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
作者:姚正勇
我向來很不喜歡狗,當然也不討厭甚至厭惡狗。但我很害怕狗,畢竟現實世界還是古今中外,狗傷人的事件確實很多。
要是在早些時代,至少民國以前的時代,我想大眾會認為狗不是什么好東西,或者與牛、馬、豬之類比較起來,絕對不是什么好的動物,要不然人們怎么會生出這么多與狗有關的話語或者詞語來說某個人或者某類人什么什么的不好?如:某人很討厭你,他(她)可能會隨口來一句“你這狗東西”。又如果某人靠依附某一團體或者某一階級的對立面而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這個時候某人就成了“狗腿子”、或者“狗娘養的”了。當然在小老百姓中不慎交到了一群狐朋狗友,那就麻煩了。這些狐朋狗友他不僅僅對你毫無幫助,甚至對你會帶來極大的傷害。
我不喜歡狗,但曾經被養過一條狗。為什么是被養呢?因為我天生怕狗,不是我主動要去養狗,而是有一位親戚送給我家一條狗,讓我家飼養。我家養那條狗的時間大概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早期,當時我八九歲,弟弟六七歲。那是一個物質極度匱乏的時代。小孩子沒有什么可玩的東西。在農村,一條狗就是小孩子最好的玩伴,放學后,牽著一條小狗在田野中四處閑逛那就是小孩子最愜意的事情。但狗畢竟是狗,它總是會傷人。所以對于我和弟弟那樣膽小的人來說,家里有條狗并不是一件很高興的事情。不過家里居然有狗了,我和弟弟放學后或者吃飯的時候總是從鍋里或者碗里留出一個“大飯團”作為我家的狗糧。這只狗總是睡在我家的炕火邊,我和弟弟放學后也不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去遛狗。而我的父母親農活忙完回家,困得不得了,更沒有時間照管這只狗。不過這只狗還很好,盡管我家對它不是很好,可是它一直沒有離開過我家,盡管白天它四處尋食,四處流浪。但天黑了,我家的那只狗也就來我家了。
我家那只狗在我的心中,不存在是好還是不好。但有時候我真的感覺到“它是一條沒有良心的狗”。記得有一次,我和弟弟去鄰居家看電視回來。家里黑燈瞎火的(那時候由于電力供應不足,農村基本上晚上十點后限電),我家的狗聽到我和弟弟回家弄出了響聲,汪汪汪的對我和弟弟大叫,弄得我和弟弟手足無措,虛驚一場,害怕被狗傷到。從那以后,我和弟弟一致認為:這是一條沒有良心的狗。那條狗后來被鄰村的一個做狗生意的買走了。當時我和弟弟在上學,據我媽媽說:“這條狗賣了也無妨,一個飯團放在裝狗的口袋里,狗鉆進口袋,那狗商人背著就走了,哼都不哼一聲”。
自此后,我家直到現在,再也無狗。
在當今社會,狗好像變成大眾之所愛了。現在人很流行養狗,好像自己街上牽著一條狗或者懷里抱著一條狗,就把自己好像當成是人上人了,至少可以把自己看成是有錢階級或者“上層階級”了。所以現實社會很多人想方設法的都要養一條狗。放眼望去,熱鬧的街市上,小區里,公園里,年輕的漂亮的妹妹胸前抱著狗、年老的大爺大媽、年輕的少婦和老少爺們牽著狗,好像狗真的成了他們家的一份子了。家里有什么吃的,先給狗吃。家里有什么穿的先給狗穿。甚至逢年過節也要給狗購置新衣,添置狗糧,真的是“唯狗是從”。難怪乎現在社會上會有“舔狗”一說。
我悄悄地問了一下“度娘”,什么是“舔狗”?“舔狗”,跪舔之狗也,指那些在男女關系中放棄尊嚴和底線,熱臉去貼冷屁股的人,或者指毫無原則地吹捧或阿諛奉承之人。說得直白一點,就是犯賤。從這個詞條中“舔狗”有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指在愛情里卑微到委曲求全的那類人,當然用民國時期張愛玲很文藝的話就是“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里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這句話太文藝了,對于我們老百姓我絲毫看不出有“舔狗”味道。另一層意思是指毫無原則的吹捧或阿諛奉承之人。
我這里對前一種的“舔狗”也就是那些在男女關系中放棄尊嚴和底線,熱臉去貼冷屁股的人我就不討論了。畢竟那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影響不大。我就討論那種毫無原則的吹捧或阿諛奉承之人,畢竟這種人影響很大。小則害單位害團體,大則不僅禍國還殃民。
有些人在單位或者在自己的小團體中,為了自己的生存,或者為了謀取更大的不正當的利益,寧愿當“舔狗”,在領導面前“搖頭擺尾”領導說一,不能說二,領導有些決策在出臺之后,征詢職工意見,本來決策上有點小瑕疵,這需要我們毫無保留地指出來,并提出自己的意見,使決策更完善更合理。但舔狗的總是對領導大加贊賞,鮮花掌聲一股腦兒的投向領導,弄得領導飄飄然,忘乎所以,久而久之就老子天下第一了。
“舔狗”以及無原則?阿諛奉承的人往往懷有不同目的,?他們對某一項決策不會提供真實的反饋和建議,?反而會助長領導的一種唯我獨尊、?自以為是的態度,?這種態度如果長期存在,?可能會讓個人或組織陷入自我陶醉的狀態,?無法正確認識自己的不足和外界的真實評價。?最后,?毫無原則的吹捧或阿諛奉承還可能成為一種“圍獵”的手段,?通過花言巧語和奉承吹捧,?誘導個人或組織在不法商人或不正當利益獲得者的影響下,?防線崩塌,?最終走向違法犯罪的道路。
“?舔狗”之人的危害不容忽視,?他(她)不僅腐蝕了個人的道德和法律觀念,?還可能對整個社會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對于大眾而言,?應保持清醒的頭腦,?警惕這種看似甜美實則有毒的行為;?對于組織而言,?應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防止阿諛奉承之風侵蝕組織的健康肌體。
謹此小記,望大眾不要當狗,更不要“舔狗”
作者簡介:姚正勇,中學教師,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作家協會會員、理事。高級技術職稱,喜歡文學。在中國作家網、省、市刊物有詩歌、散文和小說發表,偶有獲獎。參與編寫《云峰八寨》一書,作品《脫貧攻堅戰日記》(節選)榮獲2020年“秋實杯”講好脫貧攻堅好故事征文大賽二等獎、詩歌《我愛你,故鄉的洗布河》榮獲黨史教育“萬眾一心跟黨走”征文比賽二等獎。堅持用文字表達人性的真、善、美和假、惡、丑。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