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洛川的美
作者:文瀾珊
于收獲的季節,我來到了洛川。這座小城,就像黃土高原上的一顆明珠,閃耀著它的光芒,璀璨照人。
這里的景色很美,美得很獨特。它不及大漠荒涼,卻有大漠的粗獷;它是塬,卻不同于關中的塬,它有千溝萬壑,藏在胸中。那些褶皺的棱角,為這片黃土高原,添了層次,增了內涵,更多了一份深邃。讓人一眼看不透,看不明,卻又十分著迷。
這里有豐富的自然植被。在洛川會議紀念館的花園里,我看到了碩大鮮紅的天竺牡丹,十分驚艷!在阿寺村,在縣城的廠房外,在途徑的道路旁,我看到了紅的、白的、黃的、紫的各色波斯菊。朵朵花兒在陽光下張開了笑臉,仿佛在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正因這一簇簇、一片片的花海,使得這片黃土地被點綴的分外美麗!
在塬上的溝壑處,目之所及,間或能看到一叢叢白楊樹。它們高大挺拔,密密麻麻,成群結隊,白色的樹干尤為顯眼。還有路旁的紅葉點綴在這茫茫原野上。站在洛塬上,極目遠眺,視野格外開闊,眼前出現諸多色彩,點綴在這片原野上,像一幅油畫般迷人。
日暮時分,最后一點淡紅色的光逐漸消失在地平線上,距離是那么近,仿佛一步之遙。夜幕降臨后,站在洛塬上,我看到了天邊的新月。那一彎淺淺的月亮,靜靜地掛在天邊,距離地面也是那樣近,近到觸手可及。那一刻,我感受到,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人與日、月之間,分外親近。
初秋的洛川,沒有冬的清冷,沒有春的青翠,沒有夏的驕陽,卻有秋的殷實。放眼看去,漫山遍野都是蘋果樹。千萬只紅彤彤的蘋果,密密地墜在枝頭,仿佛在密謀著人間的豐收。或是訴說著歡欣喜悅。它們像是墜落人間的精靈,以至于,當你凝視時,仿佛能看到每一只蘋果的情緒。
從未想到有一天,我能見到如此這般多的蘋果。它們一個個是那樣的美麗,像小女孩紅撲撲的臉蛋,像王母娘娘的蟠桃盛宴,像洛川的秋天在晾曬它的杰作。
漫山遍野,隨處可見蘋果豐收的場面。成千上萬只蘋果堆在一起時,仿佛匯成了蘋果的海洋,蘋果的游樂場。它們離開了枝頭,卻依舊散發著濃濃的沁人心脾的果香。一口咬下去,清脆的聲音伴著甜甜的果肉,帶著綠色的糖心,那種幸福和愉悅感,也一同被收入腹中。這時,我體會到,原來蘋果可以給人帶來快樂!
洛川的塬上,有幾千萬只蘋果,幾百輛大卡車,還有幾十個大大小小的果業公司,他們忙忙碌碌,源源不斷地為全國各地輸送著甜甜的蘋果。不僅如此,還有一些蘋果遠渡重洋,為東南亞,歐美等國,帶去了中國的果香和味道。
由此我想,洛川的人們種下的,不僅是發家致富的財富果,也是造福人民的幸福果,更是連接海內外的平安果。
從一只蘋果,人們可以體嘗到甜蜜和幸福,也能嘗出洛川的原野味道,進而嘗到黃土高原的氣息,感受到延安精神,品嘗出中國的美與質樸。所以,洛川的蘋果,不僅是延安的,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在這里,我不僅看到了洛川的自然之美,蘋果之美,還感受到了洛川人的品格之美。
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辛勤耕作在這片黃土地上,不厭其煩。他們中的一部分人,率先采用了先進技術,培植果苗,養護果實,不斷探索著種種可能和新的果種。還有一部分人,堅守著傳統的蘋果種植方法。開放與包容,堅守與創新,在這里一覽無余,各安其事。
這里的人們很勤勞,他們用自己的智慧,打開了改造貧瘠的黃土地的偉大工程;他們用誘人的蘋果充實了黃土高原;他們用五彩繽紛的花朵裝扮了黃土高原。他們,是最平凡的勞動人民,卻讓我看到了平凡的偉大,看到了人定勝天的力量,看到了人類繁衍生息的堅韌和智慧。
所以,洛川的蘋果,是財富果,幸福果,也是平安果,智慧果。洛川的美,凝聚在洛川的蘋果上,美美與共,生生不息。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洛源放歌2023年第240期——總第1920期
【作者簡介】文瀾珊,陜西人,系中國散文學會、寶雞市作家協會、陜西省青年文學協會會員。作品發表于《中國文藝家》《延河》《清風文學》《西安晚報》《寶雞日報》《桂林日報》《黃石日報》等紙刊網媒; 2022年發表長篇小說《覺醒錄》。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