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散文 > 正文

田野之上,“紅禿頭”在綻放

田野之上,“紅禿頭”在綻放

——堅韌與希望的交響曲

 

作者:王永德

 

初夏的微風輕拂著祁連山東端的古浪縣山區,金色的麥田金浪翻滾,呈現出一幅豐收的美妙畫卷。在這片孕育希望的土地上,生長著一種特殊農作物——“紅禿頭”小麥。這種小麥以其獨特的抗旱、耐瘠薄、抗倒伏和耐鹽堿等特性,即便在惡劣的環境中也能頑強生長,結出累累碩果。面對這樣的場景,我心中不禁浮現出一位戰友的身影——劉強禮,這位樸實豪爽的西北漢子,就像這片土地上的“紅禿頭”小麥一樣,無論生活帶給他怎樣的艱難與險阻、挑戰和風雨,總能堅強地站立,煥發出獨屬于他的光芒。

1972年,劉強禮出生在古浪縣裴家營鄉的一個貧困家庭。1991年冬,他應征入伍,在成都完成新兵訓練和專業培訓后,被分配到云南省祥云縣空軍某部。2004年冬季退役回鄉。

在部隊十三年,他當過文書、倉庫保管員、炊事員和司務長,無論在那個崗位,他都以“革命戰士一塊磚,那里需要那里搬”的責任意識,任勞任怨,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十三年里,他數次被評為優秀士官和優秀黨員,多次受到上級組織的通報嘉獎;部隊嚴謹的作風紀律和邊疆艱苦環境錘煉了他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每當回憶起那段軍旅時光,他總是陷入深情的回憶之中,淡淡的一笑說:“軍旅時光是我最寶貴、也是我一生的財富”。

盡管當時我們身處不同的地方,但我們通過書信保持聯系,偶爾也會借助于軍用電話交流數分鐘。無論是書信還是電話,我們的交流總是以彼此的問候開始,然后相互分享各自的生活和工作狀況,中間夾雜著屬于戰友、同鄉和好朋友之間特有的玩笑,最后總是不忘相互叮囑和鼓勵:珍惜軍旅時光,勤勉學習和鍛煉。 

記得在部隊服役期間,每年春節前夕,我們都要回家探親。我總是提前為他買好火車票,等他到昆明后,我們便一同高高興興地坐火車回家。那時昆明沒有直達蘭州的火車,我們必須在成都或寶雞轉車再到蘭州。大多情況下是深夜時分抵達蘭州,我們不得不留宿一夜,第二天早晨再乘坐開往古浪的火車或汽車,歷時五六個小時才能到達古浪縣城。如果下午四點之前到達縣城車站的話,還能趕上前往大靖和裴家營的班車,否則就得在縣城再留宿一晚。

那段回家的路既漫長又充滿了樂趣,為了打發旅途的無聊,劉強禮總會講述笑話、表演自創小品、唱曲兒、念卷等;他幽默風趣、生動形象的表演總能讓車廂里的乘客忍俊不禁,哄笑不止。

2010年,在青藏高原廣袤博大的懷抱,高原重鎮格爾木,劉強禮決定在這里開始自己新的生活。昔日的退伍軍人,身姿依舊挺拔,目光依然剛毅,但面容卻刻著時光與風霜的痕跡。他初次踏上這片土地,心中滿是對未知的忐忑和對未來的憧憬。高海拔帶來的不僅是呼吸的困難,身體的不適,還有那灼痛皮膚的強烈紫外線和穿透衣衫的寒冷。但他將這一切視為戰斗的號角,出征的風帆,堅信自己能夠馴服這片土地,就像他曾在軍旅生涯中馴服諸多挫折和困難一樣。

早春三月,大地還未完全解凍,劉強禮便開始了他的開荒之旅。他準備在這片高聳之地種植枸杞,因為枸杞有著抗旱、抗缺氧、耐瘠薄、耐鹽堿等特性,像堅韌不拔、矢志不移的隴原男兒一樣。他雙手抓住鐵鍬,插入堅硬冰冷的土地,每一次揮鏟都凝聚著他的毅力與決心,每一鍬沙土凝結著他不甘貧瘠、改變現狀的決絕。隨著季節的輪轉,從四月的灌溉到五月的修剪,從六月的花蕾到七月的果實,每一個環節他都事無巨細,親力親為,細心照料每一株枸杞的成長,像精心呵護著自己的孩子。夏日里,當烈日炙烤著高原大地,他仍堅守在田間地頭,用汗水澆灌著每一顆渴望成長、成熟的種子。

然而,自然條件的嚴酷并未因此減輕。干旱缺水、灌溉設施不完善是讓他頭痛的難題,常常困擾著他,也考驗著他視為自己孩子般的枸杞,他不得不深挖水井,引導珍貴的水源至枸杞地。眾所周知,烈日、多風、沙土地對水分流失是致命的;故而,有時為了搶救干枯的植株,他整夜守在田邊,只為確保每滴水能滋養著這些并不強壯的生命,這些充滿希望的植物。九月,當秋風乍起,收獲的喜悅與憂慮并存,車水馬龍的采摘場景背后,是他對收成的種種擔憂。

2017年,懷揣著借款,劉強禮重返格爾木,這次他承包了一百畝地。盡管第一年的收益微薄,但他不曾退縮。反而更加堅定地投入到第二年的種植中。他以前閱讀過著名作家路遙的作品,知道路遙對土地有著堪比父母般的深厚感情:“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人可以虧人,土地不可以虧人”,“正是這貧窮的土地和土地上的貧窮的父老鄉親們,已經教給了我負重的耐力和殉難的品格——因而我又覺得自己在精神上是富有的”《早晨從中午開始》。劉強禮相信土地不會辜負他的。然而,市場的殘酷再次給予他沉重一擊——那年枸杞價格大跌,讓他不僅損失了所有盈利,還背負了十萬元的債務。

2019年8月,劉強禮一家享受著寧靜的午后時光。突然,家中的小兒子驚慌地從午睡中醒來,他急切的聲音打破了平靜:“爸,快看,對面樓上有兩個孩子哭著從窗子里鉆出來了。”

“什么,孩子?哪里?”劉強禮立刻從沙發上跳起來,緊張地朝窗外望去。

“啊呦!著火了,快!孩子們還在里面!”小兒子的聲音更加急迫。

劉強禮瞬間做出決定,他讓家人迅速撥打火警電話,自己則毫不猶豫地沖出了家門,直奔對面的火災現場。他妻子想要阻攔,但看到他那堅定不移的背影,只能將擔憂咽回到肚子里。

“我爸當過兵,應該沒問題。”女兒丫琦雖然擔心,但還是對父親充滿了信心。

不久后,劉強禮回來了,渾身上下散發著燒焦的氣味,衣服多處破損,但他卻毫發無損。妻子急切地詢問火災情況,他淡淡地說:“孩子們總算安全了,但客廳的東西快燒沒了。”

“就你一個人救的嗎?”妻子繼續追問。

“還有一個男士幫忙,不過他沒經驗,頭發被燒了不少。”劉強禮輕描淡寫地回答。

隨后,物業的工作人員也趕到了,他們一方面是來看望劉強禮,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表達由衷的感謝。

劉強禮的女兒丫琦滿眼自豪地向我講述這段經歷,她說:“我爸爸是英雄,平時不顯山露水,但關鍵的時候他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攔也攔不住。”

“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好奇地問。

“因為真正的英雄,并不是一定要有超能力或在戰場上英勇殺敵。而是在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能夠熱愛生活,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保護他人的生命與安全。我爸就是這樣的人。”丫琦的話語中透露出無限的敬佩和愛意。

2019—2020年期間,劉強禮在一個沙場開車。那是一個充滿危險和挑戰的工作,他每天都在與死神擦肩而過。有一次,遭遇了翻車事故,險些丟了性命。然而,正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他掙到了不少錢。我笑他真能折騰,還學會開卡車了。他一臉的苦笑:“生活所迫,不會也得會。”我望著他,也只能陪笑,是啊,生活!可是我心里清楚,為了生活,他已經讓步讓得太多。

2021年,他決定離開沙場,來到新疆黑山煤礦成為一名礦工。在這里,他每天辛勤勞作,終于掙到了三萬元。雖然收入沒有沙場那么高,但這里的工作環境相對安全,也讓我這個傾聽者感受到了一絲安寧,他終于不用再那樣拼命了。

也許命運早有安排,他以前在部隊的時候就擔任過連隊司務長。退伍回來后,幾經輾轉他又從之前的卡車司機變成了個體戶。劉強禮不斷嘗試新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機會,努力改善家庭狀況。2022年,夫妻倆在武威市區開了一家包子鋪。開包子店是件非常辛苦的活,每天凌晨四點起床和面,一直要忙到晚上八九點。我開始替他惋惜,我總覺得他不該放棄開車,再者,廚房里的油鹽醬醋本就不該男人操持,可他卻說:“沒有辦法,為了生活,為了孩子們。怎么有奔頭我就得怎么活。”他的回復讓我一時語塞。對啊,還有孩子們。半年后,因為家庭困難和孩子上學等因素,不得不關掉店門。

女兒丫琦自小身體就不好,一直輾轉各地求醫問藥,直到到了上學的年紀才慢慢穩定下來,可還是留了些后遺癥,讓這個可愛的姑娘身體不同于常人。

不過好在,這姑娘和他一樣有一股子不服輸的勁兒,雖然身體有缺陷但是性格開朗。我有幾次跟他談起女兒,他說:“兄弟,說不清楚啊,我不但要盡到做父親的責任,還要教她如何面對生活,她到底不像正常的孩子,我要教她咽下這世上所有的苦。人海即苦海,我不可能陪她到老的。”我從他身上看到了父愛的無窮大,到底是什么讓他看得這樣透徹又同時支撐著他努力地生活。我想支撐他的只有“父親”這個身份。

2008年,也許是他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感動了上蒼,他們家又一次迎來了新生命。那是在一個尋常的日子里,兒子突然感到身體不適,特別是背部位出現了疼痛的癥狀。作為父親,劉強禮立刻警覺起來,帶著兒子前往醫院進行檢查。然而,初次的診斷結果如同晴天霹靂——兒子被診斷為“腫瘤”。這個消息讓劉強禮夫婦心如刀絞,他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更不愿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

面對診斷結果,劉強禮沒有選擇放棄,而是毅然決然地帶著兒子踏上了求醫之路。就像當初帶著女兒一樣,不過這次是滿滿的膽怯和擔憂,他內心的恐懼和焦慮幾乎將他擊垮,但他卻強忍著沒有表現出來。他緊緊地抱住兒子,用堅定的眼神告訴他:“別怕,有爸爸在。”他們輾轉于各大城市各大醫院之間,尋找可能的治療方案。每一次的希望燃起,又會在失望中熄滅,但劉強禮從未動搖過為兒子治病的決心。結果“這只是鈣元素不足引起的骨質疏松,哪來的什么腫瘤。”華西醫院的大夫一句話卸下了夫妻倆心上的重擔。這個結論讓劉強禮夫婦心中的巨石終于落地,他們相擁而泣,既為兒子的健康感到慶幸,也為這一路走來的艱辛感到感慨。讓我這個傾聽者也第一次感到原來“虛驚一場”是一個美好的詞,一個讓人高興到掩面而泣的詞。

誤診事件雖然最終得到了澄清,但它給劉強禮一家帶來的傷害卻是無法彌補的。在整個誤診事件中,劉強禮展現出了非凡的堅韌與樂觀精神。他用自己的堅強和樂觀,為兒子撐起了一片天。劉強禮對兒女的關愛,如同春日里溫暖的陽光,細膩而深沉,無聲卻充滿力量。

對于女兒丫琦,他的愛既堅強又溫柔。每當丫琦身體不適,他總是第一個察覺,那緊鎖的眉頭和焦急的眼神中透露出無盡的擔憂。他會輕輕地抱著女兒,用那雙布滿老繭的手撫摸她的額頭,試圖用自己的體溫為她帶去一絲安慰。在求醫的路上,他始終陪伴在女兒身邊,無論是風雨交加還是酷暑難耐,都從未有過半句怨言。他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女兒,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有一個叫父親的人陪在身邊。

在日常生活中,劉強禮對兒女的關愛更是無微不至。他會記得女兒的每一個喜好,為她準備她最愛吃的食物;他會陪孩子們一起玩耍,教他們如何面對生活的困難和挑戰。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父愛的偉大和無私,讓兒女在愛的包圍中茁壯成長。

偉大導師孫中山說:“生活總是會獎勵那些不輕言放棄的人”;一次偶然的機會丫琦又一次做了手術,按理來說,這個手術會讓孩子比之前更好些。可是手術過程總讓人有一種鉆心的疼。丫琦在她自己的文章中寫道:“我清楚,扎進肉里的鐵針穿通了骨頭,那種像把骨頭擠碎了之后再衍生出來的疼痛,讓我永遠難忘。”我真想問問老天:“你看看你都干了些什么?”可是那個姑娘依舊那么樂觀,還像小時候一樣愛笑。

2024年初,劉強禮在古浪縣城開了一家“紅禿頭”面館。他用心挑選食材,精心制作每一碗面,用真誠的服務和品質贏得了顧客的喜愛。面館生意越來越好,他的名字也在縣城里傳開了;人們都說,“紅禿頭”面館的面不僅味道鮮美,更有一份堅韌和希望的味道。

馬克思說:“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劉強禮的故事,是對這句話的生動詮釋。他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無論遭遇多大的困難和挑戰,只要保持足夠的堅強和樂觀,就能戰勝一切。

此刻,站在麥田邊的我再次想起了劉強禮。他就像那“紅禿頭”小麥一樣,無論遭遇多少風雨和挫折,都能堅韌地生長,綻放出屬于自己的光彩。經歷風霜多而收獲少,而這些收獲在磨難錘煉之后,濃縮精華,飽含精神,富有營養,彰顯人生的真滋味。

他的故事是一首關于堅韌與希望的交響曲,激勵著每一個在生活中奮斗的人。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紅禿頭”面館會成為更多人心中的那份溫暖和希望。而劉強禮,也會像那“紅禿頭”小麥一樣,永遠在生活的田野上堅韌地生長、綻放。

 

作者簡介:

王永德,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人,曾在部隊服役多年,現居云南昆明市,有散文、詩歌作品刊于《西藏日報》和諸多文學平臺。

 

本文由史映紅推薦發布

 

最新作家網圖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丝袜第一页| 无码h黄肉3d动漫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盘| 亚洲爆乳无码专区www| sao货水真多好浪好紧视频| 神乃麻美三点尽露写真| 富二代琪琪在线观看| 午夜影院a级片| yuijizz| 看全色黄大色黄女视频| 天天干天天射天天操|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999在线视频精品免费播放观看 | 麻豆国产原创剧情精品|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免费| 国产日产欧洲无码视频| 久久精品影院永久网址| 蜜柚最新在线观看| 成年丰满熟妇午夜免费视频| 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视频| jizz日本在线播放| 涩涩涩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电影 | 一日本道a高清免费播放| 直接观看黄网站免费视频|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va|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 chinesehd国产刺激对白| 曰批全过程免费视频免费看| 国产亚洲午夜精品| 三年在线观看免费观看完整版中文| 第四色最新网站| 国产自产视频在线观看香蕉|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网站 | 日韩毛片在线视频|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播放网站| 中国高清色视频www| 狠狠色欧美亚洲综合色黑a|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奇米|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国产精品污| 视频黄页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