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八篇(四)
作者/池征遙
1.銀河賦
昔者盤古開天地,天地初分,宇宙混沌。有女神名織女,巧手織造,天衣無縫。織女善織,尤愛銀河,常臨水而織,將銀絲拋向天際,化作繁星點點。
銀河之上,有牛郎星與織女星相隔遙遠,相思無盡。牛郎勤勞樸實,織女聰慧靈秀,兩人本是天作之合,卻因觸犯天條,被迫分離。唯有七夕之夜,鵲橋相會,訴說衷腸。
銀河之中,有仙女沐浴,水清可鑒。仙子們嬉戲打鬧,笑聲盈盈,灑向人間,化作璀璨的流星雨。人間仰望,心生向往,愿隨仙子共游天際。
銀河之畔,有神獸鎮守,威武雄壯。神獸守護著銀河的安寧,也守護著牛郎織女的誓言。每當夜幕降臨,神獸睜開了雙眼,巡視四方,確保宇宙的和諧與美好。
銀河之美,美在神秘;銀河之韻,韻在變幻;銀河之思,思在哲理。它見證了牛郎織女的堅貞愛情,也承載了仙子們的歡樂時光。銀河如同一部永恒的神話,流傳千古,激勵著后人勇往直前。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銀河依舊,歲月如梭。讓我們在欣賞銀河之美的同時,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愿我們都能成為銀河中那顆最亮的星,照亮自己的人生道路,也為他人帶來希望與溫暖。
夫銀河者,天之驕子也。愿吾輩皆能仰望星空,心懷夢想,勇往直前,成就屬于自己的輝煌人生。
2.鵲橋賦
銀河之上,星光璀璨。牽牛織女,隔河相盼。幸有鵲鳥,結群成橋,情深意重,天際一線牽。
昔日,牛郎織女,情投意合,卻因王母之怒,被迫分離。七夕之夜,銀河兩岸,望眼欲穿。此時此刻,鵲鳥感其情深,紛紛飛來,嘴銜樹枝,腳踏星漢,瞬息之間,搭成一座鵲橋。
織女輕移蓮步,牛郎快步跟上,相會于鵲橋之上。執手共游,淚眼含笑,訴說別后衷腸。銀河波濤洶涌,卻難阻其情深意長。鵲鳥亦為之動容,歡鳴于四周,為這對有情人祝福。
七夕過后,鵲鳥散去,鵲橋亦化為無形。然牛郎織女之情,卻永載天地之間,成為千古佳話。每當七夕之夜,人們仰望星空,總會想起那座神奇的鵲橋,想起那對忠貞不渝的有情人。
今人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共度時光歲月。鵲橋雖短,情意綿長。愿此情長存,日月同輝,天地可鑒。
夫鵲橋者,非單是天上之景,亦是人間真情之象征。愿世人皆能如牛郎織女般,找到那個與自己心心相印之人,攜手走過風雨人生路。
3.古樂賦
古樂兮,華夏之精髓,歷史之瑰寶。自古以來,它以其悠揚的旋律、深邃的內涵,陶冶著人們的情操,滋養著民族的精神。
古樂兮,源遠流長,起源于遠古的祭祀、慶典。鐘鼓之聲,琴瑟之音,交織成一曲曲震撼人心的樂章。它見證了華夏文明的興衰更迭,承載著古人的智慧與情感。
古樂兮,風格獨特,各具特色。雅樂之莊重肅穆,頌揚著天地神明;宴樂之歡快熱烈,傳遞著人間喜悅;琴樂之恬靜淡泊,抒發著文人情懷。這些樂種各具韻味,共同構成了古樂的豐富多彩。
古樂兮,蘊含哲理,引人深思。它通過音樂的形式,傳達了古人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理解與感悟。在古樂的旋律中,我們仿佛看到了古人的生活場景,感受到了他們的情感世界。
古樂兮,傳承千年,歷久彌新。在現代社會的喧囂中,古樂如同一股清泉,滋潤著人們的心靈。讓我們懷著敬畏之心,去欣賞古樂的魅力,去感受那份千年傳承的文化底蘊。
4.古曲賦
古曲悠悠,流傳千古,宛如一條歷史的長河,見證了中華文明的興衰更迭。古曲之美,韻味無窮,既能抒發豪情壯志,又能寄托哀思離愁,為世人所傳頌。
古曲之韻,悠揚宛轉,宛如天籟之音,令人陶醉其中。琴瑟和鳴,簫笛悠揚,古曲之聲,穿越時空,將我們帶回到那遙遠的古代。在那悠揚的旋律中,我們仿佛看到了古人的生活場景,感受到了他們的情感世界。
古曲之意,深邃豐富,既有詠史抒懷,又有山水田園。詩人們借古曲抒發胸臆,表達對國家、民族的熱愛與忠誠;描繪山水之美,抒發對大自然的敬仰與向往。古曲中所蘊含的哲理與智慧,令我們受益匪淺。
古曲之韻,代代相傳,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從古代的宮廷雅樂,到民間的俚曲小調,古曲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與文化傳承。在古曲的熏陶下,我們學會了欣賞美好,學會了品味生活。
古曲啊古曲,你如同一部厚重的歷史長卷,記錄了中華民族的輝煌與滄桑。愿你的韻味永遠流傳,愿你的智慧永遠啟迪后人!
5.古詞賦
古詞之韻,婉約柔美,宛如一縷輕煙,繚繞在歷史的長空。它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承載著古人對愛情、生活、自然的感悟與情懷。
古詞之美,在于其細膩入微的描繪。詞人們用精致的文字,勾勒出如畫的景致,抒發著內心的情感。春花秋月、小橋流水,皆可入詞,成為詞人們寄托哀思、抒發豪情的載體。
古詞之意,深邃而富有哲理。它既有對人生百態的深刻洞察,又有對宇宙自然的敬畏與向往。詞人們通過古詞,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真摯情感的珍視,對人生意義的探尋。
古詞之韻,流轉千古,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從唐代的《花間集》到宋代的《漱玉詞》,古詞承載著古人的智慧與情感,代代相傳,成為我們民族的精神財富。
古詞啊古詞,你如同一首首優美的歌曲,吟唱著古人的風花雪月、悲歡離合。愿你的韻味永遠流傳,愿你的智慧永遠啟迪后人,讓我們在古詞的熏陶下,學會欣賞美好,品味生活,追尋夢想。
6.古詩賦
古詩之韻,流傳千古,宛如一座巍峨的文化寶庫,閃耀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光芒。古詩之美,言簡意賅,意境深遠,抒發了詩人們對自然、人生、社會的感悟與情懷。
古詩之韻,悠揚宛轉,如同一首首天籟之音,令人陶醉其中。五言七言,律詩絕句,形式多樣,風格各異。詩人們揮毫潑墨,抒發胸臆,描繪山水,歌頌英雄,抒發離愁,寄寓哀思。古詩之韻,朗朗上口,意境深遠,令人回味無窮。
古詩之意,豐富多彩,既有詠史抒懷,又有山水田園。詩人們借古詩表達對國家、民族的熱愛與忠誠;描繪山水之美,抒發對大自然的敬仰與向往。古詩中所蘊含的哲理與智慧,令我們受益匪淺。
古詩之韻,代代相傳,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從《詩經》到《楚辭》,從唐詩到宋詞,古詩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與文化傳承。在古詩的熏陶下,我們學會了欣賞美好,學會了品味生活。
古詩啊古詩,你如同一部厚重的歷史長卷,記錄了中華民族的輝煌與滄桑。愿你的韻味永遠流傳。
7.駝鈴賦
風起云涌間,駝鈴響,穿越千年的回音,在歷史的長河中激蕩。其聲悠揚,如泉水叮咚,又如林間鳥鳴,帶著幾分神秘與詩意,勾起人們無盡的遐想。
駝鈴,乃一神物也。相傳為古代仙人遺落凡間的寶物,擁有通靈之能,能引領有緣人穿越時空,追尋那逝去的夢境。其形制古樸典雅,鈴身鏤空,雕刻著精美的花紋,每一處都透露著歲月的滄桑與神秘。
每當夜幕降臨,月光如水灑滿大地,駝鈴便會在寂靜的夜晚響起。其聲悠揚而深遠,仿佛能穿透時空的隔閡,將人們帶入那遙遠的古代。在那夢境之中,人們可以遇見歷史上的英雄豪杰,也可以領略到古時的風土人情。
駝鈴之聲,亦能激發人們內心深處的共鳴。當憂愁困擾時,聽其聲可使人心境豁然開朗;當喜悅洋溢時,聽其聲則更添幾分歡愉。它如同一位知心的朋友,時刻陪伴在人們身邊,給予人們力量與慰藉。
駝鈴之韻,更是無法言喻的美妙。那獨特的音色,如同天籟之音般令人陶醉。它不僅僅是一種聲音,更是一種情感的傳遞,一種精神的寄托。在駝鈴的引領下,人們可以超越現實的束縛,追尋那心中的夢想與遠方。
如今,駝鈴已成為中華文化中的一道瑰寶。它見證了歷史的變遷與傳承,也承載著人們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與追求。愿每一個有緣人都能聽到駱鈴的召喚,追尋那屬于自己的夢境與人生。
駝鈴響,穿越古今;心隨鈴聲,追尋夢想。愿此賦能勾起人們對駝鈴的美好回憶與無限遐想,共同領略這一神物的魅力與韻味。
8.古人賦
古人兮,我輩之楷模,歷史之瑰寶。他們生于亂世,卻心懷天下;他們身處逆境,卻矢志不渝。他們的智慧與品德,光照千秋,垂范后世。
古人兮,勤學不輟,孜孜以求。孔子韋編三絕,始成儒家經典;司馬遷忍辱負重,方有《史記》傳世。他們用知識改變命運,用智慧書寫歷史。
古人兮,忠肝義膽,氣貫長虹。岳飛精忠報國,文天祥寧死不屈,林則徐虎門銷煙。他們用生命捍衛民族尊嚴,用熱血鑄就愛國豐碑。
古人兮,仁愛為本,慈悲為懷。孟子言“仁者愛人”,墨子倡導“兼愛非攻”。他們用愛心溫暖人心,用善舉拯救蒼生。
古人兮,淡泊名利,超然物外。陶淵明歸隱田園,謝靈運寄情山水。他們用超脫的心態面對世俗紛爭,用寧靜的心境追求人生真諦。
古人兮,我輩之師表,民族之驕傲。讓我們銘記古人的教誨與精神,傳承民族文化之精髓,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作者簡介] 池征遙,筆名水也,中管院終身研究員,作家網簽約作家,中國詩歌網藍V詩人,《臨池翰章》文刊總編,入編中國名人錄和世界華人專家名典。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