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散文 > 正文

行走在神臺河畔

 行走在神臺河畔

 

作者:管懋晴

 

我愛神臺河,愛它有美麗的名字,有傳奇的故事,有旖旎的風光。我對神臺河懷有特殊的情愫,從1970年底開始,我在建湖齒輪廠、縣鄉鎮企業局、縣糧食局等三個單位工作,前前后后、斷斷續續與神臺河零距離接觸30多年。退休后,我喜歡每天清晨在神臺河兩岸散步,去探索歷史的足跡,尋覓過往的喧囂,品味今日的繁華。

神臺河是建湖縣一條東西流向的河流,總長17千米,西起嘎糧河,經縣城城區會南北走向的西塘河,在寶塔鎮寶塔村匯入射陽河,然后注入大海。這是里下河地區水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千百年來,為兩岸人民提供了灌溉、航運、舟揖、排洪等便利。

神臺河原名建港溝。為提升品味,彰顯綠色生態、水鄉園林、宜居宜業的特色,本著尊重歷史淵源、體現時代精神、反映群眾意愿的要求,建湖縣人民政府根據《地名管理條例》相關規定,于2011年11月18日發布公告,自即日起使用神臺河新名,停用原河名。

追溯歷史,神臺河的來歷則因河上有一座神臺橋。而神臺的來歷,又有多種版本的民間神話傳說,有古代的“神仙架橋說”,宋朝的“神臺庵說”,明萬歷年間的“祭水神說”等等。在眾多傳說中,流傳最為廣泛的是,神臺橋系明代永樂年間監察御史劉洵捐資初建的。

據傳,劉洵年輕時參加鄉試,行至興化大白米這個地方,見一只白公雞在太陽下引頸高歌,一副對子的上聯脫口而出:白米白雞啼白晝。他一時想不出下聯,竟因此感到此次鄉試無望,便打道回了家。一天,他來到建港溝旁擺渡女屋里歇腳待渡。那女子倒了一杯水說:“這是冰冷水,你喝了一定涼快。”劉洵心頭一動:“冰冷水一點二點三點”。擺渡女說:“你這是給我出的對子吧?三個月后我一定給你對出下聯。”其實,劉洵并不是有意給她出的。

半年后,劉洵想起了擺渡女,決意去看看她對的下聯。劉洵來到渡口,卻未見到擺渡女。一位婦人告訴他:“她走了,不會再擺渡了。”經追問,方知她為了對出劉洵的上聯,搜索枯腸而未得,竟憂郁成疾而亡。劉洵特地買了紙錢到她墳前去焚化。一見墳上長滿了丁香花,頓時見景生情,不假思索:“丁香花百頭千頭萬頭”。從此,他下定決心,越發好好讀書。

有一天,劉洵去拜訪一位舉人,行至湖垛鎮(今建湖縣城舊稱)南邊黃土溝,天已黃昏,一只黃狗望著他吠叫。他覺得上次走到大白米時想出的上聯忽然有了下聯:黃狗黃狗咬黃昏。第二年鄉試,劉洵順利中舉。在官場,他沒忘擺渡女,捐資在原渡口處建橋。工程伊始,橋樁一連三天打不下去,有人說是碰上了老鱉窩,老鱉顯靈。劉洵按老人指點,買了些紙錢,到擺渡女墳上燒化,請求相助。說來也怪,劉洵離開墳瑩時,電閃雷鳴,風雨交加。不到半個時辰,云開日出,晴空萬里。造橋人趕忙施工,橋樁全部順利就位。為了紀念擺渡女,人們把這座橋定名為神抬橋。隨著歲月更迭,人們出于對神靈的信仰、敬奉和感謝,將“抬”改為“臺”,故稱神臺橋。

建陽與湖垛,是建湖縣兩個歷史最悠久的古鎮,兩鎮名的首字組成了縣名。神臺河似一條紐帶,西頭系著建陽,東頭連著湖垛。兩鎮遙相呼應,牽手孕育了建湖的千年文明史。

位于東端的湖垛鎮,原為土垛,因胡姓人家居住而取“胡”字;“垛”字,源于它的地形,東、西塘河淤成的一個垛。兩字組合,取名“胡垛莊”。其名在明末進士孫榘所著《被纓集》和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中,均可查到。明代之前的胡垛,是一個小村落,貧窮、荒涼、偏僻,頻繁的天災,加上封建官僚殘酷剝削、地痞流氓和土匪敲詐勒索,使居住于此的人,民不聊生,雪上加霜,苦不堪言。崇禎5年,即1632年7月,有官兵船運米10萬余擔,停泊胡垛莊,民眾迫于饑荒,結船百余艘,搶奪米糧而走。這是胡垛莊二字以悲涼、勇蹺、壯烈的形象,在《鹽城縣志》的最早記載。

同樣在明代,一批管、徐、黃等姓氏人家,從蘇州閶門出發,遷徏來到這里安家立業。清朝初年,又有徽商、湖北幫、蘇南商家來此從事商業活動,胡垛莊興為湖垛鎮。改胡為湖,則因官僚、文人厭俗崇雅,湖自然比胡雅了許多,且具水鄉地理特色。清光緒《江蘇省輿圖?鹽城縣》記載:“湖垛鎮在城西北七十里。”其時,湖垛的米市、青貨、灰竹、修船、當鋪、錢莊、餐飲、旅館業等,已日見興隆,具有相當規模。

近現代,湖垛涌現出許多仁人志士。抗日戰爭時期,湖垛是新四軍、日偽軍、國民黨軍三方爭奪的“據鋸戰”地區,劉少奇、陳毅、黃克誠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塊熱土上指揮過無數次對敵斗爭,留下了許多感天動地、可歌可泣的故事。改革開放后,老城煥發新活力,經濟建設、各項社會事業發展邁上新臺階,近年來新質生產力得到極大提高。

從金港灣沿著河道西行5.2千米,便進入建陽古鎮區。唐、宋時期,建陽名為長建里。明萬歷年間更名建陽街。清朝時稱建陽鎮,為當時鹽城縣八大鎮之一。

位于神臺河北岸的周庵冶鐵舊址,歷史上曾是周家莊。據清光緒《鹽城縣志》記載,明代洪武年間,周氏先祖周畏庵舉家由蘇州閶門遷移至此,由于不善農耕,憑借冶鐵澆鑄的手藝為生。隨著世代繁衍,形成了自然村落,傍河而居,村民200余戶,600多人囗,80%的人從事冶鐵澆鑄手工業。周庵冶煉距今已有近700年歷史,其特點是,工藝流程復雜,分為塑模、熔煉、澆鑄、打磨等多道工序。主要澆鑄農用鏟頭犁鏵,采用泥模砂芯,一模多鑄,生產40多個品種,年產量2萬多件,享譽江淮一帶的廣大農村。抗日戰爭時期,周庵冶匠為新四軍三師軍工部鑄造迫擊炮彈和手榴彈。在解放戰爭漣水戰役打響后,周庵冶鐵匠連續七天七夜不停爐,為革命勝利作出了貢獻。解放后,為傳承這一傳統工藝,組建了縣屬集體所有制企業周庵冶煉廠。周庵冶煉是全縣冶鑄工業的發源地,也是全縣機械制造工業的發源地。

民族英雄陸秀夫是建陽人。神臺河南岸建有陸秀夫紀念館,館內有他幼年讀書處。陸秀夫生于南宋嘉熙二年(1238)十月初八,殉國于祥興二年(1279)二月初六癸未時分(下午一至三點鐘)的廣東崖山海戰中,明朝萬歷四十四年追謚“忠烈”。他自幼聰明超群,才思敏捷,7歲便能詩文,19歲時考取進士,與留下傳世警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同榜。1275年,元軍大舉進攻南宋。兩年后,大宋江山風雨飄搖,陸秀夫臨危受命擔任左丞相,擁立趙昺為新帝,率領20多萬軍民與元軍在崖山一決死戰。元軍攻破崖山,他不甘被敵所俘,先驅妻兒跳海,又背起8歲幼帝,從容投入水天一色的茫茫大海。他的壯舉,為世代人所敬仰。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特別是黨的十八大后,建陽建成了機械、鑄造、輕紡、建材、電子、石化裝備等行業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農業向產業化、規模化方向推進,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先后入選“全國千強鎮”“江蘇省文明鄉鎮”“鹽城市綜合實力十強鄉鎮”等。

建陽早在明清時期,就已商賈云集,商業貿易十分活躍。建鎮歷史悠久,雖幾經行政區域和機構調整,但建陽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并曾作為縣名,名存歷史。

兩鎮之間的聯系,在新中國成立前,主要靠水路,另在神臺河北岸,沿著河邊有一條羊腸小道。20世紀60年代中期,將沿河小道改造成砂石公路。1980年后,鹽淮公路開建及擴建,使兩地之間有了第一條高等級公路。如今的兩個地區,隨著西延東擴,已經聯成一體,有多條黑色馬路連接。

漫步神臺河畔,總會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仿佛在觸摸著歷史的脈搏。滄海桑田,歲月有痕。盡管這塊土地上有許多美好的神話傳說故事,但在舊社會卻是滿目瘡痍、野草叢生的亂墳場,被人們稱為北大荒。新中國成立后。這里經歷了三次顛覆性變化。20世紀50年代,在神臺河北岸率先建起了全縣第一家地方國營造紙廠,又在南岸建起了拖拉機站,縣糧食局、油米廠、日雜果品公司等相繼遷入。由于這些單位的入駐,神臺河畔初顯生機。

第二次發生在上世紀60年代后。1962年國民經濟調整時期,造紙廠停產,拖拉機站被撤消,從60年代末起,特別是改革開放后,神臺河兩岸建起了數十座工廠,逐步發展成為全縣最重要的工業經濟走廊,并成為全縣糧油、飼料、種子以及金屬、建材、煤炭、石油、農用生產資料等大宗物資的交易中心。

伴隨時代腳步,神臺河畔崛起一大批規模骨干企業。建湖農機配件廠是明星鄉鎮企業,被國務院授予國家二級企業。生產的黃海牌旋耕刀被評為農業部部優產品,一度占據全國銷售市場60%的份額。國家有關部門將該廠制訂的產品標準作為國家標準,頒布實施。廠長葛兆金是首批全國鄉鎮企業家。縣面粉廠是中央電視臺首屆春節聯歡晚會的贊助廠商,也是全國糧油加工行業中,首家廣告上央視的企業,“仙姑駕白云,飄灑四海情”的廣告詞,風靡一時。齒輪廠是全縣機械行業的翹楚,被譽為“工程師搖籃”。油米廠生產的大豆油、晚秈米等被老百姓稱為“放心產品”,深受國內外市場青睞。蛋廠生產的皮蛋等,是全縣早期出口商品之一。

第三次蝶變發生在黨的十八后。全縣人民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聚力,在神臺河兩岸打響了城市改造的攻堅戰,努力構建現代化園林城市新格局。經過三次大規模拆遷改造,神臺河畔發生了天翻地覆、日新月異的變化。站在神臺橋上,抬眼望去,昔日低矮簡陋、雜亂無章的廠房,冒著滾滾黑煙的大煙囪,以及直排的工業廢水、廢氣、廢渣不見了;河道里千舟競泊的吵鬧聲,震耳欲聾的柴油機聲聽不到了;河畔砂石公路上,每有汽車經過或大風吹來,卷起的塵土遮天蔽日,行人經受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尷尬,都已成為歷史。

今天的神臺河畔,滿目高樓大廈,鱗次櫛比,比肩而立。兩岸的風光帶,草木叢生,柳姿裊娜。曲徑幽深的紅色人行步道,若隱若現地鑲嵌在凝翠吐綠的林蔭中。輕風微拂,花香四溢,沁人肺腑。河水清澈見底,碧波蕩漾。原來的兩座高橋,改建成六座平橋,使河道回歸了平靜,成了一條景觀河。河濱兩岸,相繼建起陽光水城、東方廣場、人和新村、京都國際、帝璟灣、宇航文苑、世紀鑫城等20多個商住小區。沿河商鋪林立,黑色大道上車來人往。河在城中流,城在河邊繞,水清岸綠,水城共融,成了人們觀光、健身的打卡地。

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雕塑作品,遍布神臺河畔,一種特有的、厚重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令人目不暇接。這是神臺河風光帶的一大人文景觀,可以充分調動起人們豐富的想象力。通過這些精妙絕倫、工藝精湛的作品,人們可以追尋到建湖的文脈淵源。建湖有國家級雙非遺淮劇和雜技,這是兩張靚麗的名片。2023年5月2日晚8點檔,《非遺里的中國》(江蘇篇)在央視一套重磅推出,這個節目很多鏡頭是在建湖九龍口淮劇小鎮拍攝的,節目中推介了建湖的淮劇、雜技等。

淮劇“生旦凈丑”四個行當的人物雕像和兩座場景戲的石刻,充分展現了淮劇的藝術魅力,作品所呈現出來的動態感非常強烈,仿佛在向人們講述劇情和劇中人物故事,讓人有一種沉寢式的感受,好像那悠揚、婉轉的淮劇唱腔和帶有湖垛方言的道白,就響徹在耳邊。雕塑所處的環境非常適合,如同在廣場這個大舞臺上演出。

托舉、手技、肩上芭蕾等雕塑,將雜技藝術表現得淋漓盡致,活靈活現。作品的造型獨具匠心,展示了雕塑者高超的創作技藝和審美水準。采用的不銹鋼材質,環保且具耐久性強的特點,能夠長期保持良好狀態,并且不會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

位于港匯城地段的河濱風光帶上,立有四座花炮工人制作鞭炮的塑像,最西邊的一座表現的是工人卷筒子。筒子,即鞭炮的炮身,在作坊里制作的過程是,先將按一定規格裁好的紙卷成空筒,再在外表糊上一層彩紙。糊彩紙,最初是為了防水,后來更是出于裝飾作用,多用紅紙或者蠟光紙。卷筒子主要工具是一張用硬質木材做成的小長凳子。建湖與湖南瀏陽曾同為中國花炮之鄉,建湖花炮多次承擔國家重大慶典活動的煙花燃放任務,在國際煙花大賽上屢次奪魁。由于花炮工業屬高危行業,2010年不得不忍痛割愛,關停了全縣所有花炮企業,花炮行業從此退出了建湖工業序列。

九獅圖是一種傳統的文化形式,具有豐富的寓意,象征著吉祥安泰、幸福美滿,也代表著生活富足、家族興旺、人壽年豐,體現了對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美好祝愿。在風光帶上,有一座背臨神臺河而建的單面琉璃影壁,因壁面上貼有九只獅子,而得名《中國建湖九獅圖》。圖中的獅子,呈活態跳躍狀,威風凜凜,展現出力量與意志。

風光帶上,還有一尊神牛的雕塑,坐臥在草坪上。神牛在古代文化中被尊奉為神獸,被視為一種神圣而威嚴的存在,象征著力量和智慧,既包括對自然力量的崇拜,也涵蓋對家庭、事業和國家的祝福。這座臥像采用傳統形態,與周圍景觀相得益彰,表現了祈福鎮水、永保平安的寓意。

建湖縣文化、教育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輩金之愚先生,生前于癸巳年蒲月撰寫《神臺河賦》:“觀光于茲,可以品香茗,聽淮調聲脆;詳覽于茲,可以知建湖,喜經濟騰飛。河口傳說,各臻其美;古有神廟,惜乎已毀。冠以神臺之名,實乃廟基之謂。今人鑄銅牛于其舊址,用示風調雨順、水旱無憂之愿景云爾。”

一條神臺河,半部建湖史。站在神臺河邊,望著波光粼粼、汩汩東去的神臺河,撫今追昔,我不禁心潮激蕩,浮想聯翩。啊,神臺河,它流淌著歷史,訴說著滄桑,還將見證建湖人民在新時代的新征程中,踔厲奮發,砥礪前行,譜寫新的絢麗華章。(文/管懋晴  攝影/趙小青)


神臺河風光

神臺河風光   攝影/趙小青

神臺橋今貌

神臺橋今貌   攝影/趙小青

淮劇石刻

淮劇石刻   攝影/趙小青

雜技《托舉》

雜技《托舉》   攝影/趙小青

九獅圖

九獅圖   攝影/趙小青

神牛鎮水

神牛鎮水   攝影/趙小青

淮劇花旦

淮劇花旦   攝影/趙小青

雜技《肩上芭蕾》

雜技《肩上芭蕾》   攝影/趙小青

花炮工人制作鞭炮

花炮工人制作鞭炮   攝影/趙小青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最新作家網圖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体验区|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欧美| 成年人黄色毛片| 国色天香网在线| 人人婷婷色综合五月第四人色阁| 亚洲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4jzbtv四季彩app下载| 欧美综合图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 888亚洲欧美国产VA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亚洲精品国产色| 国产精品最新资源网| 亚洲人成网亚洲欧洲无码| japonensisjava野外vt| 百合多种道具坐到哭hh| 女人是男人未来1分50秒| 亚洲黄色网址大全|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站| 欧美性白人极品hd| 国产激情电影综合在线看| 久久精品国产成人|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日日| 年轻的妈妈在完整有限中字第4| 免费不卡在线观看av| 99re国产精品视频首页| 欧美在线高清视频|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 中文字幕看片在线a免费|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在线一区免费播放|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在线电影网 | 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旧里番6080在线观看| 国产乱人伦无无码视频试看| 中文字幕人妻偷伦在线视频| 狠狠躁日日躁夜夜躁2022麻豆|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免费| 久久网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