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岳覓蹤(連載之十四)
張雙鎖
容成國和彭國
原文之二十八:“癸巳,至于群玉之山,容成氏之所守。曰群玉山,阿平無險,四徹中繩,先王之所謂冊府,寡草木而無鳥獸。爰有[大]木,西膜之所謂[槐]。”群玉山,今稱王母宮山,為關山余脈,在甘肅涇川縣城,這里為涇河、汭河交匯處。其山巖石裸露,山頂平坦,草木稀疏。冊府,為帝王藏書之所。原文意為七月十五日癸巳,到達群玉山,這里是容成氏的領地。群玉山地勢平坦,周邊平直,并不險峻,先王稱之為藏書的好地方,這里草木稀疏而沒有鳥獸。有一種大樹,西膜人稱之為槐樹。
原文之二十八:“天子于是攻其玉石,取玉版三乘,玉器服物,載玉萬隻。天子四日休群玉之山,乃命刑侯待攻玉者。”攻,開采。隻,古文只字,與古文雙通假。原文意為穆天子在這里開采玉石,獲得玉版三車,還有玉器佩物,又用車裝載美玉一萬雙。穆天子在群玉山休息了四天,就令刑侯在這里招收會制作玉器的人。
原文之二十九:“孟秋丁酉,天子北征,[彭]之人潛時觴天子于羽陵之上,乃獻良馬、牛羊。天子以其邦之攻玉石也,不受其牢。”北征,為從東折向北行。《平涼府志》曰:“盧、彭在西北,后為戎那。”彭,為西周方國,治地在寧夏彭陽。潛時,為彭國之君。羽陵,指寧夏彭陽馬鬃山,因其濱臨東海子,常年有飛鳥翔集,故以名之。牢與勞通假,這里為慰勞之意。原文意為初秋七月十九日丁酉,穆天子從東折向北行,彭國之君潛時在羽陵山上宴請穆天子,又進獻良馬、牛羊。穆天子考慮到其國承擔了采集玉石的任務,就沒有接受他所進獻的禮物。
原文之三十:“伯夭曰:‘[彭]氏,檻[諸]之后也。’天子乃賜之黃金之嬰三六,朱三百裹。潛時乃膜拜而受。”檻與礛通假。檻諸,為攻玉,這里指玉工。嬰與罌通假,指盛酒、盛水器具。原文意為伯夭說:“彭氏為攻玉人的后裔。”穆天子于是就賞賜給潛時黃金缶十八只,朱砂三百袋。潛時于是合掌加額,跪地拜謝,然后收下了這些禮物。
原文之三十一:“戊戌,天子西征。”原文意為七月二十日,穆天子繼續向西行進。
作者簡介:張雙鎖(1958——),男,漢族,甘肅莊浪人,大學文化,莊浪商務局退休干部。現為莊浪政協文史研究員。作品散見于《甘肅文史》《甘肅政協》《科學?經濟?社會》等刊。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