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列,一路向南
作者:王永德
1991年12月11日,清晨八點,小鎮大靖迎來了第一縷陽光。天空湛藍如洗,陽光透過稀疏的云層灑在大地上,給這片蒼茫的戈壁帶來了一絲溫暖。空氣中的寒意尚未消散,彌漫著絲絲涼意。微風吹過,帶著干燥的泥土氣息,拂過人們的臉頰,提醒著人們這是寒冷的冬季。此時,鎮政府門前熙熙攘攘,鑼鼓喧天,熱鬧非凡。歡聲笑語彌漫著整個小鎮。
這一天,我與二十名來自各村的年輕人,身穿嶄新軍裝,胸戴大紅花,在親朋好友的歡送聲中,爬上了篷布覆蓋的大卡車。隨著引擎轟鳴,我們踏上了一段嶄新的征程,朝著縣城方向駛去,自此開啟了一段充滿挑戰與激情的軍旅人生。
汽車在二級公路上緩慢前行,北邊是一望無際的騰格里沙漠,南邊是綿延的祁連山脈。我們的雙手緊緊握著車子欄桿,或蹲或站在車廂里。經過三小時的顛簸,到達縣城。
在巍巍祁連山脈東南麓、烏鞘嶺北側的縣城古浪,初冬的陽光并無多少暖意。街上行人寥寥無幾。前幾天降臨的一場大雪將小城裝扮成一片銀裝素裹的世界,盡管是白天,季節的寒冷已透過骨髓,讓人不由自主地緊縮衣襟,抵御刺骨的嚴冬。
武裝部大院里,一輛接一輛的篷布大卡車從四面八方駛來,車身貼著“一人參軍,全家光榮”等字樣。車上站滿了黃軍裝藍褲子的年輕人。汽笛聲、鑼鼓聲此起彼伏,原本安靜的縣城瞬間變得熱鬧非凡。這些大卡車分別來自裴家營、海子灘、新堡、干城、民權、橫梁、黃羊川、土門、井泉、硯子、湖邊、泗水等鄉鎮,滿載著新入伍的年輕人。
接兵干部和各鄉鎮的武裝部長正在清點人員,集合各自的隊伍。接兵團長正給縣武裝部長介紹,這些新兵將成為成都空軍后勤技術兵,未來將在云、貴、川、藏各軍用機場服役。
這時,兩位軍官帶著五六個新兵和接兵首長正交談著什么,后來得知他們是分別來自武威、民勤的小董、小李、小裴和小聶等,加入我們的隊伍,成為我們的戰友。
武裝部食堂的兩口大鍋熱氣騰騰,散發出誘人的香味,那是當地特色燴菜。我們正在排隊領取午餐,吃到了生平離開家的第一頓軍餐。那個艱苦的年代,這樣的伙食標準,確實對我們西北農村來說如過年般豐盛。初次離家的人群中,突然有個年輕人眼神透露出一絲不安,眼角閃爍著淚光,臉頰因為某種難以言說的痛苦而憋得通紅。他的表情像一幅畫,描繪著極度的不適和尷尬。周圍的人已注意到了他的異樣,一個心地善良的家長迅速將這一情況報告給接兵領導。緊接著,一位身材高大,肩章佩戴著“兩杠一星”的軍醫邁著急匆匆的步伐走過來。他面容嚴肅,但眼神卻帶著專業的關懷。軍醫俯下身,用溫和的聲音問:“小伙子,怎么了?哪里不舒服?”新兵小趙用力咽下嘴里的食物,眼里的淚水已難以抑制,他結結巴巴地說:“我……我以為這是紅燒肉,就……就吃了兩塊,現在嘴里、胃里好難受?!敝車娜寺牭竭@話,不由得相視而笑。軍醫也忍不住露出了笑容,他輕輕拍了拍小趙肩膀,語氣里充滿了理解和寬慰:“別擔心,多喝點水就好了。這不是紅燒肉,是豆腐乳,是我們南方的特色食品。它味道比較獨特,每次只能吃一小點?!?/p>
大院里,前來送別的親友們圍滿了四周,大家議論紛紛:一個小孩好奇地問爸爸:“哥哥當的是空軍,是不是要去開飛機?像電影里那種英勇的戰斗機一樣?”有個老漢自言自語:“技術兵好,容易留在部隊,即使回來也會掌握一門技術?!庇袀€大媽關心地說:“去四川,地方倒是不錯,就是怕娃們不習慣那里的飯菜,我聽說頓頓吃米飯,把娃們會餓壞哩?!币粋€梳著大背頭、穿著“四個兜”的中山裝,背著雙手的中年人不屑地說:“什么技術兵,這些人去部隊估計是擦飛機或掃跑道……”小張舅舅憂心忡忡地說:“我擔心這些娃們去了,訓練三個月就分到云南邊境打仗去哩!”
新兵小劉的行李中,除了背包還比其他戰友多了一個破舊木箱子。他告訴接兵的周連長,箱子里全是書,因為他是高中生,希望到部隊能考上軍校。另一個新兵小孫拉著哥哥大孫的手,大孫自信地說:“部隊情況我了解,你到部隊后新兵訓練完就找領導匯報思想,就說想學開車。”張二爸叮囑兒子:“你去了就好好表現,爭取留在部隊轉個志愿兵,實在留不下就趕緊回來說媳婦子,一晃就二十幾歲了”。
中午兩點半,綠皮火車緩緩駛入古浪車站。新兵和送行的親友們再次沸騰起來,有的嘻嘻哈哈,有的眼淚汪汪,有的沉默不語。接兵的軍官們正在臨時分班,指揮上車。高中女生小高在隊伍里找了半天才發現男同學大梁,激動而又害羞地看了一眼大梁,迅速把一本紅色筆記本和兩雙鞋墊塞進大梁手里,轉身就走。大梁趕忙喊道:“唉!我到了給你寫信,信就寄到張家小賣部,你要經常去看著些?!闭f著被一名接兵干部發現,教訓道:“站好隊,馬上上車了!”大個子小汪,嘻皮笑臉,一會笑話小張和小李長相難看,一會兒又向大梁打聽剛才那姑娘是不是你女朋友。大多數沒見過火車更沒坐過火車的年輕人激動萬分,東看看西摸摸,車廂里亂做一團,此刻也顧不上和車廂外的親人打招呼,綠色的車廂、綠色的軍裝,讓車廂外的親人分不清哪個是自己的孩子,對著背影一個勁地呼喊著乳名,而這些土得掉渣的乳名又是我們一路的笑柄,直到幾十年后我們見面還會叫他乳名。
半小時后,一聲汽笛,列車緩緩啟動了。新兵們爬在車窗上,伸出手和親人說著再見,站臺上的親友們也在大聲呱喊:“到了就趕緊寫信來”,“吃飯要吃飽”等叮囑。
列車出站后,以時速二十公里的速度向烏鞘嶺爬去,一路氣喘吁吁,時而吼叫聲,冒著白煙?!斑青?、咔嚓……”車輪與鐵軌的碰撞聲很有節奏感,仿佛在敘述著一段英雄出征的故事。
車廂里,大家激動地東張西望,大多數人是第一次出遠門,有的甚至是第一次到縣城,第一次坐火車,第一次見這么多人,內心無比幸福和好奇。新戰友們有的在聊天,有的靜靜地看著窗外。小朱拿著鉛筆,正在專注的給大袁畫素描。小東靠著車窗抱著吉他,彈著流行歌曲《小芳》和《游擊隊之歌》,雖然不很流暢,但在此時也打動了不少人。小康爬在桌子上寫日記,他要把今天的所見所聞都記下。小王靜靜地坐在車廂最后一排,手里拿著一本《汪國真詩集》在認真看。
大宋看著窗外風景陷入了深思,就在前不久,他父親突然病重,咳嗽得異常劇烈。前往大隊保健站就診后,醫生建議盡快前往武威地區醫院進行詳細檢查。父親已經七十高齡,五零年參軍,親身經歷過抗美援朝的戰火硝煙。為了讓最小的兒子順利參軍,老人放棄了治療,強忍著病痛,不斷地鼓勵兒子。他告訴小宋,到了部隊要聽從黨的指揮,刻苦訓練,提高戰斗技能,同時加強文化學習,為保衛國家時刻做好準備。在小宋的記憶中,父親一直是家里的頂梁柱,一生都在為國家和家庭付出。他怎能忍受父親在病床上痛苦地掙扎,自己卻無能為力?他默默地祈禱,希望父親能夠挺過這一關,繼續陪伴他們走完未來的歲月。同時他暗下決心,在部隊一定刻苦訓練,不辜負父親期望,為國家和人民貢獻自己的力量。
晚八點半,列車緩緩駛入蘭州火車站。站前燈火通明,人聲鼎沸。一百多個年輕的面孔,在這冰冷的城市夜色中顯得既激動又迷茫。大多是第一次離開農村,來到這座陌生的城市。我們穿著統一的軍裝,背負著簡單的行囊,臉上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眼中閃爍著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與期待。戰友們臉龐還帶著稚氣,眼神中卻透露出一絲堅定和勇敢?;疖囌镜男鷩?、繁華與我們平日里的生活形成鮮明對比。霓虹燈閃爍,高樓大廈聳立在夜幕下,街上車水馬龍,這一切都是我們從未經歷過的。大家緊張地背著行李,小心翼翼地跟著隊伍,生怕在這龐大的人群中走失?;疖囌就?,燈火通明的蘭州城顯得格外熱鬧,對我們這些新兵來說,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又陌生。
晚上九點左右,饑腸轆轆的感覺讓我們對晚餐充滿了渴望。這群來自武威和古浪的年輕人,雖然從小在面食的陪伴下長大,但今天,好多人將首次品嘗到傳說中的蘭州牛肉面。幾名軍官組織大家前往車站附近的一家拉面館。走進餐館,一股濃郁的牛骨湯香味撲鼻而來,讓人頓時感到溫暖和滿足。新兵們按照軍事化的秩序排成幾列,有序地坐下。大家的目光被那些熱氣騰騰、色澤金黃、湯料豐富的大碗所吸引?!斑@就是正宗的蘭州牛肉面嗎?”一位新兵小聲地問旁邊的同伴。“沒錯,咱們將嘗到最地道的味道?!币粋€帶著微笑的老兵回答道。隨著服務員熟練地將一碗碗熱騰騰的牛肉面端到每個人面前,新兵們眼睛里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他們看著細長而筋道的面條,上面撒著碎香菜和紅亮的辣椒油,心中不禁涌起對家鄉的思念和對未來生活的憧憬。
第一口面湯入口,那醇厚的滋味立刻征服了大家的味蕾。面條彈牙有力,牛肉燉得軟爛入味,每一口都讓人感受到蘭州這座城市的淳樸與熱情。有的新兵眼眶微紅,或許是因為辣,或許是因為突然間的情感涌動——這一碗面,不僅僅是食物,更是對家鄉的一份記憶,對軍隊生活的第一份體驗。
“連長,我沒有吃飽,還想再吃一碗?”一位新兵剛吃完,很膽怯地問一名軍官。
“好啊,沒有吃飽的同志可以繼續吃!”張參謀長面帶微笑提醒著大家。
我們被安排在候車大廳的一個角落,等待著換車指令。
戰友們的心情明顯輕松了許多,談笑聲漸漸取代了之前的寂靜。在離開家鄉的路上,這一碗牛肉面不僅是一次簡單的飲食體驗,更是我們成長旅程中一次小小的儀式,標志著我們即將開始全新的軍旅生涯。
快到零點時,換乘的車緩緩駛來,夜色里、寒風中接兵軍官們忙碌地組織著新兵,他們的聲音在夜空中回蕩,給這些初來乍到的年輕人帶來了一絲安全感。我們被分成班排,深夜的寂靜中,蘭州火車站顯得尤為忙碌。站臺上,昏黃的燈光下,一百多名新兵整齊地排成數列,等待著登上即將啟程的軍列。這些剛離家門、滿懷報國之志的年輕人,此刻或許心中有些忐忑,但更多的是期待。
凌晨一點左右,該是許多人沉睡的時分,對于我們這群新兵來說卻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胸前貼著嶄新的姓名標簽,臉上寫滿了青春的朝氣和不舍家鄉的神情。班長們低聲清點著人數,確認無誤后,便發出了登車指令。
火車慢慢啟動,隨著車輪與鐵軌交響出的有節奏的鏗鏘聲,大家的心也隨之跳動。都東倒西歪地坐著,有的靠在同伴肩膀上,有的低著頭沉睡。大家帶著一身的疲倦進入夢鄉;夢境中,或許有家鄉的親人,有曾經的生活瑣碎,也有對未來軍旅生涯的期待和憂慮。在這漫長的夜晚,在夢中體會著人生的酸甜苦辣。這趟列車不僅是我們身體上的遷移,更是從一個社會青年到到軍人身份轉變的象征。當火車緩緩駛出站臺,穿越城市的燈火闌珊,大家漸漸地意識到,從這一刻起,我們將開啟一個全新的篇章,肩負起保家衛國的神圣使命。
12日早晨九點多,火車終于抵達了寶雞站。陽光灑進車廂,大家逐漸從夢中醒來,揉揉惺忪的眼睛。此刻的我們,雖然疲憊,但對這個陌生的城市很好奇。寶雞火車站顯得格外熱鬧,一派繁忙景象,熙熙攘攘的人群穿著厚實的棉衣,裹著圍巾,縮著脖子,不停搓著手取暖。不遠處,一些小販攤位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吃食,包子、油條、豆漿、熱粥等美食,散發著誘人的香氣,讓人忍不住垂涎欲滴。各班排已接到通知,新兵不許下車。有些新兵被攤位上的美食所吸引,忍不住掏錢購買。
下午三點,新兵小宋坐在車窗邊,蠢蠢欲動地想要品嘗站臺上香氣四溢的燒雞。他終究按捺不住,將頭伸出窗外,對著站臺上的小販喊道:“喂,老板,給我來只燒雞!”
老板娘笑盈盈地將燒雞遞過來,卻見小宋皺起了眉頭:“這燒雞怎么賣10塊錢一只???能不能便宜點?”老板娘瞪大了眼睛,語氣堅決地說:“這可是正宗燒雞,便宜不了啦!”雙方陷入了僵持。就在這時,小宋不小心,戴著的軍帽掉下了站臺。他慌忙探出頭去尋找,卻見老板娘趁機撿起帽子,笑瞇瞇地說:“哎喲,小伙子,你的帽子掉了呢!”小宋急得臉都紅了,懇求道:“老板娘,能把帽子還給我嗎?趕緊??!”老板娘瞪大了眼睛,狡黠地回答:“那可不好說,除非你給我15塊錢,這帽子就歸你啦!”小宋無奈,只好妥協,乖乖地遞上15元錢。老板娘數了數錢,笑逐顏開地將帽子還給小宋。小宋一邊慶幸帽子失而復得,一邊卻在心中默默感嘆:這世道,人心難測啊!火車緩緩啟動,小宋戴好帽子,望著窗外漸行漸遠的寶雞火車站,心中不禁感慨萬分。這次經歷讓他明白了社會生活的復雜,也讓他更加珍惜部隊的單純與團結。而這一切,都將成為他成長路上難忘的回憶。
火車穿越黑暗的夜幕,沿著蜿蜒曲折的鐵路,穿過一座座隧道,越過秦嶺。在這一夜間,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清晨,當陽光灑進車廂,我們醒來時已進入四川境內。與甘肅黃土高原相比,眼前的青山綠水,美景如畫,讓人陶醉。車廂內,大家交談著,分享著各自的所見所聞。在這漫長的旅程中,我們開始彼此了解,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面對這如詩如畫的美景,大家心中充滿了喜悅。紛紛感嘆,祖國的山水之美,不禁令我們對未來的軍旅生活充滿期待。在這片土地上,我們將為國家的安全穩定貢獻自己的力量,守護這份美好。
戰友小張和小周激動地拿起筆開始寫信,他們要告訴爸爸媽媽,南方的冬天非常美,像家里墻上掛的那幅畫一樣。綠皮火車繼續在成都平原上前行,車窗外的風景如同一幅濃墨重彩的畫卷,群山起伏,綠意盎然,碧水如練,蜿蜒曲折。層巒疊嶂之間,白霧繚繞,宛如仙境。陽光穿透云層,灑在山間水畔,金黃的稻田、豐收的景象盡收眼底。此刻,我們仿佛置身于一幅美麗的山水畫中,讓人陶醉不已。大家興奮地望著窗外,心中不禁感慨萬千?;疖嚤捡Y在青山綠水間,仿佛駛向了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
12月13日上午十點,經過三天三夜的行走,列車緩緩到達成都站。在車站廣場,部隊領導們手持單位旗幟,神情嚴肅,但目光中卻透露出對新兵的關懷。隨著新兵們紛紛匯集,隊伍逐漸成型。一聲哨響,眾人有序地登上綠色大卡車,踏上通往軍營的道路。我們知道,即將展開的新兵訓練,無疑將成為我們人生中難以忘懷的篇章。
作者簡介:
王永德: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大靖鎮人,退役軍人,現居昆明市,有散文、詩歌作品刊于《西藏日報》和諸多文學平臺。
本文由史映紅推薦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