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懷念王光烈會長
作者:何正國
謹以此文懷念曾為詩詞學會的發(fā)展傾注滿腔熱忱,已逝去的各位領導、王光烈老會長及前輩、詩友們!
一代鴻儒謝幕之江文壇盡瘁江河蒼茫高山仰止桃李壯歌同緬念。
群賢首領弘揚學會德風永存日月俱輝,千古流芳親朋盈淚寄哀思。
以上這副挽詩挽聯是赤水市詩詞學會現顧問何鑑明老先生親筆為《赤水詩詞》和《赤水風光》兩刊創(chuàng)始人,原赤水市詩詞學會會長、顧問王光烈老先生逝世93歲時創(chuàng)作,書寫的挽聯,我每當看到這副挽聯,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王老生前慈祥的面容,舉手投足間的音容笑貌仿佛浮現在我的眼前,數十年與他老人家交往,在一起學習,在學會里聆聽他的教誨時的情景與幸福時光的點點滴滴仿佛就在昨天,至今記憶猶新,終身難忘。
王光烈,字政仁,漢族,1922年生于赤水,大學文化,歷任報社編輯,記者,省市政府科長秘書,中學教師,學院教授,當過工作模范,任過政協委員,系貴州省書法協會、中華詩詞學會、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受聘為貴州省詩詞學會楹聯學會和老年書畫研究會顧問,重慶解放前任西南軍政長官公署,行政長官,市委書記、市長張篤倫辦公室科長、秘書。解放后,蒙于右任老和鄧小平主席、陳錫聯指教寫過兩次這貼,榮膺貴州省文聯“壯心飛舉八千里,藝苑耕耘六十年”鏡屏。名列中外各種詞典,任過赤水市書法家協會秘書長,名譽主席、赤水市詩詞學會會長、詩聯書畫院院長、赤水風光雜志社社長、孔子學院名譽院長等職,于公元2014年10月6日在赤水一中宿舍家中逝世,享年93歲。
我與王老的相識、交往是在1985年,那時,我還是初入寫作的一位社會青年,我寫的散文《驕傲吧、赤水河》,在我的徒侄王小春的引薦下在赤水一中原毗鄰三小的一排教師宿舍里,第一間宿舍里(王光烈老會長的家)與當時已過花甲之年的王老見面,由于徒侄王小春的父親與王光烈友好,同時又是解放前志同道合的老友(王小春父親是外交翻譯官),經王小春向王光烈老先生介紹我后,王老熱情地遞上開水、讓座,絲毫沒有名家、學者的架子,顯得和藹可親,平易近人。
此時,慈祥的王老問起我的個人情況,我都一一作了回答,隨后,我將我寫的拙作恭恭敬敬地雙手向王老遞去,王老接過認認真真地看了起來。
隨后,將近一個小時,王老將目光從稿子中收了回來,取下別在雪白襯衣上的鋼筆順著一頁頁地將我的錯別字和 句批改了起來,對我說:“這篇文章感情充沛,文字基礎功底扎實,但要找到一個好的視角,多挖掘紅色歷史這條主線,赤水河是條紅色的河,文中要多反映紅軍四渡的場景,總的說來還是成功的, 建議用正式稿紙謄寫郵寄各報刊編輯部,以供選載,同時,你喜歡文學創(chuàng)作,今后要勤寫練,多總結,多看有關散文的書籍,只要肯學,會有更大的提高……
得到王老的鼓勵后,經過他老人家批改的稿子,果然在一月過后在某《青年時代》刊物上登了出來,得到12元的稿費。
從那年起,我對文學更執(zhí)著地追求起來,隨著時間陰差陽錯的流逝,我與王老便成了親戚,他的輩份是姑公,在文學上,他是我的尊師,隨著關系的深入和密切,有著共同的志趣和愛好,我和他不僅是長輩與晚輩的關系,而且還是不存在輩份與年齡的忘年交, 這種關系一直保持到他老人家離世的那一刻。
王老十分健談,學識淵博,引經據典,談吐高雅,眉宇間時常透出學者睿智,過人的儒雅風度和名家的風范,與王老的交往,不得不讓人感到人生的一大快事、樂事,他老人家會讓你將生活、工作、學習的煩惱拋到九霄云外。
觀其人不隨時趣,秩事無窮,與之論事確大有古風,現抄錄學會副會長、秘書長、古稀這年的李少雄沉痛哀掉王老而書寫的祭文如下。
時維甲年,寒露節(jié)逢,晨聞噩耗,仙逝五翁。
喪事儉辦,令人敬重,思緒翻騰,夜難入夢。
揮意作祭,文緬高風。
家居赤水,祖籍旺隆,聰明博學,幼譽神童。
書碑兩百,云集山叢,娃娃鄉(xiāng)長,能謀有勇。
保境安民,逐惡震兇,省縣科考,頭名赤水。
為避仇家,飄流惶恐,西南公署,文秘藏鋒。
同情革命,報信行匆,營救同胞,略立微功。
劉鄧入渝,政府留用,工作模范,享譽川東。
人生坎坷,禍福相擁,蒙冤受屈,久困牢籠。
文弱書生,才華出眾,免其苦力,辦刊得寵。
政策英明,糾錯寬松,平反昭雪,執(zhí)教一中。
退休辦校,勁足神充,解詞釋義,古博今通。
培養(yǎng)后秀,不避炎凍,政協委員,至老無庸。
每提議案,效好績豐:
建市周年,初識服儂,待人和藹,處世謙恭。
籌印特刊,自信從容。忘年之交,從始至終。
成立學會,道合志同,出版詩刊,大展襟胸。
每月一期,二十多年,精打細算,量才分工。
先市校刊,步行雨濃,染病臥病,誰不感動。
桫欏杯賽,會長有種,自籌經費,首當其中。
盡心竭力,川黔留蹤,出口成章,晝信百封。
提筆成詩,折服諸公,老年大學,顧問心雄。
無資缺編,辦得火紅,為人師表,甘苦與共。
赤水風光,組稿情涌,人才濟濟,氣勢如虹。
孔子學院,禮儀孝忠,頌揚美德,繼承傳統。
弘揚國粹,盡癢鞠躬,愛國愛鄉(xiāng),實干為宗。
發(fā)揮余熱,其樂無窮,無私奉獻,中外欽崇。
文壇折將,同仁悲痛。呤詩撰文,各表由衷。
承先啟后,志壯圖鴻,學會詩文,如日當空。
良師雖逝,德績傳頌,不朽精神,形象高聳。
面對亡靈,強把悲控。虔誠告別,三叩禮奉,此時此刻,我心情萬分悲痛,回顧王老生前和與他同齡的赤水人和重慶人,臺灣同胞,港澳同胞、海外僑胞講,王老生前年青時在國民政府任云集鄉(xiāng)鄉(xiāng)長(娃娃鄉(xiāng)長)沒到18歲,他考縣長第一,省、市政府科長第一,考鄉(xiāng)長第一,1943年時在重慶西南行政長官公署任行政長官文職秘書,1993年時,那時赤水比較落后,加上經費緊張,全靠化緣(贊助)來辦刊,王老為節(jié)約開支,親自到四川先市鎮(zhèn)印刷廠去??ǔ嗨娫~)。因時間較晚,錯過了當日最后一班車,況且當時大雨滂沱,他不顧自己年老力衰,冒著大雨從先市步行40多里回到赤水,因淋著大雨,后大病一場。其次在90年代末,四川江津區(qū)詩詞學會組織鄉(xiāng)黔毗鄰縣、市詩友參加重慶四面山登山活動,到頂后王老不顧氣喘吁吁,即興呤詩作賦,現場書寫詩作書法,頓時詩友們被他瀟灑飄逸,圓潤的書法作品所折服,博得了滿場喝彩,江津電視臺,合江電視臺當晚就作了報道。隨著1992年新年的鐘聲敲響,赤水市詩詞學會迎來了她的第一天,在中共赤水市委、政府、人大、政協和各級黨政的領導下,詩詞學會自籌經費主辦。月刊,定期出版發(fā)行。主要欄目有歌吟盛世,江山多嬌,嚶鳴友聲,紀念緬懷,楹聯等數萬首(闋副)分別贈予國外1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以及全國許多著名詩人和領導,同時得到了著名詩人和領導的高度評價和贊賞;赤水詩詞韻味濃,繼承傳統謫仙崇,興觀群怨經綸展 承吟詩壇映日紅。
詩詞學會在王光烈老先生的領導下,已經發(fā)展到會員(其中包括15個國家和地區(qū))400多人,大多數會員來自黨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的離退休干部、工人、農民、教師、學生、多年來,許多會員堅持定期參加學會舉辦的老年大學進修,深造。寫作水平不斷提高,現有遵義市詩詞學會90多人,70多人進入省詩詞學會,55人被中華詩詞學會接納為會員,赤水市詩詞學會成為中華詩詞學會的團體會員,會員中涌現出了新多高產詩人,如何鑑明,李少雄、穆同貴、周興隆,黃梓榮……,隨著王光烈和何鑑明詩人的詩詞專輯60多部的問世,天論在全國各地,還是港澳臺或印尼、法國、英國、美國、西班牙、新加坡、加拿大等地,都有《赤水詩詞》在哪里頌吟,其知名度越來越大。
《赤水詩詞》從創(chuàng)制之日起,就以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為導向,宗旨。就以繼承和發(fā)揚紅軍四渡赤水的革命精神,弘揚祖國詩歌文化、歌頌黨、歌頌祖國、歌頌人民,為繁榮赤水而謳歌,遵循黨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雙百、二為的方針,在王老的領導下和全體詩友的共同努力,通過《赤水詩詞》這塊園塊,詩友們無私奉獻,默默耕耘,老人們發(fā)揮余熱,老有所為,老有所思,老有所學,老有所用,老有建樹,通過實踐表明,老人們思緒得到了提高,減少了疾痛,達到了健康、長壽的目的。
彈指一揮間,23年的風雨歷程,23年的人生奉獻,老人們盡管來來去去(來來去去指離開人世),時間在變,但赤水詩詞和赤水風光的情懷依然一如既往地向人們奉獻精神食糧的情懷不變。
詩詞學會在積極參與各項大型喜慶、紀念活動,慶祝黨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八大勝利召開,紀念毛澤東同志和周恩來同志誕辰100周年,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fā)表50周年,慶祝赤水解放55周年,赤水建市10周年、20周年,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慶祝香港、澳門回歸祖國懷抱,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改變開放30年,建國60周年等活動中,在王光烈老先生的領導下,詩友們創(chuàng)作熱情高漲,紛紛創(chuàng)作詩詞、散文、熱情謳歌改革開放的赤水在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的指引下,人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任何一事的成功,都凝聚著當事人的辛勤與汗水、智慧的結晶,《赤水詩詞》和《赤水風光》的發(fā)行,得益于賈若瑜老將軍、邢世忠、晨崧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各級黨政領導和赤水市委、政府、海內外詩人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鼓勵、王光烈老先生更是功不可沒。
《赤水風光》創(chuàng)刊伊始,得到了臺灣《黔人雜志》發(fā)行人兼總編輯李永久老先生的贊揚,現錄詩于后。
赤水風光,天下無雙,貴州之榮,中國之光。
桫欏王國,世界寶藏,竹海無波,盛世征象。
丹霞地貌,金碧輝煌,四洞十丈,瀑布之王。
波瀾壯闊,溢彩流光。人杰地靈,文史發(fā)皇。
紅軍渡酒,玉液瓊漿,生態(tài)立市,匯入長江。
波光瀲滟,鳥語花香,赤水詩詞,四海名揚。
橫空出世,《赤水風光》,家弦戶誦,紙貴洛陽。
耋耄社長,高齡擔綱,風云景從,蹈火赴湯。
群策群力,各展所長,謀猷籌劃,盛舉共襄。
時代豐碑,中外共仰,風范足式,功在旗常。
今日中國,國富民強,今日貴州,物阜民康。
萬眾一心,神采飛揚,西部開發(fā),騰達飛黃。
錦繡河山,莽莽蒼蒼,文藝悠久,相得益彰。
赤水風光,光我鄉(xiāng)邦,發(fā)揚光大,同塵和光。
《赤水風光》簇錦葩,爭春吐艷足堪嘉。
歌吟黔景詩情涌,麗藻華章燦若霞。
黃奎芝詩友的贊賞詩,又一次表明了赤水詩詞學會全體同仁的心聲。
20多年來,王老始終堅持以身作則,言傳聲教,兢兢業(yè)業(yè),對每篇詩稿、文章,都審查、修改、定稿、出版、發(fā)行,他都事必躬親,嚴格把關,對已出版的60多集個人詩詞專輯,均由王光烈老先生作序、題字、題書名以壯其成。詩詞的編輯送發(fā),需要資金,曾幾何時,王老總是老當益壯,親自出馬,找企事業(yè)單位、個人、好友贊助,20多年如一日,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到今天,他為弘揚中華詩詞而嘔心瀝血,殫精竭慮。
赤水老年大學開班以來,培養(yǎng)出了一大批各種優(yōu)秀人才,王老和所有的編輯部人員一樣,20多年來甘為孺子牛無私奉獻的精神甚是顯得何等的高尚,難能可貴。
每年的迎春義書春聯活動,王老和學會的詩友們風雨無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實現了他們“義不容辭”的責任。20多年過去,20多年的風雨歷程,20多年的艱苦付出,20多年的茁壯成長,赤水詩詞,赤水風光這朵小花在詩友們的精心呵護下已經開出了絢麗的花朵,已經長成了參天大樹。
赤水兩刊耀川黔,歌吟盛世振華天,
雙百二為指航向,繼往開來永向前。
這就是王光烈老先生在詩詞學會成立20周年茶話會上的新作,但字里行間,體現了王老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向全體會員提出的要求。
“赤水杪欏杯“中華詩詞大獎賽取得了輝煌的成果,盡管20多年過去,現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的李少雄老前輩談及舉辦大賽的盛況甚感欣慰,同時也是王老和眾詩友共同努力的結果。
王老雖然離我們而去整整一年了,每當在詩詞學會的辦公室里,看到他書寫的書法作品,座過的藤椅,用過的毛筆、鋼筆,雙一次勾起了我對他老人家的思念。曾飾演過毛澤東主席的特型演員,懂中西醫(yī),才華橫溢的聶聞先生對王光烈老先生對赤水文化事業(yè)作出的巨大貢獻欽佩不己,他懷念王老悼念時寫道:時維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元2014年10月6日歲次甲午季秋,戊月十三日 祭之吉,學員聶聞晚輩謹以祭,致祭于新故王公諱烈老先生之靈前,而泣之文曰:呼呼,天蒼蒼,野茫茫,不由晚輩淚汪汪,寄文房,回家以托忘思,不燒紙燭、香、借詩詞歌賦以表深情,不宰豬、牛、羊,想昔日,老先生少年勤奮改書,立志報國,發(fā)奮圖強,少年得志,青云直上,旺隆鄉(xiāng)鎮(zhèn),管轄一方,后來風云突發(fā)肇起波瀾,禍起蕭墻。先生,任職文秘,是謂頗有能力專長。而后捍衛(wèi)地下工作者,道路坎坷,真可謂不異常有人曰黑,有人曰赤孰皂白青黃?天有陽晴,月有圓缺,人有不詳。先生吃過酸甜苦辣,熬過雨雪風霜,受過八卦爐鍛煉,諳知世態(tài)炎涼。熟料此時彼時,逆轉陰陽。春風解凍,政策溫心,先生又重沐陽光。鄧公改革,時代迫新,民富國強,平冤反假,激起志昂。先生晚年幸福,一家老小,三餐茶飯,四季衣裳。先生乃辛勤園丁,培桃育李耕耘芬芳,先生在赤水創(chuàng)辦孔子學院,讓人行善積德,懂得三綱五常。先生創(chuàng)辦詩詞學會讓人懂得平仄格律,詩韻鏗鏘。先生不忘革命烈士,且把紅軍精神弘揚,先生為赤水添了彩,為家鄉(xiāng)增了光。歌國頌黨,吟來春天的故事,深圳發(fā)展啟新航。收回香港澳門,鞏固國防邊疆,河流海晏歌舞升平,實現中國夢,世界大內,華人屹立在世界東方。
嗚呼!先生乃鼎鼎有名、詩翁矣!
你創(chuàng)刊艱苦,改稿辛忙。耕耘詩苑,培育芬芳。
先生廣交朋友,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運近名揚。
詩曰:
一生無悔盡辛忙,留與民間姓氏香。
學子情深觀落曰,畫樓林茂有香樟。
風飄紅葉詩千首,雨灑黃花淚兩行。
吟慰先生跨鶴去,詩園爭艷斗芬芳。
嗚呼!曰子心好過?消息從天降,雨灑黃花淚滿眶。西風殘明盡。詩翁走馬度重陽。
先生跨鶴登仙,臻仙界,陰陽只隔紙一張。若知先生重相會,除非南柯夢一場。
嗚呼,忘哉!尚饗。
往事如煙,如煙往事,王光烈老先生雖然離我們遠去,但他生前高尚的呂德,為人師表的風范烙印在詩友的心中和美好的記憶里。
他生前90高壽時,這是值得慶賀之事,常言說得好:“人到70古來?。海骑L易俗不搞什么祝賀,圖什么排場,要說憑借他在詩詞學會和全國各地,海內外的影響力,在赤水辦90大壽的熱鬧場景就不言而喻。可是,只希望同仁以寫點詩就可以了,這正如我們的老師,德藝雙馨的赤水一中王應昌老師寫的,《王光烈老師二,三事》文中寫的那樣,這叫雅人雅事,這同那些大興排場的俗人俗事相比,簡直可以用天上地下之分來形容。
況且,90高齡的王光烈老先生搞一點祝壽活動又有何不可?但根據王應昌老師和我們詩友覺得,王老師所選擇的這種方式應當是最佳的方式,王老師是一位文化事業(yè)家,別的不說,單就他在退休后的30年在赤水所辦的兩刊即《赤水詩詞》和《赤水風光》,挖掘赤水歷史淵源,已經就完全足夠表達他對赤水地方文化事業(yè)的貢獻,況且舉辦社會補習班,在市教育局和政協的領導下,舉辦了高中,補中語文、數學、英語、修理家電、俄語班等,與此同時,收到了蘇聯莫斯科的獎狀和熱情洋溢的來信:“遙遠的東方,弘揚俄羅期文化,其情其義悠遠…… 更何況作為一位詩人不斷有大量的詩作問世和作為一名書法家有大量的書法作品被展出或刊出。他的事業(yè)還遠遠不止這些,他的成就是人們公認的,是看得見和摸得著的, 同仁們掛在嘴邊,記在心里,贊賞有加——試想,世間哪有這種最好的祝壽方式,詩文等身喜自慶,何需酒宴才算席?
王應昌老師與王光烈老先生正式交往之前,有一段奇特的經歷,可以說是未見其人,先聞其名,1986年,我打算辭去四中校長一職到赤中來任教,想借此搞一點學術研究。他把這個想法告訴李樹勛老師,李樹勛老師給王應昌出主意說:“您去找王光烈老師,他是赤水政協委員,最關心人才問題?!彪m說王應昌當時沒有去找王光烈老師,但王光烈這三個字已經仿佛烙印在他的腦海里,后來,王應昌是從陳俊康那里知道了王光烈老師這個人,陳俊康當時將王光烈老先生寫的詩讓他看時,就提到王光烈是如何教他寫詩的情形。他談到“王光烈是我的老師”時神情顯得自豪。李樹勛和陳俊康所談到的王光烈,此時此刻已經讓王應昌老師有了一個概念性,然而卻是十分深刻的認識,所以,王應昌至今記憶猶新,所以在1987年以后正式調入赤水一中后,特別留心對王老師的注意,只因工作忙的王應昌,幾次在收發(fā)室碰見王光烈,只打聲招呼,沒過細過深的交往,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幾個月過后,他發(fā)現一中圖書室進了一批《文史資料》,就覺得好奇,就問秦中倫老師在哪里可以買到。秦老師告訴王應昌說:“由市政協代銷,可以找王光烈?!蓖鯌业酵豕饬液?,他爽快就答應了:僅半個月,他就收到直接從全國政協寄出的6大包《文史資料》。一年后,又出續(xù)集,共6大本。這些征訂是王光烈主動告訴他的,王應昌感激不盡,因為他十分看重這批資料,認為它們是研究中國各種近代歷史的第一手珍貴資料。如果錯過這次機會,以后要想得到就非常困難的,尤其是續(xù)集,訂的人大少了,王應昌估計說:“除檔案館和主要單位之外個人訂戶恐怕就只有我一人。”單從這件事上就不難看出王老熱心、誠心、真心、關心、而且為人真誠與熱情。
其次,王應昌老師與王光烈的接觸中說:“他調入一中3個月后,不知是哪間學校的老師逝世了,該校老師來找到王光烈?guī)椭鷮懲炻?,有幾幅長長的挽聯立在一中大門的內側,在一中的老師中,可以說沒有人能寫出這一手好字,王應昌當時并不知道是王光烈所書的,打聽了好幾個人后,才知是王老師的作品,不光書法是他寫的,連楹聯也是他創(chuàng)作的。掛墻上的這幾幅挽聯的文字寫得很長,不用說要一番文字功底的人才能寫出如此長的挽聯,僅這幾幅挽聯一下子就將王應昌吸引住的還是書法,筆力剛勁,而且柔中見剛,剛中見柔,筆力、腕力恰到好處而且蕭灑飄逸,如流水行云,自然而不拘束。
從那次以后,王應昌深深地感到,王光烈在他的心目中不再是概點化的印象,也不是僅僅給人一種厚道,熱情與真誠的長者德藝雙馨,德高望重的形象,而是一位毫不摻假,真真正正、地地道道的藝術家的形象栩栩如生地站在他的面前,王應昌說:“王老師書法有個特點:無論是欣賞整幅文字作品,就能產生特有的韻味,一種含蓄而又大方,蘭花味十足的書法中鋒,字體中鋒體現優(yōu)雅,優(yōu)雅中體現韻味,落落大方,字體間間架結構完整,渾然一體。有許多書法家,作品一個一個字地看還覺得不錯,但從整體篇幅上一看,就顯得十分不協調,而王光烈老師的書法作品卻完全不存在這個方面的缺陷,他的作品已經到了珠圓玉潤風流美,鐵畫銀鉤憨勢神,爐火純青的境界。
王應昌老師寫道:“我常思考一個問題,在當今的赤水詩詞學會辦得有聲有色,其會員之多,已足以達到月刊的程度,這在全國縣級城市來說是屈指可數的,得到了原貴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龍超云的好評,并號召其它詩詞學會向赤水詩詞學會學習。問題是赤水詩詞學會能夠取得這些成績,當時又是如何建立起來的,創(chuàng)辦的呢?”帶著這個問題,王應昌老師說:“我苦苦思索了好久好久?!?/p>
終于有一天,王應昌才從別的詩友推心置腹的口中得知,當時要人沒人,要作品沒作品,要編審沒編審,王老師又是怎樣聯絡到幾個志同道合的愛好者,又將事業(yè)一步步地擴到今天這樣大的規(guī)模呢?他手把手地教,一個一步腳印地培養(yǎng)了一批在家的退休干部和退休教師,把他們鼓動起來寫詩又何樂而不為?個別干部任職期間連看篇報紙文字都困難,最終成了有名的詩人。有一位詩人陳俊康,他為了水利事業(yè)傾注畢生的精力,他到省級、廳級的禮品就是他親手創(chuàng)作的打油詩,他將自己的打油詩一念,頓時在這些部門引起了歡笑聲、開玩笑聲。關系自然就更近了,赤水詩詞的發(fā)展壯大,已經發(fā)展到了鄉(xiāng)、鎮(zhèn)一級,如官渡分會、寶源分會,海內外,省內外,在市里稿源一點不成問題,而且擇優(yōu)選用,差的輔導、指正,王老為培養(yǎng)年輕的人才,由李婭主編的《赤水風光》特刊,就是王光烈手把手指導并培養(yǎng)出來的結果,每當星期一到星期五上班族都紛紛坐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時,這時,只有一個從赤水一中教師宿舍樓出來,穿越人頭贊動的公路,向市老年活動中心走來,他就這樣風雨無阻,從不間斷地整整走了三十個年頭。
莫道桑逾晚,紅霞尚滿天,王老對詩詞文化事業(yè)一如既往的追求,你會發(fā)現他的身上具有許多人不具備的特殊素養(yǎng),這就是使人對他產生充分的信賴和尊敬,而且無論是海內外,國內外,無論是百姓還是高官,也無論是哪個黨派,都認同王光烈,都愿意賣他的帳。
愿意同王光烈打交道,為他出力,例如他那里就有國民黨元老,組織部部長、特務頭子陳立夫的書信;有臺胞李崇欽、臺灣國民黨領導人之一的親民黨主席、總統辦公室主任、香港報社著名記者,慷慨贊助赤水詩詞學會獎金300元;原國家主席胡錦濤、江澤民的書信,中央宣傳部部長朱厚澤的書信;秦川、賈若瑜的書信,臺胞羅葛翥丹老先生、趙家祥的書信,有中顧委常委、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晨崧的書信,國家文物局局長、中華詩詞學會會長孫秩青的書信,至于周谷成和國防大學上將校長,國家教科文衛(wèi)委副主任委員邢世忠上將這種高級別的領導人就還有許多,王老師有求于別人,別人總能應,而不是敷衍,這又到底是為什么?這是對他老人家人格、人品的肯定和信任,因此,兩刊辦得紅火、人旺、氣旺、財旺,赤水詩詞文化推向前進,猶如潮水般澎湃地撲面而來,今天我們面對王光烈老會長的遺像,我們心里涌起無盡的哀悼和思念。70多歲德高望重的文壇前輩原赤水復興林校老校長王昌宇撰祭文寫道:
嗚呼!哀哉
噩耗驚聞,文星西沉,詩詞鳴哽,風光色暈。
王公光烈,號日政仁,壬戊菊月,哇哇降生。
聰明踏實,苦讀詩文,奮力拼搏,竟力躬耕。
鄉(xiāng)長科員,硬考實聘,中學教師,桃李芬芳。
學院散授,日月道心,政協委員,策獻言進。
赤水市城,藝壇文星,古韻翹楚,國學領軍。
出口成章,提筆雨驚,出貼出書,樂道常存。
詩文飽學,翰墨精英,斯德斯品,我敬我尊。
嗚呼,哀哉。
開建學會,兩刊旗人,孔子學院,創(chuàng)辦元勛。
詩書畫院,楹聯會成,桫欏杯賽,全國揚名。
七十余載,藝苑苦耕,四處奔走,聯絡同仁。
含笑登門,化錢聚銀,細心呵苗,培養(yǎng)繼承。
赤水詩詞,二七九期,二十三年,從未輟停。
君之功績,血汗凝成,五國八區(qū),喜讀詩友。
赤水風光,七年經營,全國各省,免費發(fā)行。
民辦刊物,步步艱辛,為榮鄉(xiāng)梓,瀝血嘔心,
嗚呼,哀哉。
九十余載,暫短一生,勞不求利,累不貪名。
默默離去,悄悄無聲,不勞領導,不擾鄉(xiāng)親。
高風亮節(jié),可敬可欽,作為晚輩,永念師恩。
繼師事業(yè),承師精神,文我赤水,光我雙城。
泣淚作祭,微表思情,師若有知,點批訂心。
呼嗚,哀哉,尚饗。
赤水詩詞美,名家贊譽高。
華章歌盛世,妙筆架金橋。
在2014年10月6日,王老生命垂危,在臨終前一刻,他還用顫抖的雙手寫下最后一首五言詩,綻放出一生中生命最后一道閃亮的火花,赤水風光雜志社副主任,總編輯周成西文壇老前輩,得知王老逝世的噩耗傳來,心中悲痛萬分,聯想到他與王老在學會辦公室里朝夕相處的每時每刻,于是他對王老懷念、敬重之情油然而生,奮筆疾書寫下祭文。
公元21世紀,歲次甲午菊月中浣吉旦,晚生周某某謹以清茶濁酒,素果鮮花,致祭于仙逝享年九十上壽,王老光烈先生之靈前悼以文曰:
丹青赤水,壯美旺隆,巍峨云集,臥虎藏龍。鐘靈毓秀,放飛彩虹;地靈人杰,情有獨鐘;人才輩出,上蒼開通;政仁光烈,一代文雄。
噫!遙想王公當年,文采風度翩翩,韶華得志從政,青云直上峰巔。歷任省市文書,抒壯志而凌云;擔當報社編輯,展豪情而沖天。于右任會晤于重慶,抗日救亡同議;鄧小平接見在蓉城,建國大計共研。書寫字貼,筆下龍飛鳳舞;受獎鏡屏,堂中歡聲笑顏。當選政協委員,參政議政,志在千里;創(chuàng)建詩詞學會,撰稿辦刊,壯心不已。披肝瀝膽,澆花植樹,歲月數十載;嘔心瀝心,培桃育李,學子上萬千。兢兢業(yè)業(yè),盡心盡力,為人師表之典范,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德高望重之先賢。一身正氣沖霄漢,兩袖清風潤心田。終生輝煌業(yè)績,絕非過眼云煙。浩然正氣垂青史,高風亮節(jié)耀世間。
嗚呼!拙詩三首,敬酒三巡。心誠禮薄,祭奠英靈。而今永別,送君遠行,一路走好,天國安寧。
其一
風雨滄桑霧沉沉,鞠躬盡瘁赴瑤京。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其二
苦雨凄風虺水寒,俊彥一去不回還。音容笑貌今何在?痛失恩師淚兩行。
其三
光耀詩壇日照明,文星隕落月黃昏。青山歷歷埋忠骨,綠水悠悠葬烈魂。
哀哉!痛哉!伏惟尚享!
行文至此,我情思如涌,禁不住眼淚奪眶而出,我尊敬的長輩、尊師、師友王光烈老會長,追溯您數十年如一日為繁榮赤水詩詞的創(chuàng)作,推動赤水文化事業(yè)的繁榮和發(fā)展傾注了畢生的精力,您生前時常教海我并對我說:自已是上一個世紀出生的人,經歷了兩個社會不同的時期,深深地感到社會主義好,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共產黨好、改革開放好,我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過上今天幸福的生活,在您九十高齡時即興感慨萬分寫下了九十抒懷的人生經歷。
政仁王光烈,貴州赤水人,農歷壬戊歲,九月初八生,青山環(huán)綠水,上層鳳凰村。高聳石鵝嘴,紅巖如虎蹲。四歲就發(fā)蒙,熟讀書與經。教我讀和寫,全由我父親。父親王明富,私塾老師尊。每章熟讀后,瑯瑯背誦清。練習小楷字,方格稀密勻。懸筆寫對聯,圓熟玉潤精。赤習合場鎮(zhèn),千家萬戶迎。每年冬臘月,拜年寫不停。母親曾慈靜,信佛念詩文。主持家務事,勤儉把家興。歲半多疾病,醫(yī)師重慶臨。休克三天多,靈丹救還魂。行年十三歲,馬淑賢成婚。歲次為丙辰,四月初七生。性善最和諧,共度鉆石婚。插班古葫小,算術月補清。同學很敬佩,贊我腦筋靈。合中省二中,我均考頭名。我進合中校,跳考高中生。重慶精益校,給我教益深。同學共砥礪,中華大學升?;爻嗫监l(xiāng)長,榮獲頭一名。鄉(xiāng)長當半載,省考科長升。考候備縣長,榮獲第一名。省訓團受訓,照顧肝炎情。湄潭金沙縣,奉派去一巡。行地方自治,考院銓敘金。去渝蒙于老,囑寫《百字銘》。教育部印貼,高校普推行。人才調劑會,我助于右任。廣益中學好,聘助楊芳齡。市府任科秘,市長張篤倫。夜學速記學,增加速度能。正陽入夜校,民刑法律精。湖北省府秘,視察科長名?;赜迩嗄娟P,中學去一程。思克農校好,我任主任名。擁護胡子昂,起義上北京。同辦雅風院,教授高才生。蒙胡薦鄧公,寫貼“五愛”行。當干評模范,喜受干群欽。飛來莫須有,押赤十年刑。勞改編報刊,目的促新生。國家持赦令,我又成公民。復查平反后,安排一中欣。收編一中史,事跡全面真。縣市政協委,特邀我情殷。詩詞學會立,宣傳赤水新。桫欏杯詩賽,同仁展鵬程。辦老年大學,詩聯書畫精。建孔子學院,講義又講仁。紅軍四渡赤,紀念老元勛。詩詞聯書畫,結合老中青。中外團結廣,盛世有虛名。鐵剛大孝子,元秀媳女珍。敏孫莉蘭好,導游展才能。我今屆九十,賀詩喜集成。天年無限樂,涌報知遇恩。樂善永不倦,天地人和馨。祝愿高齡人,多成老壽星。感謝共產黨,百姓樂長春。
在紀念王光烈老會長逝世一周年之際,赤水詩詞學會和赤水風光雜志社的老前輩,老領導何鑑明、謝成、周成西、王昌宇、祁成德、周興隆、黃梓榮、穆同貴、王應昌、李婭、陳一文等詩友、文友們決定為緬懷王光烈老師,紛紛撰寫回憶錄和詩詞,謹以表達對老會長的深切思念。
王老在天應含笑,詩友相聚在一堂,您生前辦的《赤水詩詞》和《赤水風光》在學會領導和老前輩與眾位詩友的精心培養(yǎng)下依然茁壯成長,您放心吧,我們一定會牢記您生前的教誨,將兩刊越辦越好!
安息吧,王姑公,您生前對我說:“兩刊要努力辦下去,您死后的懷念文章一定讓我給您寫”。并且王昌宇老前輩在您老人家生前九十高齡前就已囑咐我說:“如果王老百年歸壽后,何正國您寫懷念文章,我寫祭文”。今日我作為晚輩,沒有食言,這點我想天國的您會感到欣慰吧。
二0一五年六月二十三日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