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圖書館擺攤
作者:梁耀鮮
今年的世界讀書日,我有點小忙。讀書、寫書、賣書、捐書以及分享讀書的系列活動,我都以別樣的心情在讀書日前后參與其中,樂在其中。在春和景明的美好日子里,我與書香為伴,借助讀書,富養自己。
到市圖書館擺攤,是今年春天給我的一個特別故事。
當參加我市本土作家作品現場展示和簽售活動的通知傳到我辦公室時,窗外藍天,白云朵朵,雖遙遠卻可以看得見。縷縷陽光掛上窗口的芒果樹,明亮中染上絲絲緋紅。我隔著窗子看太陽,心底里竟然因此朗潤、開闊,甚至有點要跳躍的感覺。
那天,為了不耽誤擺攤,我們上午7點上高速。老師傅級別的老搭檔開著我的老車,順風順水,不到一個鐘,我們已經到市圖書館南門對面的隆林雞肉粉攤打卡了。都說心情好樣樣好,那天早上,我們連西北風都沒得喝,那碗味美價廉、清香四溢的雞肉粉就已經擺上了潔凈的桌面了。
讀書活動頗有規模。那是一個跟書有關的大市場,圖書檔案、史記縣志,經典原創、題庫范文,應有盡有,洋洋大觀。整個書市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在與書為伍的時光中,我會找到什么呢?我想,這里不僅有知識,更會有無盡的可能。
到了本土作家分享區,在我的臺簽前,我把我的書擺了上去,橫放兩搭,然后豎起其中的兩本,書的正面對著顧客,目的是方便吸引到從遠處走過來的人。
這跟我的父親賣芭蕉的道理一樣。在父親的芭蕉攤,個大皮滑、漂亮好看的那幾梭總是會擺在籮筐的最上面,舒舒展展,黃黃燦燦,形色俱佳。那情形,是在招徠顧客,也是在展示他的勞動成果。
賣書的場面跟我原先預想的差不多。
在我的書攤前,看的人多,贊的人多,但用手機掃碼、用現金支付的人不多。其實買書的心理跟我們平常的消費心理是一樣的。以前買個衣車、手表之類,誰的眼睛不先盯著產地是上海、北京的呢?對每個人來說,買書的錢是不變量,書的價值卻是無窮大。一年只有那幾個錢,只能買那幾回書,誰不掂量掂量一番,哪能那么輕易出手呢!
好在,熱熱鬧鬧中,有人不買有人買,甚至,有人買了第一本,還要折回來買第二本。我觀察到,那天,我們那個本土作家區應該算是人員流動最多、買賣雙方互動最頻繁,鏡頭聚焦最集中的區域之一了。
有一個中年同志在我攤前一買就是兩本。他說上次來田東開會已買到一本,但是還沒有作者親筆簽名,好像缺少了什么,這次要補上。我依了他,簽了名,還特地蓋上了我的藝印。當我站起來雙手遞給他時,他很高興。他特意擺好姿勢,我遞他接,他展開其中一本的內頁,書名下邊是簽字,簽字日期旁邊是鮮紅的印章。瞬間,笑意盈盈中,作者跟讀者之間的親密照片生成了。
我的藝術印章是我在柳州學習時,利用一個午睡時間,通過導航定位,跑到街頭雕刻的。雕刻師傅是個年輕人,雕刻前他出乎意料地問起我的身份以及這個印章的用途。最后他選用了篆體,定規格排好版,經過一番工夫,印章做好了。他在一張白紙上輕輕地試印,清晰、精細、逼真,當我見到那個首尾渾圓、藏鋒不露、粗細一致的字體時,我真的喜歡得不得了。這跟我之前那個當法人代表用的印章,是完全不同的風格。
沒想到的是,那天圖書館擺攤,這個小印章在那里見識了大世面。
有幾個小學生也在那里忙碌。他們并沒有買書。他們手上各拿著一張白紙,一張很普通的白紙,排著隊,等著我們簽名。錦繡河山,書香致遠,他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們這一意義不凡的舉動,深深地感動了我。從小開始,深耕自己,那是最好的遠見。我在心底默默地祝愿他們。
這種執著的向往會給他們往后的生活帶來不一樣的色彩。
時光倒流二十多年前,那時我還是教育局辦公室主任。一天上午,有一長者走進我辦公室,跟我了解一些事情,倆人越聊越來勁。后面他從挎包里拿出一本書,書名叫《共飲一江水》,他利索地在扉頁上寫下了“梁耀鮮同志正之。岑隆業”兩行字。那是我平生第一次當面見到作家,也是得到作家親筆簽名的第一本著作。《共飲一江水》是一部長篇報告文學,寫的是廣東幫扶廣西、幫扶百色的故事,寫的都是身邊人身邊事,遠近交融,大開大合,全書感情傾注,文字暢達優美,對我以后為人為文都有很大影響。我搬了幾次家,那本書一直珍藏在我的書架中。
話說回來。那天,在我們的書攤前,有幾個女同志的舉止有些不同。她們已經買好了書,并且已經分別加了我們的微信,但是她們好像意猶未盡,磨磨蹭蹭,還是不想離開。后來才知道,她們是檔案館的領導,檔案館很想收藏我們本土作家所寫的這些書,希望得到我們的支持。我們二話不說,鄭重簽名,親手送上,收捐贈書,拍紀念照,大家都很高興。能參與公益,那時我的心情除了愉悅還有滿足。
接下來,我還參加了大會組織的讀書分享活動。我曾讀過路遙、賈平凹等關于讀書分享的一些文章,他們從古到今,從理論到實踐,傾心交心,很有風范。我沒有那水平,但我還是我,我表達的,都是書中的故事,都是真人真事真感情。
分享結束,有一讀者當即跟了過來。他說,聽君一席話,就想買你一本書。
2024年4月25日
作者簡介
梁耀鮮,壯族,廣西田東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著有散文集《寫給小城》等。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