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淺夏
作者/池征遙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不知不覺,夏日已至,這個時候氣溫逐漸升高,雨水增多,晝長夜短。
到了夏天,大家最怕的就是天氣太熱,畢竟酷暑天氣都受不了。
有時候事情就是這樣,你越怕什么,它就偏要來什么。這不,雖是淺夏,她也不和你打個招呼,也不作商量,就那么任性的來了,四面八方都在喊“熱”!
昨天我家室溫達到二十六度,今天又在飚升達三十度。整個西安上空,熱浪翻滾,至少在三十五度,仿佛置身于一片炙熱的火海中,讓人汗流浹背。
人們在入夏后的欣喜中發出長嘆:“你這夏小姐也真有點過于熱情浪漫了。”“我們又要靠風扇空調來度日了!”
從這點來說,人們喜歡春天不冷不熱的天氣是有道理的。天氣溫和適度舒坦,出行的時間和想法也就多了。
我問鄰居老李:“怎不見你出去轉了?”答曰:“這幾天太熱,出門容易中暑。”但他又補充到:“今年天氣會不會就這么熱下去,等到進三伏就知道了!”我問:“為啥?”他說:“如果三伏天熱,則說明今年夏天會熱,有可能熱到你受不了大聲痛哭;如果三伏天涼快,則說明今年夏天會比較涼爽,很舒服。我想到那時再作選擇,如果是涼再出門也不為晚。”我似在聽天書,深惑不解。
好在遠方的家人聽我講述后,專門發來一則小常識為我解了謎。
按坊間說法,每年三伏天是熱還是冷,憑一句老話,就可判定,即:“公伏兇,母伏爽”。這個“兇”是指“熱”,酷暑難耐,而“爽”是指“涼快”。顯然,今年夏天如果是公伏的話,則說明會特別的熱,如果是母伏的話,則說明會特別的涼爽。
孰是公母伏?專家稱:入伏當天的農歷日期,如果是奇數則代表“公伏”,偶數則代表“母伏”。
經查驗,今年的入伏時間是七月十五日,也就是農歷的六月初十。以此來看,這天是雙,也就是“母伏”了,說明今年夏天是比較涼快的。
有養生專家提醒大家:“雖然今年夏天不會很熱,但我們該避暑也要避暑。譬如多吃一些降溫防暑的東西,像在北方,一般會吃餃子、面條等。一些地區也會吃羊肉、喝羊湯,為的就是祛除體內的寒氣和濕氣。”
《黃帝內經》中也提到,“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 告訴我們到了夏天,要早睡早起,多曬太陽,也要心情平和一些,以此來養生。
春天已過,我們注定是要與夏相遇的,否則為啥要分出春夏秋冬四季。天氣炎熱,才是夏天特有的溫度、特有的表情、特有的骨感美。據此,我悟出了:“夏天就是要有炎熱的樣子,要熱的讓人瘋狂,讓人心跳,讓人永遠都不會忘掉夏之本色。
悸動的夏日,真的讓人生發眾多不一樣的感覺。
淺夏的季節,煙起花落。無邊的梅雨,漫了一城的春色。
溫馨的風,惹出了火熱的情。
蔚藍的云彩,蕩出了翠髻飄逸。
紅透了的櫻桃從綠蔭縫中露出了笑臉。
一串串紫藤花閃動著醉人的美眸。
走進淺夏,仿佛置身于一個充滿快樂和幸福的童話世界。
她散發出的熱情感染著每一個人,讓人們心情愉悅,仍然迷戀燒烤的夜生活。
多情的人在這動與靜的時光里,都想和淺夏談一場傾城之戀。情愿跟隨她的腳步前行,去追尋夢想;投進大自然的懷抱,寄情于山水田野,感受生命的赤誠。
浪漫五月已抵達,人生的故事寫在四季里。愿你眼里有光,心中有愛。愿你一路出發,一路芳華。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