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岳覓蹤(連載之二)
作者:張雙鎖
芮國、烏氏國、月氏國和?國
原文之七:“天子北征于犬戎,犬戎¨胡觴天子于當水之陽。天子乃樂,(¨)賜七萃之士戰。”前一缺文當為芮國首領之名,第二缺文當為衍文。汭河,古稱瀍水,這里為西周芮國所在地。當水,當為瀍水之轉。七萃之士為周穆王的禁軍。原文意為穆天子向北巡狩,到達犬戎芮國境內,其國之君在當水北岸大宴穆天子。穆天子很高興,就讓禁軍衛士狩獵游樂。
原文之八:“庚寅,北風雨雪,天子以寒之故,命王屬休。”原文意為十月十五日庚寅,北風呼嘯,大雪紛飛。由于天氣寒冷的緣故,穆天子令隨從部隊就地宿營。
原文之九:“甲午,天子西征,乃絕隃之關隥。”關隥,為西周時對關山的稱謂。原文意為十月十九日甲午,穆天子向西巡狩,越過了關山險峻的山坡。
原文之十:“己亥,至于焉居、禺知之平。”焉居即焉支,因胭脂河而得名,其水之源在崆峒山后峽燕然山,為西周方國烏氏(讀焉支)國都地。焉與烏通假,西漢時曾在此置烏氏縣,東漢時因羌人之亂而僑遷涇川。禺知即月氏(讀肉支),為西周方國,在頡水之源所在地。如河西走廊的烏氏、月氏以及再徙西域的烏孫、月氏,皆為焉居國、禺知國后裔,為秦漢時遷徙。原文意為十月二十四日己亥,穆天子到達焉居、禺知之坪。
原文之十一:“辛丑,天子西征,至于?人。河宗之子?柏絮,且逆天子于智之[平],先豹皮十,良馬二六。天子使井利受之。”《古今姓氏書辨證》曰:“?國在虞、芮之間。”丁謙《干支表》曰:“?人為河宗氏分封之國,地在滲澤以北。”虞國治地在甘肅華亭五臺山,芮國治地在甘肅華亭馬峽,滲澤指弦蒲藪。由此而言,?國治地當在甘肅華亭馬峽之南。柏絮,姓馮,名絮,為河神馮夷之后。智的本字為知,故而智當為禺知國。原文意為十月二十六日辛丑,穆天子繼續向西巡狩,到達了?國。在此之前,河宗氏的子孫?國伯爵馮絮,還親自前往禺知國邊境迎接穆天子,先獻上豹皮十張、駿馬十二匹作為覲見之禮。穆天子令大臣井利收下了這些禮物。
作者簡介:張雙鎖(1958——),男,漢族,甘肅莊浪人,大學文化,莊浪商務局退休干部。現為莊浪政協文史研究員。作品散見于《甘肅文史》《甘肅政協》《科學?經濟?社會》等刊。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