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爹的時光
作者:徐光輝
在我童年的記憶中,福爹像大河一樣滋養我們的心靈,他的智慧也照亮了我們的未來。
福爹是村里的故事大家,他心中充滿故事。夏夜,微風輕拂,繁星點綴著夜空。福爹家門前那顆古老的梧桐樹下,人們圍坐成圈,聆聽著他的敘述。坐在人群中的福爹,輕搖巴蕉扇,講述著那些引人入勝的故事。有時聽神話傳說,有時是古典故事,從英雄豪杰的壯舉到平凡人物的傳奇,仿佛將我們帶入了一個個奇妙的世界。那些故事,激發了我們的想象力,讓我們對世界充滿了向往。在童年的印象中,福爹的茶杯和巴蕉扇總是相伴。當故事講到一個高潮,福爹會停頓,品一口清茶,然后繼續演繹精彩。就在這一瞬間,大伙兒急不可待,眼中閃爍著期待與好奇的光芒。每當故事中的高潮引人驚嘆或歡呼,福爹的巴蕉扇搖得更快,有時會舉過頭頂,臉上的笑容溫暖人心。眼角的皺紋顯露歲月的痕跡,笑得瞇成了一條縫的眼睛是幸福滿足的寫照。故事在夜色中流淌,引得瑩火蟲翩翩起舞。他的聲音時而低沉,時而高昂,讓我們入神。在聽故事的人群中,大家安靜有序,唯有樹葉的沙沙聲輕輕伴奏。偶爾有人起身為他添茶加水,添茶的動作,透露出家人般的溫暖與關懷,增添了這場景的溫馨。故事將盡,福爹的結束語"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讓人意猶未盡,久久不愿離去。他的智慧和善行贏得了村民們的尊敬和愛戴,這不僅因為他講故事的能力,更因為他生活中的善舉。
福爹愛聽故事,樂于與村里的人們交流,分享孩子們的童言無忌和老人們的新鮮見聞。這使得他的故事庫不斷豐富,讓他所講述的故事更加生動有趣。正是這些故事和生活智慧,塑造了福爹在我們心中的形象,一個充滿智慧和勇氣的形象。其中,最為人稱道的,是他在緊急情況下救治蛇咬傷的能力。
福爹對蛇傷治療有深刻理解。在那個偏遠村落,蛇類頻繁出沒。每當有人不慎被咬,福爹總能及時出現,無私地伸出援手。一次,我見到一位中年男人坐在地上呻吟,眉頭緊鎖,額頭冒著汗珠,他的右腳踝處出現紅腫,鮮血慢慢滲出。見到中等身材、稍顯瘦削的福爹過來,男子眼中瞬間燃起了希望之光。福爹見狀,一邊安慰傷者,一邊蹲下身子,用帶子緊急捆扎小腿,清理傷囗,吸吮患處,技法熟練,從容淡定。福爹的動作引領著傷者穿越生命的風暴。圍觀者見此情景,心生畏懼。福爹不顧一切,展開了一場與時間的緊急競賽。福爹運用中草藥配方,不僅化解了危機,更在救治中展現了對生命的無限尊重和敬畏。汗水沿著福爹的額頭滑落,眼神專注。他的善行不僅限于此,每一次成功的救治都加深了村民們對他的感激,彰顯了他樂于助人的精神。這樣的善行在村里并不罕見,因為福爹的善舉早已成為我們共同的記憶。
除了緊急情況下的英勇行為,福爹的善舉滲透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論是為他人修繕房屋、引水灌溉,還是調解鄰里糾紛,他總是任勞任怨、全心全意。作為村里的精神支柱,無論遇到什么困難,他全力以赴地幫助他人,這種無私的行為讓大家感到安心,鑄就了他在我們心中的崇高形象。如今,盡管時間流逝,福爹留給我們的遺產依然在我們心中熠熠生輝。
追憶福爹,那些溫暖的往事成為歲月的贊歌,加深了我們對他的敬仰與感激。他的故事、智慧與善良,照亮并指引著我們前行,教會我們如何成為他人道路上的一束光。
(此稿件允許轉發)
作者簡介:徐光輝,男,湖南省南縣人,湖南省網絡作家協會會員。曾任職中學教師、縣級廣播電視臺編輯記者。在《湖南日報》《文化時代》《當代商報》《金葉時報》《當代公安》《荊沙廣播電視報》《益陽日報》等報刊雜志發表文學作品。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