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岳覓蹤(連載之九)
作者:張雙鎖
黃帝宮與珠澤國
原文之四:“吉日辛酉,天子升于昆侖之丘,以觀黃帝之宮,而封[豐]隆之葬,以詔后世。”昆侖之丘,為關山之巔。黃帝之宮,在甘肅清水軒轅谷。豐隆,為黃帝云師。詔與昭通假。原文意為六月十三日辛酉這天是個吉利的日子,穆天子登上昆侖山之巔,觀看了黃帝的行宮,并給其云師豐隆的墳墓培土,以此昭示后世之人。
原文之五:“癸亥,天子具蠲齊牲全,以禋[祀]昆侖之丘。”齊與齋通假。蠲齊,為潔凈的粢盛(谷物)。原文意為六月十五日癸亥,穆天子準備了潔凈的粢盛和色純體全的牛、馬、羊等犧牲,以焚燒的方式來祭祀昆侖山。
原文之六:“甲子,天子北征,舍于珠澤,以釣于?水。曰珠澤之藪,方三十里。爰有萑葦、莞蒲、茅萯、蒹、葽。”珠澤,《淮南子》稱之為陽紆藪。由蒲谷水(今千河之源)積聚而成,與弦蒲藪相通,在甘肅華亭麻庵。這里為西周珠澤國所在地。?為流的本字。原文意為六月十六日甲子,穆天子往北巡狩,住在珠澤,在蕩漾的蒲谷水釣魚。珠澤水域,方園三十里。這里生長著各種蘆葦、蒲草、茅草、黃蓓草和狗尾草。
原文之七:“乃獻白玉,¨隻,¨角之一,¨三,可以[湯]沐。乃進食,酒十[斛],姑劓九[個],亦味中糜胃而滑。因獻食馬三百,牛羊三百。”第一、第二、第三缺文當為洗浴用品。姑劓,為一種味道鮮美的動物的鼻子。糜與縻通假。原文意為珠澤人向穆天子先進獻白玉和各種洗浴用品。然后進食,有酒十斛,姑劓之肉九個,這種肉爽口適胃是食中佳品。還進獻食用馬三百匹,牛羊三千頭。
原文之八:“天子[封¨吾于]昆侖,以守黃帝之宮,南司赤水,而北守舂山之珤。”所缺之文為珠澤國首領第一字。黃帝之宮,在甘肅清水軒轅谷。赤水,為珠澤的源頭,指甘肅華亭麻庵河(今千河之源)。舂山,為甘肅莊浪桃木山,這里為西周“故宮博物院”昆侖宮所在地,原來的守護人為伯夭,這次調整為¨吾。原文意為穆天子封珠澤人¨吾于昆侖山腳下,令其守護昆侖宮、黃帝宮和珠澤國。
原文之九:“天子乃賜[珠澤]之人¨吾黃金之環三五,朱帶貝飾三十,工布之四。¨吾膜拜而受。”原文意為穆天子賞賜給珠澤人首領¨吾黃金環十五只,紅色貝飾大帶三十條,精工布料四匹。¨吾合掌加額,跪地拜謝,然后收下了這些禮物。
原文之十:“天子又與之黃牛二六,以三十[多]人于昆侖丘。”昆侖丘,為西周昆侖宮所在地甘肅莊浪桃木山。原文意為穆天子又賜給他用于祭祀的純色黃牛十二頭,并留下三十多名隨從人員協助守護昆侖宮。
作者簡介:張雙鎖(1958——),男,漢族,甘肅莊浪人,大學文化,莊浪商務局退休干部。現為莊浪政協文史研究員。作品散見于《甘肅文史》《甘肅政協》《科學?經濟?社會》等刊。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