦蹦跳跳地和她爸爸離開地攤。
之前去家取錢的大人小孩陸續返回,按照小孩們各自選中的玩具付了現錢。不一會兒,地攤上除了所換的小熊,所有東西都被搶購一空。小女孩蓉蓉的爺爺從廣場邊樹蔭下走出來,滿面笑容地拱手向大家致謝,并對一些提問的大人說:“主要是練練她,別的沒啥。”爾后幫著收起小絨毯、小折凳,拉著小女孩高興地朝他們所住的樓房走去。
第二天以至后來的許多天晚飯后,廣場上大小不等的其他小女孩、個別小男孩也像蓉蓉小女孩一樣,把自己不用的小玩具擺在地上,任由需要的小朋友挑選,或賣、或送、或換,大人小孩皆大歡喜,成為小區秋晚的一陣清風。
其實,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像《賣火柴的小女孩》那樣的苦難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在如今吃穿用玩都不愁、小孩要什么給什么的富庶社會,大人讓小孩擺地攤,并不是為了錢,而是培養鍛煉小孩自己動手動腦、不浪費財物的好習慣,尤其對當今在蜜罐里生活的小孩更該如此。過不幾天,據說其它小區的小孩也擺起了地攤。
2021年9月10日于西安
走進回新村
走進回新村,仍在三亞城。叫村卻是城,是城卻為村。游人很火暴,全國都聞名。
這里曾經是村,土地廣袤,良田縱橫;熱帶植物茂,花果樹成林。連接三亞灣,海灘鋪沙金。聚南國之精氣,匯大海之神韻。負氧離子高,寒冬暖如春。明清開始住回民,信仰伊斯蘭教,習慣吃齋念經;飼養家禽牛羊,種地捕魚為生。曾經抗日驅倭寇,浴血奮戰保國門。居安求富強,傳統世代承。史謂回民村。
如今是城。高樓大廈,豪宅洋房,布滿全村。清真寺巍然聳立,公寓樓相擁如林。樓群高低錯落,形態多姿多彩,盡顯穆斯林風韻。村中已無田地,也無漁業農耕。全民經商,開鋪設店,租售民居,接待全國避寒旅居客人。現叫回新村。
村里商旅頻添,維漢回民倍增;習俗不同志相同,各族居民一家親。交往喜笑顏開,彼此禮貌熱情。寒冬身著涼鞋汗衫,民漢服飾相近。時有回族老人,男戴白帽,女扎頭巾。持家管巷,忙里忙外,做事麻利精明。常見維族婦女,披巾罩紗,身著長裙;眼發烏亮,體態裊娜娉婷;海灘椰林展豐姿,隨浪歡歌起舞,拉出一線靚麗風景。
樓林街巷曲狹,道路平坦潔凈;出行四通八達,交通串巷連徑;如魚網,如迷陣,莫測幽深。人來車往,交叉緩行;雖很擁擠,卻容讓無爭。背街小巷拐角處,偶有陳舊農家院庭;雞舍羊欄伴菜地,藤蔓花枝掩屋頂;白天母雞咯咯叫,半夜公雞爭打鳴;不知是叫起床,還是與四鄰竟鼾聲。
底樓盡商業,餐飲全清真。店鋪、攤位、小超市,沿街至巷緊相臨。門店招牌靚,燈飾霓虹映,到處五彩繽紛。回族師傅揉拽甩,根根拉面如絲帶,寬圓細薄亮晶晶。維族大爺持面團,入坑烤出新疆馕,餅如圓月黃橙橙;維族太太細搓繞,油炸馓子卷金絲,疊成圓垛似塔身。維族小伙爐前忙,烤出包子羊肉串,香氣撲鼻味誘人。手抓飯,拉條子,清燉羊肉大盤雞,賓客滿座排隊等。生鮮果蔬蛋禽肉,日用百貨海產品,琳瑯滿目種類全,貨真價實盡鮮新。顧客方便隨意選,店主高興忙不停。
沿街店鋪內外,叫買叫賣,雙語交替,一片維調漢聲;廣告音樂相伴,烹調混聲陣陣。餐聚舉杯碰盞,歡聲笑語喜盈盈。清真寺阿訇念經聲起,渾厚悠長,繞樓穿云。小車電動摩托車,轟響起伏,喇叭時鳴。條條街巷,喧鬧鼎沸,激情澎湃,猶如滾滾巨浪,蓋過海浪潮嘯聲。
走出回新村,有說是城,有說是村,有說是城中村,有說是村中城。更多的朋友說,管它是城還是村,只要主客滿意,旅居無憂就行。
2023年12月于三亞回新村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