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城亞丁最美的配飾
作者:藍帆
引言:
如果說亞丁巍峨壯麗的央邁勇、仙乃日、夏諾多吉三座高山傲然聳立令世人仰望,那么,驚動古今的皮洛遺址、拉索宇宙線觀測站、子午二期天文部落何嘗不是三座雄偉的高山!它是中國前世與今生文明的相會,新時代天文科學的圖騰。隨著7月22日一個文本的宣言,三座高山聲名鵲起海內外。
一、好風憑借力
七月下旬的一天,我從成都飛往稻城亞丁,龐然大物鋼鐵犁鏵一路向南。我全神貫注地看著舷窗外,長空在變化中演進,滄海桑田,摧枯拉朽,我似乎感受到機頭劈波斬浪穿越遠古時空付出的洪荒之力。“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
這是疫情解禁后我再進涉藏州。我興奮地呼喊:“亞丁!我來了……”
空谷回聲,四散開來。
置身這4411米海拔高度的大地,白云舉著我的呼喚飄渺,發散,升騰。我想起先秦荀子《勸學》中的至理名言:“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已在機場迎接我們的是兩位漂亮的藏族姑娘志愿者,偏襟立領長袍,以主色調紅綠黃黑襯托著她們的青春容顏。我和她們拍了張合影便上車直奔賓館。
交談中得知,她倆都是四川民族學院放暑假的學生,一位名叫作嘎,另一位名叫普巴拉姆。
作嘎和普巴拉姆大學考的都是四川民族學院,學院坐落于康定市姑咱鎮,它被深山河谷環抱著。作嘎告訴我,秋季再開學她就二年級了,學姐普巴拉姆就大三了,她們都是學法律的。作嘎說,走進大學后她被驚喜激勵著,她和同學們都有助學金,還有獎學金,最高獎學金5000元,她大一就得過2200元的獎學金。她告訴我,她非常喜歡大學里的圖書館,喜歡模擬法庭實踐課。她要努力完成學業,畢業后考公務員,要為家鄉做貢獻。
熱愛家鄉,刻苦求學,回報社會是當地大學生志愿者的共同志向。澤仁德西23歲,就讀于阿壩師范學院文學與歷史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再開學就大四了,行將走向工作崗位。她興奮地對我說,上大學不但所學專業讓她如愿以償,而且每年都享受國家給予的助學金。
她對我說,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作為一名大學生能成為國家資助政策的受益者深感榮幸。這不僅緩解了經濟壓力,更在精神上得到了鼓舞,她由衷感激。她感覺家鄉需要更多有知識有文化的年輕人,她要努力完成學業,回報社會服務家鄉。
年輕人有學上,中年人有收入,土地流轉的農戶有政府資金補貼,即使不種地,日子也是越過越好。
陪同我們登上稻城亞丁仙乃日雪山的是位畢業不久的小伙子,名叫羅絨多吉。他皮膚黝黑,健碩帥氣,在當地旅游中專畢業后就考導游了,旅游旺季每天接待國內外游客每月收入幾千元。他每天快樂地引路上山,細致講解,熱情禮貌、滿臉笑容地待客,和絕大多數年輕人一樣,牙齒潔白如珍珠般好看。
車在寬闊的道路中不斷上坡,經過綠油油的草地,黃燦燦的油菜花,迎風招展的經幡,大小不一的瑪尼堆,眼前一切像一幅幅油畫不斷閃現。最瀟灑的是一群群黑如墨汁的牦牛,如同一幅幅焦墨畫,更像大自然詩歌中的標點,自然而恰當。
牦牛在農場田原用標準的低音哼鳴著快樂,怡然自得地溜噠著。它們奉獻的也可圈可點,除了牦牛肉,牦牛奶,還有牛皮,牛毛,牛氣; 還有就是牛者獨家創作的牛糞,那牛糞不落俗套,是一層層螺旋式的圓盤型的; 它們吃進去的是草,排出來的無疑還是草,即便糞便中有些水分,也被高原的風吹干了。所以在涉藏州的大草原往往會被撿拾,而后投入火爐,用來取暖或燒酥油茶。
二、香格里拉見證
曾經的事物,興許隨著時光的游走都已成為過去式,從哲學角度說,世間不變的定律就是變!
稻城,香格里拉,美麗的亞丁聞名于世,不僅因英國小說家詹姆斯·希爾頓創作《消失的地平線》,還有其它明亮的美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四川省級風景名勝區”,你是日月星光的折射,希望的代詞。意思是“向陽之地”,涉藏州同胞又叫它念青貢嘎日松貢布。
“向陽之地”的村子里古老而美麗的傳說在巍峨壯麗的央邁勇、仙乃日、夏諾多吉三座高山間飄渺不散。從亞丁機場坐車奔赴雪域花園酒店百余公里的路上,我看著窗外景致,想著腹稿的布局,山坡聳立的白塔和碧綠如翠的湖水相映媲美,時而寫意,時而工筆。
7月24日,我們冒著大雨走訪藏民家。在香格里拉鎮熱光村,鄉級駐村干部張興茂、副鎮長劉光偉,村支部書記降白帶我們來到村民益西卓瑪的家。張興茂是香格里拉鎮的在職干部,現在是熱光村的包村干部,協助參與村里各項工作的開展。
益西卓瑪家的房子寬敞時尚,外表以灰色為基調,屋檐有棱角,嵌有黑白線條間隔花紋,與絕大多數村民家一樣,是以山上經過雕鑿的石頭做主體建材搭建的,看上去堅固敦實。院子里有果樹,花卉,屋里的墻壁是彩色的,柜子里陳設著各類手制銅器具,更顯眼的還有多處電源插座,我還就近找了一處給自己的手機充電。
益西卓瑪熱情地為我們送上她家種的香梨,更開眼界的是,案臺上有一口燒酥油茶的大鍋,插上電源后滿滿一大鍋酥油茶很快就沸騰了,冒出的香氣迅速彌漫開來。主人用鑲金邊的飯碗為客人端上酥油茶,擺上核桃,表達著好客之情。
益西卓瑪今年60歲,前幾年兒子因病去逝,家里還有五口人,丈夫,兒媳婦,孫子和孫女。孫子、孫女分別在讀書,兒媳婦在鎮里的賓館當服務員。交談中得知,孫女洛絨拉姆在瀘州市的納溪中學讀高二,孫子洛絨多吉高中在瀘定二中畢業后,通過了資陽環境學院自主招生已被錄取,開學為大一新生; 入學后,新生可以根據個人情況申請助學貸款。
益西卓瑪家有11畝地,政府補償土地流轉金每畝每年2360元,還有失地補償,因為當地政府旅游開發項目的實施,村民的地被征收,于是就按家庭人口給予補償,每人每月170元。兒媳每月基本收入大約3000元左右; 家里還有民宿,可以接待6位游客。我環顧了一下四周,看見幾盆養得肥碩的綠植,生機勃勃,鮮嫩好看。
熱光村還有一種福利:每年所有村民都可以在亞丁景區內為馬幫服務一次,就是在客流多的時候給馬幫牽馬,服務時間為半個月,其間平均每人收入大約1300元左右。平時村民還可以自主采集松茸和蟲草,賣給前來收購的商戶。
熱光村總共有53戶,251口人,每一戶都在共同致富的行列中。張興茂告訴我,像益西卓瑪家這種收入水平在村里算中等,有相對略低于他們的,每家每戶都有一人被統一安排在鎮里的公益性崗位,有的做護林員、有的做環衛工; 他們除了每月的固定收入,孩子讀書還可以申請教育扶貧基金,還可以享受“雨露規劃”,即申請基金,經過審批合格后,這筆錢很快就會被打入卡上。
美麗的鄉村,美好的日子。鄉村鎮興發展成果看得見,摸得著。張興茂興奮地告訴我,鄉村實現了全部“硬面路”,即村里的路都鋪上了柏油路,通往村民家的路都是水泥路,告別了晴天起土,雨天踩泥的狀況。環境整潔村民出行方便,村民開心,外地開車進村交易的人也方便了。更讓村民感戴的是,污水處理已并入市政管道,“五線”全部下地,通訊網絡全覆蓋。對口支援稻城縣的瀘州市投入400多萬元,加上當地部分投資,近年來不斷進行庭院改造,種植養殖,植樹種花,新景觀新氣象讓整個村子渙然一新; 核桃,水果,松茸都在助力增收。在這里交流觀察,給我留下美好印象; 和諧文明清潔安寧,已成為香格里拉新希望新表情,招商引資的新名片。
走在致富前列的,是從事民宿業的劉凱,他租下一戶房東村民的套房做民宿,他們誠信經營、熱情接待、歌舞風情主客共樂,帶動了當地村民致富。村長告訴我,劉凱每年支付房東的租金就高達28萬元,除此,房東每年還得分紅16萬元; 房東夫婦足不出戶就實現了就業:媳婦當廚師,丈夫當司機接送八方客人。此外,村里還有其它村民在此就業。
日漸興旺的民宿贏得了旅客贊揚,經濟效益不斷提高,劉凱榮獲了甘孜州委、州政府2023年5月頒發的“民族團結先進企業——稻城桑杰林卡輕奢民宿”榮譽稱號。
三、皮洛史前文明今世情
7月22日上午,稻城縣委書記格絨追美鏗鏘宣布:四川省甘孜州稻城縣“亞丁.皮洛.天文”文化旅游活動周開幕,瞬間,現場歌舞喧天,電子禮花五彩繽紛升向藍天。
隨著開幕式首發《稻城亞丁》特種郵票、書籍《拉索:打開人類高能宇宙新視界》《皮洛石破天驚》,稻城亞丁聳立起現代文明新坐標; “天文科研、雪山生態、史前文化”如同橫空出世三座高山,增添著中國與世界考古新成果,呈現涉藏州旅游產業新資源。
我有幸在皮洛村剛剛建成的保管文物的殿堂觀賞這些驚動國內外考古界的舊石器標本,內心涌起莫名的激動。皮洛遺址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縣金珠鎮,東距稻城縣城約2公里,那里平均海超過3750米,遺址整體面積約100萬平方米,專家考證后都給予高度評價; 它已被國家權威研究機構譽為“具有世界性重大學術意義的考古新發現”。
這個遺址發掘出來的石制品手斧、手鎬、薄刃斧等近萬件,面對一些對稱而打磨削薄呈現邊緣鋒利的石器,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舊石器考古研究所所長鄭喆軒形象比喻,這些文物堪稱遠古的“瑞士軍刀”;而這些寶貝是是至今為止,在東亞發現的最典型的阿舍利晚期階段的文化遺存,也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阿舍利技術產品。
何謂“阿舍利技術”?我現學現問得知,它是考古研究歷史階段的一個名詞。鄭喆軒介紹說,阿舍利技術因1859年在法國亞眠郊區被發現的圣阿舍爾遺址而得名。阿舍利技術在距今170萬年左右前起源自東非,延續至距今20萬年左右。這項技術體系的分布范圍囊括非洲和亞歐大陸的大部分地區,最常見的器物組合包括手斧、手鎬和薄刃斧; 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手斧,它以大型橢圓形或者水滴形、兩面打刃加工為主要特征; 左右兩邊和正反兩面基本對稱,一端較尖較薄,另一端略寬略厚,是史前時代第一種兩面打制、加工精細的標準化重型工具,可以說它代表了古人類進化在直立人時期石器加工制作的最高技術境界。古人在制作過程中通過敲打、均衡加工、薄化處理,最后形成的兩面對稱的手斧。遠古人類手握石器進行宰殺、分解動物;挖掘、加工木頭等。鄭喆軒說,“皮洛遺址發現的阿舍利技術體系的石器,其精美程度出乎意料。應該是西方阿舍利晚期成熟的技術體系。這些文物的出現,徹底解除了中國以至東亞有沒有真正的阿舍利技術體系的爭議。”
中國科學院著名舊石器考古學家、古人類學家高星曾說:“這是目前發現的海拔最高的阿舍利技術體系,無論在非洲、歐洲、印度都沒發現海拔這么高的舊石器遺址。
是啊,亞丁子孫通過13萬年前的祖先創造,穿越時空與古人相會。在這4300米高海拔的舊石器時代遺址點,我莫名地感動著,淚水涌出眼框。
眼下,稻城縣正在組織藝術家創作皮洛遺址題材的影視作品,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舊石器考古研究所副所長譚培陽他還受邀出任演員。我在現場資料展示時看到,這位年輕的考古專家摘下眼鏡,戴上栗棕色的長發之后,還真有幾分原始人的樣貌了。
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在稻城縣金珠鎮這一重大發現何止令我激動,它轟動了世界考古界,被列為“2021年國內十大考古發現”榜首,并入選“2021年國際十大考古新聞”“新時代百項考古新發現”等,填補了青藏高原舊石器時代的考古空白……
四、稻城亞丁美麗的項鏈
七月的稻城是生長喜訊的季節。我在聞名于世的稻城香格里肥厚的綠草地傾聽響徹云宵的熱情歌舞,遙望嘎通鎮開闊廣場碩大的白色圓環陣,前來旅游觀光的人無不感到新奇。它像一串精美的珍珠穿成的項鏈均勻華美,佩飾著這片風水寶地;又像一個個健碩的鋼鐵巨人整齊有序,威風凜凜地站在藍天白云下,舉著能量無比的力器,抗衡威脅抵制侵擾;它像皇室出行的華蓋,遮風擋雨陣仗威武。
如此獨特!如此驚艷!
這便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性能最強的太陽射電成像望遠鏡主體——子午二期圓環陣太陽射電成像望遠鏡陣列由313臺天線均勻分布在直徑一公里的圓周上,圓環中心是一座百米高的定標塔上,它負責向觀測鏈天線發射公共信號,即進行定標和校準。這一國家重大天文科技工程望遠鏡陣列由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建設,聚集了多地優秀專家參與。
我來到這里時,工程已全部完成并投入運行。這一國家天文重器落地這里,是專家們歷經幾年時間,考察了新疆,云南,貴州等地最后確定的。稻城縣因具有適宜的海拔高度、地貌平坦度、空氣潔凈度、大氣通透度,被科學界認定為天文觀測最佳地。
子午二期圓環陣太陽射電成像望遠鏡陣列位于四川稻城縣海拔3800多米的噶通鎮,它是我國子午工程二期的標志性設備之一,也是全球規模最大、性能最強的太陽射電成像望遠鏡,這個“超級望遠鏡”投入運行后,將與太陽探測衛星實現“天地配合”。
專家說,子午線測量的應用是針對地球表面20公里以外的空間,尤其是在太陽和地球之間經常發生磁暴、太陽風等空間災害性事件。這些事件就像地球上的狂風暴雨一樣,不但會造成地球上的通訊中斷等問題,還會危及航行其間的航天器和航天員的安全。因此,有專家形象地稱其為“太陽風暴”。而子午線測量的應用,科學家們就可以?對太陽活動進行成像成譜觀測,?實現對太陽爆發所攜帶的高能粒子到達地球的時刻進行精確預報,預測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這對空間環境、空間天氣監測和預報具有重要參考意義,為航天發射、?地面電網、?通信設備的安全運行提供預警和保障。”避免了太陽“打噴嚏”地球“感冒”的發生。而沒有避免,形成“太陽風暴”的災難曾經有過:1859年的卡林頓事件:?這是有觀測記錄以來人類經歷的最劇烈的一次太陽風暴,它?瞬間瓦解了地球5%的臭氧層,?并使流經全球電報線的電流增壓,?導致電線間發生火花現象……?科學家估計其?釋放的能量足以滿足當今全球數十萬年的能源需求。
這個監測系統,往往會輻射不同頻率的電磁波信號,這個2017 年 9 月6日的太陽風暴。太陽上發生了一次大型太陽耀斑,
它引發了一場地磁風暴,導致強級別的無線電中斷,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局后來報告稱,在當天的八個小時里,航空、海事、業余無線電等緊急頻段使用的高頻無線電都無法正常運作。而今我們有了望遠鏡陣列,通過“捕捉”電磁波信號,可以在太陽爆發幾分鐘內就發現它,接下來抓住寶貴的“時間差”,對空間天氣進行預報。
閻敬業曾解釋說,電磁波到地球只有8分鐘,而太陽拋射出來的粒子到地球需要數十個小時,我們通過監測射電波就可以提前一兩天甚至三天預測太陽的爆發活動,預知它會不會到達地球、什么時候到。這給我們空間天氣的預報和預警打出提前量,避免災難的發生。
宇宙天文的成果,何止于此,稻城,亞丁,香格里拉,讓世人矚目,與日月同輝,在這希望的時空里,蒼穹無垠,星宿耀目的高海拔風水寶地,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成部落態勢展現。坐落在稻城海子山懷抱的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拉索”,也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運行。它的英文縮寫這樣LHAASO,于是智慧的專家們便稍加“調整”,愛稱它為“拉索”。無人不知,拉索是涉藏州同胞表達快樂、吉祥的意思。我雖然無法用更通俗的語言簡短明了表達拉索深意,但我說與不說,這些國級重器望宇問天、探尋宇宙奧秘神奇功能都將驚世駭俗。各路精英付出了忠誠與智慧,他們克服著高海拔缺氧帶來的各種不適,放棄節假日,有時無法顧及老人孩子,風餐露宿無所畏懼。但他們無怨無悔,因為他們看到了自己辛勤勞作的成果。
稻城縣已然成為國家天文科研的重要基地之一。十年綢繆,開拓創新,國家在稻城縣啟動了天文科技集群規劃,在這里設計了九個重大天文科技項目,目前已完成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子午二期等3個重大科學裝置建設。其中,這個海拔4410米的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拉索”,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規模最大、靈敏度最強的宇宙射線探測裝置。
感時花濺淚,情由心底生。著名作家、稻城縣委書記格絨追美為這片熱土創作了諸多文學作品。他創作的這首歌詞經譜曲傳唱,表達了對家鄉的熱愛,形成了涉藏州同胞共鳴共情,凝聚向善向美的價值取向:
當日松貢布擎立雄姿的時候,稻城是最初孕育的家園,當皮洛遺址石破天驚重輝世界,高原從十萬年前的遠古醒來。當香格里拉名揚天下的時候,亞丁是人間香巴拉圣境。當拉索子午傾聽到了宇宙的心跳,
天地人展開三世時空的壯美畫卷。哦, 稻城, 哦,皮洛,那是祖先開拓青藏的道路,那是東方文明燦爛耀眼的曙光。
哦, 亞丁! 哦,星河!這是人類血脈相連的河流,這是智慧之火生生不息的傳奇。
作者簡介 藍帆 四川傳媒學院教授、中國傳媒大學客座教授。中國作家協會、中國詩歌學會、中國報告文學、中國散文學會等會員等會員。已出版8部個人文學專集。見于《人民文學》《人民日報》《光明日報 》《中國婦女報《解放軍報》《中華兒女》《詩刊》《星星》《鴨綠江》《西藏文學》《四川文學》《上海文學》《中國詩人》《綠風》《參花》《詩潮》《詩林》《文學港》《青年作家》《中國文藝家》《延河》《揚子江》《遼河》《草堂》《詩選刊》……多省市廣播電臺、國家級、省市級百余種知名報刊及新華網,中國詩歌網,新浪網,作家網,中詩網等知名門戶網站、融媒體。
曾獲中國新詩百年最具創作實力獎、當代詩歌、詩集獎、十佳當代詩人獎; 數十次獲海內外報告文學,詩歌,散文征文特等獎、金獎、一等獎、詩歌創作朗誦特等獎。曾多次受邀國際、中國詩歌節。作品收入《中國作家大辭典》《中國詩人大辭典》《中國詩人代表作》等權威典籍百余部。
“海外華英杯國際詩人大賽”獲得“最佳原創獎”、國際漢詩杯征文大賽二等獎、《格調》美文獎、全球“和文化”文學藝術征文一等獎。
國家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普通話水平一級甲等);中國文化促進會語言藝術委員會指導專家、當代文藝工作委員會等學會會員;當代文藝工作者委員會指導專家、華語詩歌春晚藝術顧問;CCTV全球愛華詩歌春晚藝術顧問;夏威夷作家與朗誦者藝術團藝術總監;四川省文藝傳播促進會文藝研究院副院長、四川廣播電視學會播音員主持人指導專家。十幾年擔任康巴藏語頻道《快樂漢藏語》專題節目配音和語言文字指導專家……曾獲詩歌創作、朗誦特等獎。作品入編近百部典籍。有作品傳入美國、日本、加拿大、泰國、新西蘭及港澳地區并獲獎。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