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岳覓蹤(連載之十一)
作者:張雙鎖
赤烏國和谷子
原文之十五:“壬申,天子西征。”原文意為六月二十四日壬申,穆天子繼續向西巡狩。
原文之十六:“甲戌,至于赤烏。之人丌獻酒千斛于天子。食馬九百,牛羊三千,穄麥百載。天子使祭父受之。”赤烏,為西周方國,在舂山(今莊浪桃木山)之西。穄與稷通假,它指谷子,為五谷之首,在莊浪境內至今種植。丌(古文其字),人名,為赤烏國之君。原文意為六月二十六日甲戌,穆天子到達赤烏國。赤烏國首領向穆天子進獻美酒千斛。又進獻食用馬九百匹,牛羊三千頭,穄米和麥子一百車。穆天子令祭父收下了這些禮物。
原文之十七:“曰:赤烏氏先出自周宗,大王亶父之始作西土,封其元子吳太伯于東吳,詔以金刃之刑,賄用周室之璧。封丌璧臣長綽于舂山之虱,妻以元女,詔以玉石之刑,以為周室主。”西土,指西岐。東吳,為吳山(今甘肅華亭五臺山)之東。刑與型通假。金刃之刑,意為制做金屬器具的方法。長綽,人名,為赤烏國始祖。虱與古文西通假。原文意為祭父說:“赤烏氏的祖先與周王族同宗,古公亶父興起于西岐時,就封他的長子吳太伯于吳山之東,又教給他制做金屬器具的方法,還賜給他周室的玉璧。又封給他寵信的大臣長綽以舂山之西的土地,并把長女嫁給他,還教給他制做玉器的方法,讓他主持祭祀周人的先祖。”
原文之十八:“天子乃賜赤烏之人丌墨乘四,黃金四十鎰,貝帶五十,朱三百裹。丌乃膜拜而受。”原文意為穆天子賞賜給赤烏人首領丌黑色車四輛,黃金八百兩,貝帶五十條,朱砂三百袋。丌于是合掌加額,跪地拜謝,然后收下了這些禮物。
原文之十九:“曰:‘[舂]山是為天下之良山也,珤玉之所在,嘉谷生之,草木碩美。’天子于是取嘉禾,以歸樹于中國。”舂山,《山海經》稱之為龍首山,為苕水(苕與芮通假,今稱汭水)之源所在地,說其水“多美玉”。其實,古人所言玉不單指玉,還包括可以制作石器的各種石料,如花崗巖、閃長巖、脈石英等,在汭水中比比皆是。谷,為谷子;嘉谷,為優質谷子。這種農作物旱澇保收,在莊浪境內至今種植。地處桃木山之西的陽川古洞門,曾出土窯藏炭化谷粒20厘米之厚,距今5900年,為唐堯時代之物。原文意為穆天子說:“舂山是天下最好的山啊,這里盛產寶玉,嘉谷生長,草木豐茂。”于是穆天子收取了嘉谷種子,以帶回中原推廣。
原文之二十:“曰天子五日休于[舂]山之下,乃奏廣樂。赤烏之人丌好獻二女于天子,女聽、女列以為嬖。曰:‘赤烏氏,美人之地也,珤玉之所在也!’”原文意為穆天子在舂山之下休息了五天,并令隨從樂隊演奏了盛大的樂曲。赤烏人首領丌為了結好穆天子,進獻了兩位美女,一個名聽,一個名列,都成為穆天子寵幸的姬妾。穆天子說:‘赤烏氏是盛產美女和寶玉的地方啊!’
作者簡介:張雙鎖(1958——),男,漢族,甘肅莊浪人,大學文化,莊浪商務局退休干部。現為莊浪政協文史研究員。作品散見于《甘肅文史》《甘肅政協》《科學?經濟?社會》等刊。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