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岳覓蹤(連載之二十五)
作者:張雙鎖
西膜國和文山國
原文之十一:“丙寅,天子東征,南還。”從下文“天子南征陽紆東尾”來看,南還當為北還之誤。原文意為八月二十四日丙寅,穆天子向東巡行,又轉向北路前行。
原文之十二:“己巳,至于文山,西膜之所謂¨。觴天子于文山。西膜之人乃獻食馬三百,牛羊二千,穄米千車,天子使畢矩受之。”文山,在今甘肅華亭神峪鎮之北。西膜,前文多次出現,均指西部;而這里則指方國。原文意為八月二十七日己巳,穆天子到達文山,西膜人稱之為“¨”。西膜人在文山宴請穆天子。又進獻食用馬三百匹,牛羊二千頭,穄米一千車,穆天子令畢矩接收。
原文之十三:“曰天子三日游于文山,于是取采石。”原文意為穆天子在文山游了三天,又在這里選取了彩石。
原文之十四:“壬寅,天子飲于文山之下。文山之人歸遺,乃獻良馬十駟,用牛三百,守狗九十,牥牛二百。天子之豪馬、豪牛、尨狗、豪羊,以三十祭文山。又賜之黃金之嬰二九,貝帶三十,朱三百裹,桂姜百笥。歸遺乃膜拜而受。”壬寅,當為壬申。文山,西周方國,在文山腳下,與西膜國毗鄰。原文意為八月三十日壬申,穆天子在文山下宴飲。文山國之君歸遺進獻良馬四十匹,耕牛三百頭,獵犬九十只,牥牛二百頭。穆天子以滿身都是長毛的馬、牛、犬、羊三十來祭祀文山。又賜給文山之君歸遺黃金缶十八件,貝帶三十條,朱砂三百袋,桂皮、生姜一百筐。歸遺于是合掌加額,跪地拜謝,然后收下了這些禮物。
原文之十五:“癸酉,天子命駕八駿之乘。右服驊騮而左綠耳,右驂赤驥而左白義。天子主車,造父為御,太丙為右。”原文意為九月一日癸酉,穆天子令駕上由八匹駿馬拉的車輛。中間兩匹,右邊為驊騮,左邊為綠耳;旁邊兩匹,右邊為赤驥,左邊為白義。穆天子主乘,造父為馭手,太丙為車右。
原文之十六:“次車之乘,右服渠黃而左踰輪,右驂盜驪而左山子。伯夭主車,參百為御,奔戎為右。”原文意為隨從穆天子的馬車,中間兩匹馬,右邊為渠黃,左邊為踰輪;旁邊兩匹馬,右邊為盜驪,左邊為山子。伯夭主乘,參百為馭手,高奔戎為車右。
作者簡介:張雙鎖(1958——),男,漢族,甘肅莊浪人,大學文化,莊浪商務局退休干部。現為莊浪政協文史研究員。作品散見于《甘肅文史》《甘肅政協》《科學?經濟?社會》等刊。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