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閣寺
作者:茹潔
“每次看見陽光在遠處的水田里閃耀的時候,我都會疑是肉眼看不見的金閣的投影。它與現(xiàn)實的京都是正相反的方向,然而我透過山谷的晨曦卻看見了金閣高聳云天?!本瓦@樣,金閣無處不在,在幼小的溝口心中,直到他將其燒毀。
金閣寺本是京都臨濟宗鹿苑寺的一部分,因為建筑里外鑲以金箔,俗稱金閣寺。它初建于1397年,是一位將軍義滿的別墅,之后改為菩提寺。1950年,這座擁有近六百年歷史的國寶就這么毀于一旦。原來是寺內(nèi)僧人、大谷大學(xué)學(xué)生林養(yǎng)賢蓄意縱火,他坦承自己的動機是“對美的嫉妒”,轟動日本全國。31歲的作家三島由紀夫極具敏感度,他前往京都實地考察、調(diào)查僧人背景,重塑了口吃小僧“溝口”為主角的經(jīng)典之作:《金閣寺》,發(fā)表于1956年。
唐月梅女士是日本文學(xué)專家,撰寫和翻譯過多部日本文學(xué)著作。其中就有她和愛人葉渭渠先生共同翻譯的大部頭《源氏物語》,還有唐女士翻譯的三島由紀夫的《春雪》和《金閣寺》。二十多年前,這是《金閣寺》進入中國的第一個版本,也是我讀到的第一個版本。當時記得,邊讀邊謾罵主角,無法理喻如此變態(tài)的審美異形,加之大篇幅的旁白,不明白它的文學(xué)價值,完全是一本黑暗料理,真是年少輕狂。這些年,越來越喜歡日本作家出品的文學(xué)書籍,閱讀最多的體裁是日本小說。今年讀到的《金閣寺》是陳德文先生翻譯的版本,結(jié)合日本美學(xué)三部曲中的《物哀》,試圖從個人視角去厘清三島和這本書。
小說共十章內(nèi)容。故事以“我”為主角,即溝口。父親是一個小寺院的住持,溝口天生有一個生理缺陷——口吃。這使得他從小就受到同齡人欺負,慢慢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內(nèi)心感到自己很丑陋,看待問題偏激,逐步傾向于偏執(zhí),這樣就為他今后的人生走向埋下了伏筆。父親常常向小溝口講金閣的故事,以及它的美。金閣漸漸植于他的心中,以至于成了溝口心中美和精神的依托。父親去世后,將小溝口托付給鹿苑寺的住持,從此,他和心中的金閣沒有了物理上的距離,每天都可以從不視角觀察和欣賞它。溝口感到:“金閣不光從我眼中,而且透過頭顱滲入體內(nèi)來了?!?/p>
當金閣近在眼前時,在給父親的信中,他寫道:“你說人世間最美的東西是金閣寺,這是真的?!备赣H去世后,他重新回到鹿苑寺,再次看到金閣,他描述道:“金閣在晚夏強烈的陽光下,看起來已經(jīng)失去了纖細之趣,內(nèi)部包藏著陰冷的黑暗,僅以神秘的輪廓,拒絕著周圍光閃閃的世界?!币蝗鐪峡趦?nèi)心的偏執(zhí)和暗黑,他拒絕有光照進心里。面對如此矛盾的情緒,他這樣辯解:“一味只想著美,人就不知不覺會碰到這個世界上最黑暗的思想。”作者借小和尚之口,完全在表達的是一種暴力美學(xué)。
在小溝口成長的道路上,有一些重要的人物曾對他的思想和行為產(chǎn)生過影響。他憎恨母親,不愿意見到她。因為一個深夜,母親在他和父親的同一居室下,和其他男人偷情。另外母親用一種他認為的貪嗔心,想要溝口成為今后的住持,他認為:“母親雖然和美麗的金閣同在,但她是和金閣無緣的人。”原生態(tài)家庭給溝口造成的陰影是他形成原罪和孤僻性格的誘因。
上中學(xué)時,溝口暗戀一位妙齡少女有為子,但這位女子明確拒絕了他,有為子成為他一生中愛而不得的美好。有為子和一位逃兵發(fā)生了不正當?shù)年P(guān)系后懷孕,最后事情敗露后,兩位年輕人在一座高閣上恂情。在他心中,有為子就是美的化身,溝口親眼目睹了一場美的幻滅,以至于,此后都無法與其他女子談戀愛。他內(nèi)心的丑和有為子的美,也為溝口今后燒毀金閣寺埋下了伏筆。這就是三島由紀夫?qū)懽鞯木钪c,就像一架長焦距相機,逐步在向結(jié)局推進。在剛進入鹿苑寺時,另有一位弟子,名鶴川。這個男孩子家庭條件優(yōu)渥,一如他的白襯衫,性格明朗、單純,沒有煩惱,這是溝口從來不曾體驗過的生活。溝口坦言,鶴川就是另一個完美的自己,是他的實像。在得知鶴川真實的死因并不是因為意外,而是為情而自殺,溝口內(nèi)心產(chǎn)生了震蕩。他自言:“由于他的死,連接我和白晝光明世界的一根絲線也隨之斷絕了。我喪失了白晝,喪失了光明,喪失了夏天,我為此而哭泣?!边@一筆美的幻滅,同樣加注在了火燒金閣的伏筆中。
戰(zhàn)爭剛結(jié)束不久,在寺廟中發(fā)生了一件事情。一位醉酒的美國兵和著一身猩紅外套的妓女來參觀金閣,由會說一點英語的溝口接待、講解。不一會兒,兩個人發(fā)生爭執(zhí),美國兵命令溝口用腳踩倒在地上妓女的肚子,溝口就依照做了。當時他的內(nèi)心盡是一種丑惡的快感,但事后他詭辯,因為害怕被美國兵用槍威脅,才不得已而為之的。一個十七的少年,為自己的惡行,得出一個結(jié)論和理由,他說:“假如世界上的人用生活和行動來品味罪惡,那么我將盡量深深沉潛于內(nèi)心的罪惡之中?!?/p>
在大谷大學(xué)里,進入青春期的溝口認識了一位同學(xué)——柏木,柏木同樣是身體有殘疾缺陷-內(nèi)翻腿。但他利用這一點和人性的弱點,勾引女孩,達到自己的惡劣行為。他用反面教材給溝口打開一條通往人生的黑暗捷徑,引導(dǎo)他向肉體世界探索。望著金閣,柏木說:“美麗的景色就是地獄?!彼藐幱艉桶岛诘男袨楹驼Z言,不斷給溝口洗腦,用現(xiàn)代一個網(wǎng)紅詞就是-PUA,形成了自己一整套行惡的病態(tài)哲學(xué)理論。在柏木的引導(dǎo)下,溝口也逐漸認為,美是怨敵,他對美的崇拜與堅定的追隨漸漸顯化為仇恨。
戰(zhàn)爭的失敗籠罩著整個日本,溝口無心研讀大學(xué)學(xué)業(yè),21歲時勉強畢業(yè),生生混成了學(xué)渣的樣子。他一步步的行徑,惹得住持對他徹底失望,并嚴正宣告,將來也不會被推薦為下一代住持。溝口一氣之下,從金閣出走,向西北方向旅行。在旅行的路途中,他下決心要燒毀金閣。他篤定:“有生命的東西不具有金閣那般嚴密的一次性;金閣的美麗,飄蕩著滅亡的可能性;如果燒毀了金閣,確實可以減少人類創(chuàng)造的美的總量。”錯誤的認知滋生罪惡的想法。
在這本書中,還有兩條重要的引線。一條是貫穿于始終的戰(zhàn)爭的陰霾,另一條是鹿苑寺的道詮住持的舉止行為和對待溝口的態(tài)度。住持講課的內(nèi)容是《南泉斬貓兒》和《趙州頭戴草鞋》二則,以此來教化弟子們要斬斷妄念、執(zhí)拗,常懷有一顆菩提心。書中以上的情節(jié)描述,都是為結(jié)局而鋪墊。
溝口被送回寺院后,終于在昭和二十五年的七月一日這天夜里,用三捆稻草和可燃的物品,點燃了心中罪惡的欲火,也點著了金閣寺。金閣寺在熊熊大火中毀于一旦。其美無儔,施虐性的力量征服了他一直渴望而不可及的美,最終與之同歸于盡。
合上書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復(fù),如此大膽的作家。這本《金閣寺》,把三島由紀夫本人“追求美,又毀滅美”的觀點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那么,他擁有怎樣的人生呢?
三島由紀夫出生于1925年,本名平岡公威,是日本當代文學(xué)史上首屈一指的作家,被譽為“日本的海明威”。他的作品既有日本文學(xué)一貫的細膩柔情,也有其他日本作家身上少見的暴力、鮮血與黑暗。他曾說:“我心之所向是死亡、黑夜和鮮血。”他是天才也是狂人,過度受保護的童年,造就壓抑怪誕的性格。曾三度提名諾貝爾獎,都擦身而過。他不但寫小說,還能寫舞臺劇、演電影,熱衷健身,追求完美體態(tài);1970年11月25日,三島由紀夫結(jié)束他人生中的最后一場政治講座,頭上圍著寫有“七生報國”字樣的頭巾,剖腹自盡。這一年,三島由紀夫45歲,選擇在自己的人生頂峰,離開這個世界。他用結(jié)束生命踐行了和小說一樣的結(jié)局,用“毀滅之美”劃上人生的句號。
日本現(xiàn)代美學(xué)大師大西克禮,從日本古典文化中挖掘出“幽玄、物哀、侘寂”三大美學(xué)概念。其中《金閣寺》中,就運用和演繹了“物哀”之美?!叭藗儗Α锇А闹庇^和感動的認知,是蘊藏在類似于‘世界苦’這種特殊的審美哀感之中的體驗?,F(xiàn)世中的諸多事象在某個特定的時刻就會將我們內(nèi)心的‘物哀’喚起,而‘物哀’就隱藏在我們幽暗的內(nèi)心深處?!边@就是所謂悲哀的快感,是非常接近于審美特征的快感,可以將其看作是深刻度的一種變形。存在即合理,就像我們再讀三島,再讀“溝口”時,不是一昧的批判,而是更多的理解吧。正如有首歌的歌詞內(nèi)容,如果那時候有個人對小溝口說:“知道嗎?我總是惦記,十五歲不快樂的你,我多想把哭泣的你摟進我懷里。不確定自己的形狀,動不動就和世界碰撞。那些傷,我終于為你,都一一撫平?!笔遣皇潜瘎【筒粫l(fā)生。愿我們每一個人,心地無傷世間無恙,心若不動風雨無來。
來源:秋池的自留地
作者:茹潔
https://mp.weixin.qq.com/s/a6C68Aj3rVP9On91pB6vSA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quán)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