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將帶著智慧的火種回歸
作者:汪椿濤
今天,我們踏入了汕頭大學的校園。茂名市電白區的政協委員們,帶著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服務人民的承諾,匯聚于此。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蜿蜒的小徑上,我們的腳步輕盈,心潮澎湃。
參政議政,對我們而言,不僅僅是一種權利,更是一種沉甸甸的責任。我們在這里,學習如何更好地傾聽民意,如何將民聲轉化為政策的推動力。履職能力的提升,就像一把鋒利的劍,需要不斷地磨礪,才能在公正與和諧的天平上,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在橡木長椅上,我們聆聽著教授們的話語,它們如同山間清泉,潺潺流淌,滋潤著我們的思想。圓桌旁,我們圍坐討論,每一句話語都充滿了智慧,每一個觀點都經過深思熟慮。講義的頁頁翻動,如同蝴蝶振翅,承載著知識的重量,希望的輕盈。
汕頭的風,帶著海洋的氣息,輕輕拂過我們的面龐,思想的火花在空氣中碰撞,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璀璨奪目。我們在這里,不僅是為了學習知識,更是為了心靈的洗禮,為了信念的升華。
今天,我們在汕頭大學學習,如同饑渴的旅人,渴望著知識的甘泉。明日,我們將帶著智慧的火種,回歸電白,點亮每一個夢想,照亮每一個角落。我們將銘記在汕頭大學的日子,那是學識的積累,是心靈的觸動,是責任的擔當。
如同校園里年復一年綻放的鳳凰木,我們在歲月的輪回中,綻放著生命的絢爛。我們的信念,堅定而永恒,如同海浪一次次拍打著岸邊,永不停歇。
作者簡介:汪椿濤,中國沉香之鄉(電白沙垌沉香街)人。大學畢業。高級政工師。第五屆“茂名市十大杰出青年”。現受聘任區《電白古今人物叢書》編委辦主任、編輯部常務主編。任電白史志辦、政協文史委主任期間,主編二輪《縣志》《電白政協》等書刊16部(冊),900多萬字;其中獨撰的《民間組織概論》專著填補中國民間組織管理史上的一項空白,被授予“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突出貢獻人物”光榮稱號,并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貴賓廳受到時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周鐵農的親切接見。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