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也難右也難左右為難
作者:吳賢德
一個豫南大別山溝里祖祖輩輩農民,一個城市里打工的農民工,女兒考上“211”雙一流大學研究生,兒子考上中醫藥大學一本,雙喜臨門,本來是很高興地喜事,近日卻遇上了,讓人左右為難的事。
高考過后,微信里不斷收到親朋好友發來的“喜報”,諸如:張三孩子考上了北大,李四孩子考上了清華,王五的孩子考上了復旦,劉老三的孩子考上了……遠在老家的,近在眼前的,孩子金榜題名,考個理想名牌大學,相互分享喜事,無可厚非。
隨著新學期開學的臨近,一封封某月某日在某某大酒店舉辦犬子愛女“升學宴”邀請函,通過手機短信、微信接踵而至,一件件讓人左右為難的事來了,你說去還是不去?不去吧,怕人家背后說你裝孬怕花錢,說你這個人不給面子,雖然誰也不欠誰的,怕見面不好意思,丟不起面子。
四年前,女兒考上大學,我和妻子認為現在的孩子幾乎都很優秀,考上普通大學,又不是中了狀元,沒啥值得張揚的,老家親朋好友打電話給我,問我給不給孩子辦升學宴?如果辦的話電話告訴一聲,電話里我半開玩笑說,從老家來鄭州來回一千多公里,你們不怕花錢,我怕租不起賓館。
四年后,女兒大學畢業考上研究生,兒子高中畢業考上中醫藥大學,老家和鄭州親朋好友們,都認為我們家“雙喜臨門”肯定會擺宴席,邀請大家慶賀慶賀,紛紛打電話給我,問何時給孩子辦“升學宴”,抱歉,對不起大家,我和妻子根本就沒有這個打算,不過,這里代表全家感謝各位親朋好友,對兩個孩子的關心和厚愛,心意全領了。
親不親家鄉人,是家鄉那片黃土地養育了我,家鄉是我永遠的根,雖然離開家鄉快40年了,心里永遠牽掛家鄉,每年都會抽出時間,背上相機從鄭州回到老家轉轉,拍一拍老家風俗人情和風景圖片,回到鄭州配上文字,發表在報刊和自媒上,擴大家鄉知名度,為宣傳家鄉旅游做奉獻。
每次返回老家,就是時間再緊,也會擠出時間,購買幾條香煙等禮品回到村里,送給村里會抽煙的族叔族哥,順便看望看望村里留守老人,幾年前,村里老人們向我反映村里不通公路,造成村民和去鎮里上學孩子們出行難,返回鄭州后,我把村民們心聲寫成文字,反映給河南日報“民聲民情”欄目,文章見報后,昔日村里的爛泥路,變成了今天寬敞的水泥馬路。
人在曹營心在漢,同樣,我是人在鄭州心在老家,村里親朋好友,誰家孩子結婚、考上大學……婚喪嫁娶,只要打電話或通過手機短信、微信通知我,只要時間允許,我都會盡量趕回去,實在趕不回去,通過微信發個紅包表表心意,親情雖然用金錢買不來的,但可以起到牽線搭橋作用。
近年來,讓我最看不慣的,就是老家興起的不良陋習,正常婚喪嫁娶大操大辦還能理解,讓人不能理解的,比如:家里建、買新房、新車,孩子滿月、12歲生日、考上大學等等,搬家宴、滿月宴、生日宴、升學宴,酒席、宴席,邀請函、邀請信接踵而來,如果場場應酬,說句小氣話,紅包真的讓人發不起。
老家畢竟是農村,老家很多東西雖然看不慣,只能心里有數不能說出來,說出來遭老家人笑話,背后說你沒有人情味,說你摳門、小氣,看不起農村人,說句內心話,老家近些年變化最大的,就是許多不良陋習,這些不良陋習的出現,真的讓人左右為難。
筆者認為孩子考上大學,對自家來說是件值得慶幸的喜事,而在別人眼中是一件很普遍小事,在今天大學生滿天飛時代,考上大學高興,畢業找不到理想工作,又該讓你發愁了,名牌大學生擺地攤,名牌大學生當保安、跑外賣、當快遞小哥多的是,不信可以調查一下。
是金字放在哪里都會發光,如果是一個足夠優秀的孩子,通過自己努力拼搏,大學畢業后,找到一份理想職業和工作崗位,孩子婚禮大擺宴席,邀請親朋好友共同慶賀,筆者認為更有意義。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