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里的燈光
作者:周永華
潤筆/周永旗
黃草梁,一處如詩如畫的山梁,宛如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又像一道堅固的邊防墻。它見證了歲月的滄桑和歷史的沉淀,也見證了這片土地的繁榮與富強。站在梁頭,放眼望去,西面是北京第一峰靈山,東面是靈秀的川沿河古城,南面遠眺著柏峪天津關,北面則通往口外的邊塞。
沿著梁上的小路,向西可抵達椴木溝村;向東則進入“龍門溝”,這里曾有仙人洞、祁家堡等自然小村,然而時光流轉,如今這些村莊已人去樓空,榆樹灣、向陽水、陳家水等村落也已搬遷,只剩下零星的牧羊人。
回溯到1958年,為了加強首都建設,繁榮首都市場,北京市委創建了“靈山國營農林牧場江水河分場”,歸屬國家農墾局管轄。雖然后來靈山牧場解散了,但這里的歷史和記憶仍然鮮活。
一次穿越龍門口大峽谷的旅程中,我們在歸途經過榆樹灣村時,偶遇了一對老夫妻。男主人王大哥雖已75歲高齡,但精神矍鑠,面色紅潤,且十分健談。女主人同樣干凈利落。
當時我們一行八人旅途疲憊,饑腸轆轆。王大哥夫婦熱情地將我們迎進他們的小院。小院雖不大,但種植著各種綠油油的小菜,門口還有兩棵杏樹。他們的房屋古色古香,雖簡陋卻整潔有序。
在愉快的交談中,我們得知王大哥曾是村里的赤腳醫生,1965年曾在江水河牧場工作過一年。他熟悉我父親和村里的許多長輩,記憶力驚人,向我們講述了許多當年的趣事和往事。這些往事也曾在我小時候聽父親提起。今天,能親臨其境,遇到“熟人”,并享受他們溫馨的晚餐,心中的感慨難以言表。
晚餐過后,時間已近九點。山里的涼風習習,讓人感到清爽宜人。四周一片漆黑,只有寂靜的山林和那來自老屋的溫暖燈光。臨別時,王大哥夫婦把我們送到門口,并熱情地邀請我們下次再來。他們屋里溫暖的燈光照亮了我們回家的路,也照亮了我們的心。在這漆黑的夜晚,那溫暖的燈光仿佛成了我們心中永恒的溫暖記憶。
(圖文均屬原創)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