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名字叫“光福”
作者:胡斌
一
2018年春節,值班人員接到電話,村民劉大叔家燈不亮了,劉大叔萬分焦急,自然是首先撥打了值班電話。
劉大叔家非常偏遠,大年三十,寒風凜冽,又下著毛毛細雨,去劉大叔家除了要坐上個把小時的車外,還要走上幾十分鐘的山路。光福服務隊的潘師傅接到通知后,二話沒說,連忙放下手中的團年飯碗,抱歉地對家人們說,我要出去有事去了,你們好好吃!好好喝!立刻約小王驅車一個多小時趕到了離劉大叔家最近的公路邊。他們把車停下后,顧不上休息一會兒,冒雨踏著泥濘的小路步行到了劉大叔家,小王還在半路摔了一跤,但他顧不上疼痛,一到劉大叔家就忙著檢查線路和開關,雖然是寒冬天氣,潘師傅和小王忙得大汗淋漓,幾個小時后,終于幫劉大叔修好了線路。原來,劉大叔家中的電線老化了,電線接觸不良,小王又在附近老百姓家中找來了十多米的新線幫忙接上了,使劉大叔一家能夠快樂融融地看上2018年春節聯歡晚會。而潘師傅和小王忙完事情后,硬是謝絕了劉大叔家的盛情款待和挽留,拖著疲憊的身軀連夜回到了供電所。
二
“老板,您太客氣了,我們不收禮,您留著自己吃吧。”
“怎么不能收,又不是啥貴重東西,都是自家的土雞蛋,也是對你們表示感謝,收著收著。”
“老板,這是我們應該做的,我們不收禮,謝謝您了。”
供電所來了一位殘疾大叔,手里提著一大盒雞蛋,非要供電所轉交給一個叫光福的人。
原來,這位殘疾人是農家樂老板李有財,腿腳有點殘疾。由于農家樂的規模不斷擴大,用電負荷陡增,就想著要申請安裝動力電。
平時農家樂生意上的事情也比較多,加上李有財腿腳不便,跑一趟供電所確實不太容易。于是,4月21日早晨,李有財試著撥通了供電所業務員的電話。
一番溝通后,工作人員就讓他用手機拍了身份證、房產證和營業執照,等他把圖片傳過去后,光福隊員便告訴他:已經在網上幫他辦理了相關手續,完成了辦電流程。這前后不過二十多分鐘。
更讓他意想不到的是,當日下午,光福隊員就到農家樂進行了現場勘查,并帶來了辦電答復。勘查過程中,李有財給站在一旁的老伴兒使了個眼色,老伴兒心領神會,從柜臺拿來幾包香煙遞給他。他悄悄地把煙塞給正忙著勘查的光福隊員,但讓他意外的是,被他們謝絕了。
“大爺,今天勘查完成了,明天我們來給您裝動力電。”“明天還來?”李有財若有所思。第二天上午十點,光福服務隊五名隊員帶上準備好的材料,準時來到農家樂,開始安裝動力電。
這次,李有財硬把早就準備好的一整條煙塞到光福帶隊人手上。“這下你們不會拒絕了吧?”李有財心想。
“大爺,這是我們的工作,我們有工作紀律,您的心意我們領了,但東西確實不能收。”說完,帶隊人和同事們繼續工作,李有財僵住了。
這讓李有財十分感動,當即決定把自家產的土雞蛋送到所里,出現了開頭的一幕。
三
長江岸邊的果園里,白花橙果,花果同枝,清香撲鼻。上午10點多,國網巴東縣供電公司“光福”黨員服務隊的隊員們和陳茲方一起到達雷家坪的一處果園,摘果、包裝、裝車和發貨。
今年30歲的陳茲方出生時就沒有雙臂,為此,從小他吃了不少的苦頭。
“別人用手能做到的,我用腳一樣能做到,甚至做得更好。”靠著頑強的毅力,陳茲方終于學會了用腳穿衣、做家務、割草、種地……他的腳變得像手一樣靈活。為了走出貧困,陳茲方以腳代手開起了網店,在網上銷售家鄉的土特產。漸漸的,網店的生意越做越大,但辦公設備卻跟不上,這讓陳茲方很是發愁。
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國網巴東縣供電公司以“陳茲方鋪子”為依托,建立了國網電商扶貧青龍橋服務站,為陳茲方配備了電腦、打印機、辦公桌等辦公設備。這些設備解了陳茲方的燃眉之急,成為他經營網店的重要工具。
“讓更多的土特產走出大山,帶領更多的村民一起致富。”是陳茲方的夢。陳茲方說:有“光福”這個親人,我們的夢想一定會成真。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