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塑像下的沉思
作者:何詩曼
龍年“五一”勞動節這天一早,爺爺帶我到北京市通州區張家灣祭拜《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聽爺爺說曹家祖籍原本在遼陽,張家灣只是曹家當鋪和曹家祖墳所在地。當年的張家灣,與通惠河、蕭太后運糧河、涼水河、北運河、港溝河和潮白河相通,當屬水運繁忙的河津要地,曹雪芹的爺爺曹寅才會在張家灣典地六百畝,當鋪一所。典地即押給其他人家使用的土地,用以換取錢銀,議定年限,不付利息,到時還款,可收回原地,也稱“典押”。
曹寅是曹雪芹的爺爺,是清朝康熙年間戲曲作家、文學家、大臣、皇商。曹雪芹的父親叫曹顒,也是曹寅的長子。曹寅去世以后,繼承父親的職位,出任江南織造。曹雪芹少年時家居南京,后隨家遷移北京。少年時代經歷了一段極為富貴豪華的生活,猶如《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少年時便生活在那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中。書中所寫賈寶玉“每日只和姊妹丫鬟們一處,或讀書,或寫字,或彈琴下棋,或作畫吟詩,以至描鸞刺鳳、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的情境,也許就是曹雪芹少年生活的真實寫照。但好景不長,其父因事株連,以虧空款項等罪被革職、抄家,家族遂敗落,隨家移居北京。晚年住在張家灣,舉家食粥,更為艱難。為生活所迫,妻死子亡,窮困潦倒而死,卻在這里寫出了千古不朽的長篇歷史巨著《紅樓夢》。
在我很小的時候爺爺就給我講《紅樓夢》,他說書中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三個為首的核心人物,演譯了刻骨銘心的喜劇鬧劇和悲劇。爺爺侃得津津有味,我卻如同聽天書。再大一點爺爺便買了一本《紅樓夢》連環畫讓我看,便對《紅樓夢》有了點印象。
上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我利用寒假看了一遍《紅樓夢》,果然像爺爺說的那樣,《紅樓夢》是一部百科全書,囊括了政治軍事,文學藝術,教育醫學,工業農業,建筑刺繡,城市與鄉村等等、等等。書中大大小小有名有姓的人物多達上千人,曹雪芹把每個人物描寫得栩栩如生,把每個人物的故事講得生動傳奇。
爺爺說《紅樓夢》是一部奇書,要讀三至五遍才能領會《紅樓夢》開篇“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的真正含意。如果能讀十遍八遍,便可以寫詩寫小說當作家了。為了讓我掌握讀這部奇書的要領,爺爺決定帶我去參觀大觀園。他告訴我讀懂了大觀園,也就把《紅樓夢》讀懂了一半。在沒去大觀園之前,爺爺帶我先去張家灣祭拜曹雪芹,他說曹雪芹能幫我找到讀懂《紅樓夢》的靈感。
我跟爺爺一大早出發,趕到張家灣時,一輪紅日才從東方冉冉升起,晴朗的天空萬里無云。我們一路打聽,終于在一片小樹林里看見了巍然的曹雪芹坐像。走近仰望,身穿大褂的曹雪芹似凝神思索,其右手橫執一支毛筆,左手扶在身前的腿上。坐像下的高臺,從左向右寫著“曹雪芹先生像”六個金色的字。雪芹先生的身后是泛染鵝黃淡綠的高挺樹枝,其下露出漢白玉的石欄。
我緩步走到曹雪芹塑像前,雙手把《紅樓夢》高高舉過頭頂,深深地三鞠躬。然后圍繞著曹雪芹塑像四周,邊走邊看上面的文字介紹和聽爺爺的補充說明。
離別時我又站在曹雪芹塑像前再次鞠了一躬,然后跟在爺爺身后一步三回頭地離去……
作者簡介:何詩曼、女,出生于2013年4月,就讀于北京市通州區貢院小學五年級,河北省文學藝術研究會會員、小作家。不僅喜愛文學,還喜歡書法、唱歌、跳舞、繪畫、朗誦和節目主持。已發表《在那非常時期的日子里》、《這是一塊神奇的土地》、《啊、神奇的西海子!》、《夢回香山紅葉》、《奶奶和她的張家小院》、《陰霾即將過去》、《永恒的記憶》、《遙遠的紅色往事》、《話說我的奶奶》、《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通惠河畔夕陽紅》、《通惠河畔月光曲》、《通惠河畔星光曲》等多篇散文,其中散文《遙遠的紅色往事》榮獲廣東第五屆紅色日記征文大獎賽一等獎,散文《話說我的奶奶》榮獲首屆新秀杯全國青少年文藝創作大賽優秀作品獎,散文《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榮獲河北省作家協會與河北日報社聯合舉辦的第十四屆“我的讀書故事”征文大獎賽優秀作品獎。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