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兵(九、十)
作者/池征遙
(九)姐弟重逢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我到部隊一年半了。自從離開家鄉后,家人就成了我的牽掛,成了我的鄉愁。我也成了他們的期盼和思念。
一九七一年六月底,我姐池正琴和我弟池征遙,帶著還不會走路的小外甥戴永鋒來部隊看望我。其實,那是弟弟來和我告別的。
那年西藏在援藏干部子弟中,特招一批機要人員。西藏來人面試、走訪政審,弟弟被錄取了。走前特地到上海來道喜,和我見上一面。當年弟弟虛歲十六,他這一去萬里之遙,以后想見一面不知何時了。
她們的到來,我好激動。我離家時弟弟矮小,現在一下長高了許多。
我們是一對苦命的孩子,從小在一起長大的。小的時候,媽媽張學英經常帶著我們下地干活,我倆經常躺在田間地頭睡覺。媽媽病逝時我十四歲,弟弟剛過十歲,父親遠在西藏。好在后來,已婚的姐姐一家人到來了,不久有了外甥女戴彩虹和大外甥戴永安,人氣又旺了。
我當兵時,弟弟十四歲。雖然我不在他身邊,但心里總是放不下,擔心他會踫著、摔著、傷著、餓著、冷著,被別人欺負。“每逢佳節倍思親”,我們的命運緊緊地連在一起。
姐弟來的那天,我是騎三輪車接他們的。從中午見面一直嘮叨不停,有說不完的話。她們告訴我這一段是怎樣從大水災中走過來的,農作物遇到病蟲害是怎樣撲滅的,張家遇到困難李家患了疾病又是怎樣度過的難心事;也講到姐夫招工到水利局了,誰家嫁姑娘娶媳婦了,生產大隊及生產小隊都有了變化等等讓我高興的事。
特別是知道了咱們二營的飼養員,我的小表哥張鳳余的最新情況。他本想來部隊奔前程的,終因文化底子薄,第三年就退伍回鄉了。沒想到,不久因勞累過度,患上沉疴,不治身亡,英年早逝。
姐姐弟弟也問了一大堆我在部隊的事。看到我又黑又瘦,居所不定,轉戰東西南北;從南匯東海前哨圍海造田,回上海后又干養豬種菜的活;駐地簡陋,條件很差;每天起早貪黑,很忙很累,替我擔心難過。
“要知道這樣,你來上海干嘛。在這亂尸岡里,擔驚受怕;這里和農村有啥區別,夜里我從廂房頂都能看到星星月亮;如果在家,說不定你這次就和弟弟一同去西藏了。”我姐極盡抱怨道。
他們不忍心再待下去。在山莊住了三個晚上就返回了。美麗的大上海只見了一角,留下了遺憾。
“弟弟,哥沒有錢給你,只有這些東西,送給你!”
看著弟弟清瘦單薄的樣子,身著舊衣舊褲心里一陣酸楚。我知道他這次出遠門到西藏去,還沒有一件象樣的衣服。我在自己的行囊中翻了一遍也沒有找出值錢的物品,只有一張珍藏已久,我倆小時的合影照,還有剛剛領來的一套夏裝。我將一件上衣、一條武裝帶、一頂軍帽、一雙軍鞋、一只水壺,幾乎所有,放進了弟弟的手中。
“哥哥,這些我不能要,給了我你咋辦?我沒事,工作以后都會有的!”
我看到弟弟再三推辭,滿眼淚花,不禁哭出聲來,悲喜交加。想到過去,我們兄弟相依為命,終于熬到這一天。弟弟進藏工作是一件多么讓人高興的事啊;將和父親團聚了,從此有了親人依靠;我相信弟弟一定會奮發圖強,有一個好的未來。
分別的那天,我還是騎的三輪車,讓她們再看一眼沿途風光。在火車站的站臺上,我們姐弟又一次抱頭痛哭,難舍難分。
車已鳴笛,車輪已啟動,我才慌忙下了車。
弟弟站在窗口向我招手,大聲喊著:“哥,你放心!我們都要照顧好自己!”
我跟著車往前跑了很長一段,看著火車在轟鳴中越走越遠,淚水漣漣,發呆很久。
回想起來,我到部隊后,父親池廣山也是非常關心的,那時他已是那曲地革委辦事組領導了,經常收到他的來信,關心惦記著我在軍營的一切。
后來才知道,父親對我的前途不是沒有安排和打算。如果我不參軍,那么這次弟弟去西藏,真的可能就是我們二個人,因為那時西藏已有招工計劃。我參軍的事開始沒有告訴父親。第二年西藏全區開始實施招工,連續三年,凡援藏職工的成年子弟,甚至沾親帶故的都去了西藏。
姐姐和弟弟回家了,給我留下了許多遐想,想到我還能在部隊待多久,如果提干了一切便好,如果退伍了還能趕上去西藏工作的路嗎?
姐姐和弟弟走后,在一段時間里,我的思想多少有些波動,但在后來收到父親的來信,一切又恢復如常,平添了力量,增強了在部隊的決心、信念和勇氣。
父親在來信中是這樣說的:“兒子,從你姐的來信中,才知道你到部隊后的詳情。部隊是辛苦,正因為你們的付出,才有今天社會的安寧穩定。你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上海人民和全國人民都在關注你們,會感謝你們的,冀希望你們做出新貢獻。作為一名軍人的父親,我向你們致敬!你一定要珍惜軍人這份榮譽,熱愛自己的崗位。要拋棄雜念,安心服役,繼續在部隊這所大學熔爐里深造磨煉。要聽從黨的召喚,哪里需要往哪去。父親期待你立功受獎,報佳音。”
有付出就會有回報。由于自己積極努力,經受了多種鍛煉和考驗,于一九七一年十月我光榮地加入了黨組織,實現了一生中最大的夙愿,成為我們家的第三名黨員。同期入黨的,還有一起入伍、同鄉的許大才和李浩。
(十)參加練兵大比武之軍體
提高部隊指戰員的軍事素質和作戰能力,鍛造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精兵勁旅,一直是我黨實現強軍夢的重要目標和任務。
尤其是上海,作為我國東南地區的大都市和綜合樞紐城市,必須確保上海市的安全。因此,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上海市內總計駐扎了3個師,包括上海市警備區獨立師、南京軍區守備一師、南京軍區守備二師。從上海市不大的管理面積來說,兵力已經非常多了。
一九七二年初,上海警備區開展了全域性大練兵大比武。這次行動含蓋軍事技能有射擊、投彈、刺殺、武裝泅渡等。還有軍事體育包括籃球、乒乓球、長跑、200米障礙、器械體操等。
我團是獨立團,歸屬警備區直接領導,所以比武就要和其他幾個師為單位同場競技。
為了適應這一形勢的需要,警備區各單位都爭先恐后,積極行動了起來。我團也不甘勢弱,率先在全團開展了兩個月的軍體人才摸底比賽,各營各連都成立了代表隊,做到邊訓練邊比賽。
通過第一輪比賽,團里選調了各類優秀人員成立了籃球隊、乒乓球隊、文藝宣傳隊、長跑隊等。為了加強部隊體育骨干力量,團里利用征兵機會先后在上海等城市征招了一些特長兵。 自此,部隊的練兵比武從軍體開始拉開了序幕。
當年長跑隊,參加上海市舉辦的迎春萬人萬米長跑比賽,一舉取得了優異成績,其中有3名戰友跑進了前10名。這3名戰友都是我的老鄉,其中高家財、陳本富還是我們一個縣同年入伍的,另一名是滁縣定遠人。他們3人后來都入選了解放軍“八一隊”,參加了全運會比賽。高家財和夏本德還打破過“八一隊”的競走記錄。他們的出色表現極大的鼓舞了全團士氣。
籃球與乒乓球也是我團的長項,稱之為“定海神針”,在警備區占有絕對優勢。籃球隊有3名同志加入了南京軍區球隊后成了場上核心隊員。
為了普及推廣軍事體育,如200米障礙,單雙杠和跳木馬等。團從各連隊選調一名同志進行為期2個月的培訓,為部隊全面開展訓練培訓教員和比賽骨干。我有幸被營部推選參加了這次培訓班學習。
我從小就喜歡體育,是學校文體骨干。上小學時,參加籃球、乒乓球比賽經常拿名次。在全公社的小學生運動會上取得過跳高第一名。我非常珍惜這個機會。
訓練場地在團里大操場的北邊。這里有剛建的200米障礙,幾十副單雙杠和木馬一字排開,非常可觀、震撼,是我第一次見到的這個陣勢。
為了安全,器械下方都挖了沙坑。教員都是曾參加過1965年軍隊大比武的干部。其中,當時擔任副連長的王忠信和狄教官,在那個年代是出了名的,在教學時還能做出雙杠倒立和單杠大回環驚險動作等,讓我們所有人都贊嘆不已。
我們的培訓時間只有一個半月。單雙杠要完成1至5個練習的規定動作,木馬動作是縱馬跳躍。還要學會200米障礙跑的過障動作。我們這些學員以前都有較好的身體素質,但器械體操會的不多,它對臂力、彈跳、腹肌和柔軟性要求較高。一開始訓練,教員就狠抓這些基礎練習。前一個星期不教我們做動作,每天就是跑跳,練腹肌做俯臥撐,單杠引體向上和擺動,雙杠屈臂撐和掛臂擺動等。這些基礎練習看上去很枯燥,但要都達到要求難度很大。
剛開始,俯臥撐我只能做10幾個左右,引體向上每組也只能拉5至6個,腹肌仰臥起坐每組也就30幾個左右。向這樣的基礎要完成任務還有不小的差距。我每天除了白天上課練習外,中午晚上都要加班結對互幫互助練習。在練俯臥撐時我讓戰友坐到我的身上增加難度,其他練習時都主動負重加大難度。有時腹肌疼的爬不起來,練單杠手掌經常拉掉皮,涂點碘酒又繼續練,手握單杠時疼的鉆心。有時練的睡覺翻身都困難。日復一日慢慢地成績就出來了。
半個月下來,學員之間基礎動作成績也明顯拉開了距離。最后結業考核我名列前五,學習結束后排名前十的都被留下了,繼續培訓兩個月迎接警備區運動會,領導給我們下達死任務必須拿第一!大家個個身有壓力,但為了給團里爭光我們變壓力為動力。
由于刻苦努力,后來在警備區組織的第一屆器械體操比賽中,我們團代表隊獲團體第一名,個人獲得前3名。第一名是同隊戰友黃鳴智,他后來得了南京軍區體操冠軍,我獲得第二名。我們圓滿地完成了這次比賽仼務。從此,我在部隊走上了半職業性的運動員道路。
在軍體賽場,熱火朝天,如火如荼,我團不負眾望,摘得了桂冠。在軍事技能賽場,生龍活虎,如神兵天降,我團英勇頑強,一路過關斬將,捷報頻傳。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