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盈《<往事煙云>續(xù)集》 中國文化出版社 2024年5月第1 版
奇葩竟放洞庭西
——序周世盈散文集《<往事煙云>續(xù)集》
作者:楊遠新
金秋時節(jié),身處異國他鄉(xiāng)的我,特別思念家鄉(xiāng)“芙蓉國里盡朝暉”的美景,夢中與荷花親吻,與芙蓉擁抱,沉醉奇花盛開的洞庭湖上,簡直不想醒來。
這天清晨,我正做著同樣的夢,忽被“嘀咚”聲催醒,我打開手機一看,原來是周世盈先生給我發(fā)來了他的散文集《<往事煙云>續(xù)集》。我頓時睡意全無,好奇地連連翻閱,真是一篇一奇葩,篇篇皆美文。他又給我發(fā)來一條微信:“我寫了45篇文章,編為《<往事煙云>續(xù)集》,現(xiàn)有個不情之請,想請你賜個序言。”
我雙目緊盯每字每句,心里惶惶然,惴惴然,他培養(yǎng)了很多人,有的已官至省部級,有的已是學界大佬權威,若請其中某位作序,影響可想而知。他卻要我作序,這既出乎我的意料,又令我困惑不解。思來想去,能夠解釋得通的僅有一條,那就是我與他有著特殊的感情。這是半個世紀的交往積累下來的。早在1982年,我發(fā)表出版了一批作品,他就給予極大的鼓勵,還特意致信:
遠新同志:
你好!你送給我的《小溪流》“中篇小說選”和“湘江文藝”均已收到,并且認真學習了你的作品《歡笑的碧蓮河》《沅水嘩嘩》。特致謝意。近來你在文藝刊物上發(fā)表了不少作品,而且質(zhì)量甚佳,受到了不少讀者的稱贊和羨慕。這就說明,你前幾年的苦功沒有白費。搞寫作,的確是件艱苦的勞動,沒有堅強的毅力和敏捷的文思,是根本不行的。我們國家從事寫作的人才仍然是不夠的。希望你繼續(xù)努力,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來。
敬禮!
周世盈
1982年8月27日
那時的他,擔任中共漢壽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部長。我是他領導下的基層單位漢壽縣創(chuàng)作組的一員。他這封信,在后來的近半個世紀里,時刻予我以鞭策。如今,承蒙老領導看得起,我決心硬著頭皮,勉力從之。于是,我給他回信:“尊敬的周部長:您好!為您的新著作序,我既感不勝榮幸,又覺誠惶誠恐。我非常樂意地接受這一特殊任務,并傾情傾力完成。”
《<往事煙云>續(xù)集》封二作者簡介
接下來,我專心專意通讀全書。所反映的生活,可謂穿越歷史千年,縱橫天地之間;所表現(xiàn)的人物,上到開天辟地的領袖,下到養(yǎng)家糊口的平民;所展示的事件,既與國運相關,又與家運緊連。揭示的是人間冷暖,透視的是人性人情,彰顯的是天下為公。有愛,方有新發(fā)現(xiàn),有愛,方有真情感。《<往事煙云>續(xù)集》表現(xiàn)了對祖國的大愛,對領袖的摯愛,對英雄的厚愛,對人民的真愛。俗話說往事即過。對常人來說,的確如此。對作家來說,往事如煙也罷,往事隨風也罷,往事已矣也罷,往事就是往事,是一座取之不盡的寶庫,往事鑒古今,往事明是非,往事辨來路,往事照去向。周世盈筆下的往事,信手拈來,輕松成文,初讀感覺普通隨意,平淡無奇,實則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讀到深處才發(fā)現(xiàn),平常的文字與平常的事件中,時而如大江滔滔,時而如小溪潺潺,時而如高山飛瀑,時而如洞中回環(huán)。思想的啟迪,信息的獲取,史實的明辨,現(xiàn)實的審視,觀念的改變,文學的熏陶,全在其中。猶如享受了一頓既健康,又美味,既潤肌膚,又強筋骨的大餐。
從形式上看,這是一部散文集,實則是漢壽人民的奮斗史,洞庭湖的發(fā)展史,中國社會的變遷史。其價值是多方面的。
他筆下的人和事,大多是我所熟悉的。他寫來很輕松,我讀來很愉悅,每一篇,每一句,每一字,均含情含義,有理有力,就像面對面吐心思,敘家常,道見聞,講趣事。看似平常,卻并非平常,里面包含著深邃的哲理。
他面對重大歷史事件,不做看客,而做主人,多有反思,而且犀利、深刻。《上遵義》是這方面最典型的篇章。他參觀畢遵義會議舊址,發(fā)出感嘆:“如果不是因為紅軍突圍過湘江時,損壞了與第三國際相聯(lián)系的電臺,遵義會議做出這樣重大的人事變動,一旦向共產(chǎn)國際請示,那結果又會怎樣?中國革命的前景又將是怎樣?令人難料!”
他從人們習以為常,司空見慣的事情中,揭示出深刻的真理。讀《父親的故事》,如同上了一堂哲學課。父親用他獨有的農(nóng)民思維待人處事,從細微處,悟出處世之道。“人生在世,做什么事都要留有余地,不可任性,不可過頭,不可做絕,這就叫做‘小心駛得萬年船’。”對于送禮與收禮,父親的看法是:“如果你收了,把事情幫他辦好了,一點人情也沒有;如果你收了,卻沒有把事情辦好,他會怨恨你一世。無論事情辦得好,還是辦不好,都不能收別人的東西。”這種為人處世的哲理,全書中俯拾即是。
《<往事煙云>續(xù)集》版權頁
讀他的散文,如同走進一條知識的長廊,不斷豐富著自己的見識。“黃色代表明亮和富貴。天子穿黃袍,和尚穿黃色袈裟,好日子稱黃道吉日。為了尊重亡者,就用黃紙作為陰間的錢。”(《中元祭祖》)生活中,人們稱傻子為“二百五”,他參觀南街村,得知村里無論干部還是群眾的基本工資都定為“二百五”,即每月250元。由此,他引述了二百五的典故和由來。他書中多次恰到好處地引用典故,且做到了不顯山,不露水。
他寫人狀物,往往寥寥幾筆,便活靈活現(xiàn)。他描繪兒童:“小寶寶一歲多點兒,剛學會走路,像一只小雞,到處亂竄。兩條不太有勁的小腿輪流向前奔,白嫩的小肚肚下綴個蠶寶寶,十分可愛。”他贊美姑娘:“小導游臉蛋兒秀美,輕描蛾眉,淡抹口紅,微笑時臉上顯現(xiàn)出兩個淺淺的酒窩,逗人喜愛。”他頌揚英雄:“吳尚典老人身材高大,人稱‘吳大塊’。年輕時,力氣大,有武功,肩挑三百斤擔子,行走如飛。”
令我特別欽佩的是,縱觀書中記述的樁樁件件往事,集中體現(xiàn)了他秉持公道辦事的一顆官心,因而當年做的那些事,如今記述下來才顯得彌足珍貴。與那些只講官話,只求官運,只依官勢,只守官位的人大不相同。這是本書被譽為奇葩的核心。人們常講黨心民心,《<往事煙云>續(xù)集》講的是官心,也就是說為官應該有一顆什么樣的心,官有大小之分,但官心則應等同。毛主席塑像經(jīng)時代浪潮和強烈地震而不倒,就因為他身居高位,公心不變,因而受到人民的愛戴。為官者,只有天下為公,才能做個好官,只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才能做個清官。常人要有一顆善心,超人要有一顆愛心,高人要有一顆平常心。為官之人,乃人中龍鳳,集常人、超人、高人于一身,那么就應該集三心于一心,凝成一顆官心。之所以說是官心,天下為公是核,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徑,犧牲自我是圓。官人有了純之如玉,堅之如金的一顆官心,管理好官印,運用好官權,樹立起官威,必成自然。
周世盈先生用自己飽蘸深情的筆,為漢壽存史,為人民立傳,也為自己留痕。這些只有他能做到,有他相同經(jīng)歷的人,缺少他那支文采斐然的筆,有他那支文采斐然的筆,卻沒有他那多姿多彩的豐富閱歷,更缺乏他那洞穿世事的深邃眼光,也不具備他那冷靜而理性的獨特思維。就拿《記述義士楊幺起義》來說,對于這位南宋農(nóng)民領袖“等貴賤,均貧富”的事跡,在其家鄉(xiāng)漢壽已不知有多少人寫過,然周世盈寫來則不落俗套,做到了創(chuàng)新、出奇、求真。金國扶持的所謂“齊國”派“太尉”李成帶上財物賄賂楊幺說:“如果大圣天王出湖攻城略地,共同消滅南宋,齊國就與你平分天下。”楊幺厲聲痛罵:“共同滅宋,豈不是要把中國送給金國嗎!我之所以起義,其目的是內(nèi)滌瑕穢,外殲丑虜。” 楊幺的民族氣節(jié),在國際局勢錯綜復雜,有人拿臺海未來大做文章的今天,值得今人學習。
《<往事煙云>續(xù)集》封底
周世盈身為愛蓮堂的后人,永葆愛蓮堂的本色,官做得越大,對自己的要求越嚴。他任漢壽縣政協(xié)主席、黨組書記時,瞻仰韶山滴水洞,虔誠地坐在毛主席曾經(jīng)用過的辦公桌前照了一張握筆待寫的照片。事后,他很興奮,但又很害怕。“害怕褻瀆毛主席的尊嚴。”“害怕德不配位,不該坐的位子你坐了,就有麻煩啊!那些‘老虎、蒼蠅’混入官場,遭到了拍打,這就是德不配位的結果。德是一種人品,是一種境界,是一種修養(yǎng),只有厚德才能載物。”所以,“我無論在職還是退休,都努力進行道德修養(yǎng),努力讓德行配得上這張金貴的留影。”(《滴水洞留影》)正因如此,先生年近九十,仍青春如火,邁向百歲,正文思如潮;儼然金牛山的不老松,堪稱漢壽政壇的常青樹。
讀周世盈先生的散文,讓我感覺寫文章并不像某些人說的那么困難無比,那么高不可攀。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只要有一腔愛,滿腹情,兩眼火,雙腳功,就可以創(chuàng)造出人民大眾喜愛的精彩華章。
總之,45篇散文,45朵奇葩,勝似荷花,賽過芙蓉,羞煞秋菊,超越紅菱,竟放洞庭西,閃耀芙蓉國,美了今漢壽,靚了古龍陽,逸麗兮,清香兮,艷光兮,春色兮,綠染天涯。
是為序。
楊遠新近照
作者簡介:楊遠新,湖南漢壽縣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一級作家,湖南省公安廳高級一級警長、三級警監(jiān)。出版有18卷本《楊遠新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春柳湖》(全四部)《愛海恨涯》《紅顏貪官》《百變神探》,兒童長篇小說《歡笑的碧蓮河》《險走洞庭湖》《霧過洞庭湖》《孤膽邱克》,長篇報告文學《內(nèi)地刑警與香港警方聯(lián)合大行動》《創(chuàng)造奇跡的人們》《奇人帥孟奇》《縣委書記的15個日日夜夜》,作品曾獲國家圖書獎、公安部金盾文學獎、湖南首屆文藝創(chuàng)作獎、湖南首屆兒童文學獎等。散文《我的祖母》被編入大學教材。《春柳湖》(全四部)入圍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