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游赤水燕子巖
作者:佘思良
朋友!你來過赤水的燕子巖嗎?赤水,一座位于中國貴州省西北部的小城,以其獨特的丹霞地貌和豐富的自然資源而聞名世界。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一處令人神往的自然奇觀——燕子巖。它不僅是赤水的瑰寶,更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奇跡。著名報告文學作家徐遲先生一走進燕子巖,立即被滿溝滿嶺的原始森林所震撼。后來,他在那篇叫做《貴州本是富裕省》的文章中寫道:“在地球北緯28°線上,如今僅存下赤水河畔這座原始森林,至今是圣潔的處女林。”這“處女林”,當然是指赤水的燕子巖。
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穿透窗簾,我便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前往燕子巖的旅程。在這個陽光明媚的日子里,我帶著對自然的敬畏和好奇,踏上了探索燕子巖的旅程。
大巴車從人和廣場出發,拐入了丹霞大道,到達赤水游客中心后轉入了三十里河濱大道。通過車窗,遠處的山巒和赤水河盡收眼底,好像在展示著這片土地的美麗與神秘。經過三十多分鐘的行程,我們終于抵達了燕子巖景區,開始了燕子巖景區探險之旅。
燕子巖位于貴州省赤水市的兩河口鎮,距赤水市城區26公里。燕子巖是一處典型的丹霞地貌景區,這里的巖石以紅色為主,經過億萬年的風化剝離和水流侵蝕,形成了千姿百態的奇觀。燕子巖以亞熱帶溝谷雨林植被為主體景觀,景區主要由竹篁幽谷、燕子飛瀑、一簾幽夢、長壽泉、生命之源、生命之根、棧道云梯、空中走廊、蓮臺瀑布等景點構成。是一個以原始茂林為主的生態景區,景區面積約5平方公里,游覽時間大約要兩三小時。為了減輕游客的運動量,景區配有觀光索道。
燕子巖景區以其原始古野的森林植被、造化神奇的丹霞地貌和罕見的侏羅紀紀念物遺存而一舉獲得國家森林公園的桂冠,是神州華夏又一處生態休閑旅游和科普考察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步入燕子巖,仿佛走進了一個紅色的世界,紅色的巖石、紅色的土壤、茂密的植被,構成了一幅美不勝收的畫卷。
燕子巖的核心區域是巖洞,這里的巖洞奇特,如宮殿般富麗堂皇如仙境般夢幻神秘。最為著名的是“燕子洞”,洞內丹霞石千姿百態,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刻的藝術品,讓我們感受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成百的小燕子來來往往,像在迎送遠道而來的客人。
走進燕子巖景區第一個景點叫廊橋遺夢。看外形,這座橋按照貴州當地少數民族風雨橋的風格建造,而風雨橋則是苗家阿哥阿妹談情說愛得而地方,因此,有人又叫作為風溪河上的愛情橋。別以為講得很俗氣,這燕子巖就是為大家尋找愛情的夢而天造地設的,因為那里有兩件人類傳宗接代的寶物,一是生命之源,一是生命之根。那條長長的竹篁幽谷就成了情人走廊,這座風情萬種的廊橋呢,也就被人涂上了一層柔情蜜意的色彩。
咱們在這里可以選擇步行也可選擇乘坐索道。索道型式采用國產式單線循環固定抱索器四人吊廂式。索道線路中間設置6座支架,索道長700多米,高差為170多米。
下了索道,穿過綠樹蔽日溫柔清新的小徑,只要人一踏進去,就有一種暗無天日,無分寒暑,山外重山,瀑上疊瀑,處處桫欏,步步皆竹的感受。難怪一些多情男女都會不約而同地說,這該是風情萬種的“情人走廊”。
這是一條用丹霞石鋪成的路,當鋪完最后一塊條石,恰好是一千八百一十八步臺階,在這條路上走,我建議大家換一種心境,既來之,則安之,要放松、放松再放松,呼吸,呼吸再呼吸,深呼吸,多吸氧。這里的空氣已經被原始森林和小溪流泉過濾了一千遍一萬遍,每一毫升空氣,都爆滿了負氧離子。
在燕子巖景區內,有一條清澈見底的溪流,終年流淌不息。溪水潺潺,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沿著溪流漫步,感受著微風拂面,聽著鳥鳴蟲鳴,讓人心曠神怡,仿佛置身于人間仙境。
在溪流中,有一瀑布,那就是燕子飛瀑。
燕子飛瀑,瀑高約八九十米,因為半山石壁常有成群結隊的燕子從瀑布中飛進飛出,山民就叫它燕子飛瀑。流水伴隨著歲月的刀子,無情地把一條條峽谷任意切割,形成一排排垂直的斷崖絕壁,加上亙古未開的原始森林,涵養了豐足的水源,于是造就了流水奮不顧身、粉身碎骨的瀑布景觀。
有人說走遍中國大地,獨赤水瀑布最多,多到千條萬條;品賞天下瀑布,惟赤水瀑布最奇,奇得千姿百態。赤水有句時尚俗語,叫“有山皆有泉,無水不飛瀑”。
離燕子飛瀑不遠處,是一個天然巖穴,高約30多米,寬70余米,就像一座火紅色的石頭宮殿,富麗而堂皇。令人稱奇的是,石壁上由于風雨侵蝕形成了那么多的石窩,這里居住著成千上萬的燕子,它們進進出出,它們在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它們在這里像進出家一樣。也許燕子巖這個名字就這樣得來的。
據當地人說,這燕子巖穴還大有來頭,這里曾是古人類的穴居地。上世紀三十年代,這里還有一家人依崖搭棚,隱居達半個多世紀呢。
順著闖過燕子巖穴的游步道,便來到燕子飛瀑的背后。你可感受一下,巖穴下面是陡峭的深淵,巖穴上面是狂瀉的瀑布,這紅光四射的巖穴不就成了一座童話般的石穴水簾紅樓?飛瀑像用千萬根透明紗編織成的垂簾,把紅樓輕輕遮掩。讓人感受到瓊瑤小說描繪的那個浪漫:一簾幽夢。
來到游步道有一處適當寬敞的地方,在這里的石壁之中,居然流出一股泉水來。當地人叫它長壽泉。喝一口泉水,據說能長壽。其實泉水能不能長不長壽恐怕一時還應證不出來。但泉水清冽無暇,醇綿甘甜,確像泉水中的極品。然而,這石壁上為什么穿了一個洞,洞里還流出泉水來,還真就是一個謎了。有誰能解釋一下這石洞和泉水生成的原因呢?
繼續往前走,爬上一個緩坡,來到極其神秘的地方——生命之源。
這生命之源,的確像我們每個人誕生的地方。我不禁地感嘆:這大自然也會把人類的生活規律演繹得如此淋漓盡致。
說個真實的故事:幾年前,一群男男女女搞旅游資源考察的專家,偶爾發現了這個“生命之源”,就決定當景點開發。誰知,第二天,對面有棵兩人合抱的古樟樹慘叫著連根倒下了,它的千枝萬葉正好緊緊地遮住了這個洞口。無緣無故倒樹本來就是一奇,更奇的是怎么不朝懸崖方向倒,而是違反常規內向而倒,還要倒向這個“生命之源”。這事頗讓開發者們費解。有道貌岸然者就解釋為:大自然中的靈性之物為了保護與之相生相伴的鄰居“女友”的貞潔名聲,竟然不惜以生命作代價充當守護神。
“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也許你頭腦中還思考著“生命之源”的神奇。走路卻要全神貫注啊。這里是棧道云梯,大家上坡一定要腳踏實地,思想別老是想著“生命之源”啦,安全要緊哦,必須有了生命才能有享受啊。
走走停停吧,在這里瞧一瞧。噫!這像是什么東西。其實,你們看過了“生命之源”,就應該知道它叫什么了。真是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剛才在那邊看到“生命之源”,這里就發現了“生命之根”,你說這怪是不怪?許多人都知道廣東丹霞公園里,有一根世界第一猛男的“元陽石”,十多年前,有個叫謝雞古的怪人偏又發現了一個活生生的“女陰石”。一陽一陰,配得那樣天衣無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簡直不可思議呀!這條“根”,只不過就像是皇宮里太監的那個東西,所以大家又叫它“太監遺物”。
別看了,有的女同志都不好意思紅臉了。朝前走吧!這條天生石穴,原是虎豹豺狼的過往通道,完全像空中走廊。不懷好意的獵手們常常埋伏在一角,守株待兔,就能滿獲而歸。站在這里遠觀,哎呀!——這眼底的世界都是咱哥們兒的!如果低頭俯瞰——哇噻!有恐高癥的人可要小心啊!下面那些人看我們,我們就都成了從“空中走廊”上天堂的仙人了。
這里是一處面積達80余平方米的天然觀瀑臺叫蓮臺瀑布,是景區精華景點部分,亦是休閑玩耍的主要地方。巖石上凹陷的洞穴,有人說是“恐龍足印”,也有人說是古人曾在此修建的造紙作坊,石凹是作打樁用的,更有人說是山澗漩渦水的作用,經過億萬年的旋轉沖刷,形成石凹等等。
天然的原始森林里,古藤也非常奇特。
這根古藤,呈扁平形狀,春開白花,秋結黑果,是猴兒們的口糧,也是山里孩子最喜歡吃的玩藝兒,這果實叫“豆扁”。別看這根藤瘦不拉肌的,卻像情場高手。你看它死死纏樹不放,渾身都扭曲了,顯得好痛苦,說不定在單相思呢。山野有支民歌:上坡不起慢慢悠,戀姐不到慢慢求。有朝一日求到手,蛇咬蛤蟆死不丟!
暢游燕子巖,讓我深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與偉大。這里的丹霞地貌、巖洞奇觀,都是大自然和人類文明的瑰寶。在這次旅程中,我不僅欣賞到了美麗的自然風光,還感受到了歷史的厚重。
燕子巖的美,不僅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一種心靈的震撼。它讓我明白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也讓我更加珍惜和保護這片土地。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將把這次旅程的美好回憶深藏在心底,繼續探索大自然的奧秘,感受生活的美好。
此次游赤水燕子巖,讓我對自然和歷史的敬畏與熱愛更加深厚。希望更多的人能夠來到這片神奇的土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傳承歷史的文化。讓我們共同守護這片美麗的家園,讓燕子巖的奇觀永存于世。
2024.8.12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