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說立冬
作者/池征遙
立冬,二十四節氣之一,標志著季節的更迭與時光的流轉。當秋風漸遠,寒霜初降,大地便悄然換上了冬日的盛裝。
清晨,我推開門窗,一股清冷的空氣便撲面而來,夾雜著淡淡的草木香氣。戶外的樹木枝椏直指蒼穹,仿佛在訴說著冬日的蒼涼與堅韌。遠處,山巒被薄霧籠罩,若隱若現,宛如一幅水墨畫。
立冬時節,人們開始忙碌起來,為即將到來的寒冬做準備。街頭巷尾,隨處可見人們晾曬棉被、棉衣的身影,那是最溫暖的記憶。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立冬不僅是一個重要的天文現象,也是一個有著豐富習俗和飲食文化的節日,人們會以多種方式來慶賀。
在北方,立冬多數是吃餃子,因為水餃外形似耳朵,人們認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凍。此外,餃子諧音“交子”,意指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
立冬后,就意味著今年的冬季正式來臨。草木凋零,蟄蟲休眠,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在立冬這天殺雞宰羊或以其他營養品進補。
很多地區冬至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習俗,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家家戶戶都把家譜、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等。
立冬之日開始釀黃酒,這是南方一些地區的傳統風俗。冬季水體清冽、氣溫低,可有效抑制雜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溫長時間發酵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風味,是釀酒發酵最適合的季節。
立冬也是三季農忙之后難得的消閑之時,圍爐煮茶飲酒早已有之,在唐宋之時,古人就會在立冬開一爐炭火,宴飲聚樂、吟詩唱曲。
立冬也是一個思考的季節。當繁華落盡,萬物歸于沉寂時,我們的心靈也變得更加寧靜和澄明。我們可以在這個季節里反思過去,規劃未來,讓自己的心靈得到一次徹底的洗禮和升華。
在這個立冬的日子里,我們會又想起那句詩:“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是啊,盡管冬日里充滿了寒冷和挑戰,但它也孕育著希望和生機。只要我們心中有愛、有夢想,那么溫暖就會始終包裹著你;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和挫折,我們都能勇往直前,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立冬時節,對聯也成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此也作一副以表心情。
上聯:秋風漸遠寒霜降,冬日來臨萬物藏
下聯:暖陽尚存心境暖,希望永駐夢飛揚
橫批:靜待春歸
立冬到,風瀟瀟,憂愁逃,愜意罩;立冬到,雨迢迢,煩惱跑,吉祥繞;立冬到,雪飄飄,失意耗,幸福鬧;立冬到,祝福耀,暖陽照,樂逍遙。
愿我們都能在這個季節里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份美好和溫暖,讓心靈之花在寒冷的冬日里綻放。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