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心語
文/陳瑋瑋
曾經以為距離自己很遙遠的生與死、病與痛,在三個月之前的一次體檢發生了改變,身體出現的諸多問題已經頻頻發出預警信號。沒有辦法再視而不見,只能遵從醫囑用藥復查,而且,復查時再次被告知指標已達手術值,我以為,就一個小手術嘛,我應該坦然面對,不諱疾忌醫不就可以了嗎?
為了痊愈第三次來到醫院尋求幫助,然而,在醫生細致的檢查和診斷建議下,即將面臨的手術超出了我的心理預期,由于肌瘤所處的特殊位置和復雜長勢,為了徹底清除肌瘤,手術前一天,被正式通知由原本的腹腔鏡手術改為開腹手術。我遲疑了10秒鐘,然后告訴自己“在沒有選擇沒有退路的情況下,多思索一秒鐘都是在浪費生命。”
很想嘉獎自己勇敢,尤其是在經歷兩次剖宮產手術之后,身體的傷疤得以愈合,至今,畏懼手術的陰影卻久未散去。轉念一想,為自己的生命和健康負責,還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呢?真正的勇者是那些在國家和民族的利益面前,明明有生與死的選擇、利與弊的權衡,他們毅然決然、毫不猶豫選擇無畏和大愛,這才是真正的勇士!
輾轉兩次順利入院,從各種檢查、病情分析、手術開刀、術后修復,短的一周,卻仿佛經歷了一個生命的周期,在這個短暫而漫長的周期里,除了“熬”,更多的是有所期待,有所經歷,有所感受,有所啟發。身邊的每一位親友和病友,醫護人員,在醫院里遇見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那么生動具體,刻印在腦海里。
男神諸葛亮在《誡子書》中的兩句話我特別喜歡。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當一個處于低凹瓶頸期時,才會把沸騰的生命冷卻下來,才能感受到宇宙的博大深邃,以及萬物不息、生命不止。人類的平均壽命不到百年,初生時一切皆歡喜,童年時會遇到些許煩惱,年歲愈長愈感受到肩上的責任之重大,于己、于父母、于子女、于工作,再放大一點還有于社會、于家國。雖然在浩瀚的宇宙之下,每個人都很渺小,但是在每個人的真實生活之中,就算卑微的生命,就算輕如螻蟻,也多么的重要。在醫院遇見的每一個病友,無關乎年齡大小和疾病程度,都保持著高度一致的樂觀堅強,我們深知自己的狀態會影響家人,我們深知生命誠可貴,既然來到了世上,唯有珍惜,不枉活這一遭。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這句話蘊含了深刻的哲學道理,強調了生命和個體的獨特性,強調了“我”存在的特殊性。你不是我,我就是我,所以不辜負每一段時光,是多么幸福快樂的事呀!
在很多人把“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口號掛在嘴邊時,“利己主義”正在以一種小步伐的態勢持續擴大,而“利他”行為時常會被質疑、被曲解。我們常常忽略有一些看似細枝末節的小事,人與人之間善良的人性似一縷微光,讓生命與生命有了最好的鏈接。“厚德載物”也許是我們永遠無法企及的終極目標,但不斷審視自己、完善自己,做到“心中有他人”于我們確是易成之事。善意不一定會換來善意,但真誠如天際遙遠的回響,就算很弱,也一定會被感應。
因為一縷縷微光,醫院有了太多的溫暖。病房里的子女用溫暖細心的照料來回應母親的悉心養育;外賣小哥微笑著說“疼的說話都沒力氣了”來回應我的感謝;我用每一次真誠的感謝來回應醫生和護士細致如一的照料和呵護;病友之間的每一次對話都推心置腹;醫生的每一次叮嚀都細致入微。活著,好好活著,真好!能真真切切地感受這些人世間的美好!
路漫漫,余生未完,接下來就是好好休養、靜待康復、重新啟程。時光,正好,歲月不緊不慢。我正在用自己該有的姿態和正確的方式守護值得的一切。溫暖善良、順其自然、隨心隨緣——一場手術讓我站在另一個高度,看自己想看的風景。
太陽落下有月光,月亮落下有朝陽。
作者簡介:陳瑋瑋,東北人,現居貴州德江,省級普通話測試員,熱愛文學,心語涂鴉人。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