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岳覓蹤(連載之五)
作者:張雙鎖
伯夭、伏羲和穆滿
原文之二十:“河宗[致]命于皇天子。河伯號之,帝曰:‘穆滿!女當永致用旹事。’南向再拜。”伯夭,為河宗馮夷之后,時為?國之君、昆侖宮長官。帝,指天帝。《詛楚文?厥湫》稱之為“皇天上帝”。《甘肅通史》曰:“金文中的‘上帝’,指在天之先王。”三皇五帝中,伏羲是唯一“繼天而王”者,被譽為“上上圣人”。故而這里所指當為天帝伏羲。穆滿,姓姬,名滿,指穆天子。女與汝通假,旹為古文“時”字。原文意為河宗伯夭向穆天子傳達天帝伏羲的旨意。河宗伯夭拖長音調高聲呼喚,代天帝伏羲說道:“穆滿!你當永遠關注時事。”穆天子面向南方拜了再拜。
原文之二十一:“河宗又號之,帝曰:‘穆滿!示女舂山之珤,詔女昆侖[宮]舍四,平泉七十,乃至于昆侖之丘,以觀舂山之珤,賜語晦。’天子受命,南向再拜。”昆侖,指古昆侖山而不是今昆侖山。古昆侖山只有一個,為原生的,這就是當今關山。而今昆侖山則不少,如天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等,均為次生的,是秦漢時因關山少數民族遷徙而移置的。昆侖之丘,為關山之巔。舂山,為甘肅莊浪桃木山。《山海經》稱之為龍首山,為太古四岳之一。《穆天子傳》又稱之為蠲山、雷首山。《淮南子》稱之為薄落山、峣山。《漢書》稱之為幵頭山。《平涼府志》稱之為湫頭山,說有“千百泉湫”,為“涇汭之源”所在地。其山西麓有朝那湫,《山海經》稱之為雷澤①,《列子》稱之為華胥國,《拾遺記》稱之為華胥洲,《詛楚文》稱之為厥湫,《史記》稱之為湫淵。這里為太古華胥國、西周犬戎國、東周朝那國都地,為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華胥、伏羲、女媧的誕生地②,為先秦王朝祭祀“皇天上帝”伏羲的地方③,為漢王朝祭川的地方④。珤為古文“寶”字,語與汝通假,晦與賄通假。原文意為河宗伯夭又拖長音調高聲呼喚,代天帝伏羲說道:“穆滿!給你看舂山上的珍寶,告訴你昆侖山上有宮室四處,平泉七十處,等到了昆侖山之巔,可以觀賞到舂山的珍寶,并賜給你寶物。”穆天子接受了天帝伏羲的旨意,面向南方拜了再拜。
原文之二十二:“己未,天子大朝于黃之山。”此為錯簡,當移在原文第二十五之后。黃與皇通假,黃山即皇家山,在甘肅華亭仙峪谷,這里為西周?國所在地。原文意為三月十五日己未,穆天子在黃山大會諸侯群臣。
原文之二十三:“乃披閱時典,周觀天子之珤器。曰天子之珤:玉果、璿珠、燭銀、黃金之膏。天子之珤萬金,[諸侯之]珤百金,士之珤五十金,鹿人之珤十金。天子之弓射人步,劍牛馬犀,[每件珤]器千金。天子之馬走千里,勝人猛獸。天子之狗走百里,執虎豹。”昆侖宮,為西周“故宮博物院”,在甘肅莊浪在桃木山,長官為伯夭。原文意為穆天子翻閱伯夭呈獻的圖書典冊,遍覽歷代天子的珍寶器物。圖冊記載歷代天子的珍寶有:玉果、璿珠、燭銀、黃金之膏。天子的寶物價值萬金,諸侯的寶物價值千金,大夫的寶物價值百金,士人的寶物價值五十金,庶人的寶物價值十金。天子有良弓百步之射如同在一步之內,有劍可斬牛、馬、犀等大獸,每件寶物都價值千金。天子之馬能奔跑千里,勝過猛獸。天子之狗能奔跑百里,可以捕捉虎豹。
原文之二十四:“伯夭曰:‘征鳥使翼,(曰¨)烏鳶、鶤雞飛八百里。名獸使足,[狻猊]走千里,(狻猊¨)野馬走五百里,邛邛距虛走百里,麋[鹿走]二十里’。”原文意為伯夭說道:“飛鳥揮動翅膀,烏鴉、鶤雞能飛八百里。名獸使用腳力,狻猊能奔跑千里,野馬能奔跑五百里,邛邛距虛能奔跑百里,麋鹿能奔跑二十里。”
注釋:
①詳見筆者《古老而神圣的朝那湫》一文,載于《甘肅政協》2021年第6期。
②詳見筆者《“羲皇故里”考》一文,載于《西部學刊》2019年第14期。
③詳見筆者《<厥湫>考釋》一文,載于《書法導報》2022年6月4日。
④詳見筆者《說“羲皇故里”》一文,載于《華夏文化》2018年第2期。
作者簡介:張雙鎖(1958——),男,漢族,甘肅莊浪人,大學文化,莊浪商務局退休干部。現為莊浪政協文史研究員。作品散見于《甘肅文史》《甘肅政協》《科學?經濟?社會》等刊。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