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栗木寨村民羅龍倫先生在自家小院屋頂上升掛五星紅旗迎風飄揚
升掛國旗的栗木寨
作者:羅祖文(貴州)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貴州省都勻市綠茵湖街道邦水村栗木寨村民自發地升掛起鮮艷奪目的五星紅旗,營造了愛黨愛國的濃厚的節慶氛圍!
少年揣著夢想曾到四川重慶、廣東深圳、浙江航州、山東濟南、江西南昌、上海黃浦等多地風生水起創業打拼的栗木寨村民羅龍倫先說,他在自家房頂上升掛的一面鮮紅的五星紅旗,認真選擇旗桿和固定旗桿,確保旗桿能夠穩定地豎立,讓鮮艷的五星紅旗展現最美的姿態,讓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為節日增加靚麗的色彩,表達自己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和真誠祝福!
栗木寨村民們升掛上鮮艷的五星紅旗,表達對祖國母親深厚情感的情不自禁又無可抑制的流露,增強了大家的愛黨、愛國之情,激發了大家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激勵了大家把愛國之情化作奮發向上的不懈動力,投身于建設美麗家園,共享美麗家園,創造美好生活!村民在田間做農活,看到掛上的國旗,內心很激動,為我們的祖國感到驕傲和自豪,希望祖國越來越好!
“人坐彎,魚坐勝”“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栗木寨神秘,因水而美,因水而靈,因水而活。房屋坐向以“以動靜定,以陽為向”確定,家家的老屋基以著坐山朝水為原則,住宅也都正好坐向是坐北朝南。即前面是邦水河、大田壩子、大路、鐵路(含高鐵),后面是連綿不斷的山峰。以前,因寨子前面田壩中間有一棵大栗木樹(兩個成年人合抱,是邦水的“栗樹王”)、再加上寨子背后有眾多栗木樹故稱“栗木寨”。也因為栗樹多,有一面山引來不少鳳凰故稱“鳳凰山”,有一座山頂上不少老鷹飛來飛去故稱“老鷹嘴”。“九股井”“三十二臺階”順口溜贊美佳話在當地廣為流傳。“九古井”身世成謎,即:大井(寨子中間),掏米井(往老銀上出寨子處),豪角井(寨子中間上方、新溝坎腳),楓相井(往壟甲沖、新溝坎上),楊柳井(往壟甲沖溝坎腳),馬桑井(壟仰寨腳),高坎子腳井(寨子上方、大井右角),里頭院井(寨子中間、大井左側),牛路井(寨子中間、與豪角井相近)。眾多大小口井流出的水長年不枯,養育著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三十二臺階”又稱“高坎子”,位于寨子中間,似如登泰山,希望孩子們“拿來練”中間不停息,發揚頑強拼搏、堅持不懈、一鼓作氣、再接再厲、百折不回、永攀高峰的精神,有一定的文化教育意義。傳說,初建時出于鼓勵考“進士”、考“狀元”而建。這石梯坎神乎其神,從來沒有聽說有人在上面摔倒過,那怕是冰天雪地。
栗木寨右邊的金鐘山,前方是一大壩子良田,中間的小坡居住著不少人家,左右是一連串的山峰,形成獨特的風水寶地。有詩正道:金鐘撲地不出頭,美女梳妝下彩樓。蜘蛛牽絲攔路網,蜜蜂氣死在路途。一根金線吊葫蘆,天鵝抱蛋在沙洲。 “金鐘樸地不出頭”指金鐘山比其它山低,所以它不出頭,也暗喻當地人們可當到七品官,明朝的縣官一般是七品官,七品官按現在是縣市長級;“美女梳妝下彩樓”指邦水場壩左面水井寨后面有一座山似獅子,獅子的頭部對面可看到白巖,頂頭松樹好似美女頭發打樣,溫柔步步往下走;“蜘蛛纖絲攔路網,蜜蜂氣死在路途”指小寨腳小坡腦,一壩子田圍著小坡腦逐級上去下小堡門口;“一根金線吊葫蘆,天娥抱蛋在沙洲”指馬場寨張家城,沙洲指水庫廟腳小堡。
栗木寨人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今年國慶節期間,七八十歲老人喜歡享受大自然,從寨腳慢步朝“老銀上”方向行走在石街路上,鍛煉身體,逐級而上。一路上享受花草樹木,人心曠神怡,仿佛置身于人間仙境,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脈動。
栗木寨有一棵幾百年歷史枝繁葉茂的大樹傲然聳立白果樹(又名“銀杏樹”),郁郁蔥蔥、青黃相接的扇形樹葉間掛滿了食指大小的銀杏果。經濟拮據年代,村民們每年秋天都到樹下撿銀杏果到家里煮吃或拿去市場賣,也經常熱情地帶領來寨子吃酒的三親六戚去參觀銀杏樹,紛紛打開話匣子,這棵銀杏樹見證了栗木寨的歷史變遷,陪伴著一代又一代的人成長,也成了大家的心靈寄托(見圖)。
栗木寨的歷史悠久,行走在寨子,仿佛穿梭于時空隧道,看到寨子門口(十二組停車場旁)留存有明代科舉進士兩塊石碑,其中一塊的一面刻有能看到“咸豐己未歲”5個大字,囊括早期栗木寨的歷史文化教育,充分顯示了寨民工匠的精湛技藝,沉淀了民族氣質和時代精神。早期處在“邦水文明鄉”懷抱的栗木寨,共有羅、彭、劉、陸、方、王、曾、陳、雷、楊“十大姓氏”,這些姓氏有體現人生追求、文化底蘊、傳承優良的家風家訓。2024年3月2日都勻市作家協會在栗木寨拉開助力鄉村振興采風戰幕,全體人員和特邀嘉賓31人深入當地進行采風,用文章(詩)贊美栗木寨,宣傳栗木寨,為栗木寨提煉特產之寨、文化之寨、教師之寨、藝術之寨、故事之寨、禮儀之寨、布依之寨、山歌之寨“8個之寨”,令人心馳神往。(文/圖 羅祖文)
2024年10月4日晚上 栗木寨
2024年10月4日筆者在金鐘山前面田園拍照留景 (攝影:羅澤然)
【作者簡介】羅祖文(又名彭應文),布依族,60后,中共黨員,貴州省都勻市綠茵湖街道邦水村第十三組栗木寨人,1982年7月畢業于都勻民族師范學校,1982年8月參加工作,1996年7月貴州廣播電視大學(黔南分校)中文(師范)專業業余學習畢業。曾供職于墨沖鎮墨陽完小、墨沖鎮中學、墨沖鎮教育輔導站、都勻市第三小學、都勻市創建辦。2020、2004、2008、2014年,先后被抽調到墨沖鎮人民政府“學教”辦、中共都勻市委宣傳部(文明辦創建科)、都勻市教育局(機關辦公室)、中共黔南州委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曾是政協都勻市第七屆會員會委員、墨沖鎮教育輔導站語文教研員、墨沖鎮教育工會主席、都勻市教育工會宣傳委員、都勻市教師閱讀寫作協會副秘書長、都勻晚報通訊員、都勻市創建辦信息科科長、貴州省中等師范函授學校墨沖區中函班主任、貴州都勻陸軍預備役步兵師工兵營營部書記(預備役中尉軍銜)、貴州省散文學會會員。在中國民族教育、國家少年智力開發報《小學語文》、貴州日報、貴州工人報、貴州教工、貴州省散文微刊、貴州文化網、作家網、書香神州、廣州文藝、今日頭條、搜狐網以及黔南日報、都勻晚報、今日都勻等國內公開紙媒和網絡平臺發表文章達兩千余篇。于2021年2月貴州省都勻市精神文明建設中心退休。現為都勻市作家協會會員。2024年1月28日被貴州省都勻市作家協會授予“2020——2023年年度優秀會員”稱號(唯一獲獎者)。現居都勻金麒麟財富華庭。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