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杯風格
作者:郭偉
水杯,飲水工具而已,卻含有博大深厚的文化元素,也富含人文性格。
茹毛飲血的先人,匍匐身軀,就著水潭或溪流飲水,或以手捧泉而飲,或以桐葉舀水止渴。這是最低廉,最便捷的飲水方式。
中國古代最早出現代表“杯”這種生活用具的字,如“瓠”、“瓢”、“觚”、“觥”等等,都帶有“瓜”、“角”字旁,說明那時的杯,取材自然,因物賦形。當時各種名稱的杯,主要用作飲酒,后來漸至飲水。且隨著杯子的民用化和人口漸增,用途越來越普及,需求越來越大量。
貝殼杯、葫蘆杯、犄角杯、竹杯、木杯、石杯、泥陶杯、銅杯、玉杯、金杯、水晶杯、陶瓷杯、紫沙杯、玻璃杯、不銹鋼杯、塑料杯、紙杯……單層杯、雙層杯、真空杯……從古至今,順運而生,千姿百態,琳榔滿目。但人生短暫,選擇無限,需求卻有限。
水杯除材質、大小有所區別外,形式也逐步多樣化。有無杯腳;有無把手;有無杯蓋;有杯蓋連體的,有杯蓋分離的;有旋絲的,有合塞的……有粗制濫造的,有精雕細琢的;有粗獷古樸的,有精美絕侖的。
盛水飲水,為水杯的基本功能。竹節為杯,竹根雕杯,原木雕杯,隨著生活水平提高,材質不斷更新。有枯荊桐木的,有黃楊紫檀的。隨著材料更新,產能提高,紙杯與紙狀塑料杯的生產量十分巨大,圖案豐富多彩,一次性使用,只是儲水不能持久,不便搬運。塑料杯有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VC聚氯乙烯等多種材質,唯PP聚丙烯可在一百三十攝氏度時還能保持穩定,而PC材質的塑料杯不但易變形,還可能含有聚丙乙烯或者聚氯乙烯,溫度高于八十攝氏度時便開始釋放雙酚胺等致癌物質。
曾經羨慕別人用昂貴高級的不銹鋼保溫杯,放在會議桌上,光彩照人,煞是氣派。后來普及了,便減少了羨慕的目光,大家都不稀奇了。曾想擁有一把紫沙壺,在陽臺上斜坐夕陽,一手持壺,一手把書,淺斟慢酌,看看天上云卷云舒,慢慢回嚼書中韻味,那是很愜意的一種生活。
水杯的來源也很復雜,有“公司成立”、“工程奠基”、“百年慶典”等紀念性水杯,“一杯子”暗示“一輩子”友情。當然更多的則是根據自己的財力,按各自需求而購買自己喜歡樣式的水杯。
貴與賤,大與小,涼與熱,繁與簡,顯與隱,是水杯從選材、工藝等生產過程中,就開始產生的一對對基本矛盾,大概也是飲水者在選購時的糾結,在使用過程中不斷產生的意外和煩惱。
價錢既體現身份、地位、實力,也體現愛好風格。幾十元至二千九百三十萬元一把的紫沙壺,幾百萬元一個玉杯、金杯,只有圈子里的人玩玩。金杯銀杯、碧玉翡翠杯,因價昂而高貴,如阿嬌長期深藏于金屋。它們站在藝術之顛,卻長著一雙“勢利眼”,相面跟人,專成富人的奢玩,或者是“印組”權錢交易,利益輸送的載體,還是引誘誤導人們走向價值觀偏移的犯罪工具。
根據中國人現實生活水平,咱平常人就是多花些錢買個順眼的,趁手的,隨心如意的,感覺愉悅的水杯,也是能奢侈一把的。水杯,除了觀賞把玩,當然最終回歸其基本功能——盛水飲用解渴。
水杯,若置桌上,則需平穩;若擱包中,攜之旅途,則欲小巧。水杯太大,不便抓握,難以掌控,略顯力不從心。只有把穩持牢,才能滿足控制欲,增強自信。為便于攜帶,水杯宜小型化。旅行到陌生的山野、森林、荒原、沙漠,能接一口泉水就行。不夠,再接一杯。畢竟——沾滿細菌的雙手,不能捧開水而飲。
雙層杯,盛水相對較少。拿在手里,體積與重量不匹配,縮小比重使水杯失去質感。雙層杯,解決了保溫和燙手問題,卻常常傷了心急口快者的口器,還可能一路禍及玉唇、口腔及咽喉。同時,手感溫度與口感溫度嚴重分離,大有被欺騙之感。
產品到用戶手中,需要流通時間。隨著生活的豐富和采購網絡化,水杯便越來越個性化。保溫的,適于冬季老人孩子用,花式繁多;不保溫的,方便飲用涼白開,簡易樸素;外形設計越巧妙,造型多樣,工藝繁雜,看似文化象征,無用的裝飾使其附加屬性占比太多,虛華不實。越是精工塑造,成本增而容納屬性越小;花飾繁而安全屬性越小。杯壁太薄,裝水增而容易炸裂,或震動易碎。杯壁太厚,結實堅固,裝水卻減少。
人生就是在不斷的選擇和取舍中,在反復檢討和修正中,最終體現出或富貴奢華或儉樸實用或簡約藝術的價值觀和鮮明個性。杯體透明,可以欣賞到水中泳姿翩躚的精靈——茶葉的沖泡過程和程度,湯色變化以及茶葉纖巧優美的身姿,翩翩起舞的姿態。人生能持如意水杯,沖泡一杯淺綠透明的香茗,以手一觸,溫度適宜,入口清香,沁入心脾。神清氣爽的愜意,使人每時每刻都生活在新奇的感覺中。
……經過反復斟酌,千挑萬選,多次磨合,發現玻璃杯透明直觀,溫度真實,無毒無銹,安全實用。
在技師們豐富的想象、科學的流程、勤勞的創造下,玻璃杯早已自成大系。鋼化玻璃杯,變色玻璃杯,多棱杯,異形杯,有色杯,磁化杯,納米杯,能量杯,生態杯……價廉物美,層出不窮。
我喜歡線條簡潔的玻璃杯,一百至二百八十毫升裝。圓柱體,簡約化,大眾化,形色直觀,比重名符其實,溫度表里如一,得之可喜,碎之不驚,失之無憾。玻璃杯能體現一個人的文化素養和審美愛好,卻不會無辜地把人們分出很多等級來。
杯體再加印“靜”、“悟”、“道”、“壽”、“樂”、“學海無涯”、“大智若愚”、“紫氣東來”、“高山流水”、“群賢畢至”、“樂學善思,知行合一”、“煙霞閑骨骼,泉石野生涯”等題壁,常隨茗煙,冉冉升騰,銘志雋永,綿遠悠長。
2024-6-2
郭偉,四川省作協會員。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