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吟三則
作者/池征遙
01 打工人
本年五月四日,我在聊天群里看到昔日的同事也是好友,年已古稀,仍在京打工的明德兄寫下《赴京旅途見聞隨想》:“坐看村野青悠悠,南北春色一窗收。雞犬和諧農家樂,花木蔥蘢溪水流。皖京職途來又去,城鄉生態走或留。都市喧囂樓復樓,人生何不隱山幽?”
頗覺詩情畫意很新鮮,因為明德兄屬出類拔萃的文化人,很久未見其動筆了,尤其是上述詩作末句的問話吸引了我。遂向其問候“假日好”,并詢問道:“明德兄緣何有此雅興,仿佛又看到了才華橫溢的你!”因感同身受,便寫了以下文字回應:“古往今來讀書人,都將文字功名就。此時社會非彼時,識時務者萬利收。謀生逼爾輸壯志,寧到白頭也不休。看遍天下同路人,辛勤皆為二兩油。”僅此娛樂而已,但也真實表達了我之窺見。
02 茫然與坦然
五月五日,明德兄見我留下筆墨回曰:“友還和我應詩,謝謝。也說得對,現在靠辛勤勞動的都不屬富裕階層。不過,我的困窘,可能本命使然。幾天前和今天,我看到一則視頻,一個易學老者圖示無名指高于食指的,善良又不爭不搶。今年有災尤其是錢財之失,這都是我的現實。我右手無名指還真的高于食指,今年兩次被血洗。幾天前最后一筆壓箱底的一萬五千塊錢網絡理財半個小時盡失,煙消云散。”沒想到明德兄會留言:“和詩應我。”
當日,我一時不知所措,沉思許久,專作下文回贈:“人生,有百態,要學會坦然。有些美麗,入目就是風景;有些回憶,記起便是溫暖;有些傷痛,放下就是釋然;有些糾結,想開就能舒展;有些事情,盡心就是完滿;有些錯誤,原諒就是心寬;有些瑣碎,從簡就是輕松;有些紛擾,看淡就無悲顏。人生,本無結,結怨都因自己;人生,本無事,事起都因私利;人生,本無憂,憂慮都因欲貪。人生,違背所愿,就會漸忘最美好。人生,本是經歷,要拿得起放得下,揮之而去,勿念!”
未見回應,讓我想起古人說過的一句繞轱轆的話:“此時無言勝有言”;“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我衷心祝愿他一切安好!
03 重回老家
從五月八日聊天群里得知,“五一”節期間明德兄回了趟老家,言表:“村里熟人多去世或老許多了,小孩都不知道是誰家的。”更可嘆的,不是“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而是“殘門銹鎖久不開,灰磚小徑覆干苔;無名枯草侵滿院,一股心酸入喉來;忽憶當年高堂在,也曾灶頭燒鍋臺;恍覺如今形影只,已無叮囑無寒喧!”
見字如面,我亦深有同感,又寫小文和之:“那年我也回老家,兩眼不知家在哪。舊房不復存在啦,新樓門前嘆變化。只有不多幾戶人,半是叟嫗和碎娃。見面唏噓不相識,重提往事若童話。”
明德兄見我應答,再生感慨道:“是啊,詩言志,也抒情。說明我們都生活在大改革大更新的百年大變局的新時代,物易人非。”
今天的生活,就在我們不經意的指尖流淌。以文會友,在閑暇之余,聊些家長里短和身邊的事,分享個中滋味,其樂融融,自然別開生面。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