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東湖
作者:岳曉偉
那一絲煙雨繞過眼前,我能看見古人在穿梭,有歡喜有悲傷,有落魄的文人從眼前走過。那種感慨萬千,讓人倍感失落,我不知我算不算一個,迎面而過的風,是春天第一壺美酒,我如醉如癡在滿目芳香的野草花中,感嘆古人感傷今人。月亮從古照到今,月亮沒有變,人去了又來,來了又去,世事變換如浮云。東湖那段橋我走過千回,那濃濃的雨,濃濃的情,如詩般回味。這里的東湖在陜西省鳳翔縣城東。
北宋時期,一位青年,一技倒扣腳球,球飛過一條直線,在眾人全身心迎球時,球旋即拐了一個彎,飛向樓頂的飛龍口中,成了龍口中燃燒的火球。啊!好球技,這位青年就是高俅,他有著很高的球技。就這一球技,驚呆了端王,端王就是后來的宋徽宗趙佶。端王也愛踢球,眼前這位青年非同一般,高俅是河南開封人,他不光球技高,而且是青年才俊。能寫文章,能寫詩,而且功夫了得,就是武藝高強。在北宋那個戰亂年代,要找一份工作糊口談何容易。你要使出渾身解數,你要有幾項超人之處,光憑一項肯定不行,在競爭力空前的環境中,要謀生,很難。如果放在現在,就憑球技,他可以拿下冠軍,也會衣食無憂。如果憑功夫,他會像那個什么什么人一樣收學徒忽悠人,照樣賺錢。如果憑文章、憑詩歌,他可以當主編,也有權利把作者的稿子是刊登還是扔進火爐。就憑政治見解,也可以為官。這任意一項都可以使他過上富足的生活,在北宋光憑一樣,要謀得一個工作好像很難,除非你去走科舉之路,考科舉更難。高俅由于特別與優勝被人推薦給蘇軾。每一個為官者,那一個不是由青年才俊奮發得來的,但要看后來你是為民還是為利,是貪還是清廉。
蘇軾在科舉考試中考中進士,然后做官。蘇軾是四川人,當年在鳳翔府做簽書判官,相當于省政府秘書長的職務。蘇軾在這個職位上做出了政績和貢獻,他治理水患,修建東湖,將泛濫成災的河水引入東湖,水澇時蓄水,天旱時灌溉。如今的鳳翔東湖已成為旅游勝地,走進柳影中,那如煙的柳枝從身邊撫過,多少樓臺煙雨中。古人已遠去,唯有詩詞歌賦在耳畔回蕩,在綿綿細雨中亭臺樓閣忽隱忽現。那流傳至今的北宋建筑讓人仿佛回到了古代,讓人不由得想起古人,并從中得到啟示與聯想。并映照古今。
高俅當年在蘇軾那當小吏,蘇軾看了高球的文章,不光文章寫得好,而且還有政治抱負。蘇軾覺得高俅是可塑之才,是個人才。能被蘇軾看中肯定不一般,于是蘇軾就把高俅推薦給了端王。端王是一位皇子,這就等于進入了政治權利中心,高俅為了表現,展現了自己的體育才能與天賦。他還有毛筆字的功力,端王趙佶的書法和繪畫,有相當的造詣。像高俅就學會了表現,當然表現也要恰到好處,高俅是做到了恰到好處,既不犯上,又要展現才能。
端王趙佶取得皇位之后,高俅理所當然的得到了提拔。當一個人升了官,由于環境的改變,他就發生了蛻變,有些成了貪官,有些賣官買官,有些魚肉百姓。有些勾結外敵,削弱朝廷力量。有些形成割據一方勢力,稱霸一方,抗拒朝廷。端王趙佶當上皇帝后,對自己的親信進行了提拔。但提拔一個人也不是皇帝說了就能算的,北宋時期有一套嚴格的用人制度,做官首先要經過科舉考試,考上了才有機會做官,而且要從基層開始,一步一步提拔。這些高俅是沒有資格的?;实圳w佶為此也絞盡腦汁,那就從武官開始提拔,高俅武藝高強,讓到軍隊去鍛煉鍍金,混些資歷。沒想到高俅有軍事才能,在協助主帥對遼國作戰中,取得了輝煌戰績。因此高俅才能名正言順的被趙佶提拔為太尉,就是國防部長,兼管御林軍,也叫禁軍,就是保衛皇帝和皇城的部隊。如果高俅當時不排擠林沖,不把林沖逼上梁山,那高俅就成為后人勵志的人物,如頭懸梁錐刺股的人物一樣勵志了。林沖當時是禁軍教頭,就是負責訓練和軍事演習的官員,當時林沖跟隨宋江上了梁山,宋江其實勢力很小,不足以與朝廷相抗衡。宋江選擇了招安,是大智。當時朝廷的心腹大患是江南的方臘,方臘已經占領了北宋半壁江山,已經稱帝,方臘隨時會北上。朝庭又利用宋江消滅了方臘, 那時北方虎視眈眈的金國, 當時遼已被金所滅。這些都對北宋造成了嚴重威脅。
在這樣的戰亂時期,朝廷出現了改革派,和守舊派?;实郯严M挠诟母锱?,希望能加強國防,鞏固權力,發展經濟,強盛國家。蘇軾是反對改革的,改革傷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而且思路并不完善,有些急于求成,過于激進。因此蘇軾遭到打擊貶職,都是高俅從中庇護與周旋,才免遭殺身之禍。高俅知恩圖報,知道感恩,高俅后來明哲保身,遠離政治,遠離權利角逐,得以善終。
柳還是那柳,樹還是那樹,還是那碧波蕩漾的湖水,一葉小舟承載著歷史,在湖水中游蕩。古人已遠去,湖面風平浪靜。我依舊行走在柳影中,欣賞美景,感慨與寂寥并存。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