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紅樹林一角
北海的紅樹林
作者:丁秀娟
我們在北海住宿的酒店地處“銀灘逐浪區”,與美麗的“天下第一灘”只隔一條綠化帶,推窗可見綠樹,抬腳即到銀灘。一天,在銀灘散步的時候,先期到此度假的朋友指向東方說:
看,從這里沿著海邊往東走六七里,就是紅樹林。
你走過?
走過。但是快到紅樹林時,有一個地方走不過去了。
紅樹林里的樹是紅色的?
不是,綠色的。
那為啥叫紅樹林呢?
我好奇,她卻答不上來。你們自己去看看吧,反正紅樹林對老年人免費開放的,是北海一個著名景點,去了就知道了。
紅樹林景點的全稱是“北海金海灣紅樹林生態旅游區”。在一個陽光燦爛的大晴天,我與先生去了金海灣紅樹林。當然不是走著去的,酒店后面美景路上有一輛銀灘旅游專線車,我們坐上車,花兩元錢,乘兩站路,一刻鐘左右就到了紅樹林景區。景區不用買票,是我們用年齡換來的福利。但挺大,據說總面積有6000畝地,其中紅樹林占地3000多畝,不坐觀光車恐怕走不過來。
我們買好觀光車票,開車的小伙子讓我們上車后即刻啟動車子。此刻,十多個座位的觀光車載著我們兩個人兜風,這也太友好了!小伙子很熱情,邊開車邊介紹:觀光車全程停兩個站,一個是紅樹林觀光棧道,一個是終點站疍家民俗風情園。
說話間,紅樹林棧道站到了,“你們下車嗎?”我說,你能先在整個景區兜一圈嗎?然后我們再決定在哪兒下車。沒問題,小伙子說。他的車又在海邊快速疾駛起來,左手綠樹茂盛,右手大海開闊,清新空氣迎面撲來,在海邊拉風的感覺真爽。
觀光車載著我們到終點站兜了一圈,又回到紅樹林棧道。下車時,司機特意告訴我們:現在潮水大,等到下午潮水退去時,你們可以下去趕海。
哦,這就是紅樹林!在大海與陸地之間,一大片水中森林呈現眼前:一棵棵綠樹肩并肩地站在一起,成片地向著大海生長拓展。它們有的全身沉沒水中,有的僅僅露出綠色樹冠,猶如水中仙女,沐浴更衣后等待海水漸漸退去后展示婀娜身姿。我們在海上棧道漫步,滿目晨光傾瀉,海水泛著微波,天光水色,上下呼應,真是美妙極了。
棧道平坦、蜿蜒、綿長,每隔十數米,立有一塊宣傳牌,介紹紅樹林樹木的種類與特點,以及紅樹林濕地里棲息的海洋生物,我們邊欣賞美景邊接受科普教育。在這里,我看到了紅樹林外觀是綠色的,它由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樹組成。在海水浸沒時被氧化會呈現紅色,故而得名。我知道了我國的紅樹種類有37種,金海灣紅樹林景區里有白骨壤、桐花樹、秋茄、海桑、鹵蕨、木欖、紅海欖等7種。我還了解到,紅樹林是一種特有的木本胎生植物,種子成熟后不會掉落,而是在母樹上發芽,向下伸展出幼根,然后生出葉子,再變成一棵幼樹。幼樹長成后便自行從母樹上脫落,將根插入海灘泥中,繼續獨立地生長,逐漸長成一株小灌木。從種子成熟到幼樹脫落再到獨立成材,紅樹創造生命的過程讓我感到驚奇。另外,紅樹林具有超強的吸收二氧化碳、釋放高濃度負氧離子功能,因此這里被譽為天然氧吧。當我知道自己正身處一個天然氧吧時,不由得敞開心肺盡情而貪婪地呼吸。
棧道一端有一個涼亭,在此歇腳賞景的時候,身后的紅樹林仍然被海水包裹著,但開始悄然地探出了更多的樹冠,不知道到了可以趕海的時候,紅樹林該是什么模樣?下午再來看看吧。
于是我們又坐上觀光車,再次來到終點站,進入疍家民俗風情園。園內路徑兩旁有不少雕塑、實物,展示疍家民俗風情,但因有竹籬漁網等物隔斷,游人只能按部就班地沿著設計好的線路參觀。
走到盡頭,有疍家民俗風情表演,說實在的,沒有什么特色。聽說疍家的婚嫁形式與眾不同,很想看看他們的婚嫁表演,可惜沒有。
最喜歡的還是看海。疍家風情園面朝大海,我們曬著太陽,吹著海風,坐在沙灘邊靜靜看海;還拍了不少照片,有漁船、燈塔、戲水的孩童,還有遠處的大橋。
下午,我們又回到了紅樹林觀光區。此刻海水已經退去,紅樹林下是濕潤的灘涂。此刻最開心的是小朋友們,他們發現了活動在淤泥中的形態各異小魚小蝦,靈活的跳跳魚,威武的獨角蟹,他們為這些小生命歡呼雀躍。
裸露的紅樹林讓我有點失望,它沒有我想象中的曼妙身姿,褐色的樹干與普通的樹木沒有什么兩樣。但它畢竟不是普通的樹。它的根、葉可以濾去使植物死亡的咸水,因而具有強大的凈化海水、維持生物多樣性、固碳與儲碳等功能,它保護了海洋生物多樣性,讓上百種鳥類、昆蟲、魚蝦等生物在此繁殖。它浸泡在每天的潮漲潮落中,用自己特殊而堅強的生命造福人類,難道這還不夠嗎?
離開的時候,我再次讀了一遍棧道亭子上刻的一副對聯:“紅樹舞藍天,金海風情迎客至;銀灘翔白鷺,疍家民俗醉人心”。我們的紅樹林之行,稍有遺憾的是沒有看到飛翔的白鷺,但“紅樹舞藍天”的美妙圖景,會長久地留在我的記憶中。
作者近照
作者簡介:
丁秀娟,退休高級教師,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豐子愷研究會會員。曾出版書籍《幼兒美育》《感悟豐子愷》《豐子愷護生畫新傳》,發表過《豐子愷藝術教育初探》等論文,在《中華文化》等雜志發表《探秋,走進紹興路》等多篇散文。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